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工業上有什麼簡單的方法把丙酮中含的少量水、乙醇除掉,三者是共沸的,常壓蒸餾不行,謝謝!
普通丙酮常含有少量的水及乙醇、乙醛等還原性雜質。其純化方法有:
⑴於版250mL丙酮中加入2.5g高錳酸鉀權迴流,若高錳酸鉀紫色很快消失,再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繼續迴流,至紫色不褪為止。然後將丙酮蒸出,用無水碳酸鉀或無水硫酸鈣乾燥,過濾後蒸餾,收集55~56.5℃的餾分。用此法純化丙酮時,須注意丙酮中含還原性物質不能太多,否則會過多消耗高錳酸鉀和丙酮,使處理時間增長。
⑵將100mL丙酮裝入分液漏斗中,先加入4mL10%硝酸銀溶液,再加入3.6mL1mol/L氫氧化鈉溶液,振搖10min,分出丙酮層,再加入無水硫酸鉀或無水硫酸鈣進行乾燥。最後蒸餾收集55~56.5℃餾分。此法比方法⑴要快,但硝酸銀較貴,只宜做小量純化用。
Ⅱ 水,乙醇,丙酮和己烷哪個蒸發的快 為什麼
來從數值上來看,很明源顯是丙酮蒸發的最快,然後是乙醇,最後才是水。這個做有機反應的人一般都知道的,但是至於具體的條件是怎樣的,還真的是不清楚,我們一般都是在室溫下接觸這些東西,丙酮一般都用來洗急需用的儀器,稍微吹一下就幹了。乙醇易揮發也很明顯。最好識別的是從沸點上去區別,丙酮沸點最低56度,乙醇78.5度,而水最高100度。
Ⅲ 為什麼實驗用品有時候要用氫氧化鈉,蒸餾水,乙醇,丙酮依次清洗它們各自有什麼作用
這個順序通常是針對玻璃儀器的,氫氧化鈉可以很好的去除玻璃儀器上的各種雜質,水是用來清洗氫氧化鈉的,乙醇、丙酮都對水有一定溶解性,依次洗滌可以比較徹底的除去玻璃表面的附著水,丙酮的沸點很低,方便乾燥
Ⅳ 乙醇沸點高於丙酮的原因
分餾
乙醇沸來點78攝氏度,丙酮沸自點56.5攝氏度,加熱蒸餾,56.5度時分離出來的是丙酮,其餘是乙醇.沸點相差30度以上只是最理想的情況,乙醇和丙酮沸點相差20多度也可以蒸餾啊,而且效果不差,除了蒸餾之外我真的想不出其它方法了,見諒
Ⅳ 丙酮在植物核酸的提取中為什麼和乙醇共用 在菜花核酸的提取中為什麼用乙醇後還要用丙酮
也可以不用丙酮的,用異丙醇也可以.主要是出去核酸中混雜的蛋白質.
Ⅵ 為什麼要乙醇,丙酮
你是想表達什麼意思,我只知道,乙醇和丙酮是兩種常用的有機溶劑
Ⅶ 能用蒸餾方法將乙醇和水徹底分開嗎為什麼
不能。普通的蒸餾的方法提取的並不是純酒精,因為水和乙醇會形成一種衡沸物,蒸餾只能內將這種衡沸物提容取出來。
正確的方法是,用分流塔可以分離水和乙醇。因為分流塔的原理就是進行多次連續分餾,但是即使這樣也不可能將水分絕對的去除,如果想得到更純的乙醇,可以加入氧化鈣將少量的水除去,因為氧化鈣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7)乙醇與丙酮為什麼用平衡蒸餾擴展閱讀:
蒸餾特點
1、通過蒸餾操作,可以直接獲得所需要的產品,而吸收和萃取還需要如其它組分。
2、蒸餾分離應用較廣泛,歷史悠久。
3、能耗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相或液相。
蒸餾分類
1.按方式分:簡單蒸餾、平衡蒸 、精餾、特殊精餾
2.按操作壓強分:常壓、加壓、減壓
3.按混合物中組分:雙組分蒸餾、多組分蒸餾
4.按操作方式分:間歇蒸餾、連續蒸餾
Ⅷ 乙醇,乙酸,丙酮和乙酸乙酯怎麼分離
利用乙醇,乙酸,丙酮,乙酸乙酯各具不同的沸點、精餾系數,採用蒸餾、分餾工藝使之分離。一般需採用多塔分餾。
Ⅸ 乙醇和丙酮各用於什麼情況下
一般兩者的溶解來性是類自似的,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互換~不過有些例外,
只能用丙酮的時候:反應物能夠和活潑氫反應的,比如有機金屬化合物等,或者反應物有還原性,比如硼氫化鈉。
只能用乙醇的:反應物有強親核性,比如叔胺等,反應物有強鹼性,比如叔丁醇鉀【丙酮的阿爾法氫會被脫掉】,反應物有氧化性的比如三氧化鉻/吡啶,重鉻酸鉀/硫酸之類的。。。。
還有一點就是丙酮的沸點比較低~比較方便除溶劑,但是乙醇的成本比較低。。。
Ⅹ 為什麼乙醇,丙醇,丙酮不被用做流動相
研究表明,當來流動相的自A>0.7的時候,基線雜訊會顯著增加,一般選擇的吸收值<0.5。當A>1.0時,基本就不能用使了。對於示差折光檢測器,主要考慮樣品和流動相的折光率,這里不 再贅述。
選用的溶劑粘度要低、沸點適中使用低粘度溶劑,可減小容質的傳質阻力,降低柱壓,利於提高柱效。從分離制備和色質連用考慮,沸點要適中,低沸點的溶劑有它的優點;但僅僅用 於分析,沸點太低,反而由於溶劑的揮發,造成保留時間的變化。
盡量不用高毒性的溶劑不只是環境,單從我們自身的安全考慮,當然用低毒溶劑最好。
溶劑對樣品有足夠的溶解力樣品如果不能溶解在選用的溶劑里,還怎麼分析?
但如果樣品在流動相里溶劑仍然不大,可以用樣品的最佳溶劑先溶解,再用流動相稀釋,就 可以了。
知道了上面選擇溶劑的一般原則,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同乙醇、丙醇做流動相的原因了,因 為它們的粘度大。 還有丙酮,雖然粘度和毒性較低、溶解度大、極性適中,但用於它的截至吸收波長為330nm, 所以不常用,如果樣品的吸收大於330nm,其實用丙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