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直接滴定法加入玻璃珠的目的
直接滴定法悶轎辯通過加入玻璃珠,可以計算還原糖量。吸取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乙液各5.00ml,置於150ml錐形瓶中,加水10ml,加玻璃珠2粒,從滴定管中螞缺加入比預測時樣品溶液消耗總體積少1ml的樣品溶液,通過去帆老除玻璃球計算出還原糖量。
❷ 制備樣品稀釋液時為什麼要加入小玻璃球其作用是什麼
你好!
樣品(sample)是能夠代表商品品質的少量實物。它或者是從整批商品中抽取出來作為對外展示模型和產品質量檢測所需;或者在大批量生產前根據商品設計而先行由生產者製作、加工雹陪而成,並將生產出的樣品標准作為買源芹蠢賣首備交易中商品的交付標准。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❸ 高中化學實驗中,有哪些用到溫度計的,要把玻璃球放到試管支管口處
蒸餾用的,分離不同混合物時因為各物質沸點不同,分離出的物質也要靠溫度計的溫度來鑒別。
❹ 帶攪拌的蒸餾燒瓶內可以放玻璃珠嗎
錐形瓶本簡弊仿身不能用來直接加熱加熱,需要家石棉網
而燒杯燒攔纖瓶是玻璃器皿,加熱固體時容易受熱不均而產生爆裂.,卜洞為了防止錐形瓶內的液體爆沸才加的玻璃珠
❺ 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什麼化學大神
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使得蒸餾得到的物質能夠更加充分地達到冷凝效果,適用於迴流蒸餾操作。
球形冷凝管:內管由相連的球形組成(若干個玻璃球連接起來,球形部分為磨具機制,起到均與有效冷卻的作用),用於有機制備的迴流,適用於科研、大專院校、石油、化工、制葯工業、醫療衛生及中小學等單位化驗室,作蒸餾、分餾或迴流的裝置上與蒸餾燒瓶、彎形接管配套使用時起冷凝蒸氣和凝聚液滴的作用。冷凝管在選用時,一般講蒸餾物的沸點越低蒸氣越不易冷卻,故需要冷凝管要長,內徑要粗,反之沸點愈高則蒸氣愈易冷卻,因此冷凝管愈短愈細為宜。另一方面蒸餾物多、燒瓶容量大,熱面也增加。在同一單位時間蒸氣排出的愈多,選用冷凝管也要相對地增加其長度。
球形冷凝管是用球泡狀管作內芯管,與直形管相比,球泡狀的內芯管的冷卻面積大,效果好,其它部分與直形冷凝管相同。同樣的冷卻面積,可縮短冷凝管的長度,提高蒸餾效果。
由於它的內芯管為球泡狀,容易在球部積留蒸餾液,故不適宜做傾斜式蒸餾裝置,多用於垂直蒸餾裝置,適用於迴流蒸餾操作。
球形冷凝管使用前進行洗凈,將球形冷凝管上端擴大處,用打好洞的橡膠塞連接於燒瓶的支管上,蒸餾燒瓶中加入待蒸餾的物質,然後在冷凝管的水進口(下口)處用橡膠管連接水源,另一根橡膠管連接於上口,便於冷卻廢水流出。
球形冷凝管下端連接接受瓶,通常用彎形接管連接接受瓶,可使蒸餾液垂直流出。全部裝置安裝好後,固定於架子上,先開冷卻水源,然後進行加熱使蒸餾物至沸騰,蒸氣沿內芯管遇到冷卻水冷卻的管壁即冷凝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純凈物質。
❻ 蒸餾用直形冷凝管而不用球形冷凝管為什麼
直形冷凝管主要是蒸出產物時使用,是蒸餾法分離物質時所需的儀器。
要注意的是,當蒸餾物沸點超過140度時,一般使用空氣冷凝,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卻導致玻璃溫差大而炸裂。
球形冷凝管主要是在反應物易揮發的情況下,其迴流作用。蒸氣冷凝後又流回反應體系,節約試劑,並使反應進行更徹底。
球型冷凝管面積較直形冷凝管大,冷凝效率高。
常壓蒸餾乙醇,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點不同,將乙醇分離出來。而不是讓乙醇進行反應。
因此選用直形冷凝管。
而直形冷凝管是將一根空氣冷凝管作為內芯,在其外面焊有一較粗的外套管(水冷管),在外套管的兩端各焊接一個小嘴是用以連接冷凝水的進出口(下嘴用以連接冷卻水源,上嘴用以作冷卻水的出口)。它是用水進行冷卻,可加速冷卻或縮短冷凝管的長度。適用於沸點為140℃以下物質的蒸餾、分餾操作,主要用於傾斜式蒸餾裝置。
直形冷凝管使用前進行洗凈,將冷凝管上端擴大處,用打好洞的橡膠塞連接於燒瓶的支管上,蒸餾燒瓶中加入待蒸餾的物質,然後在冷凝管的水進口 (下口)處用橡膠管連接水源,另一根橡膠管連接於上口,便於冷卻廢水流出。
冷凝管下端連接接受瓶,通常用彎形接管連接接受瓶,可使蒸餾液垂直流出。全部裝置安裝好後,固定於架子上,先開冷卻水源,然後進行加熱使蒸餾物至沸騰,蒸氣沿內芯管遇到冷卻水冷卻的管壁即冷凝為液滴,流入接受瓶中,即得純凈物質
❼ 採用常用蒸餾法測定無水乙醇的沸點蒸餾裝置與本實驗有何不同為什麼
常用蒸餾法是一種常見的測定液體沸點的方法,而在測定無水乙醇的沸點時,採用的是特殊的蒸餾方法,即氣相色譜法(GC法),這種方法與常用的蒸餾法有很大的不同。
蒸餾裝置的不同
常用蒸餾法採用的是一般的蒸餾裝置,通常是一個玻璃球形瓶子和一條降溫冷凝管,樣品被放入玻璃球中,加熱後歲晌蒸發,蒸汽通過冷凝管冷卻後變成液體,最後收集液體。而在氣相色譜法中,蒸餾裝置通常由一個進樣口、一乎亮鋒鍵仔個色譜柱和一個檢測器組成。樣品先通過進樣口進入色譜柱,然後被分離,最終通過檢測器進行檢測。
原理的不同
常用的蒸餾法是基於沸點的不同來實現物質的分離,而氣相色譜法則是基於分子大小和化學特性來進行分離。在氣相色譜法中,樣品分子在高溫下被分離並逐一通過色譜柱,根據不同的分子大小和化學特性,它們在柱子中停留的時間不同,最終被分離出來並通過檢測器檢測。
精度和准確性的不同
由於氣相色譜法具有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因此可以獲得更准確的測量結果。相比之下,常用蒸餾法的分離效果較差,因此測量結果可能不夠准確。此外,氣相色譜法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測量,通常只需要幾分鍾,而常用的蒸餾法需要更長的時間。
綜上所述,常用的蒸餾法和氣相色譜法都是測量液體沸點的方法,但它們的蒸餾裝置、原理和精度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在測定無水乙醇的沸點時,由於無水乙醇的沸點較低,通常採用氣相色譜法來進行測量,以獲得更高的精度和准確性。
❽ 三角瓶中為什麼加玻璃球振動
樓主好! 實驗八 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 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實驗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紮方法.2. 掌握培養基的配置方法.3. 掌握乾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的操作方法.二、基本原理 正確掌握培養基的配製方法是從事微生物學實驗工作的重要基礎.由於微生物種類及代謝類型的多樣性.因而用於培養微生物的培養基的種類也很多,它們的配方及配製方法雖各有差異.但一般培養基的配製程序卻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備,培養基的配製與分裝,棉塞的製作,培養基的滅菌,斜面與雹蠢猜平板的製作以及培養基的無菌檢查等基本環節大致相同.三、實驗材料1. 葯品:待配各種培養基的組成成分、瓊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2. 儀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壓蒸汽滅菌鍋、移液管、試管、燒杯、量筒、三角瓶、培養皿、玻璃漏斗等.3. 其他物品:葯匙、稱量紙、pH試紙、記號筆、棉花等.四、操作步驟(一)玻璃器皿的洗滌和包裝1.玻璃器皿的洗滌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須洗刷干凈.將三角瓶、試管、培養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滌劑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後用自來水及蒸餾水沖凈.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滌劑的水浸泡,再用自來水及蒸餾水沖洗.洗刷干凈的玻璃器皿置於烘箱中烘乾後備用.2.滅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裝(1) 培養皿的包紮:培養皿由一蓋一底組成一套,可用報紙將幾套培養皿包成一包,或者將幾套培養皿直接置於特製的鐵皮圓筒內,加蓋滅菌.包裝後的培養皿須經滅菌之後才能使用.(2) 圖8-1 移液管的包紮移液管的包紮: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脫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雜菌進入管內,並檔鍵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應距管口約0.5cm左右,棉花自身長度約1~1.5cm.塞棉花時.可用一外圍拉直的曲別針、將少許棉花塞入管口內.棉花要塞得松緊適宜,吹時以能通氣而又不使棉花滑下為准.先將報紙裁成寬約5cm左右的長紙條,然後將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長條報紙的一端,約成45℃角,折疊紙條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將移液管壓緊.在桌面上向前搓轉,以螺旋式包紮起來.上端剩餘紙條,折疊打結,准備滅菌.(二)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的配製過程1.液體培養基配製1) 稱量:一般可用0.01g天平稱量配製培養基所需的各種葯品,先按培養基配方計算出各成分的用量.然後進行准確稱量.2) 溶將稱好的葯品置於一燒杯中,先加入少量水(根據實驗需要可用自來水或蒸餾水),用玻璃棒攪動,加熱溶解.3) 定容:待全部葯品溶解後,倒入一量筒中,加水至所需體積.如某種葯品用量太少時,可預先配成較濃溶液,然後按比例吸取一定體積溶液,加入至培養基中.4) 調pH:一般用pH試紙測定培養基的pH.用剪刀剪出一小段pH試紙,然後用鑷子夾取此段pH試紙,在培養基中蘸一下,觀看其pH范圍,如培養基偏酸或偏鹼時,可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溶液進行調節.調節pH時,應逐滴加入NaOH或HCI溶液,防止局部過酸或過鹼,破壞培養基中成分.邊加邊攪拌,並不時用pH試紙測試,直至達到所需pH為止.5) 過濾:用源型濾紙或多層紗布過濾培養基.一般無特殊要求時,此步可省去.2.固體培養基的配製 配製固體培養基時,應將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加熱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1.5~2%)加入,並用玻棒不斷攪拌,以免糊底燒焦.繼續加熱至瓊脂全部融化,最後補足因蒸發而失去水分.(三)培養基的分裝 根據不同需要,可將已配好培養基分裝入試管或三角瓶內,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污管口或瓶口,造成污染.如操作不小心,培養基沾污管口或瓶口時,可用鑷子夾一小塊脫脂棉,擦去管口或瓶口的培養基,並將脫脂棉棄去.1.試管的分裝取一個玻璃漏斗,裝在鐵架上,漏斗下連一根橡皮管,橡皮管下端再與另一玻璃管相接,橡皮管的中部加一彈簧夾.分裝時,用左手拿住空試管中部,並將漏斗下的玻璃管嘴插入試管內,以右手拇指及食指開放彈簧夾,中指及無名指夾佐玻璃管嘴,使培養基直接流入試管內.裝入試管培養基的量視試管大小及需要而定,若所用試管大小為15×150 mm時,液體培養基可分裝至試管高度1/4左有為宜;如分裝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時,在瓊脂完全融化後,應趁熱分裝於試管中.用於製作斜面的固體培養基的分裝量為管高1/5(約3—4mI),半固體培養基分裝量為管高的1/3為宜.2.三角瓶的分裝圖8-2培養基的分裝 用於振盪培養微生物時,可在250 m1三角瓶中加入50 m1的液體培養基;若用於製作平板培養基用時,可在250 m1三角瓶中加入150ml培養基,然後再加入3g瓊脂粉(按2%計算),滅菌時瓶中瓊脂粉同時被融化.(四)棉塞的製作及試管、三角瓶的包紮 為了培養好氣性微生物,需提供優良通氣條件,同時為防止雜菌污染,則必須對通入試管或三角瓶內空氣預先進行過濾除菌.通常方法是在試管及三角瓶口加上棉花塞等.1.試管棉塞的製作制棉塞時,應選用大小、厚薄適中的普通棉花一塊,鋪展於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團孔上,用右手食指將棉花從中央壓入團孔中製成棉塞.然後直接壓入試管或三角瓶口.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用折疊卷塞法製作棉塞.製作的棉塞應緊貼管壁,不留縫隙,以防外界微生物沿縫隙侵入,棉塞不宜過緊或過松,塞好後以手提棉塞,試管不下落為准.棉塞的2/3在試管內,1/3在試管外.目前也有採用硅膠塞代替棉塞直接蓋在試管口上.將裝好培養基並塞好棉塞或硅膠塞的試管捆成一捆,外麵包上一層牛皮紙.用記號筆註明培養基名稱及配製日期,滅菌待用. 圖8-3 棉塞的製作圖8-4 正確與不正確的棉塞1.金屬塞 2正確 3、4不正確 2.三角瓶棉塞製作通常在棉塞外包上一層紗布,再塞在瓶口上.有時為了進行液體振盪培養加大通氣量,則可用8層紗布代替棉塞包在瓶口上,目前也有採用硅膠塞直接蓋在瓶口上.在裝好培養基並塞好棉塞或包紮八層紗布或蓋好硅膠塞的三角瓶口上,再包上一層牛皮紙並用線繩捆好,滅菌待用.(五)培養基的滅菌培養基經分裝包紮後,應立即按配製方法規定的滅菌條件進行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六)斜面和平板的製作1.斜面的製作將已滅菌裝有瓊脂培養基的試管,趁熱置於木棒或玻棒上,使成適當斜度,凝固後即成斜面.斜面長度不超過試管長度l/2為宜.如製作半團體或固體深層培養基時,滅菌後則應垂直放置至凝固.2.平板的製作將裝在三角瓶或試管中已滅菌的瓊脂培養基融化後,待冷至50℃左右傾入無菌培養皿中.溫度過高時,皿蓋上的冷凝水太多;溫度低於50℃,培養基易於凝固而無法製作平板.平板的製作應在火旁進行,左手拿培養皿,右手拿三角瓶的底部或試管,左手同時用小指和手掌將棉塞打開,灼燒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將培養皿蓋打開一縫,至瓶口正好伸入,傾入10~15mL培養基,迅速蓋好皿蓋,置於桌上,輕輕旋轉平皿,使培養基均勻分布於整個平皿中,冷凝後即成平板.(七)培養基的滅菌檢查滅菌後的培養基,一般需進行無菌檢查.最好取出1~2管(瓶),置於37℃溫箱中培養1~2天,確定無菌後方可使用.(八)無菌水的制備在每個250mL的三角瓶內裝100mL的蒸餾水並塞上棉塞或硅膠塞.在每支試管內裝4.5mL蒸餾水,塞上棉塞或硅膠塞.再在棉塞上包上一張牛皮紙,高壓蒸汽滅菌.0.1MPa滅菌20~30min.五、實驗內容1. 根據要求清洗各種玻璃器皿,並進行包紮.2. 根據要求配製各種培養基.3. 用電熱鼓風乾燥箱對玻璃器皿進行乾熱滅菌.4. 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對所配各培養基滅菌.六、實驗報告1. 簡述移液管和培養皿的包紮注意事項.2. 簡述配製培養基的基本步驟及注意事項.3. 為什麼微生物實驗室所用的移液管口或滴管口的上端均需塞入一小段棉花,再用報紙包起來,經高壓蒸汽滅菌後才能使用?4. 為什麼微生物實驗室所用的三角瓶口或試管口都要塞上棉塞(硅膠塞)才能使用?5. 配製培養基時為什麼要調節pH?6. 高壓蒸汽滅菌為什麼比乾熱滅菌要求溫度低、時間短? 附錄 滅菌技術一、目的要求了解消毒和滅菌的原理,並掌握各種滅菌方法的操作步驟.二、實驗材料1. 儀器或其他用具:上述包紮的培養皿、試管、移液管等,電熱鼓風乾燥箱,高壓蒸汽滅菌鍋,微孔濾膜過濾器,0.22μm濾膜,注射器,鑷子,玻璃塗棒.2. 培養基:上述配製的培養基及生理鹽水三、基本原理在微生物實驗中,需要進行純培養,不能有任何雜菌污染,因此必須對所用器材、培養基和工作場所進行滅菌和消毒.滅菌是指殺死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營養體、芽孢和孢子.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包括直接灼燒、恆溫乾燥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間歇滅菌、煮沸滅菌等方法.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加熱使微生物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四、操作步驟(一)乾熱滅菌法乾熱滅菌是在電熱乾燥箱內利用高溫乾燥空氣(160℃~170℃)進行滅菌,它是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變性而達到滅菌目的.此法適用於玻璃器皿如移液管、試管和培養皿的滅菌.培養基、橡膠製品、塑料製品不能採用乾熱滅菌.細胞內的蛋白質凝固性與其本身的含水量有關,在菌體受熱時,當環境和細胞內含水量越大,則蛋白質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越慢.因此,與濕熱滅菌相比,乾熱滅菌所需溫度高(160℃~170℃),時間長(1~2h).但乾熱滅菌溫度不能超過180℃,否則,包器皿的紙或棉塞就會燒焦,甚至引起燃燒.乾熱滅菌使用的是電熱乾燥箱(乾燥箱).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 裝入待滅菌物品:將包好的待滅菌物品放入電熱乾燥箱內,關好箱門.堆積時要留有空隙,物品不要擺放得太擠,以免妨礙空氣流通,滅菌物品不要接觸電熱乾燥箱內壁的鐵板、溫度探頭,以防包裝紙烤焦起火.2. 升溫:接通電源,打開開關,適當打開電熱乾燥箱頂部的排氣孔,旋動恆溫調節器,使溫度逐步上升.當溫度升至100℃時,關閉排氣孔.在升溫過程中,如果紅燈熄滅,綠燈亮,表示電熱乾燥箱內停止加溫,此時如果還未達到所需的160℃~170℃,則需要轉動溫度調節器使紅燈亮,如此反復調節,直至達到所需的溫度.3. 恆溫:當溫度升到160℃~170℃時,藉助恆溫調節器的自動控制,保持此溫度2h.乾熱滅菌過程中,嚴防恆溫調節的自動控制失靈而造成安全事故.4. 降溫:切斷電源,自然降溫.5. 開箱取物:待電熱乾燥箱內溫度降到60℃以下後,才能打開箱門,取出滅菌物品.同時,應將溫度調節旋鈕調到零點,並打開排氣孔.電熱乾燥箱內溫度未降到60℃以前,切勿自行打開箱門,以免驟然降溫導致玻璃器皿炸裂.(二)高壓蒸汽滅菌高壓蒸汽滅菌是將物品放在密閉的高壓蒸汽滅菌鍋內,在一定的壓力下保持15~30分鍾進行滅菌.此法適用於培養基、無菌水、工作服等物品的滅菌,也可用於玻璃器皿的滅菌.將待滅菌的物品放在一個密閉的加壓滅菌鍋內,通過加熱,使滅菌鍋夾套間的水沸騰而產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劇地將鍋內的冷空氣從排氣閥中排盡,然後關閉排氣閥,繼續加熱,此時由於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滅菌鍋內的壓力,從而使沸點增高,獲得高於100℃的溫度,導致菌體蛋白質凝固變性而達到滅菌的目的.在相同的溫度下,濕熱滅菌的效果好於乾熱滅菌.有三點原因:在濕熱滅菌中菌體吸收水分,蛋白質容易凝固變性,蛋白質隨著含水量的增加,所需凝固溫度降低;濕熱滅菌中蒸汽的穿透力比乾燥空氣大;蒸汽在被滅菌物體表面凝結,釋放出大量的汽化潛熱,能迅速提高滅菌物體表面的溫度,從而增加滅菌效力.實驗室常用的滅菌鍋有非自控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和自控式滅菌鍋,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本實驗介紹的是非自控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自控式滅菌鍋的使用可參考廠家說明書.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 加水:首先將內層鍋取出,再向外層鍋內加入適量的水,使水面沒過加熱蛇管,與三角擱架相平為宜.切勿忘記檢查水位,加水量過少,滅菌鍋會發生燒干引起炸裂事故.2. 裝料:放回內層鍋,並裝入待滅菌的物品.注意不要裝得太擠,以免妨礙蒸汽流通而影響滅菌效果.裝有培養基的容器放置時要防止液體溢出,三角瓶與試管口端均不要與桶壁接觸,以免冷凝水淋濕包紮的紙而透入棉塞.3. 加蓋:將蓋上與排氣孔相連的排氣軟管插入內層鍋的排氣槽內,擺正鍋蓋,對齊螺口,然後以對稱方式同時旋緊相對的兩個螺栓,使螺栓松緊一致,勿使漏氣,並打開排氣閥.4. 排氣:打開電源加熱滅菌鍋,將水煮沸,使鍋內的冷空氣和水蒸汽一起從排氣孔中排出.一般認為當排出的氣流很強並有噓聲時,表明鍋內的空氣已排盡,沸騰後約需5分鍾.5. 升壓:冷空氣完全排盡後,關閉排氣閥,繼續加熱,鍋內壓力開始上升.6. 保壓:當壓力表指針達到所需壓力時,控制電源,開始計時並維持壓力至所需的時間.如本實驗中採用0.1Mpa,121.5℃,20分鍾滅菌.滅菌的主要因素是溫度而不是壓力,因此鍋內的冷空氣必須完全排盡後,才能關閉排氣閥,維持所需壓力.7. 降壓:達到滅菌所需的時間後,切斷電源,讓滅菌鍋溫度自然下降,當壓力表的壓力降至「0」後,方可打開排氣閥,排盡餘下的蒸汽,旋松螺栓,打開鍋蓋,取出滅菌物品,倒掉鍋內剩水.壓力一定要降到「0」後,才能打開排氣閥,開蓋取物.否則就會因鍋內壓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內的培養基或試劑由於內外壓力不平衡而沖出容器口,造成瓶口被污染,甚至灼傷操作者.8. 無菌檢查:將已滅菌的培養基放入37℃恆溫培養箱培養24h,檢查無雜菌生長後,即可使用. (三)過濾除菌有些物質,如抗生素、血清、維生素、糖溶液等採用加熱滅菌法時,容易受熱分解而被破壞,因而要採用過濾除菌法.過濾除菌是通過機械作用濾去液體或氣體中細菌的方法,該方法最大的優點是不破壞溶液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過濾除菌法除實驗室用於溶液、試劑的除菌外,在微生物工作中使用的凈化工作台也是根據過濾除菌的原理設計的,可根據不同的需要來選用不同的濾器和濾板材料.應用最廣泛的過濾器種類有:1. 微孔濾膜過濾器:是一種新型過濾器,它由上下二個分別具有出口和入口連接裝置的塑料盒組成,出口處可連接針頭,入口處可連接針筒,使用時將濾膜裝入兩塑料盒之間,旋緊盒蓋,當溶液從針筒注入濾器時,各種微生物被阻留在微孔濾膜上面,而液體和小分子物質通過濾膜,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其濾膜是由硝酸纖維素、醋酸纖維素等製成的薄膜,有孔徑大小不同的多種規格(如0.1μm、0.22μm、0.3μm、0.45μm等),實驗室中用於除菌的微孔濾膜孔徑一般為0.22μm.根據待除菌溶液量的多少,可選用不同大小的濾器.該濾器的優點是吸附性小,即溶液中的物質損耗少,過濾速度快,每張濾膜只使用1次,不用清洗.2. 蔡氏(Seitz)過濾器:是一種金屬製成的過濾漏斗,其過濾部分是一種用石棉纖維和其他填充物壓製成的片狀結構.溶液中的細菌通過石棉纖維的吸附和過濾而被去除,但對溶液中其他物質的吸附性也大,每張纖維板只能使用1次.3. 玻璃過濾器:是一種玻璃製成的過濾漏斗,其過濾部分是由細玻璃粉燒結成的板狀構造.玻璃濾器的規格很多,5號(孔徑2~5μm)和6號(孔徑
❾ 有哪些用到溫度計的,要把玻璃球放到試管支管口處
蒸餾(分餾)實驗中,由於要測蒸汽溫度,所以要把玻璃球放到試管支管口處.
乙醇枯吵制乙烯實驗置於反應溶液中;制硝基苯置於水賀孝浴裝置的水中;測溶沒拍侍解度置於溶液中.
❿ 為什麼燒杯里放玻璃珠後沸騰
石灰有效氧化鈣測定中玻璃珠起到防止溶液暴沸的作用。
對過熱液體繼續加熱,會驟然而劇烈地發生沸騰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暴沸」。過熱是亞穩狀態。由於過熱液體內部的漲落現象,某些地方具有足夠高的能量的分子,可以彼此推開而形成極小的氣泡。當過熱的液體溫度遠高於沸點時,小氣泡內的飽和蒸氣壓就比外界的壓強高,於是氣泡迅速增長而膨脹,以至由於破裂引起工業容器的爆炸。
液襲埋體之所以發生過熱的原因是液體里缺乏形成氣泡的核心。為了清除在蒸餾過程中的過熱現象和保證沸騰的平穩狀態,常加玻璃珠(或運猜沸石),因為它們都能防止加熱時的暴沸現象,把它旁禪型們稱做止暴劑又叫助沸劑,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體沸騰時,加入止暴劑,不能用已使用過的止暴劑。簡單說就是因為加熱時燒杯中的液體會向上沖,從而造成了一個個冒出來的「噴泉」,劇烈時甚至會濺出傷人,而沸石能夠有效地阻止液體的向上沖,使加熱時液體能夠保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