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干餾,蒸餾和分餾 怎麼區別
【干來餾】固體或有機物在隔源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是生成各種氣體、蒸氣以及固體殘渣。氣體與蒸氣的混合物經冷卻後被分成氣體和液體。干餾是一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包括脫水、熱解、脫氫、熱縮合、加氫、焦化等反應。不同物質的干餾過程雖各有差別,但一般均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脫水分解;②熱解;③縮合和碳化。
【蒸餾】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
【分餾】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對某一混合物進行加熱,針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點進行冷卻分離成相對純凈的單一物質過程。
【區別】干餾是化學變化,蒸餾、分餾是物理變化。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一般只分離出一種物質;分餾要連續進行多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多種成分。分餾實際上是多次蒸餾,它更適合於分離提純沸點相差不大的液體有機混合物。
『貳』 乙醇,乙酸,丙酮和乙酸乙酯怎麼分離
利用乙醇,乙酸,丙酮,乙酸乙酯各具不同的沸點、精餾系數,採用蒸餾、分餾工藝使之分離。一般需採用多塔分餾。
『叄』 《丙酮和水的分離》實驗分別採取了蒸餾和分餾的方法,兩用分離那種效
* 蒸餾(Distillation) 將液體混合物加熱至沸使其變為蒸氣,然後將其冷凝為液體的過程。 蒸餾是版分離和提純液體有機化權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可作為鑒定有機物和判斷物質純度的一種方法。 * 分餾(fractional distillation)
『肆』 干餾,分餾,蒸餾的區別
根據干餾,分餾,蒸餾的定義,可以得出三者主要區別如下:
1.應用場景不同。
2.反應後產物的形態不同。
3.反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不同。
4.蒸餾和分餾的差別主要在於,蒸餾只進行一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的物質一般較純;分餾要連續進行多次汽化和冷凝,分離出的物質依然是混合物,只不過沸點范圍不同,從本質上講,蒸餾和分餾沒有差別,分餾是蒸餾原理的一種運用。
(4)丙酮和乙醇的蒸餾和分餾擴展閱讀
干餾是固體或有機物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過程。干餾的結果是生成各種氣體、蒸氣以及固體殘渣。氣體與蒸氣的混合物經冷卻後被分成氣體和液體。干餾是人類很早就熟悉和採用的一種生產過程,如干餾木材制木炭,同時得到木精(甲醇)、木醋酸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工業上丙酮就是由木材幹餾所得的木醋酸用石灰中和,再經干餾而製得的。
分餾(fractional distillation)是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將原來的物質分離,屬於物理變化。分餾是對某一混合物進行加熱,針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點進行冷卻分離成相對純凈的單一物質過程。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過濾結晶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伍』 丙酮-水的分餾中三個溫度段的產物分別是什麼
第一階段,溫度比丙酮的溫度低時,沒有產物.第二階段溫度在丙酮的沸點和水的沸點之間,分餾產物是丙酮.第三階段溫度在水的沸點之上,由於丙酮分餾完了,所以只有水
『陸』 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乙醇含量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丙酮的含量
一、原理
蒸餾分離乙醇,在硫酸介質中,用重鉻酸鉀氧化,然後在指示劑-菲繞啉亞鐵鹽的存在下,用硫酸亞鐵銨滴定過量的重鉻酸鉀。
二、3 試劑
所有試劑均使用分析純,使用蒸餾水。
3.1 硫酸(GB 625):比重1.84mg/mL。
3.2 硫酸溶液:硫酸:水=1∶1,比重1.49。
3.3 氫氧化鈣懸浮液:110~112g氧化鈣於1L水中消和而成。
3.4 重鉻酸鉀(GB 642)溶液:42.572g/L。
每毫升此溶液相當於0.01g乙醇。
3.5 高錳酸鉀(GB 643)溶液:1.372g/L。
10毫升該溶液相當於1mL硫酸亞鐵銨溶液。
3.6 硫酸亞鐵銨(GB 661)溶液〔(NH4)2Fe(SO4)2·6H2O〕
170.2g六水合硫酸亞鐵銨溶於水,加入20mL硫酸(3.1)用水定容至1L。
加入2片鋁片穩定。
2mL該溶液相當於1mL重鉻酸鉀溶液(3.4)。
3.7 鄰二氮菲亞鐵溶液:溶解0.695g七水合硫酸亞鐵(FeSO4·7H2O)於100mL水中,加1.485g
一水合鄰二氮菲並加熱以助溶解。
4 儀器設備
4.1 蒸餾裝置
500mL燒瓶上裝有一分餾柱及冷凝管,冷凝管末端漸細,延伸部分長度應足以達到100mL
容量瓶之底部。
蒸餾裝置應達到以下要求:10.0%乙醇/水混合液經過蒸餾乙醇濃度起碼為9.98%,即在
蒸餾過程中乙醇的損失不得超過0.02%。
4.2 加熱裝置:不得使燒瓶中的可提物有任何分解。
4.3 容量瓶:容積100mL。
4.4 移液管:5、10、20mL。
4.5 酸式滴定管:50mL。
4.6 具塞錐形瓶:250mL。
4.7 組織搗碎機。
4.8 分析天平。
5 分析步驟
5.1 試樣制備
5.1.1 固體或濃稠樣品(水果、蔬菜、罐頭製品等)將樣品機械搗碎,仔細混合均勻,冷
藏樣品要在密封容器中預先融化,樣品融化過程中出現的液體,在混合樣品以前,要加
到樣品中並混勻。注意在處理過程中不要讓樣品發熱,且取量應足以進行兩個平行測定。
5.1.2 液體樣品 樣品需充分混合,取量應足以進行兩個平行測定。
5.2 試樣的稱量
稱取一定量(准確至0.01g)或量取一定體積的制備好的樣品,該量應使100mL餾出液中收
集的乙醇量少於1g。
注意:樣品處理完要及時測定,尤其是罐頭製品開封後要馬上測定,不然乙醇含量變化
很大。
5.3 測定
5.3.1 蒸餾
用最多180mL水將樣品定量轉移到蒸餾裝置的燒瓶中。
加入氫氧化鈣懸浮液(用時搖勻)使燒瓶中的試樣略呈鹼性(pH約為8)。
加入玻璃珠或瓷片以控制沸騰速度。
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水並插入冷凝管,使其延伸部分的末端浸入水中。
控制沸騰程度,使餾出液的溫度為15~20℃。
收集80~85mL餾出液,用水沖洗延伸部分,停止蒸餾。用水定容並搖勻。
5.3.2 氧化
准確量取一定體積(V1)的重鉻酸鉀溶液(3.4)和20mL硫酸溶液(3.2)置於250mL具塞
錐形瓶中,搖勻。准確量取一定體積(V0)餾出液置上述錐形瓶中,用1滴濃硫酸潤濕瓶塞並
蓋好瓶塞,振搖,反應不少於30min,其間不時搖動。
所得混合液應不呈綠色,如呈現綠色,說明試樣中乙醇含量過高,應減少餾出液的取樣
量重新氧化,必要時可將蒸餾與氧化時的試驗樣品一並減少。
5.3.3 滴定
用硫酸亞鐵銨溶液(3.6)滴定過量的重鉻酸鹽。過量的重鉻酸鹽應不少於空白滴定中
重鉻酸鹽用量的20%。
滴定過程中每次滴加後均需搖動燒瓶,當試液顏色變為藍綠時,加入4滴鄰二氮菲亞鐵
溶液(3.7),繼續滴加硫酸亞鐵銨溶液,直至溶液由藍綠色變為棕色,記下消耗滴定液體積
(V2)。
若滴定過了終點,可用高錳酸鉀溶液(3.5)准確的回滴至終點,由所用的硫酸亞鐵銨溶
液的體積減去所用高錳酸鉀溶液體積的1/10,此差值即為(V2)。
5.3.4 用同一制備好的樣品做兩個平行測定。
5.4 空白滴定
用等體積的蒸餾水代替餾出液,在同樣的滴定條件下,進行空白滴定,所消耗的硫酸亞
鐵銨溶液的體積為V3。
氧化時可適當加入一定體積的蒸餾水以使得滴定時終點明顯。空白滴定時溶液的總體
積要與試驗部分總體積相同,以減少滴定誤差。
操作者也可根據情況,在滴定時選擇以下指示劑:1mL正磷酸(85%)比重1.71加1mL
濃度為0.5g/100mL的二苯胺磺酸鋇溶液。
6 計算方法與公式
6.1 固體樣品
乙醇含量表示為g/100g,按式(1)計算為:
(V3-V2) 100 100
乙醇(g/100g) = 0.01V1×———————×————×————…………(1)
V3 V0 m
式中:m——為試樣質量,g;
V0——用於滴定的餾出液體積,mL;
V1——為氧化時所用重鉻酸鉀溶液體積,mL;
V2——為回滴重鉻酸鹽所用硫酸亞鐵銨溶液的體積,mL;
V3——為空白滴定所用硫酸亞鐵銨溶液的體積,mL。
6.2 液體樣品
乙醇含量表示為g/100mL,按式(2)計算:
(V3-V2) 100 100
乙醇(g/100mL) = 0.01V1×———————×————×————…………(2)
V3 V0 V4
式中:V0、V1、V2、V3——意義同6.1;
V4——為試樣體積,mL。
如兩個平行測定的結果符合6.2節的要求,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如不符,
則需重新測定。
報告結果取兩位有效數字。
6.3 允許差
兩個平行測定結果允許相對相差為1%。
附 錄 A
含有香精油產品的處理
(補充件)
當香精油存在時,餾出液混濁且在表面有油滴出現,此時,可做如下處理:將餾出液收
集於100mL容量瓶中,靜置2h,用水稀釋至刻度,即使兩相——油與水的界面達刻度線,再
放置1~2h。用吸管吸去或在漏鬥上加濾紙濾去香精油。
若溶液仍顯混濁,可將濾紙轉移到盛有10g聚苯乙烯(其顆粒大小約1~2mm)的150mL燒
瓶中,加塞,振搖15min,漏鬥上鋪紗布過濾,此時濾液清澈,且幾乎無氣味,然後用該液進行
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