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蒸餾白酒時溫度高於64.7℃。甲醇是不是就沒有了,
甲醇的沸點是只有64.7℃,但並不是說到了64.7℃甲醇就蒸發干凈了。
甲醇的沸點是64.7℃,是說版到了64.7℃時,甲權醇開始沸騰並蒸發為氣體。蒸酒時,到了這個溫度,還要維持一會兒,還要逐漸升溫,甲醇才能蒸發干凈。隨同甲醇蒸發的,還有甲醛、甲酸等。同時,少量乙醇也會隨之蒸發。所以,酒頭中,「甲」字頭的低沸點物質較多,濃度較高,乙醇含量較低,但也不是沒有。
乙醇(酒精)與水的共沸點在78℃多一點。要達到這個溫度,乙醇才開始大量蒸發。到85℃以上時,乙醇也基本蒸發干凈了,再蒸餾,出來的基本是正丁醇、異丁醇、異戊醇等高沸點物質,這就是酒尾了。這些高沸點物質因為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俗稱「雜醇油」。
分段接酒,就是要把沸點不同的物質區分開,分別貯存一段時間後,再取酒頭、酒身、酒尾不同的量勾兌起來,再貯存一段時間,讓其中的醛氧化為酸,再與醇發生酯化反應,減少酒中的刺激性和辛辣感,增加香味和醇厚感。
『貳』 蒸餾酒的火候需要多大
釀酒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細致的活,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製作出口感上佳的美酒,前面跟大家分享蒸餾酒選用的加熱方式,但是蒸餾過程中火候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到底蒸酒的過程中要如何去掌握火候呢?如果火候沒有掌握好,那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其實前面有很多人說其實蒸酒很簡單,不就是燒火么?這個誰不會呢?其實蒸酒一定要注意的是火候口訣——大火燒開,中火出酒,大火追尾。具體細分步驟如何去理解呢。一般正常的出酒都是先出高度酒,酒的度數再逐步的下降,最後是低度尾酒,所以我們現在來看下蒸酒火候的控制。
首先大火燒開,指的是在剛開始時,一定要把火力開到最大,讓發酵好的糧食(酒醅)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78.3攝氏度以上,確保酒的口感不受低沸點物質的影響,否則不僅酒會出現雜味,而且出來的高度酒的度數有限。
其次,中火燒開,也就是在開始出酒後,火力要略小些,因為這個過程中要取得我們理想的商品酒。火力過大會使酒醅中的溫度上升,從而高沸點物質會出來進到我們的酒裡面去。這些高低沸點的物質不是屬於酒該有的口感,但是含量少,所以很多人不注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酒蒸汽冷卻的這個環節,如果火力過大,產生的蒸汽就會多,冷卻的速度跟不上,出來的酒就會熱,不但口感會雜,而且熱的酒容易揮發,致使產量下降。所以這個過程中要格外保持火候穩定。
最後,大火追尾,在我們取得相應的商品酒以後,剩下的低度尾酒不適合拿來直接飲用。但是這裡面也是有酒成分的存在。
『叄』 到底多少度的酒更適合喝
白酒到底什麼味道?有的說「苦」,有的說「嗆」,有的說「香」,竟然還有的說「甜」。不管答案是什麼,如果說「辣」,想必所有人都不會反對。那麼,白酒為什麼會辣?辣味是白酒度數引起的嗎?越是高度酒就會越辣嗎?什麼度數的白酒適合飲用呢?
首先明確一點,白酒的「度數」是指酒中純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純乙醇含量為10毫升,這種酒的酒度就是10°,但容量是隨溫度高低有所增減的。我國規定是在溫度20℃時檢測。也就是20℃時,100毫升酒中純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為該酒的酒度。
然而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純乙醇在味覺上是「微甜」而不是「辣」,因此,酒的辣味跟酒的度數沒半點兒關系!
原來,酒的成分非常復雜,除了水之外,還有醇類、醛類、酯類、酚類、酸類、糖類、量元素、金屬離子……嗯,每種都還包含復雜的子類,這些物質共同構成了白酒的口感、風味,有的聞起來香,有的有酸味、甜味、苦味,有的使酒體變色,正因如此,中國白酒才分成了這么多香型和流派,白酒也因此而變得富有生命力和迷人。
一般認為,辛辣的酒不如醇厚、綿甜的酒,而造成「辛辣」這一感覺的,主要是醛類物質,其中最多的成分是乙醛。
醛類物質是如何產生的呢?醛類物質的產生,主要是因為釀酒過程中操作控制不當而產生的,比如輔料(如谷殼)用量太大,並且未經清蒸就用於生產,使釀造過程中將其中的多縮戊糖受熱後生成大量的糠醛,使酒產生糠皮味、燥辣味;或者發酵溫度太高;操作條件清潔衛生不好,引起糖化不良、配糟感染雜菌,特別是乳酸菌的作用產生甘油醛和丙烯醛而引起的異常發酵,使白酒辣味增加。
再有就是發酵速度不平衡,前火猛,吹口來得快而猛,酵母過早衰老而死亡引起發酵不正常,造成酵母酒精發酵不徹底,便產生了較多的乙醛,也使酒的辣味增加。
在我國,白酒按度數來說就可以簡單的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高度酒多在55度以上,而且一般不超過65度的酒。低度白酒度數一般在38度,有的也在20多度甚至以下,但主要還是指38度、39度左右的酒。由於白酒降度工藝的應用,有人也把白酒分為:高度酒、降度酒、低度酒三種。降度酒主要指45度左右的酒。
有人說,高度酒更好喝,質量更好,其實這也是認知上的一個誤區。關於白酒的度數,白酒界的定義是不宜超過68度,否則將不適合飲用,這也是大部分白酒不會超過這個界限的原因。而我們日常用來消毒的酒精,純度也只有75%。所以中國白酒最高度數也只能是一個傳說。高度酒和好酒沒有必然的聯系。
我國傳統白酒有別於其它蒸餾酒,成品酒的酒度普遍高於50度,一般為55一65度,低度白酒出廠酒度基本以40度為界限,個別地區的產品酒度有低至28度、18度的。 從風味口感來講,酒度到底多少為宜與酒的香型也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說,清香型白酒,其香味成分含量較少,酒度不宜降到過低,降到45度,便難以保持原酒風味,因此以50一55度為宜。
而濃香型白酒,原酒中的香味物質較多且含量高,所以酒度降至38一40度仍能基本保持原酒風味,但一旦降至35度以下,就失去了原酒固有的特色。無論從價格、營養、衛生等諸方面考慮,都是不適宜的。
據一些專家研究。因為白酒度數越高烈性就更強,增加身體負擔,度數越低功效就會越小。在中國白酒的總產量上看,靠近40.9度的白酒產量也是最高、消費群體最大,達到50%以上。
在國外也是:美國在1978年對30—79歲的13285名男女居民調查,認為飲用40.9度的白酒或接近這一度數的白酒,每次30-60毫升死亡率最低,並發現適當飲酒不易患心肌梗塞。俄羅斯有人花了大約20年的時間,發現接近40.9度酒精濃度的酒最有益於人類身體健康。日本醫學家表明,白酒使人體產生溶解血栓的物質「尿激酶」,對預防心肌梗塞和腦血栓有利,所以日本還稱白酒為「長壽水」,但酒精濃度也是40.9度。
這么看來,我國的白酒中大部分還是比較適宜飲用的,沒有40.9度的可以嘗試接近40.9度的白酒。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管喝什麼度數的酒,喝白酒一定要適量,純釀營養才能達到對身體有益和養生的作用。適量適度才是關鍵。
『肆』 求方法自製蒸餾酒設備。蒸酒時溫度控制酒頭和酒尾是什麼蒸餾後的葡萄酒能放多久
自製蒸餾酒方法如下:
一、用白葡萄酒蒸餾製作白蘭地。原料酒的發酵工藝與傳統法生產的白葡萄酒(不宜用紅葡萄釀成的白葡萄酒蒸餾白蘭地,原因是在發酵時生成較多的雜醇油,蒸出的酒液質地粗糙)相同,當發酵完全停止時,殘糖已達到0.3%以下,在罐內進行靜止澄清,然後將上部清酒與酒腳分開,取出清酒即可進行蒸餾(酒腳要單獨蒸餾)。白蘭地是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飲料酒,它對於酒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在60-70%(v/v)的酒精中,能保存它固有的芳香,因此白蘭地的蒸餾方法至今停留在壺式蒸餾機上(採用壺式蒸餾還另有益處就是壺是用銅製成的,在加熱蒸餾過程中,生成了銅的丁酸、乙酸、辛酸、癸酸、月桂酸鹽。這些鹽是不溶性的,故就除去了味道不夠好的這些酸,有利於白蘭地的質量)。
壺式蒸餾是採用直接火加熱進行兩個連續的蒸餾步驟。即先將原酒蒸成低度酒,在容量為150-500L的壺中加入新發酵好的原料酒,一直加熱蒸至蒸汽中含很少的酒精為止,約需8小時或更長時間,餾出液(即粗餾原白蘭地)酒度為24-32%(v/v)。取部分酒尾分開存放,把壺放空,再放入新的原酒及上次蒸餾所得的酒尾,進行第二次蒸餾。同法,進行第三次蒸餾。將3次蒸餾所得的主要餾出液合並後復蒸,復蒸時間要長些,約14小時,也要分去1%-2%的酒頭或部分酒尾,其主要餾出液的平均酒度為58-60%(v/v),即為原白蘭地。將原白蘭地酒進行勾兌與調配,再經過貯藏和一系列的後加工處理,最後裝瓶出廠。
二、用葡萄皮或葡萄渣作原料製作白蘭地。將皮渣裝在桶中,將容器密閉,使其發酵,因皮渣本身都帶有酵母菌,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容器裝滿後,將口密閉,頂部留一氣孔,使二氧化碳氣逸出。發酵時間一般需要10-15天,溫度適宜,只需7-8天。發酵完畢後,即可放入蒸餾器進行蒸餾,方法同上。
特點:
1、白蘭地有一種高雅醇和的口味,具有特殊的芳香。
白蘭地中的芳香物質首先來源於原料。法國著名的Kognac白蘭地就是以科涅克地區的白玉霓、白福兒、格倫巴優良葡萄原料釀制的。這些優良葡萄品種含特有的香氣,經過發酵和蒸餾,得到原白蘭地。原白蘭地是指通過蒸餾得到的、還未調配的白蘭地。
優質白蘭地的高雅芳香還有一個來源,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來源,那就是橡木桶。原白蘭地酒貯存在橡木桶中,要發生一系列變化,從而變得高雅、柔和、醇厚、成熟,在葡萄酒行業,這叫「天然老熟」。在「天然老熟」過程中,發生兩方面的變化:一是顏色的變化,二是口味的變化。原白蘭地都是白色的,它在貯存時不斷地提取橡木桶的木質成分,加上白蘭地所含的單寧成分被氧化,經過五年、十年以至更長時間,逐漸變成金黃色、深金黃色到濃茶色。新蒸餾出來的原白蘭地口味暴辣,香氣不足,它從橡木桶的木質素中抽取橡木的香氣,與自身單寧成分氧化產生的香氣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白蘭地特有的奇妙的香氣。
2、合格的白蘭地,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程序,那就是調配。調配也稱勾兌,是白蘭地生產的點睛之筆,它使葡萄酒的感觀、香氣和口感實現高度的和諧統一。怎樣調配是各葡萄酒廠家的秘密,各廠都有自己的配方和自己的調配專家。作為白蘭地調配大師,不僅需要精深的釀酒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需要異常靈敏的嗅覺、味覺和藝術鑒賞能力。白蘭地有一個特點,它不怕稀釋。在白蘭地中放進白水,風味不變還可降低酒度。因此,人們飲白蘭地時往往放進冰塊、礦泉水或蘇打水。更有加茶水的,越是名貴茶葉越好,白蘭地的芳香加上茶香,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伍』 蒸餾酒溫度170度左右可以嗎
在一標准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所以蒸餾的溫度一般不宜太高。盡量接近酒精的沸點就可以。溫度太高,含水多,會降低蒸餾酒的純度。
『陸』 白酒蒸餾要多少度出灑
白酒在燒酒時,當酒精成分在蒸汽的作用下、聚集到一起形成氣體再經冷卻就會流出酒液版,剛流出的酒液有權上一鍋的酒尾在裡面,酒度並不是這一鍋最高的,慢慢的就會流出這一鍋的酒頭,裡面含有很豐富的香味物質,一般用做調酒用,酒度大致在67度左右,接3公斤左右就行了;慢慢酒度穩定在63度,直到見酒花從大到黃豆、再到均勻在容器邊沿慢慢擴散,最後很小的酒花,再後來就是水花了,接到50度左右就行了。後面的酒當尾酒使用,酸度較高,留作調酒也可,轉為下一鍋底重蒸也可。
『柒』 蒸酒時,冷卻水的溫度多少度才是最佳
『捌』 蒸餾酒如何喝
蒸餾酒的喝法:飲酒若能選擇適當的場合,維持正確的酒溫,挑選回合宜的酒杯,搭答配-定的菜餚,就能充分發揮出酒的特質,享受飲酒的樂趣。
1、白蘭地
室溫。斟酒量不超過杯容1/5,飲用時以手掌捧握杯底,使掌心溫度將白蘭地漸漸升溫,並隨時搖動酒杯,使香氣徐逸,聚在杯口,邊聞邊嘗,慢慢品酌,可幫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酒杯口小腹圓矮腳杯。
2、威士忌
常溫純飲或加冰塊及礦泉水。通常於直立杯內先加1/3冰塊,再斟酒以不超過冰塊之量。但高年份的威士忌宜純飲,方能享受其細致與香醇。酒杯直立矮杯。
其他蒸餾酒的喝法:
伏特加的標准飲用量為40m/份,可利用口杯凈用,或古典杯加冰塊及凈飲用。作為佐餐酒或餐後酒常溫飲用。也作為雞尾酒最佳基酒。
白酒常溫純飲,可用玻璃小杯或陶瓷小杯,作為佐餐酒或餐後酒常溫飲用。品嘗時,使舌尖、邊首先接觸酒液,並通過舌的攪動,使酒液平鋪於舌面和舌根部,酒液在口腔內停留時間以3-5秒為宜,仔細感受酒質,最後可將酒液咽下,緩慢張口吸氣,使酒氣隨呼吸從鼻腔呼出,判斷酒的後味。
『玖』 蒸餾白酒到底應該多少度最好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麴、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麴、糖化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拾』 在蒸餾酒的時候高沸點物質是在多少攝氏度才可以沸騰,如果溫度在100度以下會有嗎
蒸餾酒的時候抄其中的高沸點物質本身沸點較高,但本身也有揮發性,不管蒸的時候問的是幾度,都會有部分隨蒸出的酒蒸出,只是蒸出的量多少問題;蒸餾過程溫度越高,高沸點的物質蒸出的含量越高。簡單的講,如果溫度在100度以下也會有;如果是在0℃不蒸,低濃酒液體外的空氣中也會有高沸點物質存在,只是含量極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