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酒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確定並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范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制定「國家 + 省 + 市 + 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關部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酒:
第一批:407Ⅷ-57茅台酒釀制技藝、貴州省;408Ⅷ-58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四川省瀘州市;409Ⅷ-59杏花村汾酒釀制技藝、山西省汾陽市;410Ⅷ-60紹興黃酒釀制技藝、浙江省紹興市。
第二批:927 Ⅷ-144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技藝、 河北省衡水市、平泉縣、承德縣;山莊老酒傳統釀造技藝、 山西省朔州市;板城燒鍋酒傳統五甑釀造技藝、 遼寧省沈陽市;梨花春白酒傳統釀造技藝、 吉林省通化縣;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技藝、 河南省寶豐縣;大泉源酒傳統釀造技藝、 四川省宜賓市、成都市;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 綿竹市、古藺縣、射洪縣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沱牌曲酒傳統釀造技藝;928 Ⅷ-145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 江蘇省丹陽市、金壇市(封缸酒傳統釀造技藝、 浙江省金華市。
2. 蒸餾酒與白酒釀造工藝有什麼不同
人類歷史源遠流長,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富的酒文化,可以說白酒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白酒,亦稱燒酒、高粱酒、白乾酒,建國後統稱白酒、白乾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乾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酒相比中國白酒有不可比擬的特色,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國白酒名稱繁多,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要復雜,原料各種各樣,酒名也五花八門。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麴酒等,就是以高梁、大麴為原料生產出來的酒;有的以產地命名,如茅台、汾酒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酵、貯存的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頭曲、二曲等;有的以生產工藝特點命名,如二鍋頭、回龍酒等。而且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馥郁;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洌,酒體諧調,回味長久,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中國白酒的分類也比較復雜,按使用的主要原料不同,可分為糧食酒、瓜干酒和代用原料酒;按生產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調香白酒和串香白酒;按糖化發酵劑的不同,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和麩曲酒;按產品檔次的不同,可分為高檔酒、中檔酒、低檔酒;按酒精含量的不同,可分為高度酒(60度左右的酒)、降度酒(54度左右的酒)和低度酒(39度以下的酒)。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同時還含有別的微量成分,這些微量成分雖然含量極少,但它決定著白酒的風味、香氣以及口味,而且對白酒質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又由於各品種白酒的生產工藝、發酵技術以及釀酒設備等條件的不同,而構成不同的風格和香型,有什麼樣的釀酒條件,就生產什麼樣香型的酒。目前,中國白酒的香型主要有五種:即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等)。
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白酒,屬大麴酒類,它的代表產品有茅台酒、郎酒等。這類白酒所用的大麴多為超高溫酒麴,以高粱、小麥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製成。醬香型白酒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採用涼堂、堆積、清蒸、回沙等釀造工藝,用石窖或泥窖發酵。其特點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香而不艷,清澈透明,色澤微黃,空杯留香,經久不散。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而且醬香型白酒具有醬香、窖底香和醇甜香三味合一的特殊香味。
濃香型白酒:亦稱瀘香型白酒,屬大麴酒類。代表產品有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酒、劍南春酒、古井貢酒等。這類型白酒採用混蒸續渣工藝,陳年老窖或人工老窖發酵,以糧谷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貯存、勾兌而成,是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在國家名優白酒和地方名優白酒中,濃香型白酒占很大比例。這類白酒無色透明,嗅之芳香濃郁,品之清冽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其特點可用六個字、五句話來概括:香、醇、濃、綿、甜、凈;窖香濃郁,清洌甘爽,綿柔醇厚,香味協調,尾凈余長。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氣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並有糟香或老白乾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酯類成分約佔香味成分總量的60%。
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白酒,屬大麴酒類。典型產品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這類型白酒採用清蒸清渣工藝和地缸發酵,以糧谷等為主要原料,經糖化、發酵、貯存、勾兌而釀製成。這類酒的特點是工藝條件嚴格,要求衛生清潔。生產出的白酒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尾凈余香。它是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為主體香。其特點是:清、正、甜、凈、長,清字當頭,凈字到底。具體標准就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餘味爽凈。我國北方地區的二鍋頭及老白乾大多都屬於這種類型,其酒的度數一般都在60度左右。因此,清香型白酒入口刺激感比濃香型白酒稍強,但它的特點突出爽口,喝一點會特別適口,爽口而不膩口。
米香型白酒:亦稱蜜香型白酒,屬小曲酒類。典型產品為桂林象山牌三花酒。這類型白酒是採取濃、醬兩種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藝釀造,以大米為原料,經半固態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製成的,是具有小曲米香特點的蒸餾酒。它的釀造工藝比較簡單,香氣不十分強烈,為我國南方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其特點可概括為: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味舒暢。並具有以乙酸乙酯、乳酸乙酯B-苯乙醇為主體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氣。
其他香型酒:亦稱兼香型、復香型、混合香型,屬大麴酒類。典型產品有西鳳、董酒、景芝白乾等。此類酒生產工藝各有特色,大小曲都用,發酵時間長。其具有綿柔、醇甜、味正、余長等特殊風格。其他香型酒裡面又可為四種香型,分別是:兼香型白酒、鳳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
3. 唐代的蒸餾酒的製作的特點
(一)自然制曲
中國蒸餾酒傳統使用的糖化發酵劑是大麴和小曲,均採用自然接種,使用的原料是小 麥、大麥、豌豆、大米(米飯)、黃豆等,有的還添加中草葯,盡管使用的原料不盡相同, 但都是網羅空氣、工具、場地、水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培養基上富集,盛衰交替,優勝劣汰,最終保留特有的微生物群體,包括黴菌、細菌和酵母菌等,在澱粉質原料的糖化發酵和香味成分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由於製作工藝,特別是培菌溫度的差異,對曲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及比例關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造成各種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不同和風格的差異,使中國蒸餾酒具有豐富多彩又獨具特色的風味。
大麴培菌中,又分高溫曲、偏高中溫曲、中溫曲、低溫曲等,造就了白酒三大基本香型及以其為基礎演變的多種香型,曲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採用間歇式、開放式生產,並用多菌種混合發酵
中國蒸餾酒主要採用傳統的固態發酵法生產,主要是手工操作,生產的主要環節除原料蒸煮起到滅菌作用外,其他過程都是開放式的操作,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微生物,通過空氣、水、工具、場地等渠道,進入酒醅,與曲中的微生物一同參與發酵,產生出豐富的芳香成分。
(三)採用配糟、雙邊發酵
中國蒸餾酒生產大多採用配糟來調節酒醅的澱粉濃度、酸度,濃香型白酒使用「萬年糟」,更有利於芳香物質的積累和形成。固態法釀酒,採用低溫蒸煮、低溫糖化發酵,而且糖化與發酵同時進行(即雙邊發酵),有利於多種微生物共酵和酶的共同作用,使微量成分更加豐富。
(四)獨特的發酵設備
中國蒸餾酒的發酵設備與其他蒸餾酒比較,差異甚大,十分獨特。發酵設備對白酒香型的形成做出重要貢獻。醬香型白酒發酵窖池是條石砌壁、黃泥作底,有利於醬香和窖底香物質的形成;清香型白酒採用地缸發酵,減少雜菌污染,利於「一清到底」;濃香型白酒是泥窖發酵,利於己酸菌等窖泥功能菌的棲息和繁衍,對「窖香」的形成十分關鍵,為中國白酒三大基本香型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五)絕無僅有的釀造工藝
中國蒸餾酒以茅台、瀘州老窖、汾酒等為代表,都是珍貴的民族遺產,千百年來,世代相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地制宜採用了不同的釀造工藝,創造了多種香型的白酒。醬香型白酒以高梁為原料,採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餾酒、發酵周期長、貯存期長的「四高二長」工藝;清香型白酒採用清蒸二次清、高溫潤糝、低溫發酵的「一清到底」工藝;濃香型白酒則是以單糧或多糧為原料,採用混蒸混燒、百年老窖、萬年糟、發酵期長的工藝。這些獨特的工藝釀造出豐富多彩的中國蒸餾酒。
(六)固態甑桶蒸餾
中國白酒傳統採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採用獨創的甑桶蒸餾設備。白酒蒸餾甑桶呈花盆狀,雖然它的形狀結構極其簡單,但其機理至今尚未解決清楚。有人認為,甑桶是一個多層的填料塔(可能是從酒精蒸餾的角度考慮)。在蒸餾過程中,甑桶內的糟醅發生著一系列極其復雜的理化變化,酒、汽進行激烈的熱交換,起著蒸發、濃縮、分離的作用。固態發酵酒醅中成分相當復雜,除含水和酒精外,酸、酯、醇、醛、酮等芳香成分眾多,沸點相差懸殊。通過獨特的甑桶蒸餾,使酒精成分得到濃縮,並餾出微量芳香組分,使中國蒸餾酒具有獨特的香和味。
由於中國蒸餾酒沿用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操作、設備,使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林中獨樹一幟,充分顯示了中國釀酒技藝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遺產。
4. 52度葡萄蒸餾白酒是好酒嗎
是。
1、蒸餾是一個精度提升的過程,52度葡萄白酒經過蒸餾之後,能夠達到一種味香醇厚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因此是好酒,口感是比較豐滿獨特的。
2、經過蒸餾可以保護原本的味道,52度葡萄蒸餾白酒保持了葡萄品種的獨特香氣,回味清新,因此是好酒。
5. 五糧人格守釀技藝有什麼原則
簡介
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
五糧液酒在「陳氏秘方」基礎 上不斷創新,如「跑窖循環」、「固態續糟」等發酵技術,使發酵後的酒味導入醇和、醇厚、醇正、醇甜的絕妙境界。擁有了陳氏秘方,包包曲制曲工藝,跑窖循環、續糟配料,分層起糟、分層入窖,分甑分級量質摘酒、按質並壇等釀酒工藝,原酒陳釀工藝,勾兌工藝以及相關的特殊技藝,五糧液的釀造工藝達到了令人叫絕的境界,所以獲得了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
酒的歷史也是一部恢弘的中國文化巨制,錯綜復雜的工藝依賴四川宜賓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氣候氛圍,獨有的五種糧食配方只是其一,五糧液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藝流程:制曲、釀酒、勾兌。想到制曲不得不提五糧液令人折服的638年的明代古窖,幾百年來窖泥中微生物來不斷發酵繁衍,依託窖泥中的微生物與宜賓水土風氣交融互合,五糧液釀造技藝中的包天包地「包包曲」才如此藏風聚氣,造就出五糧液無法復制的芬芳口感,體現出五糧液釀造技藝天時地利的鮮活文物的價值所在。
淵源
五糧液能夠成為中國白酒業界最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由古傳"陳氏秘方"的傳承,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升華的五糧液釀造技藝,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不同的釀酒技藝決定著不同的酒品品質。五糧液精選五種糧食作為釀酒原料,形成了釀酒物質基礎上的先發優勢。相對於單一糧食原料,多種糧食具有更加豐富的味覺物質基礎和營養基礎,為酒產品"酒味全面"提供了保障。
其二,五糧液獨創的跑窖循環等工藝,使古諺"千年老窖萬年槽"中的"萬年糟"成為現實。專家認為,這就為釀酒有益微生物繁衍的連續性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為優良酒質奠定了基礎。五糧液獨有的600多年老窖池,明代洪武年間,從未間斷過發酵生產,古窖泥中的微生物種群達到數百種,這些微生物參與發酵釀造而成的五糧液,其品質和口感不言而喻。五糧液獨有的"包包曲",集高溫曲、中溫曲的優勢於一身,為出好酒提供了重要保證。五糧液獨有的十里酒城、世界最大的產能規模,以豐富的基酒形成了五糧液的品質和安全保證。
其三,長期以來,五糧液堅持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酒業,做到該傳統的堅持傳統,能現代的一定現代,在諸多方面形成了領先全國的突出優勢。從80年代在業界率先開發的微機勾兌專家系統,到世紀之交引進的國際先進檢驗檢測設備、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現代化包裝流水線;從80年代業界最早的企業科研所,到省級和國家級技術中心、行業第一個博士後工作站;從污染嚴重的傳統小作坊,到引領行業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旗幟,成為科學發展的現代企業。 [1]
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糧液釀造技藝的獨特配方歷來秘不示人,其勾兌技巧至今尚不能科學言說,其古窖池的微生物數量也讓科學家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更說明了五糧液釀造技藝的科學價值非常重大。它是上千年豐富實踐的總結,是釀造工人的智慧結晶,是考證和研究中國釀酒歷史的重要依據。其老窖池群見證了五糧液的悠久歷史,成為中國釀酒業的實物遺存,因此它有極其特殊的歷史價值。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還有較高的人文價值。「天人合一」貫穿其間,「止於至善」不斷追求,民族融合影映其中。
1995年~2005年,在整個制酒飲料行業中,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規模連續保持第一,生產規模在全球蒸餾酒企業中也處於領先地位。2006年,五糧液獲得了商務部頒布的第一批「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的殊榮。 [1]
6. 保護非遺重要保護什麼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比如文物)最大的區別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的面比較廣,不具體,形態各異,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增值,因為它是屬於特定時代下的產物,往往面臨消亡。
四川省國家級非遺項目:
●民間文學
格薩(斯)爾
彝族克智
大禹的傳說
羌戈大戰
●傳統音樂
巴山背二歌
川江號子
薅草鑼鼓(川北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多聲部民歌(羌族多聲部民歌)
多聲部民歌(磽磧多聲部民歌)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南坪曲子
竹麻號子
川西藏族山歌
瑪達咪山歌
藏族民歌(藏族趕馬調)
文昌洞經古樂
口弦音樂
覺囊梵音
成都道教音樂
●傳統舞蹈
雨壇彩龍
火龍燈舞
巴塘弦子
鍋庄舞(甘孜鍋庄 德格卓且)
鍋庄(真達鍋庄)
鍋庄(木雅鍋庄)
鍋庄(新龍鍋庄)
鍋庄舞(馬奈鍋庄)
卡斯達溫舞
舞
翻山鉸子
羌族羊皮鼓舞
得榮學羌
甲搓舞
博巴森根
跳曹蓋
●傳統戲劇
川劇
燈戲(川北燈戲)
藏戲(德格藏戲)
藏戲(巴塘藏戲)
藏戲(色達藏戲)
四川皮影戲(閬中皮影戲)
四川皮影戲(何家班皮影戲)
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
●曲藝
四川揚琴
四川竹琴
四川清音
金錢板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峨眉武術
●傳統美術
綿竹木版年畫
藏族唐卡(噶瑪嘎孜畫派)
蜀綉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竹刻(江安竹簧)
泥塑(徐氏泥彩塑)
竹編(渠縣劉氏竹編)
竹編(青神竹編)
竹編(瓷胎竹編)
草編(沐川草龍)
石刻(白花石刻)
石刻(安岳石刻)
藏文書法(德格藏文書法)
木板年畫(夾江年畫)
羌族刺綉
民間綉活(麻柳刺綉)
糖塑(成都糖畫)
川派盆景技藝
棕編(新繁棕編)
藏族編織、挑花刺綉工藝
●傳統手工技藝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苗族蠟染
扎染技藝(自貢扎染技藝)
成都漆藝
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卓筒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竹紙製作技藝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
制扇技藝(龔扇)
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
陶器燒制技藝(滎經砂器燒制技藝)
毛紡織品及擀制技藝(彝族毛紡織品及擀制技藝)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藏族牛羊毛編織技藝)
藏族金屬鍛造技藝
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
彝族漆器髹飾技藝
傘製作技藝(油紙傘製作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沱牌曲酒傳統釀造技藝)
黑茶製作技藝(南路邊茶製作技藝)
豆瓣傳統製作技藝(郫縣豆瓣傳統製作技藝)
豆豉釀制技藝(潼川豆豉釀制技藝)
藏族碉樓營造技藝
碉樓營造技藝(羌族碉樓營造技藝)
●傳統醫葯
成都中葯炮製技術
藏醫葯(甘孜藏族自治州南派藏醫葯)
●民俗
火把節(彝族火把節)
羌族瓦爾俄足節
都江堰放水節
燈會(自貢燈會)
羌年
抬閣(大壩高樁)
抬閣(青林口高抬戲)
三匯彩亭會
彝族年彝族傳統婚俗
7. 山西特產汾酒是看什麼聞什麼嘗什麼摸什麼聽什麼
汾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的杏花村。是山西省名酒,更是中國傳統的具有代表性的名酒。汾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最典型代表,在白酒界有著「宗師」級別的領軍地位。如今的汾酒大名鼎鼎,而且早已經是走出國門享譽海外了。
據專家考證汾酒已經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釀造歷史,北魏《齊民要術》評價:「河東神曲」:此曲一斗殺粱米三石,笨曲殺粱米六斗,省費懸絕如此。說的是山西酒麴的糖化發酵能力相當於外地笨曲的5倍以上。直到今天,山西依然是中國釀酒技術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可見山西自古善釀造名不虛傳。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清酒即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皇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清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汾酒是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時至今日,優質的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汾酒以入口綿、落口甜、酒體清爽甘冽、回味悠長的特色而著稱於世。
一、 歷史悠久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經過考證汾酒生產遺址產基本上位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但是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因何而命名?由於版本過多,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發源於汾河之畔沒有任何懷疑,因為汾河而命名也沒有任何懷疑,但是關鍵是斷代問題。而且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山西當地就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據《北齊書》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高湛是高歡的第九個兒子,高洋的胞弟。皇建元年,高湛鄴都發動宮闈政變。高演立高湛為皇位繼承人。皇建二年十一月,高演去世,高湛繼承皇位,改皇建二年為大寧元年。史稱武成帝)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以為和也。」其親愛如此。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這些古老的歷史資料記錄的都是山西汾酒。組建汾酒歷史的悠久,而且屬於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歡的名酒。
唐代中前期結束了國家的分裂動盪,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個時期更是「杏花村」汾酒釀酒史上的鼎盛時期,唐代晉陽(太原)為北都,屬於國家重點建設的城市。晉陽的繁華與發展帶動了周邊大片地區的繁榮。到唐朝僅杏花村的釀酒作坊達70多家,汾陽地區酒館、酒肆、茶樓林立,文人墨客都以一品杏花村的汾酒為榮,競相來汾陽游歷,所以在當時汾陽繁華一時。出現了詩人描繪的「長街恰副登瀛處,處處街頭揭翠簾」的盛況。大詩人李白慕名前來在「醉校古碑」寫下:「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的詩句。
周恩來總理與汾酒。在新中國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時,著名生物學家、白酒專家秦含章與鄧穎超分在一個小組,一天大家一同用午餐的時候,秦含章讓鄧大姐轉告周恩來總理,總理平時迎接各國領導人,應酬多、宴會多。今後總理應多飲杏花村汾酒,鄧大姐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汾酒純正。飲後不傷人。」鄧大姐回答:「一定轉告總理,讓他平時多注意。」因為一個「純正」道出一位老科學家對周總理的熱愛和對汾酒品質的高度贊揚。
孫中山先生與汾酒。1905年6月,海外飄泊多年的孫中山先生為了延攬人才,從法國馬賽港乘船於7月底抵達日本。日本好友白浪滔天向中山先生推薦了文武兼備、性格豪爽,善騎射演陣、揮兵作戰,又素有獻身民主之雄心、推翻帝制之壯志的黃興。不久,中山先生終於見到黃興。黃興聚眾豪傑,在東京著名的中國餐館鳳樂園為中山先生洗塵。黃興特意備了中山先生最喜歡喝的山西汾酒。這是黃興特意為中山先生點的名酒。席間中山先生高舉酒杯慷慨激昂:「今天我們用祖國的名酒共同舉杯,誓死推翻滿清腐朽帝制,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斗不息。」
著名作家《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梁衡曾說:「原來我國的名酒有4個香型,即濃、醬、清、鳳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濃那烈;只求這純這真,屬於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艷麗少婦,或如濃妝重抹,這杏花村汾酒呢,則如窈窕淑女,淡梳輕妝,大約因為這純,才使它成為名酒之始祖。」 「據史料記載,貴州的『茅台』是清代康熙年間,一個山西鹽商傳去的。至今我國不少地方的名酒中仍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見其淵源。」 「汾酒是中國的紅高粱,中國的清泉所釀成的,是中國母親的『乳汁』啊。」
據郭沫若先生自己說,郭家祖上是唐代山西汾陽郭子儀的後代,四川省樂山市沙灣鎮郭沫若舊居里,至今還掛著「汾陽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時代也曾給自己作號——「汾陽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第一次踏上汾陽的土地。當他來到汾酒廠時,早已被久遠就聞到的酒香所吸引,他興致勃勃地觀賞了汾酒、竹葉青酒生產流程的全過程。中午,酒廠擺宴為郭老接風。當大家正要舉杯痛飲時,郭老的隨行醫生出面干涉了:「您的身體可不允許多喝酒!」郭老幽默地說:「到了家鄉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堅決不聽你的了。」一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當主客都以為郭老要休息時,郭老卻突然詩興大發,為了感謝杏花村人的盛情,他當場揮毫寫下了一首詩作「杏花村裡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折沖樽俎傳千里,締結盟書定萬年,相共舉杯酹汾水,騰為霖雨潤林田。」
山西汾酒傳承了千年的酒文化,這是值得我們保護並加以傳承的珍貴歷史文化!品一杯清洌乾爽、芳香宜人的汾酒,它的香氣讓人久久回味。我們品的不單單是汾酒的本身,我們需要細細品味的是它所飽含的我們國家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