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料釀酒技術配方
生料釀酒,早在七八十年代曾經熱過一時,但因其出酒率不高,口感不如人意而被冷落。近年來,合肥釀酒技術服務中心通過上千次的實驗,終於研製出一種能解決上述兩大難題的生料酒麴。經過兩年多來幾十家酒廠的試驗,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一些酒廠還進入了規模化生產,充分表明了生料釀酒的先進和優越。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一、 生料熟料兩種釀酒工藝對比
以傳統的小曲酒固態法工藝為例,其工藝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
生料釀酒工藝流程:生料+曲→發酵→蒸餾→成品酒。
從上述兩種工藝流程對比中,即可明顯看出生料釀酒工藝較之熟料釀酒工藝具有如下優點:
1、 原料+水+曲後就進入發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因而節約了原料蒸煮所需燃料、人工、時間、佔地面積等等。
2、 生料釀酒不須要輔料,如稻殼等,從而節省了購買輔料的費用人工等。
3、 按原料總量加入0.6~0.7%生料酒麴外,不需再添加任何曲葯和其他添加劑如活性乾酵母、糖化酶等,省去了制曲車間、購買各種添加劑的費用及繁瑣的工藝操作。
4、生料釀酒出酒率和成品酒口感都大大地超過熟料釀酒工藝。比如,以釀酒技術較為先進的黑龍江普通白酒為例,原料出酒率一般為48—53%(酒度以57.5%計),最高也只能達到55—56%。
採用無錫市永安生料釀酒技術開發公司研製的生料酒麴按上述工藝流程生產,玉米出酒率能達到55%(酒度以65%計),大米出酒率能達到65%,而且成品酒香味豐滿、柔和、尾凈、無邪雜味、無新酒貫有的糠味、酒槽味、糊味、暴辣味。有的廠家反映,採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的白酒,蒸餾出來後不經勾調即能達到一級質量標准。
綜上所述,生料釀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液態發酵、液態蒸餾的全液態法生產工藝,把幾千年來的傳統技術的煩瑣、復雜的工藝流程簡化為配料、發酵、蒸餾三道工藝,因此操作簡便,輕松。
二、 生料釀酒酒麴的特點
生料釀酒成敗的關鍵在於酒麴,這種酒麴既要能將生澱粉轉化為糖,又要同時將糖轉化為酒精,而且還要保證有較高的出酒率和較完美的口感。
合肥釀酒技術服務中心研製的生料酒麴具有如下特點:
1、 能將任何含有澱粉或糖分的植物發酵成為酒精。澱粉出酒率幾乎能達到100%。
2、 這種酒麴不僅能釀制各種白酒和酒精,還能釀造各種低度酒。如米酒、黃酒、葡萄酒、蕃茄酒、蘋果酒、桃梨酒、南瓜酒等等。
3、 利用這種曲種,還能釀制各種不同香型的白酒。
例如濃香型白酒,不僅工藝流程復雜,操作難度高,而且發酵時間長,出酒率低。如採用上述生料釀酒工藝流程生產,在發酵時加入適量的已酸菌液或加入0.3—0.5%已酸已酯共同發酵蒸餾出來即為濃香型白酒。
釀造黃酒也是如此,在發酵時加入適量的黃酒生香菌液或加入黃酒香料共同發酵,發酵完畢酒醪即具有黃酒香味。其它各種香型的酒也是如此。
因為各種不同香型的酒,其主體香味成分一部分是由原料本身決定的,一部分則是從外界帶入的,以大米、玉米、高梁為例,如不從外界加入其它香味物質,釀制出來的即是米香型或清香型白酒。
4、 上述生料釀酒工藝流程適用於一切蒸餾酒和酒精生產。
釀造各種蔬菜瓜果酒,包括黃酒的工藝流程如下:生料+水+曲→發酵→過濾→澄清→勾調→殺菌(紫外線)→精濾→陳釀→裝瓶。採用此工藝技術完全不用燃料,節約能源95%以上。
三、 生料釀酒工藝操作要點
1、配料。糧水比為1:3;生料酒麴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冷水符合飲用水標准。
2、原料粉碎為40目,大米不必粉碎;蔬菜瓜果應去皮、去核並打成漿狀。
3、入池水溫不超過35℃。最佳發酵溫度為25℃—30℃。超過30℃者發酵期縮短;低於20℃者,發酵期延長。冬季生產可採用溫水發酵。室溫低於10℃者不發酵。
『貳』 生料釀酒應該發酵多少天
直接將生料(復大米、制玉米、高粱、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6-8天就可以釀製成優質白酒。
『叄』 生料釀酒工藝的原理
當前生料釀酒技術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與研究已經成熟,下面我介紹生料釀酒的具體方法:
1. 首先要選好發酵場地,最好選擇冬暖夏涼的房間,根據自己投資的多少與銷售的數量來選擇房屋的大小,准備發酵用的缸或水泥池等容器。
2. 酒鍋的選擇:首先選擇不銹鋼設備,根據自己計劃的產量,每次蒸溜多少公斤白酒的成套設備,可與生產單位聯系定做你所需用的規格,一般的規格有每次釀出白酒25公斤,50公斤,75公斤,100公斤—800公斤不等. 要選擇固液兩用蒸餾器.此蒸餾器可用煤炭,柴草,稻殼,電,沼氣,蒸汽等做熱源.主要要選擇節能型的,冷凝器換熱面積要大,以保證出酒的酒溫度不高於40攝氏度.
3. 釀酒原料:生料釀酒就是釀酒的原料不需要蒸熟,直接用生料就能把澱粉轉化成糖,再轉化成乙醇。只要含有澱粉的物質或含糖的物質都能轉化成乙醇即食用酒精。除了大米外,其他糧食都需要粉碎。要想用生料釀出的白酒口感好,必須搭配好釀酒的原料。高粱釀酒香,但出酒少。大米出酒多,但不夠暴。玉米出酒率僅次於大米。但小酒廠因沒有脫胚機械,故釀出的酒就有玉米味。小麥釀出的酒適合大眾口味 ,但受資源限制,大麥釀味道很好,所以搭配好釀酒原料才是關鍵,一般根據當地產的糧食和當地人口感適當搭配,例如:①大米(也可用碎米)80-90%,高梁10-20%(高粱需粉碎)②玉米10%,高梁 10%,小麥30%,大麥20%,大米30%。我這里所介紹的糧食搭配可提高酒質,也不是說單一的糧食就不能釀酒。
4. 酒麴的選擇與使用方法:生料曲主要是多菌種多酶系 混合在一起的強化酵母。分為常溫型與高溫型,好的酒麴不但能把澱粉轉化為白酒,而且能生成多種香味物質,釀出的酒有醇香,生料味少,由於生料曲屬於強化曲能把生料轉化成白酒,那麼用於熟料也完全可以,而且出酒率很高,發酵快。生料曲的用量一般為0.6-0.8%。室內溫度20-38度都能發酵出酒。最適宜溫度為25-35度。高溫曲夏天室內溫度不超過42度也能正常發酵。發酵時間越長,釀出的酒越香。夏天,糧水曲的比為100:300:0.8,冬天,糧水曲的比為100:260:0..8。發酵速度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發酵越快,出酒越香。反之,溫度越低,發酵越慢,酒質越差。
『肆』 生料釀酒和熟料釀酒有何優缺點
1、熟料釀酒優勢:
原料經蒸煮糊化後,由生澱粉變成熟澱粉,更有利於澱粉的轉化,故熟料釀酒周期短,此外,蒸煮有利於除去原料中的雜味。
原料蒸煮有利於裡面的果膠和多縮戊糖的分解,從而減少甲醇的含量;
熟料酒在發酵過程中生成更多的微量元素,入口的飽滿度、香味會更好。
2、熟料釀酒劣勢:工藝流程復雜,費時費力,浪費燃料,操作辛苦。
3、生料釀酒優勢:
原料+水+曲後發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大大節約了燃料、人工、時間、佔地面積等。
生料釀酒不須要輔料,如稻殼等,從而節省了輔料成本。
生料釀酒為液態發酵,邊糖化、邊發酵、然後用大中小型酒廠釀酒設備液態蒸餾的全液態法生產工藝,把傳統技術煩瑣、復雜的工藝流程簡化為配料、發酵、蒸餾三道工藝,操作簡便,輕松。
4、生料釀酒劣勢:發酵不徹底、發酵周期較長,生產出的酒口感不佳、異雜味重等。
白酒釀造技術分為熟料釀酒技術和生料釀酒技術兩種方式,一種是跟著中華文化同步發展的傳統釀酒技術,距今已有五六千餘年的悠久歷史,一種是近現代出現的釀酒技術。
1、熟料釀酒技術:
熟料固態釀酒又稱為傳統釀酒技術,是指原料經過浸泡、蒸煮糊化、培菌糖化、入池發酵、然後再用雅大不銹鋼釀酒設備蒸餾的一個過程。
具體工藝流程為:
原料→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酒麴→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
2、生料釀酒技術:
生料釀酒技術是指糧食經過粉碎(大米除外),加水加酒麴發酵,然後用雅大釀酒新設備蒸餾的一個過程。
具體工藝流程為:
生料+曲→發酵→蒸餾→成品酒。
3、生料釀酒和熟料釀酒所用釀酒設備對比。
生料釀酒採用液態發酵、液態蒸餾,而熟料釀酒採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所以,在不銹鋼釀酒設備的選擇上還是有區別的。
生料。生料釀酒的酒醅可直接用抽泵抽進料桶中,對設備的高矮要求不高,但生料液態蒸餾的特徵,卻要求料桶高度比直徑稍大。
熟料。熟料釀酒要求人工或航吊進出料,操作相對復雜,所以如果我們採用熟料釀酒,一定要選擇一款好操作的設備,熟料釀酒設備要求直徑≧高度。
『伍』 關於生料釀酒的問題
在發酵液中添加鈣、鎂、鋅離子可以提高澱粉出酒率,使發酵液中的殘總糖明顯下降。實驗表明,利用早秈稻穀生料發酵生產酒精,最佳發酵溫度為32℃,最佳pH為4,最佳發酵時間為120h,在最佳條件下發酵,酒分達到9.3%(v/v),殘總糖為1.08%,澱粉出酒率為53.64%。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穀、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6~8天就可蒸餾製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黴菌廣泛的與澱粉接觸、酶解,使澱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配料 在配料順序上,應採用先水後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後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
三、發酵 釀酒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發酵缸應加蓋或用塑料薄膜蓋上拴牢,採用密封式方法發酵。發酵開始時,每天要充分攪拌一次,以保證原料發酵完全、徹底。一般來說,發酵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為15~20天;發酵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為12左右;發酵溫度在30~38℃時,發酵期在7天左右。
檢驗是否發酵或發酵是否完畢,可用手在水面攪一攪,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顏色為深棕色,即為發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機點著,放入缸內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發酵好了,反之亦然。
四、設備選用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和傳統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略有不同,傳統固態釀酒設備,冷卻部分可用,蒸餾部分需另購或改裝;傳統液態法釀酒設備,可用於生料釀酒,但設備的材料要符合國家食用器皿要求的材料標准,否則使用壽命短,且較容易粘鍋、糊鍋。
針對傳統釀酒設備的粘鍋、糊鍋問題,可採用以下幾種解決辦法:①適量多放些壓鍋水;②先將發酵液中稀的部分投入鍋內,待要開鍋時再投入其餘的發酵液;③在開鍋前攪拌數次,重點是使沉入鍋底的固態物質懸浮;④使用最新研製的「xsm型家用小型釀酒設備」。
五、燒酒 每100斤原料放壓鍋水50斤,用吹風機把水燒開,然後把發酵好的原料放入燒鍋內攪一次,中間攪一次,開鍋之前攪一次。
用水把燒鍋封好,酒頭去掉一斤。當出5斤酒時把吹風機點上,用穩火燒酒,當酒稍微有點混時,把吹風機開大,用大火燒酒,酒清時,把吹風機關上。當第一個桶里白酒酒精度平均達到50°時,換第二個桶接酒尾,同時打開吹風機,當流酒口流出的酒的酒精度達10°時,把火滅掉,整個燒酒過程完成。
運用生料釀酒技術釀酒,可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0%以上,一般百斤大米可產優質白酒90~100斤,百斤玉米可產優質高並白酒70斤;百斤鮮紅薯可產優質高度白酒25斤(均以酒精度50°計)。
釀出的白酒味美純正,香醇可口,酒糟除可作為精飼料外,並可變廢為寶,生產優質香醋、醬油、食用菌,使副產品大幅度升值,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在農村各家各戶推廣應用。
『陸』 生料釀酒和熟料釀酒有何優缺點
您是否有這樣的疑惑,想用不銹鋼釀酒設備做酒,卻不知生料與熟料釀酒哪個口感好?兩者的生產工藝,成本,不銹鋼釀酒設備的選擇上到底有哪些區別?
一、傳統釀酒與生料釀酒工藝流程對比。
1、傳統釀酒技術。
傳統釀酒技術又稱為熟料固態釀酒,是指原料經過浸泡、蒸煮糊化、培菌糖化、入池發酵、然後再用雅大不銹鋼釀酒設備蒸餾的一個過程。
具體工藝流程為:
原料→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酒麴→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
傳統熟料釀酒工藝
2、生料釀酒新技術。
生料釀酒技術是指糧食經過粉碎(大米除外),加水加酒麴發酵,然後用雅大釀酒新設備蒸餾的一個過程。
具體工藝流程為:
生料+曲→發酵→蒸餾→成品酒。
3、工藝流程區別。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相對於生料釀酒來說,熟料釀酒多了2個步驟:浸泡和蒸煮,此外,生料釀酒是邊糖化邊酒化的過程,熟料釀酒是先糖化後酒化的過程。
生料與熟料釀酒優缺點對比:熟料浸泡和蒸煮
二、傳統釀酒與生料釀酒優劣勢對比。
1.1傳統釀酒優勢。
1)、原料經蒸煮糊化後,由生澱粉變成熟澱粉,更有利於澱粉的轉化,故熟料釀酒周期短,此外,蒸煮有利於除去原料中的雜味;
生料與熟料釀酒優缺點對比:培菌糖化
2)、原料蒸煮有利於裡面的果膠和多縮戊糖的分解,從而減少甲醇的含量;
3)、熟料酒在發酵過程中生成更多的微量元素,入口的飽滿度、香味會更好。
1.2、傳統釀酒劣勢:工藝流程復雜,費時費力,浪費燃料,操作辛苦。
2.1生料釀酒優勢。
1)、原料+水+曲後發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燜糧、復蒸、出甑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大大節約了燃料、人工、時間、佔地面積等。
2)、生料釀酒不須要輔料,如稻殼等,從而節省了輔料成本。
3)、生料釀酒為液態發酵,邊糖化、邊發酵、然後用大中小型酒廠釀酒設備液態蒸餾的全液態法生產工藝,把傳統技術煩瑣、復雜的工藝流程簡化為配料、發酵、蒸餾三道工藝,操作簡便,輕松。
生料與熟料釀酒優缺點對比:生料釀酒
2.2、生料釀酒劣勢:發酵不徹底、發酵周期較長,生產出的酒口感不佳、異雜味重等。
三、所用釀酒設備對比。
生料釀酒採用液態發酵、液態蒸餾,而熟料釀酒採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所以,在不銹鋼釀酒設備的選擇上還是有區別的。
生料液態釀酒設備
1、生料。生料釀酒的酒醅可直接用抽泵抽進料桶中,對設備的高矮要求不高,但生料液態蒸餾的特徵,卻要求料桶高度比直徑稍大。
2、熟料。熟料釀酒要求人工或航吊進出料,操作相對復雜,所以如果我們採用熟料釀酒,一定要選擇一款好操作的設備,熟料釀酒設備要求直徑≧高度。
如果您生熟料都做,或以液態發酵為主,建議選擇雅大常規款釀酒設備,如果您以固態為主或只做固態,建議您選用雅大固態側開口釀酒設備。
側開口熟料固態釀酒設備
生料釀酒與熟料釀酒的區別,您清楚了嗎?看完後您是打算用雅大不銹鋼釀酒設備做生料還是做熟料呢?
『柒』 生料釀酒最後一步燒酒時,蒸餾出來的為什麼是酒而不是酒精
水沸點在100度並不是說100度以下沒有水蒸發出來,要這樣洗過的衣服永遠幹不了對不?再有,酒的成分不只是酒精和水,還有其他的復雜物質,後以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香味。酒精加水只有一個味道。
『捌』 增香型生料釀酒是怎麼釀的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穀、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發酵6~8天就可蒸餾製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黴菌廣泛的與澱粉接觸、酶解,使澱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配料 在配料順序上,應採用先水後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後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麴,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
三、發酵 釀酒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發酵缸應加蓋或用塑料薄膜蓋上拴牢,採用密封式方法發酵。發酵開始時,每天要充分攪拌一次,以保證原料發酵完全、徹底。一般來說,發酵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為15~20天;發酵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為12左右;發酵溫度在30~38℃時,發酵期在7天左右。
檢驗是否發酵或發酵是否完畢,可用手在水面攪一攪,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顏色為深棕色,即為發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機點著,放入缸內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發酵好了,反之亦然。
四、設備選用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和傳統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略有不同,傳統固態釀酒設備,冷卻部分可用,蒸餾部分需另購或改裝;傳統液態法釀酒設備,可用於生料釀酒,但設備的材料要符合國家食用器皿要求的材料標准,否則使用壽命短,且較容易粘鍋、糊鍋。
針對傳統釀酒設備的粘鍋、糊鍋問題,可採用以下幾種解決辦法:①適量多放些壓鍋水;②先將發酵液中稀的部分投入鍋內,待要開鍋時再投入其餘的發酵液;③在開鍋前攪拌數次,重點是使沉入鍋底的固態物質懸浮;④使用最新研製的「xsm型家用小型釀酒設備」。
五、燒酒 每100斤原料放壓鍋水50斤,用吹風機把水燒開,然後把發酵好的原料放入燒鍋內攪一次,中間攪一次,開鍋之前攪一次。
用水把燒鍋封好,酒頭去掉一斤。當出5斤酒時把吹風機點上,用穩火燒酒,當酒稍微有點混時,把吹風機開大,用大火燒酒,酒清時,把吹風機關上。當第一個桶里白酒酒精度平均達到50°時,換第二個桶接酒尾,同時打開吹風機,當流酒口流出的酒的酒精度達10°時,把火滅掉,整個燒酒過程完成。
運用生料釀酒技術釀酒,可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0%以上,一般百斤大米可產優質白酒90~100斤,百斤玉米可產優質高並白酒70斤;百斤鮮紅薯可產優質高度白酒25斤(均以酒精度50°計)。
釀出的白酒味美純正,香醇可口,酒糟除可作為精飼料外,並可變廢為寶,生產優質香醋、醬油、食用菌,使副產品大幅度升值,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在農村各家各戶推廣應用。
『玖』 生料釀酒工藝
成都火速科技的釀酒技術,是對我國幾千年來悠久的傳統醉酒方式的一項重大改革和突破,它把社會上普遍採用的傳統工藝兩次發酵和三遍燒制過程,改革和簡化為一次發酵和一次燒制完成。它的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不需要單獨製做釀酒設備同運用傳統工藝釀酒設備局部稍加改動,就可以了。 傳統的釀酒工藝,都離不開稻殼、玉米芯、高梁殼等粗糙的谷殼,這些鬆散輔助料做透氣的媒介,面暈種全新釀酒技術,用純玉米面、高梁米面、大米面等就能燒制出口味純正的優質白酒。 新工藝釀灑最大的特點是:釀酒過後的酒糟,可做為精飲料喂養家禽畜。只要在酒糟中添加粗飲料就行,等於精飲料不花錢白撿,純屬一本萬利的買賣。只要人類存在,就離不開吃肉喝酒,你擁有這項技術,久盛不衰,很快就擺脫了貧困,邁進限家致富的生財之門,受益終身。 新工藝釀酒第二個優點就是,不用單獨蓋廠房,場地和設備要求十分簡單,技術簡便易學,有沒有文化和過去沒有釀酒基礎的人,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都可以利用你家中現有的廚房,釀酒不須佔用整地方。 新工藝釀酒第三個優點就是,一年四季生產效果同樣,冬天不歇九,夏天不歇伏,而傳統工藝釀酒夏天必須停產歇伏避暑。 新工藝釀酒只用單糧做原料,工藝精湛考究,清潔衛生干凈,酒質優良,無怪異味,入口純正甘甜不上頭,回味悠長有後勁,系糧食原漿酒。傳統的工藝要連續發酵燒制幾遍才能酒拿干凈、周期長、效益低、燃料浪費,而新工藝釀酒,僅燒一遍就可把酒全拿干凈了,燒一鍋酒從裝料入鍋,到把酒燒出直到酒糟出鍋,僅用2小時,它的適用性是不選擇條件,越是交通不便,偏僻落後的地區越適用,燃料廣泛,煤、柴草都行,有無電其出酒率都是同樣。 新工藝釀酒全過程,概括地講,具體可以分解為:蒸料、發酵、燒煮三個部分。現將分別說明如下: 一、蒸料:
1、備料:在選擇玉米時,要選購那些成色好的玉米,現在玉米的品種繁多,但需要掌握的一條原則是,在價格同樣的情況下,要購買那些在地里生育成熟期長的玉米品種,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講的「笨玉米」,如東北本地的「白頭霜」、「小粒紅」,越是成色好的玉米,產酒量也越高,對釀酒行業來說,經濟效益也越大。成熟期短的玉米相對地來講,出酒量小一些。如果成熟期短的玉米,或者沒上成的大米,價格低廉,用這種成本低的原料釀酒,同樣能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這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靈活掌握。
2、不要選用粘玉米。因為粘玉米品種在蒸料時,就成為粘發糕了,不能發酵釀酒。
3、粉碎加工。最好把玉米先剝皮,然後再電磨或粉碎,把剝去皮的玉米粒粉成細面。為什麼玉米要剝去皮呢?因為玉米和臍子(植物學上叫種了胚芽)不含酒,釀酒業有一名言:叫做含油的原料不出酒,含酒的原料不出油。如果把臍子一塊粉碎放在里釀酒,費工費料不經濟。要是把剝去的糠皮和臍子,喂豬時直接添加進去,不但不浪費,生熟搭配,更有利於豬對營養的全面吸收與消化。或者把它錢也行,當然,為了圖省事起見,玉米粒不剝皮直接粉碎成面也完全可以釀酒。
技術要點:玉米麵粉越細,糖化的也越快,發酵成分越徹底,周期也越短,出酒率也越高,玉米面中含的酒拿出越干凈。
4、拌米:按100斤水的比例,把玉米現和水充分地攪拌均勻(在木槽子、盆、鍋里,或干凈的地板、水泥地面上都行)。這種拌料,水和玉米面比例,要根據玉米本央的含水率來靈活運用(標準的玉米面含水率14—15%),玉米面本身濕,拌料時要少加點水,玉米面本身含水量少,拌料時就要多加點水。拌好的料,檢測方法,用手緊握能稍成團,鬆手團即裂逢稍散開。鬆手團散不開,說明水加的太多,鬆手團散開,則說明水加的太少。
技術要點:拌料太濕的弊病是是,蒸料時不願意透氣,發酵時大把面團不易打碎;拌料太乾的弊病是,蒸料時就會出現夾生面,蒸不透生料,在發酵時就沉入缸底不能糖化,拿不出酒。用這樣的生料在燒煮時就要糊鍋,致使整鍋酒報廢。所以說要把料拌均勻,干濕正合適,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水要靠用秤稱,拌好的料用眼看,用手握相配合,才能愉到好處。需要注意是,拌料一定要用清潔干凈的水。
5、蒸料:把酒鍋里加水,比例是100斤乾料,鍋底加水50斤,放上鐵簾,(用單層的麻袋息或者纖維袋片均可)。灶里點火,待水燒熱,把拌好的料用塊搓碎,以防止燒煮時這些雜物沉澱在底糊鍋,使全鍋酒報廢。
把篩過的料上鍋蒸,篩為何況用各種方式都可以,一種是在拌料的容器篩;另一種是鍋上架兩個光滑的棒,直接往鍋里篩。上料的方法是:用鐵鍬或鐵盆,鍋中哪裡上氣就往哪上料,一層一層地撒,料就蒸不好,等到把料全部裝上鍋,氣也基本上全上均勻了。這里蓋上迫蓋,迫蓋的下沿用水密封好,迫蓋的上孔用木板壓蓋上,繼續燒火,等鍋上冒大氣時,開始計算蒸的料時間(鍋爐在冒大氣之前的時間不計算)。蒸25分鍾停火再悶30分鍾停火,這時料就蒸好了,蒸的料是八分熟,用鐵鍬趁熱挖出鍋,料能挖出在塊,而且料噴發著香味,料塊鬆散適宜,顫微微富於彈性為最好,其中間有夾生面,說明沒有蒸透還要蓋上鍋再蒸一會兒。
技術要點:料上鍋不能壓緊,但剛開始第一層料在離簾10厘米左右,用手側用力把料與鍋壁稍按緊一周即可。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氣均勻地在鍋內,不致於料與鍋壁貼不緊而有隙造成跑氣,蒸不熟內中間的料。10厘米以上的料層就不要用按了,只按一周就行了。鍋里加水多與少有學問,加的水過多,浪費燃料雙不易開鍋,加的水過少,不等到把料蒸熟就干鍋了。這要根據你用酒鍋容積大小和蒸的料的多少來靈活地掌握和適用,勤動腦、多實踐,以掌握蒸料中水的最佳數量,熟能生巧。
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鍋里輥的水面必須比蒸料鐵簾、布低不少地8厘米,如水離簾布太近,開鍋時水沸騰翻就要把料泡成漿糊,授不過氣而無法把料蒸熟了。再要注意一點,就是料蒸好出鍋之前灶里的火要用煤壓上或熄滅,否則,熱氣燙人,出料不方便。 二、發酵:
按乾料計算100斤:250斤水的比例,把水加到缸里(料的多與少都要按這個比例增減來計算),然後把蒸好的料出鍋倒下缸里水中(北方一般家庭用裝水在缸,每個缸酵70斤乾料正好合適)。用木耙將料團塊在水中打碎,待缸中料液溫度降到30—35℃時,加入用秤稱好的糖化酶(6萬單位的)和酵母菌,糖化酶的比例是100斤料∶1.4兩。酵母菌比例是100斤料∶1 2兩。糖化酶如果採用5萬單位的可適當增加點量,增加量的比例是每缸料多加0.2兩即可。缸中的水溫對不能達到40℃,否則將把酵母菌燙死了。水溫低則不能發酵。在加入糖化酵母菌與料液充分攪拌均勻,然後缸品蒙上塑料布,再用松緊帶或小繩把塑料布扎在缸口上。發酵室最佳恆溫是30—35℃之間,夏天控制在30℃,冬天控制在接近35℃恆溫,待2—3小時後,缸里液料開始發生反應起泡,然後液料嘩嘩響,上下翻騰,如果發酵室能達到30℃恆溫,72小時之後,反應結束,無氣泡和響聲時,蒙蓋缸口塑料布下沉,這時掀開塑料布,能聞到酒香味,當看到缸里的液面澄清,玉米面料全部沉澱到缸底,說明糖化發酵的全過程已完畢,用嘴品嘗液料有酸辣味說明發酵是正常的。
如果發酵時間已到72小時,缸中糖化瓜還沒結束,液面僅澄清,玉米面混濁地飄浮沒沉澱,說明整個發酵過程沒控制好恆溫,尤其是晝夜溫差太大而影響了發酵效果,或者是料入缸時水溫太低,放入的糖化酶和酵母菌,一時難以活化,所以還要處長發酵時間84—96小時,無論怎樣的情況,發酵最好不要超過100小時以上,否則將影響出酒率和酒質量。所以說,發酵室的溫度非常重要,溫度氏發酵液料需要拖延時間長,溫度過高就把酵母菌給予燙死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如果把缸放到火炕上發酵,在熱炕頭上的缸底部一定要墊上或者架空起來,防止溫度過高燙死酵母菌和糖化酶,如果採用大牆子和暖氣息增加室內的,要距離遠一點最理想的是,控制發酵室的空氣達到要求的恆溫,其效果最好。
夏季南方氣溫高發酵缸要放到炎熱的太陽光直接照射不到的陰涼處。用溫度表測理液里液料里的溫度缸里室溫高幾度,這是正常現象。因發酵反應過程溫度自然會升高。缸壁與塑料布密封不易將熱量散發出去。但是接近40℃時就立即採取降溫措施了,打開門窗通風,或者在室外搭涼棚遮陰,如果缸里溫度降不下來,液料就要腐敗變質而發酵不出酒。
蓋缸口的塑料布一定要完好無破洞,如果採用舊的塑料布可用兩層,但破洞也要粘補好,檢查塑料有無破,方法一是對燈光看,二看用水拭看漏不漏水;三是如果缸中注料起反應嘩嘩翻騰了,而蒙缸口的塑料由沒有旬麵包一樣鼓起來,說明塑料布漏洞或者繩沒扎緊,密封不嚴,應立即更換一塊好的塑料布。另外,發酵用的缸不能有漏洞或裂紋,否則將漏氣跑酒。
技術要點:冬季氣溫低,缸里要加溫水發酵,夏季氣溫高,缸里要加涼水,要掌握住這條原則,缸里的水溫由高降低容易,稍等一會兒就可以了,由低升就難辦了。在蒸料出鍋入缸時,用溫度表檢測缸里的水溫在8—10℃下料正合適。
第二條原則是關鍵,水一定要加清潔干凈的水,因為酒就是從這些水裡面蒸餾出來的,從古到今,之所以能釀出名酒,享譽世界,除了技藝獨特精工細做之外,一條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馳名中外的安徽毫州「古進貢酒」,正是因為有一口清澈甘冽的古井水。
第三條原則就是,整個釀酒過程中,從玉米到水,以及使用的各種容器與工具,一定要清潔干凈,特別是刷帚和水勺子,一定不要接角到油鹽醬醋鹼和其它有異味的物質,否則,將影響到酒的質量。
在液料入缸發酵6—8小時左右,掀開蓋缸的塑料而再打一耙,這樣就能把料的團坎全部打碎,使糖化酶,酵母菌與注料混合的更均勻,發酵的效果更好。 三、燒黃:
1、將鍋。把發酵好的液料,加入鐵耙,蓋上迫蓋,連接上氣缸,迫蓋的下沿與酒鍋的連接處,氣械與迫蓋的連接處,氣缸與冷凝器的連接處,槽內都要加滿水密封。灶里點火開始燒煮,這時要特別注意,經常地拉耙,並且要將耙變換各種不同的角度推拉,盡量把鍋底各個部位到耙。拉耙的目的,就是使鍋里的液料用耙子颳起來不沉澱糊鍋底。待液料燒煮開鍋了,開鍋的現象中,拉耙孔往外冒酒氣,氣缸熱的用手不敢摸,冷凝器的下氣室出酒管開始淌酒,就用拉耙孔塞緊,以防止冒氣跑酒。開鍋後液料上下沸騰不糊鍋,所以一直到燒煮完畢也不需要再拉耙了。
2、測酒。凡是燒煮過程,不論是從酒鍋,氣缸還是冷凝器,從哪個部位冒氣都是跑酒。所以說整個釀酒設備各處都不能有漏洞和裂紋。密封槽里的始終保持不缺少。則開始也就是「頭酒」,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流上灑」,這里酒的度數最高,越往後酒的度數逐漸降低。用溫度表(比重計)相互配合,在與視線水平的位置上,讀出此時的溫度與酒度,然後根據所測出的讀數,在酒精換算表雖溫度與灑精度兩線交叉點處,打出相同的換算數,即可得出你測量時該酒樣的實際度數,根據你當地消費者喜歡飲用的酒度,來調整該鍋酒的出酒量,高度酒暢銷就專門生產高度酒,低度酒暢銷就專門生產低度酒,一句話,以銷定產。要高度酒就早掐尾,要低度酒就晚掐尾,隨自己的意願來靈活掌握。
3、接尾酒。等到出酒管流出酒度數低於你所需要的酒度時,即可把接酒桶擔開,另用桶接尾酒(通常說的稍子),待尾酒度低於10度,該鍋酒全部燒煮完畢,你所尾的尾酒,把它加入燒煮第二鍋酒的液料中一起煮用它同樣可出高度酒,一鍋接著一循環使用,尾酒一點也不浪費。
4、放料。壓上灶里火,擰開酒鍋底下放料開關,放出液料(酒糟),把放出的滾燙熱料倒入缸或池裡和秕谷(粗飼料)上,用鐵鍬或勺子趁熱充分攪拌均勻,這里粗飼料被熱酒糟很快燙熱軟化,待其溫度降下去,隨即就可用來直接喂豬鴨狗等家禽了,有酒香味非常喜歡吃。
技術要點:燒煮時,冷煮時冷凝與外桶之間一定要充滿冷卻水。如果出酒管流出的酒溫度達到20℃就要循環冷卻水了,進入管加冷水,溢水管淌出熱水,或者減少灶里的火,防止由於溫度過高酒揮發造成損失浪費。
放酒糟時要拔下氣缸,使鍋中的熱蒸氣出來,液面與大氣相通,才能放干凈。如果連續燒煮一下剩餘的水分燒干,這樣酒鍋內壁能明亮,有水鍋里就生銹。如果放完酒糟,分用鍋緊接著蒸料,鍋也要刷干凈,以防糊鍋與撲鍋。
『拾』 生料釀酒最後一步燒酒時,蒸餾出來的為什麼是酒而不是酒精
沸點不同只是不一定都沸騰,不代表不會有蒸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