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自來水經過活性炭變成蒸餾水

自來水經過活性炭變成蒸餾水

發布時間:2022-10-05 15:58:41

Ⅰ 如何制出蒸餾

實驗室中制備蒸餾水,多採用石英管加熱的硬質玻璃蒸餾水器,蒸餾時不能用自來水,因為會產生水垢,最好用無離子水作為水源。如欲除去有機物,可在蒸餾水器中每升水加1g高錳酸鉀和1mL 85%的磷酸,以便通過氧化除去有機物。不含金屬離子的水,需用亞沸蒸餾水,即用石英亞沸蒸餾器進行蒸餾,其特點是在液面上方加熱,但水並不沸騰,只是液面處於亞沸狀態,可將水蒸氣帶出的雜質減至最低,但制水量較小,每小時約1~4升。

●無氨蒸餾水制備方法:
方法1:給普通蒸餾水中加硫酸調至pH<2,使水中各種形態的氨或胺最終都變成不揮發的鹽類,用附有緩沖球的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餾出液即可。
方法2:每升普通蒸餾水中加25ml5%的氫氧化鈉溶液再煮沸1h即可獲得。
在收集和存貯無氨水過程中注意避免實驗室內空氣中存在的氨的二次污染。

●無二氧化碳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煮沸法:將普通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煮沸至少10min(水多時),或使水蒸發量達10%以上(水少時),加蓋冷卻。
暴氣法:將惰性氣體或純氮氣通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至飽和即得。
製得的無二氧化碳水應貯於以附有鹼石灰管的橡皮塞蓋嚴的瓶中。

●無酚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加鹼蒸餾法:在普通蒸餾水中加氫氧化鈉調節至pH>11,使水中酚生成不揮發的酚鈉,用附有緩沖球的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餾出液即可。也可同時往普通蒸餾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使水呈現紅色,再進行蒸餾。
活性炭吸附法:將粒狀活性炭加熱至150--170℃,烘烤2h以上進行活化,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後,裝入預先盛有少量水(避免炭粒間留存氣泡)的層吸柱中,使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緩緩通過柱床(一般以每分鍾不超過100ml為宜),開始流出的水須再次返回柱中,然後正式收集。此柱所能凈化的水量,約為所用炭粒表觀容積的1000倍

Ⅱ 碳能讓自來水變成純凈水嗎

既然你的標簽是化抄學 那必須承認不可能凈化成化學意義上的純凈水。那就是只有H2O。但事實上溶解一丟丟雜質完全正常,就算是蒸餾也不能完全做到,過濾比起蒸餾還差遠了
如果是飲用范圍是可以的,用好的活性炭,最好活性炭加棉布加錳砂

Ⅲ 小發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製成蒸餾水.其實驗過程如下所示.請回答以

(1)在自來水的生產中一般要先加入絮凝劑,使小顆粒泥塵凝聚成大顆粒,最常用回的絮凝劑是明礬;緊接著是答過濾,分離出不溶性的固體,所以操作①是過濾,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可能是濾紙破了或者液面高於濾紙的邊緣,故選a、c;
(2)經過過濾得到的水還含有有色或有異味的物質,要經過活性炭吸附才能除去,故操作②應選擇裝置Ⅱ,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
(3)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當加入肥皂水後,會出現許多浮渣,因此液體D是硬水;要使硬水變成蒸餾水,必須經過蒸餾,故小發應選裝置Ⅰ;經過操作③(蒸餾)以後可得蒸餾水,不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因此再加入肥皂水時就看不到浮渣了,反而有許多泡沫.
故答案是:(1)明礬、過濾、a、c;
(2)Ⅱ、物理;
(3)硬水、Ⅰ、看不到浮渣,有較多泡沫.

Ⅳ 小剛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製成蒸餾水.其實驗過程如下所示.請回答以

(1)河水中含有多種物質,屬於混合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填:混合物;水分子.
(2)明礬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物,過濾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體.故填:明礬;過濾.
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內的濾紙有破損,漏斗內液面高於濾紙的邊緣.故填:ac
(3)操作②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故填:Ⅱ.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填:物理.
裝置Ⅱ中活性炭不僅可以 濾去水中不溶的物質,還可以 吸附溶解的雜質.故填:濾去水中不溶的物質;吸附溶解.
(4)加入少量肥皂水,振盪,發現有較多浮渣產生,說明液體D是硬水.故填:硬.
操作③是蒸餾.故填:I.
蒸餾水中加入肥皂水會產生大量的泡沫,故填:產生大量泡沫.

Ⅳ 自來水、純凈水、礦泉水、蒸餾水、天然水區別\來源\製取方法

自來水:江河或者水進入凈水廠,通過加葯間,凈水間,然後在途中加氯消毒,最後由給水泵送如家中的。具體步驟是:首先通過管道和水泵,將水送入配水井,然後在加葯間加入氫氧化鈉,目的是調節水中的PH,然後進入凈水間,首先進入的是混凝池,在混凝池中向水中加入混凝劑,並充分攪拌,然後進入沉澱池,大約經過1個小時的沉澱,去除了水中的大的雜質,然後進入濾池,濾池裡鋪有無煙煤,石英砂,鵝卵石,水在濾池中被過濾,去除了較小的雜質。然後被送往清水池,在途中會經過加氯間,加氯的目的是殺菌消毒。最後進入清水池,並由泵房送入市政管網。
純凈水:自來水通過裝有活性炭和石英砂的兩個罐子,目的是通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異味,然後水就進入到原水罐,水再由原水罐進入反滲透裝置,通過2次滲透膜得到2級凈水,然後進入一級凈水罐,在通往2級進水罐的途中加臭氧來殺菌消毒,在通過出水管的途中用紫外線消毒,就得到純凈水了。
礦泉水不太清楚,但是應該水源必須好比較好,然後工藝與純凈水有一點相似之處。但是和純凈水的區別在於水中有礦物質,而且量應該達到國家標准,而純凈水中是沒有任何雜質的。
蒸餾水:水通過在蒸餾機中進行蒸餾,蒸餾機只收集蒸汽部分,然後經過冷卻就得到蒸餾水
與純凈水相同,蒸餾水中也是純水,水中不含有其它物質。
天然水:天然水就是指來源於天然水體中的水。包括江河湖海,地下水,等等。
最後補充一句,純凈水應當少喝,因為裡面沒有礦物質,對身體不好。
差不多就這些了,希望您滿意。。。。o(∩_∩)o

Ⅵ (7分)小剛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製成蒸餾水。其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7分)(1)明礬過濾 ac(2)Ⅱ物理
(3)硬Ⅰ肥皂水沒有浮渣,有較多泡沫②對比 (比較、對照專)

Ⅶ 河水變純凈水經之過了哪些過程

河水變純凈水經之過了哪些過程
蒸餾和物理兩種方式,
不存在葯物

Ⅷ 小剛收集到一瓶渾濁的河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製成蒸餾水(如圖1).(1)操作①的名稱是

(1)過濾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要將固體和液體分開,用的是過濾的方法,所以操作①是過濾,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漏斗;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所得液體C中仍有渾濁,可能是濾紙破了或者液面高於濾紙的邊緣,燒杯不幹凈;
故答案為:過濾;漏斗;燒杯;引流;濾紙破損;
(2)經過過濾得到的水還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質或有異味的物質,屬於混合物;
故答案為:混合物;過濾得到的水還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質或有異味的物質;
(3)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雜質、異味和色素;故答案為:活性炭;
(4)由給予的信息可知,碳海綿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說明對石油具有吸附性,可以處理海上石油泄漏,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後仍可恢復原狀,說明可重復使用;碳海綿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替代操作②中除去異味的物質;故填:①②③④;
(5)蒸餾可以得到蒸餾水,所以操作③的名稱是蒸餾;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當加入肥皂水後,會出現許多浮渣,軟水含有較少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當加入肥皂水後,會出現許多泡沫;故填:蒸餾;加入肥皂水攪拌,出現較多泡沫是軟水,出現許多浮渣的是硬水;
(6)①此凈水器不能殺菌消毒,只能出去水中難溶性雜質以及色素和異味,但不能殺菌消毒,故正確;
②凈化後的水含有可溶性雜質,所以仍屬於混合物,故正確;
③利用小卵石間存在的間隙可除去水中較大的固體雜質,而石英沙的間隙較小可除去水中較小的固體雜質,它們在凈水中起到過濾的作用;在使用時,二者不可顛倒使用,否則會降低凈水效率或過濾速度減慢等,故錯誤;
④凈水器不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故錯誤.
故填:③④.

Ⅸ 小剛收集到一瓶渾濁的長江水,他要模擬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最終製成蒸餾水.其實驗過程如下所示.請回答

(1)凈水時加入明礬,明礬形成的膠體能吸附小顆粒不溶性固體形成大顆粒,易於沉降,過濾時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的方法,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燒杯,故操作①時過濾,經過過濾液體仍然渾濁,則可能是濾紙破了或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異味和色素,應選用的物質是活性炭該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主要是物理變化;
(3)取少量液體D於試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盪,發現有較多浮渣產生,說明液體D是硬水.經過蒸餾以後,可以將硬水軟化,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較多泡沫.
故答案為:
(1)明礬;不溶性;漏斗;玻璃棒;燒杯;ac;
(2)活性炭;物理;
(3)硬;較多泡沫.

與自來水經過活性炭變成蒸餾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回我錯了用數字 瀏覽:157
粘純凈水水桶什麼膠最牢固 瀏覽:919
凈水器出廢水量突然增大 瀏覽:701
雨水儲存回用系統安裝視頻 瀏覽:848
蒸餾水對魚有害嗎 瀏覽:418
怎麼過濾酒渣 瀏覽:356
食品污水處理要注意什麼 瀏覽:244
污水營運工是做什麼的 瀏覽:567
怎麼知道污水處理廠偷排污泥 瀏覽:429
娃哈哈飲水機怎麼製冷 瀏覽:337
木筏求生怎麼用飲水機獲得水 瀏覽:580
csvedi 瀏覽:182
沁園h8ro膜特點 瀏覽:948
市政污水管道是什麼材質的 瀏覽:879
小米凈水器裡面送的卡子怎麼用 瀏覽:145
污水池下水道一般在什麼地方 瀏覽:844
反滲透摸海鷗 瀏覽:904
氯離子含量多少要脫廢水 瀏覽:990
h6柴油濾芯打不著火怎麼回事 瀏覽:403
人生模擬器提升名氣 瀏覽:561
© Arrange www.bh1978.com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