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取3克水垢,加入3.65%的鹽酸反應,消耗了鹽酸w克,若水垢中一定含氫氧化鎂、則w的取值范圍是
某校化學小組對熱水壺底部水垢的主要成份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以下活動,並回答相關問題.
[查閱資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離子,在加熱條件下,這些離子趨於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質----水垢(主要成份為碳酸鹽和鹼).有關物質的溶解性見下表:
部分鈣、鎂化合物溶解性表(20℃)
陰離子
陽離子OH-CO32-HCO3-Ca2+微溶不溶可溶Mg2+不溶微溶可溶[提出猜想]
猜想一:水垢的成分是 CaCO3、Mg(OH)2 CaCO3、Mg(OH)2
猜想二: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Ca(0H)2
猜想三: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MgCO3
猜想四: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Ca(0H)2 MgCO3
[方案設計]
(1)確定水垢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鈣(2)確定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鎂
[實驗步驟]
(1)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過濾,再濾液中加入 Na2CO3 Na2CO3溶液有 白色沉澱白色沉澱產生水垢中有
氫氧化鈣(2)利用如圖實驗裝置完成(2)的探究,其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稱量D、E裝置總質量為400.00g
Ⅱ.按上圖組裝後,將3g水垢樣品放入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至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泡,關閉分液漏斗活塞
Ⅲ.打開止水夾K,從導管a處緩緩鼓入空氣,一段時間後稱量裝置D、E的總質量為401.54g(鹼石灰主要成份為CaO和NaOH,不考慮裝置內空氣對實驗的影響).
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加入樣品前還應 檢查裝置氣密性檢查裝置氣密性,裝置C的作用是 吸水吸水,反應結束後打開止水夾K,緩緩鼓入空氣的目的是 使二氧化碳完全進入D、E裝置/被吸收使二氧化碳完全進入D、E裝置/被吸收
②裝置D中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③裝置B中生成CO2的質量為 1.54 1.54g,水垢中 A A含MgCO3.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無法確定
[反思延伸]
如何證明水垢中確實有氫氧化鎂,小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另取質量為3g的水垢,加入3.65%的稀鹽酸與之反應,測得消耗稀鹽酸Wg,結合以上實驗結論,判斷W的值滿足 w>70g w>70g條件時,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酸的化學性質;鹼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專題:科學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根據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離子的信息和溶解性表回答.
[設計方案]根據碳酸鈣難溶於水,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的性質回答.
[實驗討論]①使用或製取氣體的實驗要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根據濃硫酸的吸水性回答裝置C的作用;反應前通入空氣是為了排除裝置中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後通入空氣是為了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D中;②根據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碳反應書寫裝置D中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裝置D的增重判斷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4g;但3.0g碳酸鈣根據方程式計算可生成的二氧化碳1.32g,所以含碳酸鎂;
[反思延伸]:根據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分別計算它們3g消耗鹽酸的質量,其中氫氧化鎂消耗最多,其次為碳酸鎂,假設3g全為碳酸鎂,消耗鹽酸70g,w>70g時,定有氫氧化鎂.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據溶解性表,碳酸鎂和氫氧化鎂不溶,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離子,碳酸鹽的水溶液呈鹼性,即含氫氧根離子,碳酸氫某受熱易分解成碳酸某,所以水垢中定有CaCO3、Mg(OH)2.
[設計方案]根據碳酸鈣難溶於水,加水溶解有不溶物,說明有碳酸鈣;過濾時除去了碳酸鈣,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由於有沉澱生成,所以氫氧化鈣.
[實驗討論]①使用或製取氣體的實驗要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所以加入樣品前還應檢查裝置氣密性;濃硫酸朋吸水性,裝置C的作用乾燥二氧化碳氣體;反應前通入空氣是為了排除裝置中原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後通入空氣是為了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D中去吸收;
②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裝置B中生成氣體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裝置D中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③裝置D的增重判斷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4g;但3.0g碳酸鈣根據方程式計算可生成的二氧化碳1.32g,所以含碳酸鎂;
[反思延伸]: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分別計算它們3g消耗鹽酸的質量,其中氫氧化鎂消耗最多,其次為碳酸鎂,假設3g全為碳酸鎂,消耗鹽酸70g,即如沒有氫氧化鎂,3g水垢最多消耗鹽酸為70g,當w>70g時,一定有氫氧化鎂.
故答案為:【提出猜想】CaCO3、Mg(OH)2;
【方案設計】【實驗步驟】:
(1)Na2CO3;白色沉澱;
(2)①檢查裝置氣密性;吸水;使二氧化碳完全進入D、E 裝置/被吸收;
②CO2+2NaOH═Na2CO3+H2O;
③1.54g; A
【反思延伸】:w>70g.點評:復分解反應是初中化學的重點之一,是中考必考內容,試題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多是變相考查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⑵ 若某水垢中含氫氧化鎂【Mg(OH)2】40%,要得到鎂需要水垢多少克
請問你需要得到多少克的鎂?不給出這個怎麼給你求
設需要水垢m克,則含有【Mg(OH)2】為0.4m,所以含有Mg為0.4m x【24/(24+17x2)】=24,求出m=?,結果自己算了哈,我就不算了,可以的話採納一下,謝謝!
⑶ 長期使用的水壺底部結有一層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為較准確測定水垢中氫氧化鎂的含量,實
2.20;5.00.
⑷ 長久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稀鹽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學校化學課外興
(1)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應該逐漸增多,但在120s時突然增大,而後又減下來內,說明此時間時的測量有容較大的誤差. 150g | 200g | |
⑸ 長期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稀鹽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學校化學研究性
(1)氫復氧化鈉因吸收二氧制化碳而質量增加,根據生成中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增加和反應時間確定點,把點用平滑曲線連接;
故答案為:
⑹ 長期使用熱水瓶底部或熱水器中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假設無其它雜質).某課外小組想測定
(1)由題意知加入足量鹽酸後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6.6g
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與其反應的鹽酸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14.6%y6.6g
100 |
x |
44 |
6.6g |
73 |
14.6%y |
44 |
6.6g |
58 |
5.8g |
73 |
14.6%a |
⑺ 用稀鹽酸除去茶壺內的水垢水垢中含有氫氧化鎂
鋁制水壺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稀鹽酸清洗,稀鹽酸不僅可以除去碳酸鈣和氫氧化鎂,還可以與氧化鋁以及鋁反應可能把鋁制水壺腐蝕破壞,所以不合理,洗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Mg(OH) 2 +2HCl=MgCl 2 +2H 2 O,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2Al+6HCl=2AlCl 3 +3H 2 ↑,故答案為:不合理;稀鹽酸可以與氧化鋁以及鋁反應可能把鋁制水壺腐蝕破壞;(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2)Mg(OH) 2 +2HCl=MgCl 2 +2H 2 O;(3)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4)2Al+6HCl=2AlCl 3 +3H 2 ↑.
⑻ 通過計算說明鍋爐水垢中存在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
收集水垢,烘乾,
方法一:稱量質量為m克,加熱至350
℃,保溫10
min,真空冷卻,稱量質量為m1克,若m>m1,說明水垢是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這是因為氫氧化鎂在350℃就分解為氧化鎂和水了,失去了水,固體質量減輕了;而碳酸鎂在700℃以上才開始分解。
方法二:放入試管,稱量總質量為M克,加入1mol/L的鹽酸(或稀硫酸)溶液n克,充分反應,再稱量總質量為M1,若M=M1,則說明水垢為氫氧化鎂,因為若為碳酸鎂,會有二氧化碳放出,體系總質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