㈠ 蒸餾時的冷凝管是干什麼用的啊 為啥下進上出 進的是什麼出的是什麼
使蒸餾出來的氣體冷卻,變為液體
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是為了使冷水與熱版水蒸氣的接觸權面積大,接觸時間長。如果冷凝水是從上口進的話,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管壁一下子就流出去了,跟水蒸氣幾乎沒有熱交換;而從下口進的話,冷凝水是慢慢充滿冷凝管的,這樣冷水可以在冷凝管內停留最長的時間,同時冷水和熱氣的熱交換主要是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中充滿了水,熱交換效率也比較高。
進的出的都是水,
㈡ 蒸餾時水為什麼從冷凝管下口進
冷凝管抄
中
冷卻水
從下口進是為了把冷凝管中的
空氣
完全排出,使
冷凝水
能夠充滿整個冷凝管,達到最佳冷凝效果。如果上進下出
水流
根本不會貯存並充滿冷凝管,起不到冷凝效果,易損壞
儀器
,使
局部
忽冷忽熱而使冷凝管破裂。
㈢ 蒸餾過程中的冷凝
冷凝管有兩個口,對吧?
如果是從上口進的話,因為上下兩口流量差不多,所以水是很難充滿冷凝管的。
注意這個「滿」字。
㈣ 凱氏定氮法,為什麼冷凝管下端要浸入液面以下怎樣知道蒸餾是否完全蒸餾結束要注意什麼
冷凝管下端進入頁面以下是因為氮是也氨氣的形式蒸餾出來的,如果不在頁面以下,就不能完全的被吸收液吸收,造成結果偏小。氨是否完全蒸餾完全,可用PH試紙試檢測餾出液是否為鹼性。蒸餾完全後就去滴定。
如果是用的凱氏定氮儀的話,結束後只要注意機子的保養就好了,如果是自己組裝的裝置那就要就要注意:蒸餾結束後,掐緊簧夾,斷絕蒸氣,使反應室內溶液全部吸人迴流管中,再放鬆簧夾,從小漏斗加入蒸餾水40~50ml。
再通蒸氣加熱和迴流,放掉迴流管中殘液,這樣反復3~4次,將反應室洗滌干凈,才能備下一次測試用(標准書上只洗一次,不易洗凈)。
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並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准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4)蒸餾冷凝完全嗎擴展閱讀:
蛋白質與濃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後鹼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並換算成蛋白質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不要用強火。保持和緩的沸騰,使火力集中在凱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質在無硫酸存在的情況下,使氮有損失。
如硫酸缺少,過多的硫酸鉀會引起氨的損失,這樣會形成硫酸氫鉀,而不與氨作用。因此,當硫酸過多的被消耗或樣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時,要增加硫酸的量。
加入硫酸鉀的作用為增加溶液的沸點,硫酸銅為催化劑,硫酸銅在蒸餾時作鹼性反應的指示劑。
混合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如果沒有溴甲酚綠,可單獨使用0.1%甲基紅乙醇溶液。
㈤ 石油的蒸餾完全是物理變化嗎
是物理變化
石油的煉制一般有石油的分餾、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等回
石油的分離是利用加熱和冷凝答的方法將石油分成沸點范圍不同的餾分,如石油氣、汽油、煤油和重油等
將重油中的大分子在催化劑作用下斷裂成小分子的過程叫裂化,其目的是提高液態輕質燃料的產量和質量。
裂解是採用比裂化更高的溫度進行深度裂化,以獲得短鏈不飽和烴作為化工原料。
顯然石油的分餾未涉及到新物質的生成,屬物理變化
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中有新物質生成,屬化學變化
㈥ 高中化學:蒸餾時冷凝管中的水如果上進下出為什麼會導致冷凝水不能充滿冷凝管,使之與蒸氣接觸面積小謝
一、空氣排不盡。二、水受重力影響只會在下面一層。所以不會完全充滿冷凝管
㈦ 蒸餾時l冷凝管為什麼是下進上出呢
是為了讓冷凝水充分利用。
上進下出,由於水受到重力的影響,你可以理解為「水內只是在容沖刷內部管」,這樣效果比起下進上出的「浸泡」要差。
加上對流的影響(熱水向上浮),你水從上進的時候,冷卻效果一樣會受到影響,因為對流的關系,冷熱水交匯會比較明顯,導致冷凝管下半位置的溫度相對偏高一些。這就是你在其他地方問到的「下半部分因為冷水溫度已經升高而不能在冷卻了」的理由。
下進的話你可以理解為熱水直接被從下往上推出,沒有什麼問題。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應該就是答案了。
㈧ 蒸餾冷凝在鍋內頂部冷凝好還是把蒸汽拉出來冷凝好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蒸餾冷凝在鍋內頂部冷凝好,當然可能有不同見解
㈨ 在水蒸氣蒸餾實驗時,如何判斷混合物被分離完全
水蒸氣蒸餾法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植物材料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經冷凝分取揮發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該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將水蒸氣連續通入含有可揮發物質 A的混合液,在達到相平衡時,汽相含有水蒸氣和組分A,汽相的總壓等於水蒸氣分壓和組分 A分壓之和。當汽相總壓等於外壓時,液體便在遠低於組分A的正常沸點的溫度下沸騰,組分A隨水蒸氣蒸出。在水蒸氣蒸餾操作中,水蒸氣起到載熱體和降低沸點的作用。原則上,任何與料液不互溶的氣體或蒸氣皆可使用;但水蒸氣價廉易得,冷卻後容易分離,故最為常用。如果蒸餾操作中使用飽和水蒸氣,且外部加入的熱量不足,水蒸氣將部分冷凝,形成兩個液相。這時汽相中水蒸氣的分壓最大,等於其飽和蒸氣壓,液體將在最低溫度下沸騰,但由於水的飽和蒸氣壓遠高於組分A的蒸氣分壓,所以餾出汽相中組分A的含量很少,水蒸氣的耗用量最大。為節省能耗,在蒸餾釜內須避免出現水蒸氣的冷凝。為此可採用外部加熱或使用過熱蒸汽將料液升溫到允許的最高溫度,以增大組分A的蒸氣分壓。同時選擇較低的操作壓力,降低水蒸氣的分壓,節省水蒸氣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