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蒸酒出酒溫度多少最合適
出酒的溫度,在25~30度最為合適,溫度太低不利於低沸點物質揮發,溫度太高,會過分損失酒精成分。唐三鏡釀酒設備冷凝器採用多管相連,並在底部裝有一個增壓排氣管,即可便接觸冷卻水面積增大,冷卻速度快,又可自動保香排除雜味。
『貳』 蒸酒設備可以出多少度的酒
蒸酒設備蒸餾出酒都是剛開始出酒可以達到60-70度,隨著蒸餾時間,鍋內酒精度減少,酒的度數逐漸變低,直到最後出來的是水了酒就蒸餾完畢了。
『叄』 蒸餾酒的蒸餾酒酒度
蒸餾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最高可達68°。國外許多國家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中的法律及稅收規定,凡酒精含量超過43%的酒將加倍收稅。所以,許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數只在40°左右。而中國名酒的酒度過去一直則多在55°~65°之間。
蒸餾酒因其酒精含量高、雜質含量少,所以可以在常溫下長期保存。一般情況下,可以存放5~10年。即使在開瓶使用後,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不變質。所以,在酒吧中蒸餾酒可以散賣、調酒甚至經常開蓋而不必考慮其是否很快變質 。
『肆』 蒸餾白酒到底應該多少度最好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麴、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麴、糖化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伍』 蒸餾酒溫度170度左右可以嗎
蒸餾酒溫度在170度左右是可以的,因為這種溫度正是適合這種蒸餾酒的。
『陸』 蒸餾時多少度的酒算酒頭多少度的酒算尾酒
白酒蒸餾過程,接取酒度一般會在50度左右,出現較大的水花時就需要回分開接取酒尾了,高度酒答尾一般混合後有40多度,隨後越來越低,酒精度在3度以內時,就不再繼續接取了,再接取就太浪費蒸汽了。並且九兒紅提示高度酒尾可以回鍋與糟醅一塊再次提取白酒,低度酒尾可以用來和泥,窖泥的踩拌也需要低度酒尾增加營養。
『柒』 白酒多少度
常見的白酒都是52度、53度。
每種香型都有最適合它的度數上下限,比如濃香型白酒跨度最大,度數可以從30度到70度,除了個別地方的超低度白酒;清香型白酒等一般在50-70度之間徘徊;醬香等西南白酒,不管什麼香型基本都是50度左右。
常見的白酒度數原因
1、歷史遺留和消費習慣
很多名酒主打產品都是50度左右的,喝得多,賣得好,廠家不會輕易打破歷史和消費者習慣去嘗試一種新的度數,或者數字。
2、人的味蕾的適應能力
就好比聲音,超低音海豚音嘯叫什麼的都有,但人耳朵能精確辨認嗓子發聲的就那麼多,酒也一樣。白酒可以從1度到100度都沒問題,但是太低度了到韓國燒酒日本清酒那樣的,中國人暫時適應不了,所以,中國白酒的度數就成了現在這個「掐頭去尾留中間」的狀態了。
3、白酒釀造工藝的影響
白酒,剛蒸餾出來時可以達到70度。其他很多烈酒剛蒸餾出來時也能輕松達到60度,這個度數的酒大多數人都喝不慣,辛辣刺喉,而且非常有損健康。所以基本上各大烈酒品種都會將原漿酒陳放、讓酒精揮發一部分再出售。
『捌』 純糧食釀造酒能到多少度
白酒釀造蒸餾過程中,前段酒,酒度高,可以達到75度以上,後段酒酒度低,也能達到55度左右。
酒尾一般不收集,進行回蒸。
『玖』 自釀的酒到什麼成度就算好了
自釀白酒酒度在50度左右
首先,白酒度數一般分為這幾種,高度白酒,一般不超過65度;降度白酒,一般在五十四度左右的酒;低度白酒,一般在38度左右,但也有20多度。這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口感,以及想要達到的度數和酒的質量,所以一些廠家就會用這樣的做法來滿足消費者,將白酒掐頭去尾留中間的方法來提高酒的品質。
另外,處理酒頭酒尾的這種方式有2種,一是將酒頭酒尾放一起放蒸餾鍋內一起蒸餾;二是將酒頭酒尾放在一起單獨重新蒸餾。
『拾』 純糧食釀造酒能到多少度
不超過65度。
釀酒
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據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釀酒器具表明: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存在釀酒這一行業,而釀酒之起源還在此之前。
遠古時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酒麴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後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起源傳說
綜述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杜康的發明,把他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儀狄創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他到底是從事什麼職務呢?是司酒造業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他生於何地、葬於何處?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
那麼,他是怎樣發明釀酒的呢?《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