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粗鹽提純打制實驗結果偏大的原因
操作中涉及到的提純儀器有殘余物質,沒有事先清理干凈,這是其一.試驗中所裂和用的水肆陵盯不是蒸餾水,雜質較汪差多,影響粗鹽提純的質量
B. 粗鹽提純的步驟
粗鹽提純步驟如下:
1、先將粗鹽溶於水,再過濾(注意一貼二低三靠),該步驟過濾泥沙等不溶性雜質。
2、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
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
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兩個反應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5、過濾。
6、最後滴加適量鹽酸至恰好不再產生氣體,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試紙檢測酸鹼度,也有兩個反應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
7、蒸發溶液,析出NaCl晶體。
(2)粗鹽蒸餾水發硬擴展閱讀:
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1、「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2、「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3、「三靠」一是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出。
C. 粗鹽提純蒸發的具體步驟及現象
先把粗鹽放入一潔凈燒杯,加入適量蒸餾水溶解,過濾,重復2~3次。然後將剩餘物放入蒸發皿,點燃酒精燈,預熱後持續加熱,並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受熱均勻,防止液體濺出傷人),待蒸發皿中有大量白色晶體出現並剩餘小量液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把剩餘液體蒸干,冷卻後如有雜質,需要重做實驗。
D. 食鹽水中有鈣鎂元素嗎,它是硬水還是軟水
我們化學上說的食鹽水,就是氯化鈉溶液,也就是氯化鈉溶於蒸餾水中,形成的溶液,所以是內不含鈣鎂容離子的,它是溶液,所以用的水是軟水,
親,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純手工做的,有錯誤,請指出.我是誠心的想幫你,若滿意請請點擊在下答案旁的"好評",此問題有疑問,有其他題目請另外發問,互相探討,互相理解,請不要隨意給差評,
aiczkcbm 2014-12-08
來自網路
E. 粗鹽提純中的實驗現象是由於什麼造成的呢
純度偏小:溶解時倒水伍蘆量不足,氯化鈉只有部分溶解;溶解時有液體濺出;過濾時沒用玻璃棒引流導致有液體濺出;過濾時沒有等濾液全部流入燒杯就拿走燒杯;蒸發時蒸幹才停止加熱;蒸發時沒用玻璃棒攪拌,局部過熱,液滴飛濺。
純度偏大:稱量粗鹽質量時「左碼右物」;溶解時用食鹽水代替蒸餾水;過濾時濾紙漏了,部分泥沙進入燒杯。
(5)粗鹽蒸餾水發硬擴展閱讀:
粗鹽提純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1、「一貼」是指濾紙折疊角度要與漏斗內壁口徑吻合,使濕潤的濾紙緊貼漏斗內壁而無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2、「二低」一是指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二是在整個過濾絕橘鎮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這樣可以防止雜質未經過濾而直接流到燒杯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3、「三靠」指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飛濺和待過濾液體沖破濾紙;指玻璃棒下端要輕靠在三層濾紙處以防碰破濾紙(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以防液體濺並粗出。
F. 簡述粗食鹽提純的原理
提純的抄原理:
粗食鹽中含有不溶性和可溶性的雜質(如泥沙和K+、Mg2+、SO42+、Ca2+離子等)。不溶性的雜質可用溶解、過濾的方法除去;可溶性的雜質則是向粗食鹽的溶液中加入能與雜質離子作用的鹽類,使生成沉澱後過濾以除去。採用的方法是:在粗食鹽的溶液中加入稍過量的BaCl2溶液,可將SO42-轉化為難溶的BaSO4沉澱:
Ba2+ + SO42- = BaSO4↓
將溶液過濾可除去BaSO4沉澱。在其濾液中再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由於發生下列反應:
Mg2+ + 2OH- = Mg(OH)2↓
Ca2+ + CO32- = CaCO3↓
Ba2+ + CO32- = BaCO3↓
食鹽中的雜質離子以及沉澱SO42-時加入的過量Ba2+離子,相應的轉化為上述沉澱,可通過過濾的方法加以除去;少量的可溶性雜質K+ 在蒸發、濃縮、結晶過程中,由於KCl與NaCl在相同溫度條件下的溶解度的不同,KCl仍留在母液中,不會與NaCl一同結晶出來。
G. 粗鹽提純的原理及步驟
粗鹽提純的原理:
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可溶性雜質中的Ca2+,Mg2+,SO42-則可通過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澱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體和NaOH溶液來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粗鹽提純實驗:
儀器葯品
葯品:粗鹽、蒸餾水、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鹽酸
器材:托盤天平(含砝碼),量筒,燒杯,玻璃棒,葯匙,漏斗,濾紙,鐵架台(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坩堝鉗,膠頭滴管,研缽,研杵,火柴,若干一樣的小紙片
過程
用托盤天平稱取2克粗鹽(精確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燒杯里。用葯匙取一匙粗鹽加入水中,並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玻璃棒的攪拌對粗鹽的溶解起什麼作用?攪拌,加快溶解速度)。接著再加入粗鹽,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變渾濁。
1.在天平上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在10毫升水中大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
2.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BaCl2+Na2SO4==BaSO4↓+2NaCl
3.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MgCl2+2NaOH==Mg(OH)2↓+2NaCl
4.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Na2CO3+CaCl2==CaCO3↓+2NaCl
5. Na2CO3+BaCl2==BaCO3↓+2NaCl
(註:可互換2,3兩步或3,4兩步。Na2CO3的用量一定要將所有的BaCl2除去,可使用pH試紙控制加入量。)
6.過濾
向濾液中加入適量HCl(除去過量NaOH,Na2CO3,可選擇用pH試紙控制加入的量,或是直接蒸發)
7.蒸發結晶
過濾注意事項:
將濾紙折疊後用玻璃棒蘸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鬥口,溶液液面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盛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