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花露的蒸餾器

蒸花露的蒸餾器

發布時間:2023-03-10 08:29:45

蒸餾酒源於中國古代的

唐朝。

據歷史記載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國《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1)蒸花露的蒸餾器擴展閱讀:

由於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不能繼續發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濃度般不會超過20%。採用蒸餾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揮發性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易揮發的酒精(乙醇)蒸餾出來。

蒸餾出來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較高,經冷凝、收集就成為濃度約為65% ~70%的蒸餾酒。所以,蒸餾器的採用是釀酒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且蒸餾技術還可以用於其他行業,尤其是現代的石油工業廣泛使用蒸餾器,這些都為現代文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古時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土忌」、「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一般是糧食釀成後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麥等穀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發酵容器的多樣性也是造成燒酒香型各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的發酵容器分為陶缸和地窖兩大類型。陶缸還有地缸(將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內的缸。自古以來,酒的發酵便離不開容器,黃酒發酵的容器多數為陶質容器,有的燒酒仍繼承陶質容器發酵的傳統。

如南方的燒酒發酵容器幾乎都是採用陶器,即使是糟燒酒,也是如此。但自從出現蒸餾酒後,這一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地窖這一特殊的容器應運而生。所謂地窖發酵就是掘地為窖將原料堆積其中,讓其自然發酵。

㈡ 蒸餾器的花露蒸取

原文
「蒸露法:銅鍋壺,底牆高三寸。離底一寸,作隔,花鑽之使通氣。外以錫回作餾蓋蓋之答,其狀如盔。其頂圩使盛冷水,其邊為通槽,而以一咮流出其餾露也。作灶以磚二層,上鑿孔以安銅鍋,其深寸。鍋底置砂,砂在磚之上,薪火托磚之下,其花置隔上,故下不用水,而花露自出。凡薔薇茉莉柚花,皆可蒸取之。」
解釋
方以智介紹的是一種干餾法,所用設備也是蒸餾器,下為甑鍋,鍋內有箄,上為冷凝器,冷凝器下有槽,以流管引出餾液。這與傳統蒸酒器結構十分類似。蒸餾時,箄上置花干餾,這是與蒸酒器使用上的不同之處。而鍋底置砂,則可使受熱均勻且易於控制。
除了干餾以外,方以智也知道加水蒸餾方法。在同一條中,他引述別人的話說:「以重湯蒸錫甑取露,更無焦氣。」方以智的兒子方中履則記述了另一種制露方法:「錫甑頂作中低滴溜,甑中石子上置一罐接之。驗頂上冷水煖,則起蓋取中,其花露盡矣。」這種方法,與煉丹術中未濟爐有異曲同工之效。這些記載表明,古人在製取花露水時,廣泛嘗試了各種類型的蒸餾器,在這個問題上真正作到了百花齊放。

㈢ 花露怎麼做

1、首先,將干來玫瑰花倒源入碗中,如下圖所示。

(3)蒸花露的蒸餾器擴展閱讀:

注意

純露由於未添加防腐劑等成份,相對來說容易變質;不過由於純露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及其水融性精油成份,具有自身抗菌能力,所以只要注意適當的保存,純露還是不會變質的;保存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放在陰涼的地方,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放在冰箱低溫保存更好;

2、請妥善保存,並保持包裝清潔,如果你買的是大瓶的,最好的用一個小瓶分裝出來,這樣避免污染純露;

3、純露中含有抗菌成份易揮發,使用完後記得一定要蓋好瓶蓋。

㈣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有哪些

古代白酒蒸餾設備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四大部分:釜體部分,用於加熱,產生蒸汽;甑體部份,用於酒醅的裝載。在早期的蒸餾器中,可能釜體和甑體是連在一起的,這較適合於液態蒸餾。冷凝部分,在古代稱為天鍋,用來盛冷水,酒汽則盛水鍋的另一側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於天鍋的底部,根據天鍋的形狀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鍋是凹形,則酒液匯集器在天鍋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鍋是凸形(穹狀頂),則酒液匯集器在甑體的環形邊緣的內側。
東漢的蒸餾器:該蒸餾器為青銅所制,通高53.9 cm,分為甑體和釜體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室和凝露室,還有一導流管。從器形結構來看,應屬於蒸餾器,上海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用該蒸餾器還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酒。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
《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制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 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

㈤ 蒸餾酒的歷史有哪些

蒸餾酒的歷史發展:
1、東漢蒸餾酒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
2、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3、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往往是蒸餾酒的統稱。
4、白酒和老白乾,這是現代才啟用的名稱。
蒸餾酒器皿糟燒或糟燒酒,是黃酒過濾後的酒糟經再次發酵, 並經蒸餾得到的蒸餾酒。有的書將糟燒酒稱為「酒汗」。
對於蒸餾器的稱呼有:蒸鍋、燒鍋、酒甑。

㈥ 宋代的蒸餾器在歷史上是怎樣記述的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 的爐,上面有一盛葯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 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 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 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朱銀」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原文是:「桂人燒水銀為朱銀, 以鐵為上下釜,下釜為盤盂,中置水銀,上釜如蓋,頂施竅管,其管上屈,曲垂於外,二釜涵蓋相得,固濟即 密,則別以水浸管口,以火灼下釜之底,水銀得火則飛,遇水則止……」從以上敘述可知,這台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 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 一出料管子。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永嘉之 相,為天下冠。有一種名朱欒,花比柑橘,其香絕勝。 以箋香或降真香作片,錫為小甑,實花一重,_香骨一 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貯之, 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潰香。」張氏在描述時並沒有說 清楚其構造,但從「竅甑之傍,以泄汗液」一句可推測 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 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㈦ 蒸餾器的記載

古代蒸餾器還有另一重要用途:蒸取花露水。南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五記述了當時民間用蒸餾器蒸取花露的情況:
「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
顯然,這種蒸餾器與傳統蒸酒器在結構上相仿,都是用一隻甑鍋蒸料,蒸汽都是經過冷卻成體匯集後從甑鍋一旁的流或特設的孔道輸到外邊的貯器。這裡面應該有著某種相互影響和啟發。

㈧ 中國有悠久的「酒」文化,古人發明酒的最初用途是什麼

最初目的是為了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可以說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於距今4~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貯存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

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曲造酒。酒麴里含有使澱粉糖化的絲狀菌(黴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

利用酒麴造酒,使澱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這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

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製造酒麴,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曲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漢代雖還用櫱造酒,但大量的酒卻已是用曲製造了。

(8)蒸花露的蒸餾器擴展閱讀:

最早起源

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製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製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

人民網:怎麼喝酒?

酒為多種穀物類如米、麥、粟、黍、高粱等釀成的一種飲料,尤以高粱酒最好。通常所說的酒指的是蒸餾水酒,即白酒,以陳久者為佳。古代將各種酒統稱為醪醴,醪為濁酒,醴為甜酒。無酒不成宴,餐桌上肯定不能少了酒,少了酒就沒有氣氛。

飲酒要慢斟緩飲,酒食並用,適量而為,意到為止。朋友聚會、職場應酬都免不了要喝點酒。酒有裨益,但也滋害。

品酒均以慢飲為好,古有「飲必小咽」的說法。飲酒不宜狂飲,因為速飲傷肺,肺為五臟華蓋,傷則氣短胸悶;速飲傷胃,因為胃受到酒精的強烈刺激,會造成急性胃炎。

速飲傷肝,因肝臟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酒精刺激,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速飲傷腎,因為酒精到達腎後,給腎臟強烈刺激。

如此一來,臟腑受到損害,尤其是在人體劇烈運動以後,全身極度疲乏,此時飲酒易導致腦溢血的發生。所以飲酒要適量、適度。

個人要選擇適合自身的酒類飲用,不可暴飲、亂飲。少量飲用質量高的酒也有一定好處。

千萬要注意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觀念絕不可取。所謂「不染煙和酒,活到九十九」「盡量少喝酒,病魔繞道走」。但少量飲酒可以擴張血管、改善睡眠。所以酒有裨益,又能滋害。俗話說,美食不過飽,過飽傷身;同理,美酒不過量,過量亦傷身。

㈨ 蒸餾酒源於中國古代什麼技術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從古代起就有人關注過。歷來眾說紛紜。 現代國內外學者對這個問題仍在進行資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隨著考古資料的充實及對古代文獻資 料的查詢,人們對蒸餾酒的起源的認識逐步深化。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酒的蒸餾,而且還涉及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蒸餾器。
關於蒸餾酒的起源, 主要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一是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其二是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從外國傳入的,還是本國發明的,或者我國的蒸餾器或蒸餾技術是否向國外輸出?
歷代關於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將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1、蒸餾酒始創於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 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 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於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 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 傳其法於中土"。
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黑龍江釀酒>>,1978年)。
3、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這個觀點經過現代學者的大量考證提出的。現將主要依據羅例於下。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 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吳德鐸先生認為:"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至遲在宋以前,中國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燒酒所必需的蒸餾器"。當然, 吳先生並未說此蒸餾器就一定用來蒸餾酒。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 鍋(<<文物>>,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製品)。邢潤川認為:" 宋代已有蒸餾酒應是沒有問題"(邢潤川:"我國蒸餾酒起源於何時?"<<微生物學報>>, 1981年第8卷第一期)。從所發現的這一蒸餾器的結構來看,與元代朱德潤在<<軋賴 機酒賦>>中所描述的蒸餾器結構相同。器內液體經加熱後,蒸汽垂直上升,被上部 盛冷水的容器內壁所冷卻,從內壁冷凝,沿壁流下被收集。而元代<<居家必用事類 全集>>中所記載的南番燒酒所用的蒸餾器尚未採用此法,南番的蒸餾器與阿拉伯式 的蒸餾器則相同,器內酒的蒸汽是左右斜行走向,流酒管較長。從器形結構來考察, 我國的蒸餾器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因此也有可能我國在宋代自創蒸餾技術。
(3)宋代文獻中關於「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徵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 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錄>>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 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卷四的<<鎮江酒庫>>記 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並未註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宋史食貨志>>中關於"蒸酒"的記載較多。 采 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 著(朱肱的<<北山酒經>>,或蘇軾的<<酒經>>等)及酒類網路全書<<酒譜>>中均未提 到蒸餾的燒酒。北宋和南宋都實行酒的專賣,酒庫大都由官府有關機構所控制。如 果蒸餾酒確實出現的話,普及速度應是很快的。
4、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於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國史 補>>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 蒸餾的燒酒。
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所記載的燒酒之法來看, 則是一種加熱促進酒的陳熟的方法。如該書中記載道:"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瓮,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這不應是酒的蒸餾操作。 在宋代<<北山酒經>>中這種操作 又稱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餾的燒酒還難以成立
5、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 經 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 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專門研究這一課題的吳德鐸先生和馬承源先生認為我國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紀時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銅蒸餾器了。但他們並未認定此蒸餾器是 用來蒸餾酒(吳德鐸:"阿剌吉與蒸餾酒",<<輝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吳德鐸先生在1986 年於澳大利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科技史國際學術研討 會上發表這一研究結果後,這一轟動世界科技史學界的論文引起了致力於<<中國科 學了技術史>>這一巨著編撰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科學技術史圖書館館長李約瑟博 士的高度重視。並表示要對其原著作中關於蒸餾器的這部分內容重新修正。這篇論 文也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有人認為"東漢已有蒸餾酒"(王有鵬:" 我國蒸餾酒起 源於東漢說"<<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屆中國酒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 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 凝 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 料用的。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 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 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6、國外蒸餾酒的起源
在古希臘時代,Aristotle曾經寫到:「通過蒸餾,先使水變成蒸汽繼而使之變成液體狀,可使海水變成可飲用水」。這說明當時人們發現了蒸餾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餾術製造香料。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酒的蒸餾。在十世紀, 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學家曾對蒸餾器進行過詳細的描述。但當時還未提到蒸餾酒,有人認為盡管沒有提到蒸餾酒, 但蒸餾酒肯定在那個時期已經出現了。公元1313年,一位加泰隆(Catalan,分布於西班牙等國的人)教授,也許是第一次記載了蒸餾酒的人。
國外已有證據表明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製成了蒸餾酒。 據說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並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後來又用於葯品。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英語中的"spirits"來源於拉丁語"spiritus vini"。後來Paracelsus又把葡萄蒸餾的烈性酒稱為"alkohol"(意指:the fiest,the noblest)。從時間上來看, 公元12世紀正相當於我國南宋初期,與金世宗時期幾乎同時。我國的燒酒和國外的烈性酒的出現時間又是一個偶合嗎?

㈩ 詳細介紹多效蒸餾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太陽能海抄水蒸餾器 主題詞或關鍵詞: 太陽能 能源科學 蒸餾器 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國防部製造了許多軍用海水淡化急救裝置,供飛行員和船員落水後取水用,這種裝置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太陽能蒸餾容器。
對於微小的壓力降就會引起蒸汽的流動。在1mbar下運行要求在沸騰面和冷凝面之間非常短的距離,基於這個原理製作的蒸餾器稱為短程蒸餾器。短程蒸餾器(分子蒸餾)有一個內置冷凝器在加熱面的對面,並使操作壓力降到0.001mbar。

閱讀全文

與蒸花露的蒸餾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空濾芯放在哪裡 瀏覽:481
如何過濾開水中的水鹼 瀏覽:180
農村污水處理站初步設計 瀏覽:289
開污水檢測公司多少錢 瀏覽:155
核廢水變異人怎麼畫 瀏覽:50
新的凈水機放多少水可以用 瀏覽:818
變頻器在礦井提升系統中的應用 瀏覽:604
氨氮為什麼要純水凋零 瀏覽:937
反滲透膜更換安全應急措施 瀏覽:149
y型油過濾器型號 瀏覽:879
廢錨固樹脂是危險廢物嗎 瀏覽:71
鄭州污水處理設備什麼牌子好 瀏覽:833
雙擎電池濾芯選什麼牌子 瀏覽:307
徐工漢風g7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637
ro膜高壓泵如何選型 瀏覽:357
陶瓷濾芯過濾棒為什麼容易壞 瀏覽:978
水龍頭濾嘴水垢怎麼去除 瀏覽:269
小米代用濾芯什麼意思 瀏覽:305
菏澤車用凈化器多少錢一台 瀏覽:967
玉柴挖機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