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粥怎麼熬的,要放多少水
全粥:白米1杯,水8杯
稠粥:白米1杯,水10杯
稀粥:白米1杯,水13杯
洗完米再浸泡30分鍾,讓米粒充分吸收水分,才會熬出又軟又稠的好粥.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鍾。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❷ 煮粥用冷水還是熱水呢
用冷水煮,不用熱水是因為把水放鍋里和食材一塊煮食材會熟的更快。並且口感也會更好。
材料:紅豆、薏米、紅棗、冰糖、純牛奶。
1、紅豆薏米2比1,洗凈,泡20分鍾。有條件提前泡一夜比較容易煮爛。
❸ 熬粥中途加水可以嗎,因為發現水少了
可以加水,再煮一會兒就不會影響口感。
煮開後,加適量涼開水,關火,蓋嚴蓋子,等上個二三十分,會發現又是一種味道,清清爽爽,很適合夏天,原理跟工程上的淬火異曲同工。
家常菜粥的做法:
1.把瘦肉和胡蘿卜切成小丁備用。熱鍋倒少許花生油放蔥花爆鍋後放入肉丁胡蘿卜丁醬油醋炒煸
拓展資料:
煮小米粥時,放一些黃米又稠又香顏色還好看,如果喜歡甜食可以放些冰糖 ,小米粥要好吃,其實不光只有小米而已,里頭還加入白米、糯米與小米一起熬煮才能使小米粥濃稠香黏,整個熬煮的過程,至少也要熬上近兩個鍾頭,才能大功告成。切記水份不足時要適時添水攪拌,可別糊底了,調味則留到最後了。
小竅門:在煮的時候加幾滴芝麻油或者食用油,這樣做得好處是煮出來的粥滑爽香糯,米粒亮晶晶的讓人有食慾,另外一個好處是煮的時候,粥不會溢出鍋。
❹ 請問用開水熬粥好嗎
熬粥要先把水做開,等水沸騰以後再下米
原因是這時候下米,由於米粒內外的溫度不一樣,會產生應力使得米粒表面出現很多細小的裂紋
這樣一方面米粒容易熟,另一方面澱粉物質容易溶解在水裡,有助於增加粥的粘稠度
其次,下米以後要用大火把水再次煮沸,水一沸騰起來就立刻將火調小,具體程度就是讓水保持沸騰而不溢出的狀態,從視覺上看,水沸而不滾,稍冒氣泡
這種狀態,可以加速米粒和米粒之間的摩擦和碰撞、米粒和鍋壁之間的摩擦和碰撞、米粒和水之間的摩擦,這就是所謂的「三摩兩撞」,這「三摩兩撞」可是讓粥粘稠的關鍵
另外,在熬粥的過程中應該加鍋蓋的,這樣做,從營養上說,可以避免水溶性維生素和其他養分隨水蒸氣跑掉,從口感上說,可以保留那米的本香,從經濟角度講,還可以減少熬粥的時間,節約煤火費,從實際效果來說,可以充分調動要喝你粥的人的好奇心,這樣喝的時候他會更餓,餓就會喝得更多,喝的多粥就不會剩下,粥沒剩餘的自然要刷鍋,既然你已經熬了粥,那他就必須去刷鍋了
❺ 煮粥的水為什麼煮來煮去而不是千滾水呢
千沸水 就是在爐火上沸騰了一夜或很長時間的水,還有電熱開水器中反復煮沸的水。因煮沸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出現暫時性腹瀉、腹脹;有毒的亞硝酸鹽還會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失去攜氧功能,造成機體缺氧,使口唇、指甲、皮膚青紫,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胸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亞 硝 酸 鹽
前一陣子「千沸水」鬧得沸沸揚揚,這陣子又來了幾次亞硝酸鹽中毒事件,也難怪近來大夥兒都談「亞」色變。對此,我們作了這分報告,希望對防「亞」有所幫助。
在生活中常見的亞硝酸鹽有NaNO2與KNO2,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或顆粒狀粉末),味微咸澀,易溶於水,與食鹽極為相似,因此被稱為工業食鹽。
亞硝酸鹽是強氧化劑,進入血液後會與血紅蛋白結合,使氧合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導致組織缺氧,並對周圍血管有擴張作用,口服亞硝酸鹽10分鍾至3小時內,可出現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氣短、心悸、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皮膚、粘膜紫紺等症狀。嚴重者出現意識喪失、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中毒後,應盡快催吐,洗胃和導瀉並服用解毒劑亞甲蘭(美蘭),維生素C,重危患者可輸入一定量的新鮮血,及時處理低血壓休克,糾正酸中毒,吸氧及其它對症處理。亞硝酸鹽的危害還不只是使人中毒,它還有致癌作用。亞硝酸鹽可以與食物或胃中的仲胺類物質作用生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能導致癌症。因此,我們應多吃一些大蒜(含大蒜素)、茶(含茶多酚)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這些食物都可以防止胃中亞硝酸胺的形成或是抑制亞硝酸胺的致癌突變作用。
「千沸水」的危害最為隱蔽,危及范圍最廣,那麼「千沸水」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水中本來就含有少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硝酸鹽為離子化合物(屬離子晶體),其離子鍵是比較穩定的。因此按理來說硝酸鹽是比較穩定的,但由於硝酸根是由活潑的非金屬元素--N與O構成,硝酸根是不穩定的,所以,硝酸鹽化學性質很活潑。鹼金屬和第ⅡA族的無水硝酸鹽在加熱情況下可分解為亞硝酸鹽和氧氣,如:2NaNO3 2NaNO2+O2↑,因此在燒水過程中,硝酸鹽不斷分解,再加上水的不斷蒸發,就導致亞硝酸鹽濃度不斷上升--這就是「千沸水」,「千沸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很高,因此,長期飲用,很可能導致癌症。
❻ 粥鍋鍋蓋上的的蒸餾水能喝嗎
可以喝,鍋蓋上面的蒸餾水如果是煮食物的是能吃用的,但是還得看你在鍋里煮的什麼因為鍋里的物質也會隨著加熱升溫而蒸發,如果鍋煮的是可食用的東西,那升騰到鍋蓋上的水也能食用。如果是煮的是非食用性物質,最好不要拿來喝。
❼ 煮粥到底是開水還是涼水
開水。 教你六個秘笈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鍾。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鍾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鍾,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鍾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鍾。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好好做吧,烹飪實在是一門實用科學,尤其是對女人! 當我們愛一個人時,可以煮點東西抓住他的心; 當我們恨一個人時,也可以煮點東西傷害他的胃
❽ 做白米粥用純凈水還是自來水
原料:大米60克、糯米20克、紅薯120克、自來水650克。
1、准備60克大米加20克糯米。
❾ 煮粥要放多少水
煮粥放米的3倍水。
在煮粥的時辰萬萬不能再用冷水下鍋了。這一點之所以會排在首位,能不能煮好一鍋粥,它就是最最關頭的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