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壓蒸餾,當加熱後有餾出液出來時,才發現冷凝管未通水,能否馬上通水應該如何處理
不能,應該馬上停止蒸餾,待冷凝管冷卻後通水,再繼續蒸餾。因為蒸餾開始內後冷凝管容會通過蒸汽,溫度較高,若果此時通水,會導致冷凝管迅速炸裂,這樣實驗失敗並且損壞實驗儀器,且十分不安全。
(1)蒸餾時應怎樣打開冷凝水擴展閱讀:
蒸餾是一種熱力學的分離工藝,它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過濾結晶等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⑵ 蒸餾實驗開始時,應先開什麼,後什麼,結束時呢
1、蒸餾前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自來水,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
2、裝配冷凝裝置。檢查氣密性。
3、蒸餾。在燒瓶中加入約1/2體積的自來水,再加幾粒沸石(或碎瓷片),重新連接好裝置。加熱,錐形瓶中收集到約10mL液體,停止加熱。
4、蒸餾後的檢驗。在試管中加入少量蒸餾出的液體,滴加幾滴AgNO3溶液和幾滴稀硝酸
搜到的。
⑶ 蒸餾時先通冷凝水還是先點燃酒精燈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
即【先通冷凝水再點燃酒精燈】
答案肯定正確,請放心!
⑷ 做蒸餾實驗時通入冷凝水要注意什麼為什麼
以上答案都對,如果你想要知道詳細原因,可以參考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1第一章里的物質的分離!
⑸ 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實驗中,是開始蒸餾時先加熱再開冷凝水,蒸餾完畢先關冷凝水再撤酒精燈嗎
先開冷凝水,結束時應該先撤酒精燈再關冷凝水。
⑹ 蒸餾時為什麼冷凝水要從下口進上口出
冷凝水從下部口引入上口,以使冷水和熱水蒸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大,並且接觸時間長。 如果冷凝水從上口供給,則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出,幾乎沒有與水蒸氣的熱交換。
從下部埠進入時,冷凝水緩慢充滿冷凝管。 因此,冷水可以在冷凝管中停留最長時間,冷水與熱氣之間的熱交換主要通過冷凝管壁進行,冷凝管充滿水, 換熱效率比較高。
(6)蒸餾時應怎樣打開冷凝水擴展閱讀:
在蒸餾操作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 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
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
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
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
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
餾物質的沸點高出 30 ℃。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
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2、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
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
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3、 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
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4、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 40-150℃的液體可采
用 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 150℃以下,對熱不穩常
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
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
⑺ 實驗室中製取蒸餾水如何使用冷凝器
從蒸餾燒瓶出來的導管連接冷凝管平(大)一頭,尖頭即冷凝水出來的位置,冷凝管身上有兩個小連接頭,接近冷凝管出口的必須接到水龍頭上,用於冷凝的水從這里進入充滿冷凝管後,從接近冷凝管入口的小接頭上流出。即"下進上出"
⑻ 蒸餾中,當加熱後有餾出液出來時,才發現冷凝管未通水,此時應怎麼辦
肯定不能直接通冷凝水啊,這時候冷凝管溫度已經很高了,直接通的的話,很可能冷熱一交加,冷凝管就炸掉了,應該停掉,待冷卻後,再通水。
⑼ 當加熱後有餾出液時,才發現未通冷凝水,能否馬上通水應如何正確處理
不能,可能會導致冷凝管炸裂,先停止加熱蒸餾,冷卻後再通冷凝水重新加熱
⑽ 開始蒸餾時,應先加熱再通冷凝水
1.實驗開始時,先開冷凝水,後加熱,如果不通冷卻水,會產生大量蒸汽得不到內及時冷卻利用,噴出的蒸汽可容能傷人,所以第一是錯的!
2.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後關冷凝水,道理是一樣的,若是先關水,酒精燈還在加熱,所以還會產生大量蒸汽可能傷人,實驗室是不允許有這樣的危險地,所以第二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