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小路尊者我除垢

小路尊者我除垢

發布時間:2022-09-26 11:47:08

① 僧人為什麼重視掃地

實則更重視掃平心地

愚路尊者

作者:聖嚴法師

在佛陀時代,印度舍羅伐城的地方,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居士,他的太太雖然為他生了好多孩子,但是每次生下不久,就死亡了,這使他煩惱非常。

有一次,他的太太又懷孕了,並且快要臨盆了,這又使他焦急起來,他想他是命中註定絕子絕孫的了,這回生下的孩子,誰能擔保不跟已往所生的孩子一樣呢?

當他正在憂愁痛苦的時候,他家鄰居的一位太太來向他建議:「你太太臨盆的時候,可以來喚我一聲,我希望能夠幫助你,試試你的好運氣。」

不久,孩子生下了,是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子。那位鄰居的老太太,替孩子洗干凈了,也包裹好了,又在孩子的嘴裡餵了最好的生酥,然後交給了一個婢女,教她抱著孩子,放在大路的十字街口,如果看到出家人經過之時,不管是佛教的出家人,或是外道的出家人,都要向他們恭敬虔誠地說:「聖者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聖者之足。」直到日暮時分,如果小兒不死,你就把他抱回來。

那個婢女,照著所吩咐的話,一一做了。那天,街上來往的出家人特別多,有的是佛教的,也有好多是外道的,其中當然有著好多是得了道證了果的出家人。那些出家人,聽說「小兒禮聖者之足」,他們便會停下腳來為小兒祝願:「願令你這個小孩子無病長壽,天神擁護,父母所願,悉令圓滿。」

最難得的,那天上午,佛陀也出來托缽行化,經過該處。那個婢女見到佛陀的威儀和相好,不禁五體投地,頂禮佛陀,並且指著小兒說:「世尊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世尊之足。」佛陀聽了,非常歡喜,所以也為這個小兒,作了同樣的祝願。

這樣一來,一直到晚上,孩子還是好好地活著。那位居士見婢女仍舊抱著活的孩子回家,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繼續過了好幾天,孩子漸漸地大起來,他家便大會親友,大請客,大慶祝,並且為這孩子取名字。大家都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大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大路。」

大路是非常聰明的,漸漸長大了之後,也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和學問。當時印度外道最高的學問是四種吠陀經,也被大路通通學會了。因為他有學問和大智慧,好多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大路那裡去做學生,後來他的學生,竟有五百個之多了。

同時,當大路生了不多幾年,大路的父母,又為大路生了一個弟弟,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婢女抱著放在大路上的十字街口。但是婢女偷懶,只在小路邊上坐了一天,幸而佛陀在那天的上午,也在那條小路上經過了一次,並且也為小兒作了與過去同樣的祝願。因此,在慶祝會上為之取名的時候,大家又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小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做小路。」

可是,小路的頭腦,恰恰與他的哥哥相反,愚笨的程度,簡直難以形容。他的父親也請了最有名的老師教他讀書,但他還是沒有辦法:老師教他兩個字,他記住了第二個字,便忘了第一個字;再學第一個字,又忘了第二個字;學這樣不成,換學那樣也不成。最後,逼得他的老師無法可想,只好向他的父親辭職,並說:「我是沒有辦法再教令郎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因此,愚笨的小路,漸漸出名了,他已笨得不能再笨,大家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愚路;這個愚路的外號,後來一直被人家喊了好久好久。

漸漸地,他們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對於大路是能夠放心的,至於愚路的低能,卻使父母擔心。所以當其父親臨終之際,特別叮囑大路,要好好地照顧弟弟。

當他們的父親死了不久,舍羅伐城裡來了很多佛教的出家人,全城的人,聽說這些出家人是由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來的,所以都到城門口去迎接,因此也引起了大路的好奇心,他也雜在人群里去湊熱鬧,致使他聽了二位尊者以佛法的開示,他發了一些疑問,也求得了滿意的解答,這使他敬佩得無以復加。於是,大路發心出家了,出家之後,如法修持觀想,不久以後便證了阿羅漢果,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

作者: 219.134.55.* 2005-10-26 11:22 回復此發言

--------------------------------------------------------------------------------

2 愚路尊者.

大路出家之後,愚路無依無靠,既沒有治家理財的本領,也沒有自謀生活的能力,他只好去做乞丐了。

有一天大路出外行化,在路上遇見了愚路,大路問了弟弟一些生活的近況,心裡就想:我的這個愚笨的弟弟,如果也能出家,那該多好?但是不知道他有沒有出家學佛的善根?阿羅漢多數是有神通的,他便入定,用神通觀察,知道愚路是可以出家的。於是,便收愚路出了家,也給他授了比丘戒,成為一個真正的僧寶之一。

出家人不是吃飽了飯坐著玩的;出家的目的,是在如法的修行;但要修行,首先要懂得修行的方法,這就是出家人為什麼要誦經和看經的理由了。

大路尊者,為了要使他的弟弟,現在又是他的弟子愚路,能夠如法修行,便教了他一個偈子: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有之苦當遠離。

愚路是世界上最笨的笨人,小時候老師教他兩個字,他都沒有辦法記得住,現在教他這樣深奧的四句話,當然是更加沒有辦法了。但他並不灰心,他天天讀誦著這四句話,時時刻刻地讀誦著四句話,在寺內讀誦,到寺外也讀誦,一連讀誦了三個月,在附近放牛牧羊的人,都因聽了他的讀誦而能朗朗上口,默默地記住了,愚路還是不得要領,甚至反而去向放牛牧羊的人求教。

像這樣的情形,使得大路尊者,也覺得束手無策,所幸大路尊者是一位有了神通的聖者,他便入定觀察愚路的根機,看他究竟應用什麼方法才能化開他那愚笨的業障。大路尊者用神通觀察之後,始知應該採用呵責的方法來激勵愚路,他便把愚路叫到跟前,故意問他所學的功課如何了?見愚路無話可對時,便將他一把推出門外,並厲聲呵責他:「你是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像你這樣的笨人,佛教里要你做什麼?」

這使愚路太傷心了,他站在大路尊者的門外,思前想後,怨恨自己的愚笨,他想:我現在算是什麼呢?我已出家了,所以不再是俗人,但我已被佛教趕出來了,所以也不是出家人了!於是越想越傷心,他傷心地哭泣起來,哭得像個迷失了路途,既哭得傷心,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在佛陀是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大慈悲父,此時正好經過大路尊者的門口,看到愚路在悲傷地哭泣,佛陀便走近去親切地問他:「你有什麼困難,要我幫助嗎?」

愚路見了世尊,先是吃了一驚,但當他發現佛陀的態度是那麼慈祥親切時,他才定下心來,訴說他的苦衷:「世尊啊!因為我太愚鈍了,三個月誦不會一個偈子,所以被我的親教師大路尊者趕出來,不要我出家了,現在我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我又無處請求申告,所以我很傷心。」

「這是不要緊的,佛法不是你的親教師一個人的,佛法是由我經過三大無數劫的無量千百苦行而得來奉獻給一切眾生的。」佛陀又接著問愚路道:「既然如此,你願意讓我來教你嗎?」

佛陀的慈悲,使愚路感覺太意外了,他還不敢相信,佛陀真會親自教他,所以他以懷疑的口吻說:「世尊啊!我是世界上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啊,怎可接受世尊的親自教導呢?」

於是,佛陀向他和藹而懇切地說了一個偈子:

愚人自說愚,此名為智者;
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痴。

因此,愚路便隨著佛陀走了。佛陀教他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然而,笨人終究還是笨人,即使佛陀親自教他,他還是記憶不住。

佛陀知道愚路的業障太重了,要等業障消除之後,才會好轉起來,於是叫他為大眾比丘擦拭鞋履上的塵垢。大眾比丘們先還不肯讓他擦拭,唯恐他笨手笨腳,呆頭呆腦地把大眾的鞋履反而弄臟了,擦破了。為了這是佛陀的意思,大眾比丘們才沒有堅決反對。

佛陀的指示,當然是不會錯的,因擦拭鞋履的塵垢,與他所誦的「我拂塵,我除垢」,是能相應的,他天天誦著這兩句法語,天天擦拭鞋履的塵垢,一邊誦,一邊擦,經過一段時日之後,他的業障果然消除了,他能將這兩句法語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心境也開朗了,他的智慧也顯現了,他對塵垢的意思,也豁然開悟了。

作者: 219.134.55.* 2005-10-26 11:22 回復此發言

--------------------------------------------------------------------------------

3 愚路尊者.

有一天夜裡,他突然能向自己自問自答了,他想:「世尊教我讀誦的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噢!我知道了,塵垢有內外兩種的分別,那麼世尊教我的塵垢,究竟是內心煩惱的塵垢呢?還是外在大地的塵垢呢?這是不可用言語表達的絕對真理呢,還是可用言語表達的相對真理呢?噢!我又知道了:

此塵是人的貪欲,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嗔恚,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邪見,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有大智慧的人,應離貪欲、嗔恚與邪見。�

噢!我知道了,只有離了貪欲、嗔恚與邪見的人,才是真正能夠拂塵除垢的人。」

就在這自問自答的過程中,他便斷除了一切煩惱,達到了「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境界,證得了阿羅漢的聖果聖位。

現在是愚路尊者了,他已是佛陀座下的聖弟子與大比丘了。但他證道之後,仍然坐著不動,直到第二天大路尊者經過他的面前,還以為他是坐在那兒瞎用工夫哩,所以走過去,拉起他的手臂,並且對他說:「你趕緊起來學習讀誦吧!學會了讀誦再去打坐思惟吧!」

大路尊者的好意關切,愚路尊者是能了解的,所以他任由大路尊者拉他的手臂。此刻的愚路尊者已經有神通了,大路尊者拉著他的手臂走了好長一段路,他只是把手臂無限地延伸出去,身體卻依舊坐在原位不動,當大路尊者覺得不對回頭看他時,才露出欣慰的微笑,知道他已證得聖果聖位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蹪,愚路尊者是眾所周知的大笨人,像這樣的大笨人,竟然也能在佛教中出家,也能證得阿羅漢果,這在一般的凡夫看來,實在很難相信。尤其是其他的外道,不唯不信真有此事,甚至利用這一機會來破壞佛教和毀謗佛陀,他們說:「大家看呀!佛教有什麼了不起崇高偉大的呢?佛教的聖果聖位,連一個笨得不能再笨的笨伯也能證得到,那有什麼稀奇?」

殊不知,佛教的崇高偉大也正在於此。佛法是平等的,只要有人肯學習,有信心,依教奉行,工夫到了,不論何人,都能證到聖果聖位的。佛陀為了用事實來證明表現給大家看,便教阿難陀尊者,差愚路尊者去教誡比丘尼。

這一個由愚路尊者教誡比丘尼的消息,在先一天傳出之後,比丘尼之中有十二個年輕而頑皮的人,便猜測著說:「這是瞧不起我們女性出家人的舉動嘛!長老比丘之中,有那麼多智慧,能說能辯的大德比丘,為什麼不來教誡我們,偏要派愚路來,愚路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偈,他能教誡我們什麼名堂?」

有的則說:「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給他一點顏色看看,叫他能上台而不能下台。」

她們如此這般地計議了一番,便去分頭工作。一半人員布置講堂講台與講座,布置得特別庄嚴華麗,法座擺設得特別高大,好讓聽眾們,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說法的人;另一半人員則分頭上城裡去大肆宣傳,不論大街小巷,都去一家一戶地宣傳著說:「明天我們寺里有一位大法師來說法,來教誡我們,那位法師是最最有智慧,最最有辯才,最最會說法的上座比丘,凡是聽他說法之後的人,人人都能見道得道,不再輪回生死,而得涅盤清凈。所以勸請大家不要錯過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因此,到了第二天,愚路尊者尚未到達,全城的善男信女,已在比丘尼寺內,擠得水泄不通了。大家都在等待著大法師的光臨,而那十二個年輕頑皮的比丘尼,卻偷偷地躲在一旁,吃吃地發笑,她們以為這一下子可叫愚路尊者難堪定了。

終於,愚路尊者,帶著一個伴從的比丘光臨了,大家見了,都很懷疑,這兩個比丘之中,究竟那一個才是大法師?如果說是愚路尊者嘛,那簡直是不能想像的事,如果說另外一個比丘嘛,顯然那個比丘的年紀太輕,不可能是上座大法師。

大家正在懷疑猜測之際,愚路尊者已經走進了講堂,踏上了講台,他以神通觀察知道那個高大的法座,不是為了恭敬,而是為了取笑,所以伸手一按,那高大的法座竟像棉花堆似地,縮了下去。但是當他安詳地坐上法座之時,年老證果的比丘們,固然相信愚路尊者會有大法供養的,一般的凡夫們,卻覺得大大地失望了,甚至覺得他們是被愚弄了,因此,大家議論紛紛地吵鬧著。

愚路尊者,胸有成竹,他知道,在這種情形下,用嘴說法是不中用的。於是,坐下之後,隨即入定,表現神通,從座上忽隱身不見,飛在空中,由東邊出向西邊入,由西邊出向東邊入,由南邊出向北邊入,由北邊出向南邊入;空中坐,空中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平地,入地如虛空。一共作了十八種神通變化以後,還復坐於原座。�

凡夫見到了神通變化,無有不起恭敬心的,無有不作稀有想的,無有不去五體投地而如大樹倒的。這樣一來,大家恭恭敬敬地靜止下來了。當靜得鴉雀無聲的時候,愚路尊者開始為比丘尼們說法了:

「諸位姊妹,你們都知道我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個偈子;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即使用七日七夜的時間,也無法說盡其中的任何一個字。所以我想,今天只能約略講說其中的一句。」

「你們聽著:佛說不令一切有情眾生,造作種種的惡業;所謂惡業,又不外乎身、口、意的三大類別:我們的身體,可以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的三種惡業;我們的口舌,可以造作妄語、離間語、淔人語、綺雜無意味語的四種惡業;我們的心意,可以造作貪欲、嗔恚、邪見的三種惡業,合起來說,就是身口意的十惡業。佛說這些惡業,都是由心為主宰,如果大家不去隨著惡心而作惡業,大家便能離苦得樂……」

當愚路尊者說到此處,還想繼續向下說去,但是聽眾之中,已有一萬二千人,都因此而見道、得道了,從小乘的賢位乃至無上的菩提之心,都有人得到了。

這是一次最最成功的度化;這次的成功,使得愚路尊者的名號,永遠留在佛弟子們的心中,也永遠留在佛經之中。也給愚笨的人們帶來了學佛的勇氣,也為平等的佛法創造了無上的光榮。

愚路尊者是什麼人呢?他就是《彌陀經》中的周利盤陀伽,《根本律》中譯為朱荼半托迦,意思是小路。

(此篇取材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改編而成)

附記:

在《增一阿含經》卷11<善知識品>之12,記朱利盤特的出家學法,愚笨而證無盡的事:佛初教他念掃帚兩字,記住掃忘了帚,記住帚又忘了掃;但他卻由去塵除垢的意思,思惟而證了阿羅漢果。.

② 周利盤特尊者的周利槃特尊者:

五百羅漢第柒拾柒尊周利槃特尊者,侍統十八羅漢之第十六尊。
尊者系佛世時舍衛城一婆羅門之子,後與兄摩訶盤特同為佛陀弟子。因前世為僧時精通佛典而秘不傳化,所以轉世後魯鈍無比,凡學之教法,隨誦即忘,故時人戲稱為愚路。後得佛陀加以點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塵除垢一語。尊者於日清掃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諦,業障漸除。某日忽然開悟,證得阿羅漢果。證悟之後,具大神通,能示現各種形像,嘗現大神力為六群比丘尼說法。據傳,尊者與其一千六百阿羅漢眷屬共住於持軸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
唐代善繪羅漢之貫休,曾為尊者作畫,其形像為身坐於枯樹中,舉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慶友)所說《法住記》,將師列於十八羅漢之第十六位,西藏所傳者,則列師於第十一位。
周利盤特,又作周利盤特、周利盤陀伽、注荼半托迦、掉利盤物、周羅般陀,略稱般陀、半托伽。意譯為小路、路邊生。此尊與第322尊周陀婆尊者、第498 尊注荼迦尊者同尊,可互參。

③ 歸元寺500羅漢解簽:第三百八十四凈除垢尊者

人不讀書心不明,兩眼如盲路難行;:人不讀書心不明眼不亮,看不清人生的道路。如盲人行路。
智慧乃是無價寶,萬貫家財用時盡。:智慧才是無價之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使有再多的潛伏也有用盡的時候。只有智慧如影隨形緊緊跟隨。

佛教是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法是智慧之學。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5c9a1dcf6fe6eb3af8dc61b4.html
命運的走勢有其自身的規律,只要掌握規律,命運就會轉變。
讓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積極的面對人生 擁有幸福圓滿的生活。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0484fadd9ede98325882dd2c.html
網路上的佛教資源 供你學習 有法師的講經網站 學習智慧的生活。

④ 佛教中的第498位羅漢的名稱

注荼迦尊者:十六羅漢之最後一名。

⑤ 有什麼佛經能讓我心靜下來

《增一阿含經•卷十一》記載了一位周梨盤陀迦尊者。佛陀教給這位尊者的法門,只有一句「除垢」。如果說到簡單,易記,那麼,能夠讓人心靜的經文中,莫過於「除垢」了。尊者就是通過這一經文證得羅漢金身。
如果樓主更加嚮往大乘,誓願證得菩提,那麼,個人建議樓主學習《圓覺經》。理由是《圓覺經》通俗易懂,有許多的偈子,特別適合念誦。
「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了達於無明」,「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像這些經文都是易懂,易記,特別容易生清凈心的。
當樓主能夠通過《圓覺經》入門,那麼,最後不用問就會明白,不論是靜,還是動,皆被認為是心所造境,是不可取的。不可執著的。

⑥ 迴向眾生

佛壇的供置與供養(節選) 祈竹仁波切開示 如果我們在家修行,便應在家中有一個修持的地方,在這里安置佛壇,日常的功課也在這里修誦。在西藏,一般家庭都會把最好的一間房建為一個小佛堂。在現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沒有這個條件,但可以在家中一個較清靜的角落布設佛壇及修持。這個角落或房間不拘大小,但最好是比較能坐得舒適自在、較少外界干擾的一個地方。 如果我們家中尚未有佛壇,在第一次安設時,我們固然要好好地先打掃一番地方。但即使我們已布設了佛壇,在每次上座修持前,就算佛壇及修持地方十分干凈整潔,我們仍要打掃一下。這種打掃並非單只為了去除外在的塵垢,而是一種具有兩重極大意義的前行准備功夫。 打掃的外在意義是為對聖眾表示恭敬。我們在世俗生活禮節上,遇上有朋友或貴賓來訪時,我們必定會事先把居室打掃一番,以迎接來賓及表示尊敬對方。在每次修持時,我們都會召請佛陀等聖眾前來,如果不認真地打掃地方,豈不是說我們認為自己的親友比三寶更尊貴?有些人會說:「佛陀早已超越了俗念,不會介意有塵或無塵!」以這種觀念來支持自己不好好作前行打掃,是十分幼稚的想法。佛陀當然早已超越了俗念,但我們自己還沒!修行的人是我們,不是佛陀。此外,我們的修行路上,亦依靠許多我們見不到的世間天神和護法來護持。這些護法及天神,很介意地方清不清潔。如果地方不整潔,他們便不會來護持。 打掃的內在意義是,我們在清除外在的塵垢時,把這種功夫轉化成同時在消除內在貪、嗔、痴等煩惱心垢的修持。…… 在上述的歷史故事中,小路尊者單憑掃地修行而得證羅漢的境界,成為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十八羅漢之一。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曾親手打掃僧團駐錫之處。歷代的DL喇嘛宗座,也曾很努力做打掃之修持。所以,我們萬勿輕視這種前行功夫。有些人或許會以為這是修行前的准備,其實這打掃過程本身就是修持。我們凡夫一輩,在坐下來修的時候,也沒可能修得有多好。因此,前行修持及結行等,便更應被重視了。如果以「大修行人不必執外相」的原因而不重視這修持,豈不是說自己的境界比佛陀及宗座法王更高嗎? 在打掃時,我們想著掃帚就是一把能切斷無明的證空智之劍,把外在的塵垢想為是一切不善及障礙等,在打掃時同時心中念誦「拂塵除垢」或以上之三偈,想著自己正在以智能劍切斷不善與障礙,我們亦同時想著外在塵垢代表了自己當時遭遇的病患、魔障或任何障礙。如果我們受到非人、邪靈或邪術的加害,在打掃時,可想著這些逆緣化為毒蛇、蠍子及毒蛤蟆等,被我們掃除去。一般人在患病時,都認為這是有細菌等外在因素導致的。其實細菌或病毒只是外緣,根本的病因是我們的業力。在打掃時,我們亦可觀病因為黑泥等,現在被我們掃走了。這樣地觀的話,打掃修持則會有去除病患的利益,而且十分有效。此外,修道次第的人,在修到哪一章題時,便把阻礙我們生出該覺受的障礙想為塵垢,一並消除,譬如說你正在修敬師章題,其障礙便是不敬師的心,所以我們可以把原偈改為: 此塵不敬非土塵 密說不敬為土塵 智者能除不敬心 非是無慚放逸人 到修菩提心的階段,障礙便是只懂利己的自私心,所以我們改偈文為: 此塵利己非土塵 密說利己為土塵 智者能除利己心 非是無慚放逸人 總之,我們可以靈活地運用這種打掃心法。如果不配合心法,打掃當然只是種世俗瑣務;但若配合上心法,這打掃便是一種極佳的修行,能令煩惱息滅、證悟易生,甚至能有效地解決魔障或令病患痊癒。 把修行之處打理整潔,有五種殊勝益處:1.令自心清凈。2.令他心清凈。3.眾天神歡喜。4.造集美麗因。5.死後升天界。 第一及第二種利益,是指整潔庄嚴的地方,會令自己及其它看到的人都心生悅樂。第三點中所說之天神,是指帝釋天及四大天王等。這些天神是仍處六道中的生命,但他們之中也有信仰佛法的,而且會護持修法的人。由於他們極有潔癖,如果地方不幹凈,他們是不太願意來護持的。此外,這一點也包含了令聖眾生歡喜心的意思。第四點是指整齊清潔能積於未來生有美麗形相之意。第五點是說,常常保持地方整齊清潔,能感召生於天界等的果報。作為凈土行者,我們並不希罕生於天界,但如果好好地發願迴向,這一點就轉化為生於清凈佛土之因了。 在每天,不論佛壇及修持地方是否骯臟,我們必須起碼象徵式地打掃。這種修持所用的「法器」,在傳統上是一把掃帚,但我們當然可以用現代之吸塵機等替代。打掃佛壇時,應用凈布清潔。拂拭佛像則用孔雀毛束起輕輕拂拭,不要用手去直接觸摸佛身。這打掃方法也可用在日常清潔工作上。如果能依此方法去做,則一切凡俗的清潔工作,都轉化為內心上之修持了。 佛壇是我們積聚功德的一種工具及媒介,所以我們不可輕視它的布設。佛壇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設依規矩及庄嚴整齊,所以沒必要誇張地把家中布設成一座寺廟似的。我們在看電視新聞時,常會見到各國開議會時的片段。在這些會議中,誰坐哪位置都有所講究,不容有錯。在佛壇上,也是同一道理,佛像的放置各有其位,不能讓佛與菩薩等如同去流行歌星演唱會般自己找地方坐。如果胡亂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個佛桌上,反而會生出罪業。 我們安設佛壇,要有聖眾之身、語、意代表物。這些物品,雖然並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們借著觀看、敬慕及供養而生出功德。一個有證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這些象徵物,但是初學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們與覺悟者的連系。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們應至少供一尊本師釋迦牟尼像或其圖片,這是因為他是現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們應供一祖師像或圖片在本師之前方,以敬歷代師承。如果我們欲加供彌陀、葯師等佛像,應放在本師像的兩側同高度位置。漢人特別喜歡供觀音、地藏、文殊及大勢至大士像。這些大士其實早已成佛,但在本師示現之年代,為了正法之弘揚,他們以佛之八大菩薩弟子的形相示現,故此我們把他們視作菩薩而尊敬,其像應供於佛的外側或較低少許之位置。如果欲供護法,應處更低位置。 佛壇上不應供奉世間天神。天道之眾生尚未脫生死,也未斷煩惱,所以不堪當我們之依止對象。他們與我們一樣,你供養他們會得到一點好處,得罪他們時他們就會生嗔心而加害我們。供養他們頂多隻能得些眼前的小利,並無恆久之利益,所以我們不應依止天道眾生。若必定要供養世間神祇也要分開放,不應與佛像放在一起,也不應對他們生起依止之心。如亦供祖先靈位,不應放在佛壇上。 在挑選佛像時,我們應挑按照傳統尺度比例而造或畫的形相,而且要選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歡喜心的,這樣會對以後自己日常觀看時很有益處。在請購佛像時,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們不應說「這個佛很醜!」之類的話,而應說「這尊像的工藝水準不高!」,以免在不經意間便積下口作之不善業。同時,在請購佛像時,若價錢不合,頂多去別處看便好了,不應說出像「這釋迦佛哪值這么多錢呀?」一類的話。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實它們反映了我們是否真的視佛像為佛之代表。 在現今的商業社會,市面上有許多製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選時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請購好佛像後,應當找寺院僧人代為裝臟及開光。有些人以為為佛像裝臟是西藏的傳統,其實不然。在佛經上,清楚教示了裝臟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註:見《佛說造像量度經》)。另外又有些人以為開光是指由高僧大德們「加持」佛像,這是很荒謬的說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請諸佛加持。只有佛陀來加持我們,哪有反過來由我們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謂「開光」,其實是勝住儀式,亦即依傳統請聖眾降臨住在像中之意。在開光以後,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為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拋棄送走等等。我們也不應用手指直接觸摸像身。在非必要時,我們不宜移動佛像。在必要時,我們則應隔著凈布捧起佛像,而不應以手直接觸碰。在清潔佛像時,用一束孔雀毛輕輕拂拭就行了。 有些人喜歡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這也是極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塵。但是,有些人卻又擔心佛像會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們上香的供養等,又再畫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個「呼吸孔」,這卻是一種很無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圓滿力量之佛陀,又怎麼會窒息或因一層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養呢?這樣做只是反映了我們對佛陀之圓滿能力存疑。事實上,不論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們凡夫所作之供養。我們作供,為的是自己積集成佛之因而已,並非為了滿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佛像之右面,亦即我們面對佛壇時之左方,應放一部《大品般若經》、《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菩提道次第廣論》或其它任何一部佛經之梵文、漢文或藏文印本,以代表佛的語。《大品般若經》為諸佛之究竟教義,《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一切佛所教之精華。佛經與論著並非佛法,但它們代表佛法,故且我們以佛經表義佛之語。三寶中以法為最上依止,因為我們是透過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嚴格上來說,我們可以把經書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經書上,因為法寶為最上依止,尤甚於佛寶。以上並不是說大家要把經書放佛壇的佛像頂上,只是解釋即使這樣做也並無不如法之處而已。把經書放下面墊高佛像是不如法的,二者雖同為聖物,但經書所代表的法在定義上比佛寶更為神聖。藏密修海0x9L8r4b;D%P C#[;r9X0X9n 佛意以一座小佛塔代表,放佛壇之右,亦即本師像的左手那一邊。 佛壇是我們藉以積集功德的「工具」,我們必須謹慎重視。我們應每天對佛像恭敬瞻視一眼,並恭敬頂禮三次或更多次。我們勿說「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這種話。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這位尊者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郵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廟時,無意中見到過去佛的壁畫,便心生歡喜地發願:「如果我在未來能得見這么偉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發願,舍利佛便積下了成為釋迦本師身邊弟子的因緣。在日常見到佛壇時,我們也應恭敬合掌躬身。 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會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們在家中設佛像等,對他們也有益。若我們在家裡供奉佛像的話,最好能向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員或朋友作少許介紹,譬如怎麼在佛像前獻上供品或禱告等。即使在許多傳統的佛教國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現象,在介紹佛像時,若同時略講佛教史和佛法大意,對聽者會有大益處,也避免日後家人因誤解而生出反感。如果家人十分抗拒,我們則應善巧地處理。 對諸佛、三寶作供養,能令我們得到廣大功德、積集成佛之資糧。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燈及食品。它們各有其吉祥的表義。 供水是最容易不過的供養了。由於它隨處可得,並不費甚麼錢,所以我們肯定不必透過種種不良手段才得到它,這確保了供品來源之清凈性;又因為它並不值錢,我們在供奉時恐怕不易生出吝嗇、不舍的心,這確保了供養心的清凈性。最好的優質水,具備八種特性,各有其吉祥表義:水的涼性表義持戒清凈;甘味表義享百味食;質輕表身心壯健;性軟表意念柔順;清澈代表心明;無臭表義無障;益喉之特性表語妙;養胃的特性表義無病。在供水時,我們按喜好供一杯或幾杯清水或依西藏傳統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時,不應把空杯放佛壇上才倒水入杯中,而應先在杯內放一點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壺添滿,這樣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緣起。用壺把水添滿時,不可胡亂地倒水,而應用雙手像為皇帝供茶般恭敬添上。添滿水的杯,水位不應離杯緣多於一顆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過滿而溢出。9a9t%u$U-}9o 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這些水杯應整齊地排成一條直線,杯與杯之間距離一顆米之粗度,即不過疏,亦不緊貼。在西藏的傳統是,我們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黃昏時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現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許會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倒出水的空杯不應放在供桌上。這些供杯,我們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供完佛的水可以自己飲用。 供花可以積集於未來生相貌庄嚴美麗的緣起。花可以採用鮮花、假花或整盤的盆栽,只要別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須用無化學原料在內的配方,如純檀香或沉香的粉或木條均可,許多藏香亦適合這用途。供香為的是供香氣而不是供黑煙,所以我們不必把香爐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應把燃點了的香在供桌前略為熏揚一下,再把香爐置較遠的地上,這樣便不會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絕不會因香爐放遠了而受不到供養,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顧慮。漢地的香爐常常印上經咒,這是很不合乎傳統的商業做法,大家千萬不要買。要買香爐的話,應選沒有印上佛像、經咒的簡單類型。此外,漢地賣的電香支是幾根閃爍、像香的東西,並無供香氣的意義,而且閃爍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種不佳緣起,大家避免為宜。 燈供的目的是為了供上光明,它的緣起是於未來生具有智能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燈,應用較優質的燈油及調較燈芯長度,以保燈光明亮、無煙、光明顯金黃色而非藍色及不閃爍。供燈之主旨是供光明,有些人喜歡供用電的燈,這亦沒有不合乎傳統的地方。 供食應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三甜三白物(註:即白糖、黃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製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須是自己能力范圍內買到的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願吃的過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換,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鮮時便應更換了。 供佛是為了我們自己積集功德而做的,並非諸佛希罕我們的供品,所以我們必須認認真真地擺置供品。以上所說的種種供品,我們不必全部供齊,但卻要注意必須放置得十分整齊庄嚴,不可像是把東西施捨給乞丐或畜牲那樣地丟在桌上亂放。供品必須排為一列,各有一顆米之距。在排供時,必須恭謹如為皇帝奉茶一般。事實上,這個譬喻一點也不誇張。皇帝與佛之間,絕對是佛更偉大。對皇帝奉茶尚要恭謹十足,何況供佛呢!排供的規矩,亦有其內義。好好地去做的話,能具足吉祥因緣;反之則積不好的緣起。供品排直表義心直;供品間距離太疏會積與上師、佛陀及正法分離之不吉緣起;供品間距離太密則有心滯之緣起;供品放杯中太滿,有持戒不嚴之緣起;供品不滿杯則有缺乏資財之緣起;排供時不嚴謹而把供品放下時有聲,則有心不平靜之不佳緣起。擺放庄嚴是為了自己積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給別人看,這是自己的修持。 在放好供品後,我們可以增誦「供養雲陀羅尼」,因為這個咒能令供養之功德增長。咒是: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parma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然後我們恭敬頂禮三次,再誦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這時便可忙別的事了。 有些人擔心萬一忘了供養會遭佛陀責罰,這是不必要的顧慮。諸佛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凡俗受用品,亦不會因行者漏了供養而發脾氣。 剛才說過,供品不拘種類及數量之多少,但我們卻要注意供品之來源清凈及供養心之清凈。甚麼是「來源之清凈」呢?這是指供品並非由如殺生、偷盜等十惡業而得來的。別人雖不知我們壇上供品的來源是否清凈,但我們自己心中有數。如果不作惡業便得不到供品以供佛陀的話,寧可只供清水或索性不作供,這樣反而會更令佛眾歡喜。這其中只有一種例外情況,譬如說你作了某惡業,現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懺罪,把造作此惡業之得來品供上,發誓不再犯同等惡業,在這種情況下供養來源自惡業的東西倒是如法的。 有些人興供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有財,或為了讓人說:「你真是個大居士!」等等。以這種心作供,即使供養許多錢,利益也極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後更可能因別人贊美而致貪念更盛,這比不作供更為糟糕。此外,供養本來只取決於內心,而不拘供品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為了吝嗇而只供少許,也是不好的。「供養心之清凈」正是指作供時心中沒有這類吝嗇、後悔、不捨得或為求世間名利等心態。正確的供養心,是為了利益眾生而願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們為了成佛作供,以積聚成佛之因。在作供時,我們必須用這種動機來供養。小乘發心的行者,為了積集出離之因而作供,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時,我們應心生歡喜,為了眾生、為了成佛而作此善因。 在佛陀年代,舍衛國有一個女乞丐。有一天,城裡的大王、大臣及貴族等興大供養,她便也想對佛陀作供,但苦於無錢,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錢買油,供了一盞最小的燈。她在作供時發願:「但願我於未來能具大智能,以滅除一切眾生之愚昧!」這盞小小的油燈,便與許多由國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燈放在一起了。在供燈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連巡更經過,發現全部大燈都早已油盡燈枯了,這小燈卻光明依然,猶如新供的一樣。目犍連便想:「天都亮了,燈還亮著幹甚麼呢?」,於是便以手搧燈,燈卻不滅,他改以衣袍搧燈,燈火還是不滅。在目犍連不明所以之際,佛陀剛好走過,佛向目犍連說:「這燈是一個具『大心』的人所供的,盡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來灌,或以巨風來吹,也不可能把它滅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來源清凈,供養心亦清凈,以欲利益一切眾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東西,也能積無量功德。為甚麼呢?這是因為眾生之數目無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無量倍之緣故。反之,如供品來源有問題,或供養心是為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則不論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大家不需懷疑佛到底會不會應請而到臨受供。諸佛之悲心無等,力量也無等。……

⑦ 佛有一個弟子收拾衛生成佛的是哪兒位

五百羅漢第柒拾柒尊周利槃特尊者 ,侍統十八羅漢之第十六尊。尊者系佛世時舍衛城一婆羅門之子,後與兄摩訶盤特同為佛陀弟子。因前世為僧時精通佛典而秘不傳化,所以轉世後魯鈍無比,凡學之教法,隨誦即忘,故時人戲稱為愚路。後得佛陀加以點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塵除垢"一語。
尊者系佛世時舍衛城一婆羅門之子,後與兄摩訶盤特同為佛陀弟子。因前世為僧時精通佛典而秘不傳化,所以轉世後魯鈍無比,凡學之教法,隨誦即忘,故時人戲稱為愚路。後得佛陀加以點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塵除垢"一語。尊者於日清掃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諦,業障漸除。某日忽然開悟,證得阿羅漢果。證悟之後,具大神通,能示現各種形像,嘗現大神力為六群比丘尼說法。據傳,尊者與其一千六百阿羅漢眷屬共住於持軸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
唐代善繪羅漢之貫休,曾為尊者作畫,其形像為身坐於枯樹中,舉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慶友)所說《法住記》,將師列於十八羅漢之第十六位,西藏所傳者,則列師於第十一位。
周利盤特,又作周利盤特、周利盤陀伽、注荼半托迦、掉利盤物、周羅般陀,略稱般陀、半托伽。意譯為小路、路邊生。此尊與第322尊周陀婆尊者、第498 尊注荼迦尊者同尊,可互參。
周利槃特加的前世是個頗有修為的僧人,精通佛典,修持也很用功,按說會得到很好的果報。然而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生性吝嗇,雖然掌握了很多知識,但只是存在心裡,不肯傳授給別人。後來,在他生命垂危之際,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窮其一生努力探求佛法知識,然而卻沒能派上用場,既然生前不 能利益眾生,死後又有什麼用呢?然而他悔悟得太晚了,還沒來得及想明白,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由於死的時候,悔恨的心情遮蔽了周利槃特加的智慧,轉生到今世,他變得魯鈍無比,周圍的人都將他當作傻子看待。成年之後,父母將他送入僧門,雖然他也像別人一樣誦經念佛,可是卻好比鸚鵡學舌,並不知道念得是什麼。在寺里待了二十四年,依然一無所知。有一天,師兄弟們見他獃獃傻傻的樣子就取笑說:「你整天誦經,能不能為我們誦一首偈啊。」他囁嚅了半天,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而且越急越緊張,嘴巴都哆嗦起來,師兄弟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大夥的笑聲刺激了周利槃特加,他心中似有所悟,突然感到羞愧難當,扭頭跑了出去,他蹲在寺廟的門口,繼續用力思考,然而還是一無所獲,禁不住嚎啕大哭起來。正哭得起勁,佛祖突然來到他的面前,佛祖問明原委後,知道他的心智已經有所萌發,前世的罪罰將滿。便遞給他一把掃帚,讓他每天在清掃寺院時誦念「除垢」二字揭,如果忘掉揭語,看到掃帚就可能助他重新記起。
周利槃特把佛祖的話牢牢記在心裡,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掃地,口裡不停地念偈。有一天他正在掃地,發現掃帚已經不太好用,他低下頭去察看磨禿的掃帚,一瞬間,忽然領悟了二字的真諦:「除」就是「清凈」的意思,「垢」就是束縛身心的邪念。他這才明白,佛祖給他這把掃帚是訓誡他掃除心中的邪念。
從此,周利槃特加心中一片明亮,過去的智慧像溪流一樣湧入他的內心。他勤奮修持,熱心傳法,得到了同門僧眾的嘉許。

⑧ 佛陀是如何讓他最笨的弟子開悟的

反復的只念一句「掃塵除垢」,持之以恆,最終開悟了。這是真實的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位弟子名叫盤特尊者,帶著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團中修行。盤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聰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盤特卻是反應遲鈍,總是心不在焉而無法集中精神,所以盤特尊者對弟弟感到很無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對弟弟說:"周利盤特,你這么不專心、不用心,還是回去吧!"但是周利盤特很喜歡在僧團修行,一聽到哥哥要他離開僧團,他著急得哭了。
佛陀見狀,很慈悲地問傷心的周利盤特:"你為什麼哭得這么傷心?"周利盤特稟告佛陀:"哥哥說我很難教,要我離開僧團。"
佛陀就問他:"那麼你的想法呢?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佛陀就說:"只要你有決心,就能夠留下來。來!你就在我的身邊先做些打掃工作。"周利盤特很感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地修學。
佛陀就拿了一支掃帚,說:"這是掃帚,你把這個名稱背起來,每天掃地就先背這個名稱。"周利盤特很用心地背,但總是記得前一個字,忘記下一個字;記得下一個字,反而忘了前一個字。
佛陀還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對他說:"沒關系,你再用心花時間,專心記這兩個字。"幾天之後,他背起來了,覺得很歡喜,佛陀就說:"你再背「掃塵除垢」。"他又開始背了。
又花了好幾天,已經將"掃塵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說:"掃塵除垢,你知道意思嗎?"他搖搖頭,佛陀就說:"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掃塵除垢」是什麼意思?要好好地想。"
周利盤特整天都在想:"掃塵除垢"到底是什麼意思?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他忽然開通了:"掃"是要清凈,"垢"就是污穢,周圍的環境一有污穢,就需要用掃帚掃干凈。

⑨ 請問誰知道凈除垢尊者的簽解

有書方為真富貴, (有知識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無知乃是大貧窮, (無知的人是最窮的人)
庸人僥幸得好運, (即使你看他現在似乎行好運)
花開不過百日紅。(可是花開終有凋謝的一日,好運也有完結的一天.)
蘊意:不要盲目羨慕別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把握.好好學習知識,終有成功的一日.

⑩ 十八羅漢是指哪些人

准確說是十六羅漢,因為所謂的降龍和伏虎是乾隆皇帝自己創造出來的

十六羅漢指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之十六尊大阿羅漢。一般系十六尊同受供養。即:
(一)賓頭盧跋羅墮闍
(二)迦諾迦伐蹉
(三)迦諾迦跋厘墮闍,
(四)蘇頻陀,
(五)諾矩羅,
(六)跋陀羅,
(七)迦理迦
(八)伐闍羅
(九)戍博迦
(十)半托迦
(十一)羅怙羅
(十二)那伽犀那
(十三)因揭陀
(十四)伐那婆斯
(十五)阿氏多
(十六)注荼半托迦

此系據法住記所載。自此經典漢譯以來,十六羅漢為禪宗寺院主要之造像,十六羅漢之畫像,有法願、法鏡、僧鯀諸師所繪者,尤以五代貫休之十六羅漢圖與北宋之十六羅漢圖(今藏於日本清涼寺)均為膾炙人口之作,貫休之作品尚可由敦煌千佛洞壁畫窺其遺影。此外,盛傳於世間之十八羅漢圖,即於十六羅漢加繪達磨多羅尊者與布袋和尚,或加繪降龍、伏虎二尊者

十六羅漢,簡要說明(缺第十三尊)

1、又作賓頭盧頗羅墮誓、賓度羅拔啰墮舍、賓頭盧突羅闍。為佛弟子,十六羅漢之一。永住於世,現白頭長眉之相。又稱住世阿羅漢。賓頭盧為名,譯作不動;跋羅墮闍為姓,譯作利根、捷疾、重瞳,為婆羅門十八姓之一。據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十誦律卷三十七所載,師原為優填王輔相之子,年少出家學道,證得阿羅漢果,有神通。曾以顯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責,不許住於閻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後雖聽還,而不許其入於涅槃,使永住於南天之摩梨山度化眾生。另於三摩竭經亦載有師為佛擯出之事,唯所記事緣不同。又據請賓頭盧經所載,師受佛之教敕,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優婆塞國王、長者等,於設會時常請之,以食物等供養。 後世印度小乘寺院中,置賓頭盧像為上座。我國以東晉道安為信仰者之嚆矢。唐代以後,食堂有安置賓頭盧像之風,稱為聖僧。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畫其像為箕坐岩上,左手持杖,伸右手倚岩,於膝上置經典,睥睨前方。在日本,於寺院之前廊安置賓頭盧像

2、十六大阿羅漢之第二。又作嘎納嘎巴薩、那迦跋。與其眷屬五百阿羅漢共住於北方迦濕彌羅國,系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畫其像,作左肩負杖,雙手結印之相。蘇東坡贊曰:『耆年何老?粲然復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嗔喜雖幻,笑則非嗔。施此無憂,與無量人。』明代真可贊曰:『形如枯木,忽開面門。須臾之間,眼掛鼻掀。榔栗一條,拳拳握牢。有心無心,筆墨難描。』[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羅漢圖贊集]

3、十六大阿羅漢之第三。又作迦諾迦跋黎墮闍、嘎納嘎喇錣雜、羅墮。與其眷屬六百阿羅漢共住於東勝身洲,系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畫其像,作瘦骨嶙峋,瞠目,眉橫如劍,右手執拂,左手按膝之相。蘇東坡贊曰:『揚眉注目,拊膝橫拂。問此大士,為言為嘿?嘿如雷霆,言如牆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明代真可贊曰:『骨齊枯柴,物我忘懷。眼露眉橫,見人活埋。右手握拂,抑揚雌雄。聳肩並足,龍象之宗。

4、為十六大阿羅漢中之第四位。與七百位羅漢眷屬共住於北俱盧洲,護持正法,饒益有情。或即指增一阿含經卷三所載之果衣比丘。唐代禪月大師所繪之圖像為趺坐石上,著通肩法衣,右手握拳,置於胸前,左手安於膝上。又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畫所繪者,為趺坐岩上,右手屈食、中二指,左手持水瓶,置於胸前

5、又作諾矩那。為十六羅漢之第五。傳說即阿羅漢具德經中之諾酤羅長者,彼與其眷屬八百阿羅漢共住於南贍部洲,護持正法,饒益有情。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繪之圖像,為倚坐石上,雙手執如意形之木童子置左肩,作搔背狀。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畫有諾矩羅阿羅漢像,趺坐石上,右手握拳置於胸口,左手執拂麈按於膝上。

6、又稱拔達喇、耽沒羅跋陀。意譯作賢。為十六羅漢之第六位。據傳此羅漢與其眷屬九百阿羅漢共住於耽沒羅洲,為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據唐代禪月大師貫休之畫,此羅漢趺坐於岩上,右手隱於法衣中,左手執念珠,安於膝上。然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畫,則作趺坐於石上,舉右手,左手安於膝上,且左上之色紙題有『耽沒羅洲第六尊者跋陀羅大阿羅漢』,及七言四句之贊

7、為十六大阿羅漢之第七。又作迦力迦、嘎禮嘎、迦羅。與其眷屬千阿羅漢共住於僧伽荼州,為一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繪其像,作宴坐石上,長眉繞身之相。蘇東坡贊曰:『佛子三毛,發眉與須。既去其二,一則有餘。因以示眾,物無兩遂。既得無生,則無生死。』明代德清亦贊曰:『面不盈楪,五官分職。聲色香味,各有法則。身無一尋,眉長丈余。以此為舌,隨時卷舒。

8、為十六羅漢中之第八。又作伐闍那弗多、伐闍羅佛陀羅、闍羅弗多羅、拔雜哩逋答喇。意譯金剛子。即與其眷屬千百阿羅漢共住於缽剌拏洲,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據中阿含卷八侍者經載,於佛陀涅槃後不久,一日阿難為大眾說法,尊者金剛子亦在眾中,入定觀阿難,知其未離欲,遂出定為阿難說偈。阿難因受金剛子之教,乃離眾精進,終至證得阿羅漢果。上述之『尊者金剛子』或即指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根據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之像, 其上半身脫法衣,坐石上,兩臂交於膝上,垂掌,作沉思狀,其右側置貝葉。蘇東坡贊曰:『兩眼方用,兩手自寂,用者注經,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損,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9、又作戎博迦、瞿波迦、鍋巴嘎。十六羅漢之第九。此聖者與其眷屬九百阿羅漢同住於香醉山中,護持正法,饒益有情。據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之像,此尊側坐石上,左手持拂扇,右手屈三指,仰掌安膝上,眼光炯炯凝視前方。蘇東坡贊曰:『一劫七日,剎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計;屈者已住,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間?』

10、十六羅漢之一。又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諾迦、槃陀伽、槃特、般兔。或作摩訶半托迦、摩訶般陀。意譯作道生、大路邊生、大路。為中印度舍衛城婆羅門之子,即周利槃特之兄。長於書算、唱誦、四明、六作等諸學,具大智慧,有五百童子就其受教。後聞佛陀說法出家,未久即證得阿羅漢果。其弟周利槃特則生性愚鈍,然其後亦出家證果。增一阿含經卷三(大二·五五八上):『以神足力能自隱曀,所謂般兔比丘是。』古來畫其像者甚多,其中,唐代貫休所畫者,系於石上敷坐具趺坐,通肩法衣,作兩手持經卷讀誦之相。然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等皆以師為十六羅漢中之第十

11、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系佛陀出家前之子。又作羅護羅、羅怙羅、羅吼羅、曷羅怙羅、羅雲、羅雲。意譯作覆障、障月、執日。以其生於羅侯羅阿修羅王障蝕月時,又因六年處於母胎中,為胎所覆,故有障月、覆障之名。關於羅侯羅之生母,諸經論中說法不一,或謂瞿夷,或謂耶輸陀羅。 據未曾有因緣經卷上載,佛陀成道後六年始還迦毗羅城,令羅侯羅出家受戒,以舍利弗為和尚、目犍連為阿闍梨,此即佛教有沙彌之始。其為沙彌時,有種種不如法,受佛訓誡,後嚴守制戒,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自古譽稱『密行第一』。另據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載,師列為十六阿羅漢之第十一,與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共住畢利揚瞿洲(梵Priyan%gu ),護持正法,饒益有情

12、又作羅迦納、納阿噶塞納。十六羅漢之第十二。傳與其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共住於半度波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畫其像為坐於巉岩之上,著通肩法衣,以拳拄頷,開口露舌,風貌甚奇。蘇東坡贊曰:『以惡轆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濕。垂肩捧手,為誰虔敬?大師無德,水火無功。』

14、又作伐那波斯、拔納拔西、伐羅婆斯。為十六羅漢中之第十四。即與眷屬同住於可住山中,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據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之像,其趺坐岩窟內,衣蓋肩,隱兩手,閉目入禪定。蘇東坡題曰:『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萬物,蒼岩骨肉;鐵磬誰鳴,空谷傳聲,呼之不聞 ,不呼眼瞠。』

15、為受佛敕永住此世濟度眾生之十六羅漢中第十五尊,與其眷屬一千五百阿羅漢共住於鷲峰山,為護持正法,饒益有情之聖者。其形像有不同之描繪,據唐代禪月大師貫休所畫,為雙手抱膝,開口仰視,齒牙畢露,脫掉數枚。

16、十六羅漢之一。又作周利槃特迦、周林般特。略稱般特、般陀、般兔。意譯小路、路邊生等。系舍衛城婆羅門之子,後與長兄摩訶槃特同為佛陀弟子
系佛世時舍衛城一婆羅門之子,後與兄摩訶槃特同為佛陀弟子。稟性魯鈍愚笨,凡學習之教法,誦過即忘,故時人稱之為愚路。其後,佛陀教示簡短之『拂塵除垢』一語,令其於拂拭諸比丘之鞋履時反覆念誦,遂漸除業障,某日忽然開悟而證得阿羅漢果。證悟之後,具大神通,能示現各種形像,嘗現大神力為六群比丘尼說法。至後世,一般咸信周利槃特與其一千六百阿羅漢眷屬共住於持軸山,護持正法,饒益有情。
唐代善繪羅漢之貫休,曾為師作畫,其形像為身坐於枯樹中,舉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將師列於十六羅漢之第十六位

閱讀全文

與小路尊者我除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拖把桶污水倒哪裡 瀏覽:150
微孔膜超濾膜 瀏覽:263
怡口凈水廢水比是多少 瀏覽:974
負一層污水提升泵 瀏覽:157
雙層空調濾芯怎麼拆卸 瀏覽:608
凈水機控制儀表怎麼接線 瀏覽:428
用高壓鍋做蒸餾水 瀏覽:824
廢水和污水的區別 瀏覽:108
常見的水族箱過濾器介紹 瀏覽:897
低畫質電影網 瀏覽:589
樹脂瓦的價位 瀏覽:418
凈水機的ro膜多少層 瀏覽:403
辛仁的全部電影 瀏覽:903
從一條小蛇到巨蛇的電影 瀏覽:450
用純凈水做濕敷為什麼還過敏 瀏覽:698
康樂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996
工廠排放廢水現狀 瀏覽:715
80年代老電影農村電影 瀏覽:668
4040的ro膜的參數 瀏覽:939
海水淡化的反滲透膜法具有投資高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