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升華法與蒸餾法區別
升華法(碘等熔沸點相近物質,固變氣)與蒸餾法(液變氣,各組分沸點要求差距在30攝氏度以上)
㈡ 化學中的蒸餾和升華有什麼不同
蒸餾是兩種或多種混合在一起的液體中,有一種受熱沸騰,變為氣體;升華是固體受熱,直接變為氣體。
㈢ 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升華法三種方法各具什麼特點用途
水蒸氣蒸餾法系指將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葯材與水共蒸餾,使揮發性成分隨水蒸氣一並餾出,經冷凝分取揮發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該法適用於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在水中穩定且難溶或不溶於水的葯材成分的浸提。水蒸氣蒸餾法可分為共水蒸餾法、通水蒸氣蒸餾法、水上蒸餾法。為提高餾出液的濃度,一般需將餾出液進行重蒸餾或加鹽重蒸餾。常用設備為多能提取罐、揮發油提取罐,它在生產活動中被廣泛使用
蒸餾是分離、純化液態混合物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測定液態化合物的沸點,因此對鑒定純液態化合物有一定的意義。
與水共沸的物質應該用水蒸氣蒸餾法
㈣ 揮發、升華、蒸餾的區別
揮發是指液體自然發生的過程
升華是加熱固體變成氣體的過程
蒸餾是液體加熱變成蒸汽在冷凝為液體對液體的分離過程
㈤ 分離碘和苯可不可以升華,和蒸餾有何區別
升華是固體直接指神變咐逗盯成氣體,
蒸餾是通過沸點不同分離溶液的溶質.
分離碘和苯,碘可溶於苯,形成溶液,不是固體衡和,所以不是升華而是蒸餾
㈥ 升華和蒸餾一樣嗎
不一樣
蒸餾是化學中常用的
升華灶旦是物隱老擾理現象
蒸餾是對液體
升華是固體直接變含租成氣體
㈦ 升華和蒸餾一樣嗎
升華:指固態物質不經液態直接轉變成氣態的現象,可作為一種應用固-氣平衡進行分離的方法。有些物質(如氧)在固態時就有較高的蒸氣壓,因此受熱後不經熔化就可直接變為水蒸氣,冷凝時又復成為冰。固體物質的蒸氣壓與外壓相等時的溫度,稱為該物質的升華點。在升華點時,不但在晶體表面,而且在其內部也發生了升華,作用很劇烈,易將雜質帶入升華產物中。為了使升華只發生在固體表面,通常總是
在低於升華點的溫度下進行,此時固體的蒸氣壓低於內壓。
鹵化銨也會「凝華」,但其機理與一般的升華不同。加熱時,由於鹵化銨分解成氣態的氨和鹵化氫而氣化,冷卻時又重新結合成鹵化銨而沉積下來,表觀現象與升華一樣,所以常把它歸於升華,但其實質是不同的。
簡史 人類對升華現象認識得很早,西晉(公元4世紀)時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即記載有:「取雌黃、雄黃燒下,其中銅鑄以為器復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這一段話描述了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的升華現象。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1596)載有將水銀、白礬、食鹽的混合物加熱升華制輕粉(氯化亞汞)法。
[編輯本段]蒸餾的原理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º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㈧ 加熱蒸發、升華、蒸餾與分餾的區別
看定義就知道了
1、加熱蒸發是通過加熱,使液體轉化成氣體
2、升華是固體不經過液體,直接變成氣體
3、蒸餾是把液體加熱變成氣體,再液化成液體,達到提純的目的
4、分餾就是控制溫度,進行多步蒸餾,進行分離
㈨ 分餾.蒸餾.升華分別是什麼
分餾是蒸餾的一種方法。數種液體混和在一起時,簡單蒸餾通常不能將它們完全分開,液體之間可能會有共沸點,會帶另一種液體出來,無法將它們完全分離,所以把蒸餾出來的氣體分段收集起來,得到不同濃度的產物;而分餾就是這種有系統分段收集蒸餾液的分離方法,分餾可用於制酒:白蘭地就是由葡萄酒分餾而得;石油的精煉亦是使用分餾法來取得各種沸點的產物。 精煉原油的分餾,是使用一種分餾塔,先加熱原油至400℃時進入分餾塔,在塔中上升的蒸汽透過鍾罩邊緣的小孔與迴流的液體接觸,沸點較高的成分成為液體,而沸點較小得仍繼續上升;沸點越小,升的越高,最終由塔頂逸出,部份取為產品,其他的冷凝成為液體,由塔頂引入成為迴流液。迴流液經溢流管流至各隔版與上升之氣體接觸,其中沸點較低的轉為氣體,較高的則繼續下降,最後在塔底瀉出。在塔中不同之高度,可取得不同沸點之產物。石油分餾之產物大致上可分類成為下列數類:煉油氣:沸點20℃以下,為含一到四個碳的烴類混和物。(含三或四個碳的稱為液化石油氣) 石油醚:沸點約20~60℃,為五或六碳的烴類混和物。輕油:沸點約40~200℃,為含五到十二個碳的烴類混和物。煤油:沸點約165~275℃,為含十到十八個碳的烴類的混和物。柴油:沸點約205~400℃,為含十二個碳以上的烴類的混和物。重油:不揮發性,為二十個碳以上的烴類混和物和其他較重的分子。瀝青(石油瀝青):不揮發性殘渣。 而蒸餾就是加熱,收集其蒸氣,從液態到氣態升華的話,舉個例子,雪花直接變成氣體,就叫升華。從固體到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