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奶酒怎麼做
奶酒的釀造過程:
1、取清晨新擠出來的鮮奶,首先經高溫滅菌,冷卻後進行奶油分離;
2、蛋白提取後,加入乳酸菌和特殊的活性菌群,再放入貯存槽進行發酵;
3、在此過程中,活菌群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再次發酵、蒸餾,此過程重復三個月後,再窖存一年即可。
㈡ 馬奶酒製法
將鮮奶盛裝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
用特製的木棒反復攪動,使奶在劇烈的動盪專撞擊中溫度不斷升高;屬
最後發酵並產生分離,渣滓下沉,醇凈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為清香誘人的奶酒
蒸餾法
1.把發酵的奶倒入鍋中加熱;
2.鍋上扣上一個無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條、榆樹枝條編成的筒狀罩子,上口放一個冷卻水盆或鍋,桶內懸掛一個小罐或在桶幫上做一個類似壺嘴的槽口;
3.待鍋中的奶受熱蒸發,蒸氣上升遇冷凝結,滴入桶內的小罐或順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
4.用這種蒸餾法釀制的奶酒,要比直接發酵而成的奶酒度數高些。如果將這頭鍋奶酒再反復蒸餾幾次,度數還會逐次提高。
希望得到採納
㈢ 香氣撲鼻的蒙古馬奶酒,是如何被加工出來的
蒙古族人民世代都是居住在草原上,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以畜牧為生計。手扒肉、烤羊肉、馬奶酒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食品飲料和待客佳餚。有著「蒙古八珍」之一的馬奶酒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蒙古族飲馬奶酒有久遠的歷史,牧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天天都離不開馬奶酒。
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狀,酒精含量比較低,不僅喝起來口感圓潤滑膩、酸甜適口、乳香濃郁,而且和其他酒一樣具有性溫驅寒的特點。草原鮮奶雜質少,不含植物纖維,用其釀出的奶酒所含甲醇、異丁醇、異戊醇成分極低;鉛、汞等重金屬不足中國國家標準的十分之一。故而馬奶酒堪稱是「豪飲不傷身」的草原特產飲料。馬奶酒採用蒙古駿馬所擠取的鮮馬奶作原料,保留傳統的手法在一種名為「薩巴」的馬皮容器中釀制,常飲具有潤燥補血、活血舒筋、胃補腎等功效。
在長期的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豐富的酒文化。酒是蒙古族人尊重長輩、客人、悼念前輩和祭祀神靈的信物。用酒表達他們的感情,用酒祈求他們的願望,因而形成敬酒的歌曲、敬酒祝詞等,在蒙古族的傳統樂器托布秀爾和蒙古族的傳統舞蹈沙吾爾登中,都有反映奶酒的釀制、飲酒、敬酒的內容。
奶酒釀制的歷史和蒙古族進入新疆的歷史一樣悠久。在清乾隆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763年-1764年),清政府從張家口外調察哈爾蒙古官兵千名,分兩批攜眷移駐博爾塔拉。
㈣ 奶酒製作方法
蒙古人傳統的釀酒原料是馬奶,故稱馬奶酒。烈性奶酒的做法是,將新鮮生奶倒在木桶或瓮里,置向陽處,用木桿來回攪動,待發酵脫脂後,把剩餘的奶漿倒入鐵鍋內蒸煮。蒸鍋上罩一個80厘米高的形如蒸籠的木桶,靠桶的上端放一個雙耳瓦罐,瓦罐上方把裝有冷水的鐵鍋坐在木桶上,桶的周圍和上下用布或毛觀點、麻袋等物緊緊圍住。蒸鍋下用猛火燒,水蒸氣隨筒散出,酒精凝在冷水鍋里,滴在瓦罐里,即成奶酒。做工精細的酒,無色透明。其工藝流程為六蒸六釀,即頭次釀的奶酒稱「阿爾乞如」,酒力不大,度數不高,再將「阿爾乞如」倒入鍋內,加上一定數量的酸奶子釀出來的酒,稱為「阿爾占」(回鍋酒。三釀的稱「和爾吉」(二次回鍋酒),四釀的稱「德善舒爾」。其酒精含量一般不超過30度。也為達斡爾族飲料,由高度發酵的酸奶分解出油後蒸餾而成。一般在夏天奶多時製作。頭鍋酒有少許白酒及酸奶味。度數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