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煉制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石油煉制過程之一,是在熱的作用下(不用催化劑)使重質油發生裂化反應,轉變為裂化氣(煉廠氣的一種)、汽油、柴油的過程。熱裂化原料通常為原油蒸餾過程得到的重質餾分油或渣油,或其他石油煉制過程副產的重質油。
沿革 1912年熱裂化已被證實具有工業化價值。1913年,美國印第安納標准油公司將W.M.伯頓熱裂化法實現工業化。1920~1940年,隨著高壓縮比汽車發動機的發展,高辛烷值汽油用量激增,熱裂化過程得到較大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熱裂化為催化裂化所取代,雙爐熱裂化大都改造為重質渣油的減粘熱裂化。
化學反應 熱裂化反應很復雜。每當重質油加熱到450℃以上時,其大分子分裂為小分子。同時,還有少量疊合(見烯烴疊合)、縮合發生,使一部分分子轉變為較大的分子,熱裂化是按自由基反應機理進行的。在400~600℃,大分子烷烴分裂為小分子的烷烴和烯烴;環烷烴分裂為小分子或脫氫轉化成芳烴,其側鏈較易斷裂;芳烴的環很難分裂,主要發生側鏈斷裂。熱裂化氣體的特點是甲烷、乙烷-乙烯組分較多;而催化裂化氣體中丙烷-丙烯組分、丁烷-丁烯組分較多。
工藝過程 工業裝置類型主要有雙爐熱裂化和減粘熱裂化兩種。前者的原料轉化率(輕質油收率)較高,大於45%,目的是從各種重質油製取汽油、柴油;後者的轉化率較低(20%~25%),目的是降低減壓渣油的粘度和凝點,以提高燃料油質量,雙爐熱裂化汽油的辛烷值和安定性不如催化裂化汽油,目前已不發展;減粘熱裂化在石油煉廠中仍有較廣泛的應用。
雙爐熱裂化 所謂雙爐,是指在流程中設置兩台爐子以分別加熱反應塔的輕重進料,操作時原料油直接進入分餾塔下部,與塔進料油氣換熱蒸出原料中所含少量輕質油和反應產物中的汽油、柴油後,在塔中部抽出輕循環油。塔底為重循環油。兩者分別送往輕油、重油加熱爐(為避免在爐管中結焦,故將輕、重循環油分別在兩爐中加熱到不同溫度),然後進入反應塔進行熱裂化反應。反應溫度為485~500℃,壓力1.8~2.0MPa;反應產物經閃蒸塔分出裂化渣油後,進入分餾塔分餾。汽油和柴油總產率約為60%~65%。所得柴油凝點-20℃以至-30℃、十六烷值(見柴油)約60(比催化裂化柴油高約20個單位);汽油辛烷值較低(馬達法辛烷值約55~60)且安定性差,熱裂化渣油是生產針狀焦(見石油焦)的良好原料。雙爐熱裂化的能耗約1900MJ/t原料(為催化裂化的65%~70%)。
減粘熱裂化 是一種淺度裂化過程,用以降低渣油的凝點和粘度以生產燃料油,從而可以減少燃料油中摻和輕質油的比例。同時,還生產裂化汽油和柴油。減粘熱裂化流程有加熱爐式和反應塔式兩種類型,主要差別是前者不設反應塔,熱裂化反應在爐管中進行,加熱溫度高(約450~510℃)、停留時間短(決定於溫度);後者在加熱爐後設反應塔,主要熱裂化反應在反應塔內進行,加熱溫度低(約445~455℃)、停留時間長(10~20min)。兩者產品產率基本相同,輕質油產率約為18%~20%。反應塔式減粘熱裂化的操作周期較長、能耗較低,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一種工藝。
常減壓蒸餾流程
二、石油煉制過程-催化重整-芳烴抽提
也稱芳烴萃取,用萃取劑從烴類混合物中分離芳烴的液液萃取過程。主要用於從催化重整和烴類裂解汽油中回收輕質芳烴(苯、甲苯、各種二甲苯),有時也用於從催化裂化柴油回收萘,抽出芳烴以後的非芳烴剩餘物稱抽余油。輕質芳烴與相近碳原子數的非芳烴沸點相差很小(如苯80.1℃,環己烷80.74℃,2,2,3-三甲基丁烷80.88℃),有時還形成共沸物,因此實際上不能用精餾方法分離。利用芳烴在某些溶劑中溶解度比非芳烴大的特點,採用液液萃取方法可以回收純度很高的芳烴。常用萃取劑有二乙二醇醚(二甘醇)、三乙二醇醚(三甘醇)、四乙二醇醚(四甘醇)、環丁碸等,也用二甲基亞碸、N-甲基吡咯烷酮、N-甲醯基嗎啉等。1952年美國環球油品公司開發以二乙二醇醚為溶劑的尤狄克斯(Udex)法抽提芳烴,在休斯敦投產後,廣為應用。
芳烴在重整汽油中含量高,不含烯烴、硫化物等雜質,處理較易。裂解汽油中含較多的二烯烴、烯烴、苯乙烯及少量的含硫、氮、氧的有機物,二烯烴很易聚合,硫化物很難從芳烴中除去。因此,從裂解汽油中抽提芳烴之前,必須進行二段加氫處理,以除去上述雜質。
工藝流程 以二乙二醇醚處理催化重整汽油為例。原料在抽提塔中與溶劑逆流接觸進行萃取,溫度125~140℃,溶劑對原料比約15:1。抽提塔底物含溶解在溶劑中的芳烴,將後者送入汽提塔(見解吸)與溶劑分離,塔底的溶劑循環去抽提塔,塔頂產物送入芳烴水洗塔洗去殘余溶劑後即為純芳烴混合物。抽提塔頂的非芳烴,送水洗塔洗除殘余溶劑。兩個水洗塔底均為水與溶劑,去溶劑回收塔,蒸出水後,塔底溶劑去抽提塔循環使用。
催化重整流程簡圖
芳烴抽提示意圖
三、石油煉制過程-石油產品精製-加氫精製
也稱加氫處理,石油產品最重要的精製方法之一。指在氫壓和催化劑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雜質轉變為相應的硫化氫、水、氨而除去,並使烯烴和二烯烴加氫飽和、芳烴部分加氫飽和,以改善油品的質量。有時,加氫精製指輕質油品的精製改質,而加氫處理指重質油品的精製脫硫。
20世紀50年代,加氫方法在石油煉制工業中得到應用和發展,60年代因催化重整裝置增多,石油煉廠可以得到廉價的副產氫氣,加氫精製應用日益廣泛。據80年代初統計,主要工業國家的加氫精製占原油加工能力的38.8%~63.6%。
加氫精製可用於各種來源的汽油、煤油、柴油的精製、催化重整原料的精製,潤滑油、石油蠟的精製,噴氣燃料中芳烴的部分加氫飽和,燃料油的加氫脫硫,渣油脫重金屬及脫瀝青預處理等。氫分壓一般分1~10MPa,溫度300~450℃。催化劑中的活性金屬組分常為鉬、鎢、鈷、鎳中的兩種(稱為二元金屬組分),催化劑載體主要為氧化鋁、或加入少量的氧化硅、分子篩和氧化硼,有時還加入磷作為助催化劑。噴氣燃料中的芳烴部分加氫則選用鎳、鉑等金屬。雙烯烴選擇加氫多選用鈀。
各種油品加氫精製工藝流程基本相同,原料油與氫氣混合後,送入加熱爐加熱到規定溫度,再進入裝有顆粒狀催化劑的反應器(絕大多數的加氫過程採用固定床反應器)中。反應完成後,氫氣在分離器中分出,並經壓縮機循環使用。產品則在穩定塔中分出硫化氫、氨、水以及在反應過程中少量分解而產生的氣態氫。
柴油加氫精製工藝流程示意圖
四、石油煉制過程-石油產品精製-溶劑精製
用萃取的方法除去原料(或半成品)中所含雜質和非理想組分的工藝過程。在石油煉制過程中它是石油產品精製常用的方法之一。早期,用於除去煤油中的芳烴,以改善煤油的燃燒性能;20世紀30年代以後,大規模用於潤滑油餾分的精製,以除去其中的雜質和非理想組分。在中國,1955年糠醛精製裝置投產,目前絕大多數的潤滑油都是通過溶劑精製生產的。
過程原理 各種來源的潤滑油餾分,通常含有多環短側鏈烴類,硫、氮、氧化合物以及膠質、瀝青質等雜質和非理想組分。這些物質的存在會影響潤滑油的粘溫性、抗氧化安定性和顏色的穩定性等(見潤滑油)。在潤滑油溶劑精製過程中,所選用的溶劑對潤滑油中的雜質和非理想組分的溶解度很大,而對油中的理想組分的溶解度則很小。通過液相萃取將非理想組分除去。當所用潤滑油餾分中蠟質含量較高(如石蠟基或中間基原油得到的潤滑油料)時,除了進行溶劑精製外,尚需經溶劑脫蠟與加氫精製(或白土精製);對膠質、瀝青質含量較大的潤滑油原料(如減壓渣油),需先經溶劑脫瀝青再進行溶劑精製、溶劑脫蠟與加氫精製(或白土精製)。潤滑油精製常用的溶劑有糠醛、苯酚和N-甲基吡咯烷酮等。
工藝流程 一般包括萃取和溶劑回收兩部分。以糠醛精製為例(見圖糠醛精製工藝流程),原料與糠醛在萃取塔(以往用填充塔,近期採用轉盤塔)內逆向接觸,在一定的溫度(一般為60~130℃)與溶劑比(一般為1~4:1)條件下,分成兩相。非理想組分存在於下部的萃取液中,為了既保證萃余油質量,又不降低產率,萃取塔應保持較高的塔頂溫度和較低的塔底溫度(一般溫差為20~50℃)。原料進萃取塔前需脫除空氣,以免糠醛氧化。糠醛進萃取塔前需經乾燥,以免降低其溶解能力。
萃余液中含糠醛較少,採用一次蒸發及汽提回收糠醛;萃取液中含糠醛較多,採用多效蒸發及汽提回收糠醛以降低能耗。糠醛的熱穩定性較差,因而溶劑回收的加熱溫度不應超過230℃。
含水糠醛的回收流程,是根據下述特點制定的,即糠醛和水的共沸物蒸氣冷凝並冷卻至一定溫度後,能分成含少量糠醛的水溶液相與含少量水的糠醛溶液相。
發展趨勢 為提高溶劑精製的技術水平,降低其能耗,各國正在進一步尋找選擇性更好的溶劑,發展高效的萃取設備,改進溶劑回收的流程和操作條件等。此外,對性質很差的潤滑油原料,採取加氫精製,代替溶劑精製。
五、石油煉制過程-石油產品精製-溶劑脫蠟
石油產品精製的一種重要方法,將潤滑油原料通過溶劑稀釋和冷凍,使其中的蠟結晶析出,從而降低潤滑油凝固點的過程。工業上將含蠟原油通過原油蒸餾所得到的潤滑油餾分,經過溶劑精製、溶劑脫蠟和加氫精製(或白土精製),可製成潤滑油(基礎油)和石蠟;若以原油蒸餾的減壓渣油為原料通過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和加氫精製(或白土精製)過程,可以製成潤滑油(基礎油)和地蠟(見石油蠟)。
過程原理 由石蠟基和中間基原油(見原油評價)蒸餾得到的潤滑油原料中都含有蠟。這些蠟的存在會影響潤滑油的低溫流動性能。由於蠟的沸點與潤滑油餾分相近,不能用蒸餾的方法進行分離,但蠟的凝固點較高,逐漸降低溫度,蠟就從潤滑油中結晶析出,從而可通過過濾或離心分離的方法將蠟與油分離。在低溫條件下,潤滑油的粘度很大,所生成的蠟結晶細小,使過濾或離心分離很困難。因此,需加入一些在低溫時對油的溶解度很大而對蠟的溶解度很小的溶劑進行稀釋。苯類溶劑能很好地溶解潤滑油,但它對蠟的溶解度也較大。酮類溶劑對蠟的溶解度則很小。因此,常在苯類溶劑中加入一些丙酮或甲基乙基酮以降低苯類溶劑對蠟的溶解度。
工藝流程 第一套丙酮-苯脫蠟裝置建於1927年,以後,採用的溶劑還有甲基乙基酮-甲苯、丙烷、甲基正丙基酮和烴類的氯化物等溶劑脫蠟過程的工藝流程大體相同,以酮苯脫蠟為例,包括結晶、過濾、溶劑回收、冷凍等部分。原料與溶劑在帶刮刀的套管結晶器內先與濾液換冷,並加入部分溶劑,再經氨冷和溶劑稀釋後進行過濾。過濾後的濾液和蠟液分別進行蒸發和汽提以回收溶劑。
所加混合溶劑的組成與溶劑比因原料性質(沸程、含蠟量和粘度等) 及脫蠟深度的不同而異,一般甲基乙基酮-甲苯溶劑中含甲基乙基酮40%~60%,溶劑比為 1~4:1。稀釋溶劑分幾次加入, 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蠟結晶,減少脫蠟溫差(即脫蠟油凝固點與脫蠟溫度的差值)及提高脫蠟油產率。原料在套管結晶器中的冷卻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生成過多的細小蠟結晶,不利於過濾。
過濾是在轉鼓式真空過濾機內進行的,按照原料含蠟量的多少,分別採用一段或兩段過濾,從濾液和蠟液中回收溶劑,均採用多效蒸發及汽提,以降低能耗。此外,為減少溶劑損失和防爆,還設有惰性氣體防護系統。
發展趨勢 潤滑油溶劑脫蠟是一種昂貴的石油煉制過程,投資和操作費用都很高。因此,各國致力於尋找合適的溶劑,發展新的結晶設備,改進過濾設備,改進溶劑回收流程和操作條件,以提高溶劑脫蠟的技術水平。此外,正在進行加氫脫蠟的研究。
2. 萃取蒸餾的萃取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稱抽提,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區別於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稱抽提(通用於石油煉制工業),是一種用液態的萃取劑處理與之不互溶的雙組分或多組分溶液,實現組分分離的傳質分離過程,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單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兩種方式:
液-液萃取,用選定的溶劑分離液體混合物中某種組分,溶劑必須與被萃取的混合物液體不相溶,具有選擇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須有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並有小的毒性和腐蝕性。如用苯分離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機溶劑分離石油餾分中的烯烴;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雖然萃取經常被用在化學試驗中,但它的操作過程並不造成被萃取物質化學成分的改變(或說化學反應),所以萃取操作是一個物理過程。
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和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過萃取,能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這里介紹常用的液-液萃取。 利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同時,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不論所加物質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屬於物理變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分別表示一種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地溶劑中的量濃度。K是一個常數,稱為「分配系數」。
有機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機溶劑提取溶解於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實例。在萃取時,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電解質(如氯化鈉),利用「鹽析效應」以降低有機物和萃取溶劑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從溶液中完全萃取出來,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夠的,必須重復萃取數次。利用分配定律的關系,可以算出經過萃取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設:V為原溶液的體積
w0為萃取前化合物的總量
w1為萃取一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2為萃取二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3為萃取n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S為萃取溶液的體積
經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1/V;而萃取溶劑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0-w1)/S;兩者之比等於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經二次萃取後,則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經n次提取後:
wn=w0 ( KV )
KV+S
當用一定量溶劑時,希望在水中的剩餘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總是小於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說把溶劑分成數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劑作一次萃取為好。但應該注意,上面的公式適用於幾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劑,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與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劑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還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預期的結果。
儀器:分液漏斗
常見萃取劑:水, 苯 ,四氯化碳
要求: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混溶
萃取劑和溶質互不發生反應
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於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相關規律:有機溶劑溶易於有機溶劑,極性溶劑溶易於極性溶劑,反之亦然
audislee簡單點說給你聽:萃取是利用兩者的溶解度不同。萃取,溶解原理,比如說現在A跟B混在一塊,有一種溶劑C,它與A相溶,但不與B相溶,那麼我們可以在AB的混合液中加入C,此時A溶入於C,與B分離,化學里邊講的分層。 向待分離溶液(料液)中加入與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劑,形成共存的兩個液相。利用原溶劑與萃取劑對各組分的溶解度(包括經化學反應後的溶解)的差別,使它們不等同地分配在兩液相中,然後通過兩液相的分離,實現組分間的分離。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幾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與大量的水分開。
最基本的操作是單級萃取。它是使料液與萃取劑在混合過程中密切接觸,讓被萃組分通過相際界面進入萃取劑中,直到組分在兩相間的分配基本達到平衡。然後靜置沉降,分離成為兩層液體,即由萃取劑轉變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轉變成的萃余液。單級萃取達到相平衡時,被萃組分B的相平衡比,稱為分配系數K,即:
K=yB/xB
式中yB和xB分別為B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濃度。濃度的表示方法需考慮組分的各種存在形式,按同一化學式計算。
若料液中另一組分D也被萃取,則組分B的分配系數對組分D的分配系數的比值,即B對D的分離因子,稱為選擇性系數α,即:
α=KB·KD=yB·xD/(xB·yD)
α》1時,組分B被優先萃取;α=1表明兩組分在兩相中的分配相同,不能用此萃取劑實現此兩組分的分離。
單級萃取對給定組分所能達到的萃取率(被萃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與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較低,往往不能滿足工藝要求,為了提高萃取率,可以採用多種方法:①多級錯流萃取。料液和各級萃余液都與新鮮的萃取劑接觸,可達較高萃取率。但萃取劑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濃度低。②多級逆流萃取。料液與萃取劑分別從級聯(或板式塔)的兩端加入,在級間作逆向流動,最後成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從另一端離去。料液和萃取劑各自經過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較高,萃取液中被萃組分的濃度也較高,這是工業萃取常用的流程。③連續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觸式萃取塔(見萃取設備)中,料液與萃取劑在逆向流動的過程中進行接觸傳質,也是常用的工業萃取方法。料液與萃取劑之中,密度大的稱為重相,密度小的稱為輕相。輕相自塔底進入,從塔頂溢出;重相自塔頂加入,從塔底導出。萃取塔操作時,一種充滿全塔的液相,稱連續相;另一液相通常以液滴形式分散於其中,稱分散相。分散相液體進塔時即行分散,在離塔前凝聚分層後導出。料液和萃取劑兩者之中以何者為分散相,須兼顧塔的操作和工藝要求來選定。此外,還有能達到更高分離程度的迴流萃取和分部萃取。 1、通過蒸餾操作,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產品,而吸收和萃取還需要如其它組分。
2、蒸餾分離應用較廣泛,歷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相或液相。 1、按方式分: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特殊精餾
2、按操作壓強分:常壓、加壓、減壓
3、按混合物中組分:雙組分蒸餾、多組分蒸餾
4、按操作方式分:間歇蒸餾、連續蒸餾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
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º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分餾實驗原理
定義:分餾是利用分餾柱將多次氣化—冷凝過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進行分餾的必要性:⑴蒸餾分離不徹底。⑵多次蒸餾操作繁瑣,費時,浪費極大。
混合液沸騰後蒸氣進入分餾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與繼續上升的 蒸氣接觸,二者進行熱交換,蒸汽中高沸點組分被冷凝,低沸點組分仍呈蒸氣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點組分受熱氣化,高沸點組分仍呈液態下降。結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點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點組分增多。如此經過多次熱交換,就相當於連續多次的普通蒸餾。以致低沸點組分的蒸氣不斷上升,而被蒸餾出來;高沸點組分則不斷流回蒸餾瓶中,從而將它們分離。 含有非揮發性組分的溶液蒸餾時,溶劑蒸氣由冷凝管導出,不揮發性的組分留在瓶內殘液中,一次簡單蒸餾即可將大部分溶劑蒸出,從而達到分離目的。由拉烏爾定律,在一定壓力下,稀溶液中溶劑的蒸氣壓等於純溶劑的蒸氣壓乘以該溶劑在溶液中的摩爾分數:
p溶劑=po溶劑x溶劑
式中p溶劑、po溶劑分別是溶液中溶劑的蒸氣壓和純溶劑的蒸氣壓;
由於溶液中x溶劑<1,溶液中溶劑的蒸氣壓總比純溶劑的蒸氣壓低一些。蔗糖水溶液的蒸餾曲線。曲線1和曲線2分別表示水和蔗糖水溶液的溫度-蒸氣壓曲線。溶液中蔗糖分子的存在會降低溶液表面上水分子的密集度,從而降低溶液的蒸氣壓。因此在相同的溫度下溶液的蒸氣
壓(B點)低於水的蒸氣壓(A點)。在100oC時水會沸騰(在1個大氣壓下),而溶液還不會沸騰。只有在更高的溫度下(B′點)溶液才會沸騰。對於這一類溶液,蒸餾操作或者是用來回收純溶劑,或者是用來得到固體溶質。 ①閃急蒸餾。將液體混合物加熱後經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離操作。
②簡單蒸餾。使混合液逐漸汽化並使蒸氣及時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離操作。
③精餾。藉助迴流來實現高純度和高回收率的分離操作 ,應用最廣泛。對於各組分揮發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為了增加各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可以在精餾分離時添加溶劑或鹽類,這類分離操作稱為特殊蒸餾,其中包括恆沸精餾、萃取精餾和加鹽精餾;還有在精餾時混合液各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稱為反應精餾。 蒸餾操作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技術,一般應用於下列幾方面:
⑴分離液體混合物,僅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有較大的差別時才能達到較有效的分離;
⑵測定純化合物的沸點;
⑶提純,通過蒸餾含有少量雜質的物質,提高其純度;
⑷回收溶劑,或蒸出部分溶劑以濃縮溶液。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溫度計應安裝在通向冷凝管的側口部位。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 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
操作時要注意:⑴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⑵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緣位於同一水平線上。⑶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⑷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⑸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考古人員在西安市張家堡廣場東側發掘出四百四十餘座漢代墓葬,其中一處規格較高的西漢王莽時期墓葬中,發現一盅工藝奇特的銅蒸餾器,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蒸餾器。
這盅銅蒸餾器通高三十六厘米,由筒形器、銅鍑和豆形蓋組成。其中筒形器底部有一米格形箅,為古代炊具中用作隔層的器具。底邊有一小管狀流,銅鍑三蹄形足,豆形器蓋上部呈盤形,相合處為榫鉚結構,可在一定范圍內自由活動。出土時放置有序,銅鍑置於筒形器內,豆形蓋置於銅鍑之上。這樣組合的蒸餾器此前從未發現,盡管其工作原理尚不明確,但從構造看來,應是用作蒸餾葯、酒。
據了解,此前中國曾出土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而西安張家堡漢墓發現的銅蒸餾器則較其更早。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副所長程林泉表示,其出土為漢代飲食和醫葯技術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另外,在蒸餾器出土所在的編號M115墓葬中,考古人員還發掘出二百多件器物,其中包括五件大型銅鼎和四件大型釉陶鼎。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天子用九鼎隨葬。M115的墓主追慕周代禮制,使用九鼎隨葬,可見其特殊身份地位。九鼎和另一件隨葬品仿銅釉陶鼎是王莽托古改制的真實物證,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是次發掘的四百四十餘座漢墓群位於漢長安城東側,距長安城僅二千五百米,共出土陶、銅、鐵、鉛、玉石、骨等各類文物近三千件。這批墓葬以小型漢墓為主,其中三座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的中型墓葬最為重要,不僅出土了西漢時期墓葬常見的器物,如紅彩陶器、
釉陶器、鼎、盒、壺、倉、奩、灶等,在M110號墓葬中,還出土了玉衣殘片。而M114號墓葬中出土的大型精美釉陶器,在西安地區兩漢墓葬中亦十分罕見。專家表示,是次發掘對於研究漢代社會生活、漢長安城布局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並有助進一步解讀漢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3. 空冷是干什麼的
壓力容器焊接加工之後,為了消除應力,需要進行熱處理;加熱升溫之後,需要降溫處理,放置在空氣中冷卻,稱為空冷。
空冷器是一種用環境空氣為冷卻介質介質降溫的設備。在空冷器上有很多管束,管束內走液體,使管內高溫流體得到冷卻或冷凝。在空冷器的上方有風機,通過風機向上抽或者向下抽,從而將介質的溫度降下來。也稱空氣冷卻式換熱器,也叫做翅片風機,常用它代替水冷式管殼式換熱器冷卻介質,在水資源短缺地區尤為突出。
空冷器以冷卻方式分類可分為:乾式空冷器、濕式空冷器、干-濕聯合空冷器和兩側噴淋聯合空冷器;以空冷器管束布置型式分類可分為:水平式空冷器、斜頂式空冷器、立式空冷器和圓環式空冷器;以空冷器通風方式分類可分為:自然通風式空冷器、鼓風式空冷器和引風式空冷器。
主要優點:
一、提高電子管使用壽命(高頻設備)。普通水易結垢,需定期清洗,一旦結垢就已經影響到電子管的發射功率及壽命,嚴重時電子管陽極易被燒穿。
二、節省電能。(以100KW高頻電子管設備為例)在直流高壓作用下陽極水路對地耗電量為:普通水在8KW左右,蒸餾水則在70W左右。
三、降低電解腐蝕。陽極高壓通過水阻對地形成直流電流。造成電子管水套進出口電解腐蝕,普通水的電解腐蝕速度是蒸餾水的一百倍以上。
空冷器的儲水箱根據設備功率不同約為0.4~2.0m3,每噸純水價格250元至300元之間。因為使用了閉合循環,所以蒸餾水消耗量極低,為使用蒸餾水創造了條件,同時如按一定比例加入我公司專門研製的防凍產品可徹底解決高頻水路的冬季凍結難題。使用蒸餾水不僅提高了設備及元件壽命,而且減少維修費用,從而達到提高生產率,節電的目的。
四、通過空氣和軟化水間壁換熱,把電爐感應器、可控硅、電子管等電氣元件發出的熱量排放於空氣中。高導熱性能的傳熱管,組合後形成很高的熱流密度,所以該裝置冷卻效率很高。使用空氣連續換熱,將熱量傳到空氣中,清除了積熱,滿足了感應加熱系統溫度的要求。
該冷卻系統使用蒸餾水在空冷器和感應加熱設備內閉路循環,水質干凈,使被冷卻的電氣系統長期不結水垢,不被異物堵塞。冬季可在冷卻水中加入防凍劑,杜絕了水路被凍壞的故障,減少了感應加熱設備的故障發生,該冷卻系統不需要水池和冷卻塔。
五、解決了常規水冷系統存在的許多問題:
1、無需水池、冷卻塔,佔地面積小。
2、純凈水循環,水質干凈,不結水垢。
3、閉路循環,無雜物進入,不長青苔,管路不會堵塞。
4、體積小,整體性好,安裝方便。
5、使用閉合循環,耗水量極少。
6、能避免夏季設備出現冷凝水造成的故障。
7、儲水箱體積小,冬季可使用高頻水路防凍液,避免高頻系統結冰造成的水路故障。
8、本設備在突然停電、停水情況下仍然能夠繼續冷卻。
9、耗電量低。
六、密封式,閉合循環。設備出水經觀察水箱後進入儲水箱,由管道泵將軟化水打入傳熱管組,強制風冷,冷卻後進入分水包,分水包上設有與設備相對應的水管,再通過軟管或硬管分別接到設備所需的進水口。
噴淋裝置是為夏季最炎熱的天氣時准備的,它由噴淋泵、托水盤、噴淋管等組成獨立的循環系統。在風機和傳熱管之間增設噴頭,少量的水噴射至傳熱管的翅片表面上,使表面溫度降至大氣溫度以下,從而滿足換熱溫差的要求,噴射到傳熱管表面的水經過汽化可帶走大量的熱量,起到對散熱能力的補充作用。
風機選用大風量、低噪音、小功率的軸流風機,循環泵選用管道泵,因此,在同等揚程和流量的情況下,常規水冷系統使用的離心泵的電機功率與空冷器使用的風機和循環泵功率之和基本相當。本空冷器設置了配電箱,可控制循環泵、風機、噴淋泵及數字溫度顯示儀,還能和設備互鎖。
使用翅片管的原因:管內側水的換熱很強,對流換熱系數大約5800 W/(m2℃),而如果不加翅片,管外空氣側換熱系數僅僅120 W/(m2℃),總傳熱系數k就很低(一定低於120:這是傳熱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加了翅片以後,k就可以一下子提高幾倍,達到700(鋼管),1100(復合管),這是增強換熱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
空冷器用途
冷風機主要用於食品行業中的肉食、家禽、水產品、果蔬、蛋奶、冷飲製品的冷卻加工和冷凍儲藏,啤酒、白酒等各種酒類和各種飲料的冷卻冷藏,另外還可滿足化工、制葯行業、機械、電子、水電等行業工藝性冷卻加工原料和場所的冷卻需要。
盤管
高效冷風機的盤管材質有鋁管鋁片、鋼管鋼片兩種。鋁管鋁片冷風機翅片與換熱管採用脹接工藝,管片接觸緊密,接觸熱阻小,傳熱效率高,防腐性能好。鋼管鋼片冷風機翅片與換熱管採用整體熱浸鋅工藝,管片接觸更緊密,接觸熱阻小,傳熱效率高,防腐能力強。翅片為整體波紋狀多孔鋁片或鋼片。可採用定片距(8、10、12mm)和變片距(8/16、10/20、12/24mm)的翅片組合形式。翅片為深位延長套筒和定距片相組合的定位方式、定位準確。
盤管製成後經2.0MPa氣壓試驗方可出廠。
風機
冷風機均選用冷風機專用軸流風機,具有效率高、噪音小、壽命長等特點,葉片採用壓鑄鋁合金機翼型前掠式扭曲葉片,強度高,表面光潔衛生。使用溫度-40℃~-50℃ 。
外殼
高效冷風機外殼有優質鋼板噴漆或靜電噴漆、不銹鋼板、鋁板四種可供選擇。風機面板採用獨特設計,剛性強,外型美觀,防腐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選型
產品目錄中的名義負荷是指空氣冷卻器換熱外表面無冰霜,製冷劑為氨(R717),氨泵供液,傳熱溫差Dtm=10℃ ,蒸發溫度to=-10℃ 。
選型步驟
符號說明:
QN—名義冷負荷(kW)
to—蒸發溫度(℃ ) Dtm—進口空氣平均溫度與蒸發溫度之差(℃ ) QNC—計算冷負荷(kW) f—修正系數(與to、Dtm、供液方式、結霜厚度有關) f=f1·f2·f3 f1:與to、Dtm有關的參數(見圖1) f2:與供液方式有關的參數,氨泵供液f2=1.0,重力供液f2=0.94 f3:與結霜總厚度有關的系數 選型計算方法: 不同的to、Dtm氨泵供 液時的名義冷負荷計算圖 1.確定空氣冷卻器所需的QO; 2.確定設計條件to、Dtm; 3.根據to、Dtm、結霜厚度及供液方式確定f; 4.根據QNC=QO/f,其中f=f1·f2·f3;
5.從參數表中查找QN值,按QN³QNC;
6.確定空氣冷卻器的規格型號。
產品型號及名稱
產品名稱型式
製冷裝置用空氣冷卻器簡稱冷卻器或冷風機。冷風機按其安裝形式分為落地式和吊頂式兩種;按其用途分為冷卻物冷藏間用、凍結物冷藏間用和凍結間用三種。
產品型號及示例
冷風機的型號由大寫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其表示方法如下:
冷風機用途型號對照表
符號說明: LDD-200L II表示名義冷卻面積為200平方米的凍結物冷藏間用落地式頂部上吹第二次設計改型的鋁管鋁片冷風機。
DJ-150G表示名義冷卻面積為150平方米的凍結間用吊頂式第一次設計改型的鋼管鋼片熱浸鋅冷風機。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4. 芳烴抽提蒸餾塔溫度倒置是什麼原因
塔底重沸器沒有工作,請檢查用於加熱的蒸汽是否有問題,是否沒有蒸汽了。
5. 空冷器的主要優點
一、提高電子管使用壽命(高頻設備)。普通水易結垢,需定期清洗,一旦結垢就已經影響到電子管的發射功率及壽命,嚴重時電子管陽極易被燒穿。
二、節省電能。(以100KW高頻電子管設備為例)在直流高壓作用下陽極水路對地耗電量為:普通水在8KW左右,蒸餾水則在70W左右。
三、降低電解腐蝕。陽極高壓通過水阻對地形成直流電流。造成電子管水套進出口電解腐蝕,普通水的電解腐蝕速度是蒸餾水的一百倍以上。
空冷器的儲水箱根據設備功率不同約為0.4~2.0m3,每噸純水價格250元至300元之間。因為使用了閉合循環,所以蒸餾水消耗量極低,為使用蒸餾水創造了條件,同時如按一定比例加入我公司專門研製的防凍產品可徹底解決高頻水路的冬季凍結難題。使用蒸餾水不僅提高了設備及元件壽命,而且減少維修費用,從而達到提高生產率,節電的目的。
四、空冷器通過空氣和軟化水間壁換熱,把電爐感應器、可控硅、電子管等電氣元件發出的熱量排放於空氣中。高導熱性能的傳熱管,組合後形成很高的熱流密度,所以該裝置冷卻效率很高。使用空氣連續換熱,將熱量傳到空氣中,清除了積熱,滿足了感應加熱系統溫度的要求。
該冷卻系統使用蒸餾水在空冷器和感應加熱設備內閉路循環,水質干凈,使被冷卻的電氣系統長期不結水垢,不被異物堵塞。冬季可在冷卻水中加入防凍劑,杜絕了水路被凍壞的故障,減少了感應加熱設備的故障發生,該冷卻系統不需要水池和冷卻塔。
五、本空冷器解決了常規水冷系統存在的許多問題:
1、無需水池、冷卻塔,佔地面積小。
2、純凈水循環,水質干凈,不結水垢。
3、閉路循環,無雜物進入,不長青苔,管路不會堵塞。
4、體積小,整體性好,安裝方便。
5、使用閉合循環,耗水量極少。
6、能避免夏季設備出現冷凝水造成的故障。
7、儲水箱體積小,冬季可使用高頻水路防凍液,避免高頻系統結冰造成的水路故障。
8、本設備在突然停電、停水情況下仍然能夠繼續冷卻。
9、耗電量低。
六、本空冷器為密封式,閉合循環。設備出水經觀察水箱後進入儲水箱,由管道泵將軟化水打入傳熱管組,強制風冷,冷卻後進入分水包,分水包上設有與設備相對應的水管,再通過軟管或硬管分別接到設備所需的進水口。
噴淋裝置是為夏季最炎熱的天氣時准備的,它由噴淋泵、托水盤、噴淋管等組成獨立的循環系統。在風機和傳熱管之間增設噴頭,少量的水噴射至傳熱管的翅片表面上,使表面溫度降至大氣溫度以下,從而滿足換熱溫差的要求,噴射到傳熱管表面的水經過汽化可帶走大量的熱量,起到對散熱能力的補充作用。
風機選用大風量、低噪音、小功率的軸流風機,循環泵選用管道泵,因此,在同等揚程和流量的情況下,常規水冷系統使用的離心泵的電機功率與空冷器使用的風機和循環泵功率之和基本相當。本空冷器設置了配電箱,可控制循環泵、風機、噴淋泵及數字溫度顯示儀,還能和設備互鎖。
使用翅片管的原因:管內側水的換熱很強,對流換熱系數大約5800 W/(m2℃),而如果不加翅片,管外空氣側換熱系數僅僅120 W/(m2℃),總傳熱系數k就很低(一定低於120:這是傳熱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加了翅片以後,k就可以一下子提高幾倍,達到700(鋼管),1100(復合管),這是增強換熱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
用途
冷風機主要用於食品行業中的肉食、家禽、水產品、果蔬、蛋奶、冷飲製品的冷卻加工和冷凍儲藏,啤酒、白酒等各種酒類和各種飲料的冷卻冷藏,另外還可滿足化工、制葯行業、機械、電子、水電等行業工藝性冷卻加工原料和場所的冷卻需要。
盤管
高效冷風機的盤管材質有鋁管鋁片、鋼管鋼片兩種。鋁管鋁片冷風機翅片與換熱管採用脹接工藝,管片接觸緊密,接觸熱阻小,傳熱效率高,防腐性能好。鋼管鋼片冷風機翅片與換熱管採用整體熱浸鋅工藝,管片接觸更緊密,接觸熱阻小,傳熱效率高,防腐能力強。翅片為整體波紋狀多孔鋁片或鋼片。可採用定片距(8、10、12mm)和變片距(8/16、10/20、12/24mm)的翅片組合形式。翅片為深位延長套筒和定距片相組合的定位方式、定位準確。
盤管製成後經2.0MPa氣壓試驗方可出廠。
風機
冷風機均選用冷風機專用軸流風機,具有效率高、噪音小、壽命長等特點,葉片採用壓鑄鋁合金機翼型前掠式扭曲葉片,強度高,表面光潔衛生。使用溫度-40℃~-50℃ 。
外殼
高效冷風機外殼有優質鋼板噴漆或靜電噴漆、不銹鋼板、鋁板四種可供選擇。風機面板採用獨特設計,剛性強,外型美觀,防腐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選型
產品目錄中的名義負荷是指空氣冷卻器換熱外表面無冰霜,製冷劑為氨(R717),氨泵供液,傳熱溫差Dtm=10℃ ,蒸發溫度to=-10℃ 。
選型步驟
符號說明:
QN—名義冷負荷(kW)
to—蒸發溫度(℃ ) Dtm—進口空氣平均溫度與蒸發溫度之差(℃ ) QNC—計算冷負荷(kW) f—修正系數(與to、Dtm、供液方式、結霜厚度有關) f=f1·f2·f3 f1:與to、Dtm有關的參數(見圖1) f2:與供液方式有關的參數,氨泵供液f2=1.0,重力供液f2=0.94 f3:與結霜總厚度有關的系數 選型計算方法: 不同的to、Dtm氨泵供 液時的名義冷負荷計算圖 1.確定空氣冷卻器所需的QO; 2.確定設計條件to、Dtm; 3.根據to、Dtm、結霜厚度及供液方式確定f; 4.根據QNC=QO/f,其中f=f1·f2·f3;
5.從參數表中查找QN值,按QN³QNC;
6.確定空氣冷卻器的規格型號。
產品型號及名稱
產品名稱型式
製冷裝置用空氣冷卻器簡稱冷卻器或冷風機。冷風機按其安裝形式分為落地式和吊頂式兩種;按其用途分為冷卻物冷藏間用、凍結物冷藏間用和凍結間用三種。
產品型號及示例
冷風機的型號由大寫漢語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其表示方法如下:
冷風機用途型號對照表
符號說明: LDD-200L II表示名義冷卻面積為200平方米的凍結物冷藏間用落地式頂部上吹第二次設計改型的鋁管鋁片冷風機。
DJ-150G表示名義冷卻面積為150平方米的凍結間用吊頂式第一次設計改型的鋼管鋼片熱浸鋅冷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