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蒸氣蒸餾時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對水蒸氣發生器進行加熱,稍後發現三口燒瓶中的水蒸氣導入管口冒出氣泡則回證明密封良好答,反之漏氣。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Absorption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2. 在蒸餾實驗中,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1、升高溫度法;對於一些製取氣體量較小的裝置,可採用手握法,把導管回的一端浸在水裡,答兩手緊貼容器(試管)的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
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有氣泡放出,手移開後,導氣管內水柱上升,且較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用止氣夾夾住橡膠導管部分,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繼續加水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在一段時間內水柱不發生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
氣密性檢驗的原則是,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一般指水),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於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2)蒸餾實驗裝置氣密性擴展閱讀:
在升高溫度法中,如果環境的溫度與人體的溫度接近,用手握的方法,現象就不夠明顯,也就是說手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差不多時,手握改變不了這個整體的溫度及壓強。就應該採用微熱法。
微熱法具體操作為:用酒精燈在容器(可以用酒精燈直接或間接加熱的容器)底部微微加熱,或把容器浸在熱水中,如果水中有氣泡放出,停止加熱後,導管內有一段水柱,且在一段時間內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 蒸餾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其方法是什麼
雙手捂住蒸餾燒瓶,把出氣口放進水中,有氣泡出來,松開手有一段液柱,則氣密性良好
4. 在蒸餾實驗中,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把導管浸如裝有水的燒杯,用熱毛巾捂熱蒸溜燒瓶,觀察燒杯冒氣泡則氣密性良好
5. 進行蒸餾裝置時,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有三種方法。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回一會兒,導管口答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壓強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
6. 蒸餾及沸點測定實驗中開始加熱之前為什麼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假如氣密性不好,蒸汽就會泄漏而影響蒸汽壓,實驗就要失敗,所以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7. 水蒸氣蒸餾時,如何檢查裝置密閉性
一般來說用微熱法,就是先將儀器連接起來(蒸餾瓶中放些許水),其他開關內閉合,微熱蒸餾瓶,可以看到容毛細玻璃管口會冒幾個氣泡,之後冷卻,看看管里的水柱是否落下,若不落下則氣密性良好;否則依次檢驗各裝置,看問題在哪裡(注意檢查介面,膠皮管……)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8. 進行蒸餾裝置,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加熱法
如圖所示,以這個裝置為例。
原理:由於焐熱燒瓶後,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從導管口逸出,所以在水中形成氣泡。而移開手後,試管內溫度下降,空氣收縮,導致壓強低於外界大氣壓,於是大氣壓把燒杯中的水壓到導管中,以達到平衡。所以如果能看的導管口有一小段水柱,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8)蒸餾實驗裝置氣密性擴展閱讀:
1、實驗原則:
氣密性檢驗的原則是,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一般指水),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於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2、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另一種方法
液面差法
用止氣夾夾住橡膠導管部分,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繼續加水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在一段時間內水柱不發生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對於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比如:實驗室製取氫氣,經除雜質(HCI氣體及水分)後,再做它用。
檢驗氣密性時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用熱水微熱B或C裝置,如果在D處有氣泡放出,A的長頸漏斗水面上升,停止加熱,A中長頸漏斗液面恢復正常,D中導管倒吸—段水柱,證明氣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