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餾程
餾程的話通常是指當蒸餾一個混合組分的時候,由於隨著組分的改變,沸點會不斷的改變。我們把自己需要的沸點的一個范圍可以稱為餾程。
這樣的話我們得到的產品也是混合物,但是我們是取一個范圍內的沸點。
B. 餾程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餾程的含義 整個餾程包括的項目有初餾點和終餾點(或干點),汽油還包括10%、50%、90%餾出溫度、殘留量、損失量這三個項目。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將100ml試油加熱蒸餾,試油從冷凝器的末端餾出第一滴油時的溫度稱為初餾點。在蒸餾的最後階段,當全部液體蒸發後的最高溫度稱為終餾點。試驗時,當量筒中回收到的蒸餾出的冷凝液為10ml、50ml、90ml的溫度分別稱為10%、50%、90%餾出溫度。干點:油品在規定條件下進行餾程測定時,溫度計水銀柱在繼續加熱的情況下停止升高並開始下降時的最高溫度。殘留量:指停止蒸餾後,存在於燒瓶內的殘油的體積百分數。在試驗中,當到達干點前瓶內尚有微量液體烴類和膠狀物質,因局部過熱而分解。生成的氣體與烴類蒸汽在瓶內形成白霧,並在瓶底下沉積一些積碳。損失量:指蒸餾過程中,因漏氣、冷凝不好和結焦等造成試油損失的量,以100ml試油減去液和殘留量即得。
問題二:化工企業中提到的餾程(IBP)是什麼意思 不是純的化合物或化學品,每一種組分都是由沸點的,由於不純,沸點不是在一個溫度點時出現,一般以開始有東西蒸餾出來開始算溫度,到全部蒸餾出時的溫度。這兩個溫度就是這個東西的流程。寫的好麻煩,最佳答案奧,沖二級任務!!!嘻嘻
問題三:「蒸餾」是什麼意思? 一種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方法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閉培±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衫態賣。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或逗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o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
C. 餾程的測定
採用恩氏蒸餾方法,即取100毫升試油在規定的儀器上,按規定的條件和操作方法進行。這種蒸餾是條件性的,蒸餾出的數量只是相對的比較數量,而不是真正的數值,即不是實沸點的蒸餾。但這仍然是控制汽油、煤油、噴氣燃料和柴油等輕質燃料和各種溶劑油的重要指標。
D. 蒸餾法測水分偏大
蒸餾法測水分偏大的原因如下:
1、水分含量高的樣品在蒸餾過程中會發生化學反應,導致水分的損失減少,從罩虛而導致水分含量偏高。
2、蒸餾過程中,蒸餾溫度過高或者蒸餾時間過長,會導致樣品中其他揮發性成分的損失,從而導致水分含量舉悶敏偏高。
3、樣品中存在揮發性溶劑或正枝揮發性化合物,這些物質在蒸餾過程中也會被蒸發掉,從而導致水分含量偏高。
E. 反應過程中,為何要嚴格控制餾出溫度
1. 因為液體加熱的時候溫度並不完全均勻,越靠近熱源溫度越高,雖然有對流作用,但對流本身的動力來源就是溫度差,加熱越猛烈,溫度差就越大,高溫區域的溫度就會越多地超過蒸餾溫度,使更高沸點的物質也氣化逸出,從而對蒸餾效果不利。
2. 加熱過快,沸騰劇烈,蒸氣的裹挾效應也加劇,會使蒸餾產物雜質增加。
3. 加熱過快,沸騰劇烈,對餾出物的冷凝收集效率不利
所以在反應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餾出溫度,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 嚴謹和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F. 為什麼餾程不同的同類產品混合,餾程會改變
首先,餾程讓搭漏為150~164的三甲苯和餾程為173~197的三甲苯是兩種不同的物質(CH3-在苯上位置不同).
不同的枝局物質之間產生分子間作用力,會影響它們的沸點.簡單說坦爛就是這樣.
G. 餾程是什麼意思
非也!沸程是指沸騰的溫度限.而只有在沸騰之後,才會形成蒸汽,從而蒸餾分離物質.所以餾程是高於沸程的.沸程的上線和餾程的下限是重合的,但方向不一樣.
H. 化工廠說的餾程是怎麼回事啊
蒸餾 或者精餾 一純凱般都要收集餾分(也就是 不同物質出來的順序不同,從而分離) 每種物質做友喚出來的溫度告源不同,餾程就代表收集餾分的溫度范圍
I. 餾程沸程區別無知的小白在求助~~~~~~~~~
餾程:在一定條件下,使產品汽化、冷卻及流出的物理過程。即對產品進行蒸餾從第一滴樣品餾出的溫度(初餾點)直至最終餾出溫度止(終餾點)全部蒸餾過程的餾出溫度(從初餾點至終餾點),即為該產品的餾程。
意義:餾程是評定液體燃料蒸發性的最重要的質量指標。它既能說明液體燃料的沸點范圍,又能判斷油品組成中輕重組分的大體含量,對生產、使用、貯存等各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確定該產品是否合格的關鍵指標。
熔程、沸程是溫度區間,不是什麼相變過程。 嚴格來說,物質的熔沸點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溫度區間,稱為熔沸程。以熔程為例,區間的兩限分別稱為初熔溫度和終熔溫度,初熔溫度即物質開始熔解的溫度,終熔溫度即物質完全熔解的溫度。對於晶體來說,物質越純,它的熔程、沸程就越短,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而混合物則沒有固定的沸點,或者說混合物的沸程較大,例如汽油的沸程為40~150℃。對於晶體試樣,熔程、沸程可以定性地作為物質純度的標准。
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
蒸發是在低於沸點的時候就存在的,即使是在水結冰的時候也有少量蒸發。而沸騰則是指表面蒸汽壓等於環境壓強的狀態。
水在沸騰之前當然也有蒸發,否則不能說明為什麼冬天也可以曬乾衣物了。
沸騰之前鍋蓋上的水珠就是蒸發出來的水蒸氣凝結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