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wns型卧式鍋爐易在哪些部位結垢垢
鍋爐的結垢是鍋爐維護和檢修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結垢不僅威脅到鍋爐的安全運行,而且大大增加鍋爐的維護和檢修成本,縮短鍋爐的使用壽命。對於鍋爐的結垢問題,我們應深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時採取有效防範措施,為鍋爐的安全、節能、經濟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1.結垢的原因
(1)碳酸鹽、硫酸鹽水垢
碳酸鹽、硫酸鹽水垢形成的原因是由於鍋爐給水中存在鈣、鎂鹽類,碳酸鹽、硫酸鹽等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到一定程度會析出水垢。碳酸鹽水垢,一般是在受熱比較不強烈的地方形成的;硫酸鹽水垢則一般在高溫狀態下發生沉澱,常發生在受熱比較強烈的受熱面上,在鍋爐的水冷壁管以及對流管束中很常見。
(2)硅酸鹽水垢
硅酸鹽水垢的化學成分主要是鋁、鐵的硅酸化合物,其化學結構較為復雜,這種水垢質地最硬,並且導熱性非常差,所以其危害最大,一般在鍋爐熱負荷高的爐管中形成。
(3)氧化鐵水垢
氧化鐵水垢的主要成分是鐵的化合物,鍋爐在正常運行情況下,水中氧含量很低,不會對鍋爐造成氧腐蝕。但如果水中溶氧量增加,就可能使金屬表面產生氧腐蝕,生成氧化鐵產物溶解在鍋爐水中,並在高溫作用下,逐漸形成氧化鐵水垢。
結垢對於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危害非常大,因為它的隱蔽性特徵,容易被忽視,但是由於結垢而導致的鍋爐安全事故卻占很大一個比例。只有了解結垢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的方法,通過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結垢的產生,才能從根本上確保鍋爐安全、經濟的運行。
2.結垢的危害
(1)影響傳熱效果。由於水垢的導熱系數只有鋼材的幾十分之一,鍋爐受熱面結水垢必然造成傳熱效率降低。據估算鍋爐受熱面水垢厚度每增加1mm,傳熱效率即降低5%以上。
(2)影響安全運行。鍋爐的受熱面溫度一般要比爐水的溫度高六到十度左右,但是水垢的存在,會使受熱面的溫度升高,金屬過熱產生蠕變,從而導致金屬鼓包甚至爆破,嚴重影響鍋爐的安全運行。
(3)增加大氣污染。鍋爐受熱面結垢必然導致熱效率下降,要保證鍋爐出力必須加大燃料的用量,燃料特別是煤的用量增加,會增加大氣污染,影響空氣質量。
(4)破壞水循環。受熱面特別是水冷壁管、對流管等內部結垢,會影響正常的鍋爐水汽循環,造成循環阻滯,破壞正常的水循環。
鍋爐結垢的原因首先是給水中含有鈣鎂硬度或鐵離子,硅含量過高;同時又由於鍋爐的高溫高壓特殊條件。含有硬度的水若不經過處理就進入鍋爐,運行一段時間後,鍋爐水側受熱面上就會牢固地附著一些固體沉積物,這種現象稱為結垢。受熱面上黏附著的固體沉積物就稱為水垢。在一定條件下,固體沉澱物也會在鍋水中析出,呈鬆散的懸浮狀,稱為水渣。水渣可隨排污除去,但如果排污不及時,部分水渣也會在受熱面上或水流流動滯緩的部位沉積下來而轉化成水垢(通常稱之為「二次水垢」)。
鍋筒內和受熱管道內結垢通常是由於入爐水含鹽量高造成的,通常水垢成分是ca鹽(溶解度低),具體指標是看電導率,另外為防止腐蝕還注意溶解氧含量和ph值的控制。
運行中注意按要求進行定期排污、連續排污、加葯工作。另外需要加強對爐水鹼度的檢測。
❷ 水垢的形成過程
水垢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一是水中版有鈣、權鎂離子及其它重金屬離子存在,是水垢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叫內因;二是固態物質從過飽和的爐水中沉澱析出並粘附在金屬受熱面上,是水垢形成的外因。當含有鈣、鎂等鹽類雜質的水進入鍋爐後,吸收高溫煙氣傳給的熱量,鈣、鎂鹽類雜質便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物質析出。隨著爐水的不斷蒸發逐漸濃縮,當達到一定濃度時,析出物就會成為固體沉澱析出,附著在鍋筒、水冷壁管等受熱面的內壁上,形成一層「膜」,阻礙熱量傳遞,這層「膜」稱之為水垢。
水垢的組成或成分是比較復雜的,通常都不是一種單一化合物,而是以一種化學成分為主,並同時含有其它化學成分。按其水垢的化學成分,一般可分為碳酸鹽水垢、硫酸鹽水垢、硅酸鹽水垢、氧化鐵水垢、含油水垢、混合水垢及泥垢等幾種。
水垢是一種導熱性能極差的物質,僅為鍋爐鋼材的十分之一到數百分之一(鋼材的導熱系數為46.5~58.2w/m.k),是「百害之源」。在各種水垢中,硅酸鹽水垢最為堅硬,導熱性能非常小,容易附著在鍋爐受熱面最強的蒸發面上,是危害最大的一種水垢。
❸ 自來水熱了就會結水垢,請問水在多少度以上會結水垢
100度以上。
水燒開後,復一制部分水蒸發了,本來不好溶解的硫酸鈣沉澱下來。
原來溶解的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在沸騰的水裡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變成難溶解的碳酸鈣和碳酸鎂也沉澱下來,這就是水垢的來歷。由於不同的來源,水垢的類型也有不同。
在熱水器等加熱元件上沉積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由(熱)水中沉澱下來的碳酸鈣組成。 在炊具,水龍頭和浴室瓷磚上的水垢類型含有碳酸鈉,以及在蒸發前,溶解在水中的所有其他鹽。
(3)碳酸鹽水垢在受熱較弱部位擴展閱讀:
水垢的種類:
水垢根據其形成原因和成形狀態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硬垢和軟垢兩種。
當水中含有碳酸鹽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雜質時,碳酸鹽類似於水泥沙漿中的沙石,而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則相當於水泥沙漿中的水泥。
當水中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粘性物質和碳酸鹽共同作用,在高溫煮沸條件下則形成了和容器(或管道表面)粘附在一起的硬垢。
而一旦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粘性物質被去除(如通過超濾濾除)後,即使水中鈣、鎂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濃度很高,也只生成潔白而鬆散的容易去除的碳酸鹽軟垢,而不會產生硬垢。
❹ 鍋爐里的水垢怎麼去除
不同種類的鍋爐水垢也不相同,因此針對不同鍋爐我們制定了不同的去除水垢方法:
碳酸鹽水垢
碳酸鹽水垢的成分以碳酸鈣為主,也有少量的碳酸鎂。碳酸鈣多為白色的,也有微黃色的。由於結生的條件不同,可以是堅硬、緻密的硬質水垢,多結生在熱強度高的部位;也可以是疏鬆的軟質水垢,多結生在溫度比較低的部位,如鍋爐的節能器、進水管口等處。一般熱水鍋爐多為碳酸鹽水垢。碳酸鹽水垢在5%的鹽酸溶液中,大部分可溶解,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反應結束後,溶液中不溶物很少。
硫酸鹽水垢
硫酸鹽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硫酸鹽水垢多為白色,也有微黃色的,特別堅硬、緻密,手感滑膩。此種水垢多結生在鍋爐內溫度最高、蒸發強度最大的蒸發面上。硫酸鹽水垢在鹽酸溶液中很少產生氣泡,溶解很少,加入10%氯化鋇溶液後,生成大量的白色沉澱物。
硅酸鹽水垢
硅酸鹽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硬硅鈣石或鎂橄欖石;另一種是軟質的硅酸鎂主要成分是蛇紋石。此水垢二氧化硅的含量都在20%以上。硅酸鹽水垢在鹽酸中不溶解,加熱後其成分部分地緩慢溶解,有透明狀態砂粒沉澱物,加入1%HF可緩慢溶解。
磷酸鹽水垢
磷酸鹽水垢外觀為灰白色,質地較為疏鬆。磷酸鹽水垢的附著能力差,容易用捅刷刮磨等方法除去。不受熱部分的磷酸鹽垢松軟,呈堆積狀。磷酸鹽垢隨受熱面的熱流強度和金屬溫度升高而結垢嚴重,垢質也變得堅硬難除。
混合水垢
混合水垢是上述各種水垢的混合物,很難指出其中哪一種是主要的成分。混合水垢色雜,可以看出層次,主要是由於使用不同水質或水處理方法不同造成的,多結生在鍋爐高、低溫區的交界處。混合水垢可以大部分溶解在稀鹽酸中,也會產生氣泡,溶液中有殘留水垢的碎片或泥狀物。
❺ 怎樣鑒別水垢成分含量,鑒別碳酸鹽水垢
水垢的成分比較復雜,是混合物,看水垢在哪裡形成,如果在高溫下形成,主版要是權鈣鎂離子的碳酸鹽,或者鈣鎂離子的硅酸鹽或者硫酸鹽。如果在常溫中形成的,有可能會附帶有有機的微生物藻類。
醋除水垢
這個方法是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等碳酸鹽,醋裡面的醋酸會與其發生反應,產生溶於水的物質礦物質和二氧化碳氣體,一般超市都能買到白醋,放入水壺刻度的10%的白醋, 然後加滿水,燒開放置一小時左右,然後刷洗就可以了,陳醋也可以,但陳醋的效果沒有白醋的好。
❻ 水垢對鍋爐危害有哪些方面
鍋爐用水因地處區域不同。水的硬度也有差異。當水中硫酸鹽及氯化物含量較高時,在鍋爐內會隨著水不斷地蒸發,使它們超出其飽和濃度極限而沉澱出來、並在鍋筒內、水冷壁內附著沉積,逐漸形成堅硬、難溶於水的水垢。
水垢多沉積在受熱面的鍋筒和水冷壁內,給鍋爐及其運行造成極大的危害。水垢的主要危害表現為:
(1)水垢為不良導體,它的導熱系數是鋼材的1/5,水垢會影響受熱面導熱能力。因受熱而熱阻增大而造成燃料浪費,熱效率降低。
(2)因水垢導熱性能極差,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不能很好地通過金屬表面傳遞給水,導致金屬受熱面溫度升高而過熱,金屬結構強度降低,引起鍋筒和水冷壁表而變形、鼓包,管內壁斷面減小,這會導致水循環不良甚至無法過水而引起水冷壁管燒穿事故,嚴重者可引起爆管。
(3)當人們採用化學除垢或機械除垢時,又會造成對金屬內壁的腐蝕或傷害而減少鍋爐的使用壽命。
❼ 水垢問題
鍋爐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中廣泛使用的特種設備,是生產蒸氣或熱水的熱工設備之一,其傳能介質原料是水。鍋爐用水水質的好壞,對其安全運行及能源消耗有很大的影響。當鍋爐用水不合要求時,鍋爐受熱面就會結生水垢,因而不僅浪費大量的燃料,還會危及鍋爐安全運行。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全國有近40萬余台鍋爐,在每年的事故統計中,因水質不良,水垢嚴重引起的事故超過事故總數的20%;由於結生水垢,每年要浪費燃料達千萬噸,並造成幾億元的經濟損失。本文試圖對鍋爐水垢的危害及其預防作一介紹,以引起鍋爐使用單位的高度重視。
一、 水垢的形成及性質
水垢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一是水中有鈣、鎂離子及其它重金屬離子存在,是水垢形成的根本原因也叫內因;二是固態物質從過飽和的爐水中沉澱析出並粘附在金屬受熱面上,是水垢形成的外因。當含有鈣、鎂等鹽類雜質的水進入鍋爐後,吸收高溫煙氣傳給的熱量,鈣、鎂鹽類雜質便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溶物質析出。隨著爐水的不斷蒸發逐漸濃縮,當達到一定濃度時,析出物就會成為固體沉澱析出,附著在鍋筒、水冷壁管等受熱面的內壁上,形成一層「膜」,阻礙熱量傳遞,這層「膜」稱之為水垢。
水垢的組成或成分是比較復雜的,通常都不是一種單一化合物,而是以一種化學成分為主,並同時含有其它化學成分。按其水垢的化學成分,一般可分為碳酸鹽水垢、硫酸鹽水垢、硅酸鹽水垢、氧化鐵水垢、含油水垢、混合水垢及泥垢等幾種。
水垢是一種導熱性能極差的物質,僅為鍋爐鋼材的十分之一到數百分之一(鋼材的導熱系數為46.5~58.2w/m.k),是「百害之源」。在各種水垢中,硅酸鹽水垢最為堅硬,導熱性能非常小,容易附著在鍋爐受熱面最強的蒸發面上,是危害最大的一種水垢。
二、 水垢對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的危害
1 降低鍋爐熱效率,浪費大量燃料。鍋爐結生水垢後,受熱面的傳熱性能變差,燃料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不能迅速傳遞給爐水,因而大量熱量被煙氣帶走,造成排煙溫度升高,增加排煙熱損失,使鍋爐熱效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住鍋爐額定參數,就必須更多地向爐膛投加燃料,並加大鼓風和引風來強化燃燒。其結果是使大量未完全燃燒的物質排出煙囪,無形中增加了燃料消耗。大家知道,鍋爐爐膛容積和爐排面積是一定的,無論投加多少燃料,燃料燃燒是受到限制的,因而鍋爐的熱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鍋爐中水垢結生得越厚,熱效率就越低,燃料消耗就越大。實驗數據表明,當結生水垢達1.5毫米時,就要多消耗6%的燃料;為5毫米時,燃料消耗就要達到15%;為8毫米時,燃料消耗量則增至34%。就我國目前40餘萬台鍋爐來看,如果僅一部分鍋爐結有不同程度的水垢的話,所浪費的燃料也是十分驚人的。
2 引起金屬過熱,強度降低,危及安全。鍋爐受熱面使用的鋼材,一般均為碳素鋼,在使用過程中,允許金屬壁溫在450℃以下。鍋爐在正常運行時,金屬壁溫一般在280℃以下。當鍋爐受熱面無垢時,金屬受熱後能很快將熱量傳遞給水,此時兩者的溫差約為30℃。但是,如果受熱面結生水垢,情況就不大一樣了。例如,當工作壓力為1.25Mpa的鍋爐受熱面結有1毫米厚水垢時(混合水垢),金屬壁與爐水溫差就會達到200℃左右。也就是說此時金屬壁溫在鋼材允許溫度之內。但當水垢是3毫米時,金屬壁溫則上升到580℃,遠遠超過了鋼材的允許溫度。因而,這時鋼材的抗拉強度就會由原來的3.92Mpa下降到0.98Mpa,鍋爐受壓元件就會在內壓作用下發生過熱鼓皰、變形、泄漏,甚至爆炸。另外,金屬壁溫的升高會使金屬伸長,如1米長的爐管,每升高100℃,伸長1.2毫米,這對於沒有伸縮餘量的受熱面來說,就會引起爐管的龜裂。實測數據表明,金屬壁溫是隨著水垢厚度增加而增加的,水垢越厚,金屬壁溫就越高,因而事故發生的機率就越大。
3 破壞水循環。鍋爐水循環有自然水循環和強迫水循環兩種形式。前者是靠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汽水比重不同產生的壓力差而進行的水循環。後者主要是依靠水泵的機械動力的作用而迫使循環的。無論是哪一種循環形式,都是經過設計計算的,也就是說保證有足夠的流通截面積。當爐管內壁結生水垢後,會使得管內流通截面積減少,流動阻力增大,破壞了正常的水循環,使得向火面的金屬壁溫升高。當管路安全被水垢堵死後,水循環則完全停止,金屬壁溫則更高,長期下去就易因過燒發生爆管事故。水冷壁管是均勻布置在爐膛內的,吸收的是輻射熱。在離聯箱400毫米左右的向火面高溫區,如果結生水垢,就最易發生鼓皰、泄漏、彎曲、爆破等事故。
4 增加檢修量,浪費大量資金。鍋爐一旦結垢,就必須要清除,這樣才能保證鍋爐安全經濟運行。因此,清除水垢就必須要採用化學葯劑,如酸、鹼等。水垢結生得越厚,消耗的葯劑就越多,投入的資金也就越多。例如,1T/H型鍋爐若平均結垢3毫米,除一次垢就需葯劑0.5噸,加上人工費,就需資金2500元左右。按照鍋爐噸位的不同,噸位增加,所需葯劑就增加三分之一,資金也相應增加。一般鍋筒內結垢,消除略方便,但若管內結垢,消除就相當困難。不僅如此,若發生爆管事故,換上一節新管時,焊接很不方便。鍋筒鼓皰挖補時,要求高,時間長,施工更為困難。一次大的鼓皰挖補修復,就要耗費資金1至2萬元左右。總之,無論是化學除垢還是購買材料修理,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5 縮短鍋爐使用壽命。一般鍋爐使用壽命,在正常使用條件下,能夠連續運行20年左右。但為什麼現在大部分使用單位的鍋爐沒有達到這一壽命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有水垢的影響。鍋筒發生鼓皰,挖補修復後,應該對其適當降壓使用,以確保安全。這樣一來,對於要求蒸汽壓力較高的單位來說,就不得不更換新的鍋爐。有些單位也會因蒸汽壓力過低而影響產品質量,甚至出現次品,直接影響經濟效益。有些鍋爐因鼓皰面積過大且變形嚴重而不得不作報廢處理;有的鍋爐雖然可以修復,但因修理費用過高,無價值,也不得不報廢。當酸洗方法不當或酸洗頻繁也會影響鍋爐的使用壽命。另外,因為水垢中含有鹵素的離子,在高溫下對鐵有腐蝕作用,會使金屬內壁變脆,並不斷地向金屬壁的深處發展,造成金屬的腐蝕,縮短鍋爐使用壽命。
三、 水垢的預防
要保證鍋爐不結垢或薄垢運行,就要加強鍋爐給水處理,這是保證鍋爐安全和經濟運行的重要環節。預防水垢生成,通常採用下列方法來預防:
1 鍋外水處理。這種方法適用於各種的鍋爐。目前鍋外水處理效果可靠的有石灰+純鹼軟化法,是向已經澄清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生石灰和純鹼達到軟化目的。石灰——純鹼軟化法有冷法和熱法兩種。冷法是在室溫下進行,使水中殘余硬度降至1.5~2毫克當量/升。熱法是將水溫加熱到20~80℃,使水中殘余硬度降至0.3~0.4毫克當量/升。因此,應盡量採用熱法,以提高軟化效果。離子交換軟化法主要是依靠鈉離子交換器中的交換樹脂進行軟化處理。由於交換樹脂吸附能力強,能將游離在水中的鈣、鎂離子吸附,從而使鍋爐給水硬度達到合格標准。離子交換劑有無機和有機兩大類。無機交換樹脂只能進行表面交換,軟化效果差,使用較少。而有機交換樹脂的特點是顆粒核心結構疏鬆,交換反應在顆粒表面和內部同時可進行,軟化效果好,故使用較多。
2 鍋內水處理。此法主要是向爐水中加入化學葯品,與爐水中形成水垢的鈣、鎂鹽形成疏鬆的沉渣,然後用排污的方法將沉渣排出爐外,起到防止(或減少)鍋爐結垢的作用。爐內加葯水處理一般用於小型低壓火管鍋爐。鍋內水處理常用的葯品有:磷酸三鈉、碳酸鈉(純鹼)、氫氧化鈉(火鹼、也稱燒鹼)及有機膠體(栲膠)等。加葯時,應首先將各種葯品配製成溶液,然後再加入鍋爐內。通常磷酸三鈉的溶液濃度為5~8%,碳酸鈉的溶液濃度不大於5%,氫氧化鈉的濃度不大於1~2%。加葯方法有定期和連續加葯兩種。定期加葯主要靠加葯罐進行加葯;連續加葯則在給水設備前,將葯連續加入給水中。對於蒸汽鍋爐,最好採用連續加葯法,這樣可使爐內保持葯液的均勻。凡採用鍋內水處理的,應加強鍋爐排污,使已形成的泥渣、泥垢等排出爐外,收到較好效果。
以上雖然介紹兩種水處理方法,但筆者認為,水處理工作是否落實到實處,關鍵在於管理。如果有了水處理設備而不用,等於沒有進行水處理。因而,這就需要各使用單位領導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真正認識到水處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嚴格按GB1576-85《低壓鍋爐水質標准》辦事,對於1T/H型以上的鍋爐,應配備專職水處理操作工和化驗人員,並建立健全水處理崗位和化驗崗位責任制。各水處理操作工應忠於職守,認真操作;化驗人員應定期抽檢水質情況,及時向水處理操作工通報,使其及時得以調整,確保水質的合格。對2T/H型以下鍋爐,凡配備水處理操作工有困難的,應該對司爐工進行培訓,然後採取兼職的辦法。各使用單位的鍋爐房管理人員,要經常檢查水處理設備運行情況,發現損壞應及時修理;交換樹脂流失要及時補充;失效的交換樹脂要及時更換。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水垢的生成,保證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
❽ 熱水管道內部水鹼水垢堵了怎麼清理
買點鹽酸就可以了。不想用鹽酸的話你把水管燒熱然後突然加冷水就可以除掉了,很管用哦,我用過此法除我加水壺的水垢!
❾ 鍋爐的水垢有什麼危害,如何進行處理
鍋爐結垢會產生以下幾種危害
1、浪費燃料
鍋爐結垢後,使受熱面的傳熱性能變差,燃料燃燒所放的熱量不能及時傳遞到鍋水中,大量的熱量被煙氣帶走,造成排煙溫度過高,排煙若損失增加,鍋爐熱效率降低。為保持鍋爐額定參數,就必須多投加燃料,因此浪費燃料。大約1毫米的水垢多浪費一成燃料。
2、受熱面損壞
結了水垢的鍋爐,由於傳熱性能變差,燃料燃燒的熱量不能迅速地傳遞給鍋水,致使爐膛和煙氣的溫度升高。因此,受熱面兩側的溫差增大,金屬璧溫升高,強度降低,在鍋內壓力作用下,發生鼓包,甚至爆破。
3、降低鍋爐出力
鍋爐結垢後,由於傳熱性能變差,要達到額定蒸發量,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但隨著結垢厚度增加,爐膛容積是一定的,燃料消耗受到限制。因此,鍋爐出力就會降低。
4、腐蝕
4.1、金屬破壞:水中含有氧氣、酸性和鹼性物質都會對鍋爐金屬面產生腐蝕,使其壁厚減薄、凹陷,甚至穿孔,降低了鍋爐強度,嚴重影響鍋爐安全運行。尤其是熱水鍋爐,循環水量大,腐蝕更為嚴重。
4.2、產生垢下腐蝕:含有高價鐵的水垢,容易引起與水垢接觸的金屬腐蝕。而鐵的腐蝕產物又容易重新結成水垢.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它會迅速導致鍋爐部件損壞。尤其是燃油鍋爐金屬腐蝕產物的危害更大。
5、汽水共騰
產生汽水共騰的原因除了運行操作不當外,當爐水中含有較多的氯化鈉、磷酸鈉、油脂和硅化物時,或鍋水中的有機物和鹼作用發生皂化時,在鍋水沸騰蒸發過程中,液面就產生泡沫,形成汽水共騰。
6、破壞水循環
鍋爐分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各種鍋爐水的循環量是一定平衡的,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管,都必須有足夠的截斷面積,當爐管內壁生結水垢,就直接導致管內截面積減少,水汽阻力增大,破壞鍋爐的正常水循環使得受熱金屬壁溫度升高.當管路被水垢堵死,水循環停止局部爐管因管溫升高而產生局部汽化發生過燒或爆管事故,直接危脅鍋爐的正常運行。
鍋爐一旦結垢必須要進行清除,否則就無法保證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目前清除水垢一般採用化學除垢法,通過酸洗清除水垢。水垢結的越厚所需葯量就越大,投入的人力資金就越多,鍋爐使用壽命就越短。
去除水垢方法:不同種類的鍋爐水垢也不相同,針對不同鍋爐要制定了不同的去垢方法。
碳酸鹽水垢的成分以碳酸鈣為主,也有少量的碳酸鎂。碳酸鈣多為白色的,也有微黃色的。由於結生的條件不同,可以是堅硬、緻密的硬質水垢,多結生在熱強度高的部位;也可以是疏鬆的軟質水垢,多結生在溫度比較低的部位,如鍋爐的節能器、進水管口等處。一般熱水鍋爐多為碳酸鹽水垢。碳酸鹽水垢在5%的鹽酸溶液中,大部分可溶解,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反應結束後,溶液中不溶物很少。
硫酸鹽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硫酸鹽水垢多為白色,也有微黃色的,特別堅硬、緻密,手感滑膩。此種水垢多結生在鍋爐內溫度最高、蒸發強度最大的蒸發面上。硫酸鹽水垢在鹽酸溶液中很少產生氣泡,溶解很少,加入10%氯化鋇溶液後,生成大量的白色沉澱物。
硅酸鹽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硬硅鈣石或鎂橄欖石;另一種是軟質的硅酸鎂主要成分是蛇紋石。此水垢二氧化硅的含量都在20%以上。硅酸鹽水垢在鹽酸中不溶解,加熱後其成分部分地緩慢溶解,有透明狀態砂粒沉澱物,加入1%HF可緩慢溶解。
磷酸鹽水垢外觀為灰白色,質地較為疏鬆。磷酸鹽水垢的附著能力差,容易用捅刷刮磨等方法除去。不受熱部分的磷酸鹽垢松軟,呈堆積狀。磷酸鹽垢隨受熱面的熱流強度和金屬溫度升高而結垢嚴重,垢質也變得堅硬難除。
混合水垢是上述各種水垢的混合物,很難指出其中哪一種是主要的成分。混合水垢色雜,可以看出層次,主要是由於使用不同水質或水處理方法不同造成的,多結生在鍋爐高、低溫區的交界處。混合水垢可以大部分溶解在稀鹽酸中,也會產生氣泡,溶液中有殘留水垢的碎片或泥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