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廠化學水處理的流程。
電站的水處理流程分為兩大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物理軟化水流程,第二部分是化學除鹽水流程。
物理軟化水流程:來自廠區供水管網的原水(又稱生水),經過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除去了原水中的固體顆粒和懸浮雜質,稱為澄清水;澄清水再經過反滲透裝置清除了其中大部分鈣、鎂離子,成為軟化水。
化學除鹽水流程:軟化水經過除碳器,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嚴格地說是HCO3—),再經過混床,除去水中殘存的鈣、鎂、鈉、硅酸根等有害離子,成為除鹽水,也就是鍋爐補給水,存儲在除鹽水箱,再用除鹽水泵打入除氧器,最終經給水泵打入鍋爐汽包。
拓展資料:
關於「軟化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水壺用久後內壁會有水垢生成。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在我們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無機鹽類物質,如鈣、鎂鹽等。這些鹽在常溫下的水中肉眼無法發現,一旦它們加溫煮沸,便有不少鈣、鎂鹽以碳酸鹽形成沉澱出來,它們緊貼壺壁就形成水垢。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雨、雪水、江、河、湖水都是軟水,泉水、深井水、海水都是硬水。
水的硬度主要由其中的陽離子:鈣(Ca2+)、鎂(Mg2+)離子構成。 當含有硬度的原水通過交換器的樹脂層時,水中的鈣、鎂離子被樹脂吸附,同時釋放出鈉離子,這樣交換器內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離子的軟化水,當樹脂吸附鈣、鎂離子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出水的硬度增大,此時軟水器會按照預定的程序自動進行失效樹脂的再生工作,利用較高濃度的氯化鈉溶液(鹽水)通過樹脂,使失效的樹脂重新恢復至鈉型樹脂。
(資料來源:網路:軟化水)
❷ 除水垢的化學方程式,,誰知道可以說一下嗎
這個是我們讀書時候都有學過的,我這邊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你可專以參考看看的,屬 水垢的成分一般就認為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CaCO3,Mg(OH)2 生成水垢: Ca(HCO3)2=CaCO3+H2O+CO2,Mg(HCO3)2=MgCO3+H2O+CO2 MgCO3+H2O=Mg(OH)2+CO2 反應條件都是加熱 硬水中含Ca2+、Mg2+、HCO3- 加熱後,首先發生第一組反應,即碳酸氫鹽的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鹽,其中的碳酸鈣就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但碳酸鎂微溶於水,在燒開即加熱條件下可以繼續轉化為更難溶於水的氫氧化鎂,即水垢中的另一種主要成分. 去水垢: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Mg(OH)2+2HAc=Mg(Ac)2+2H2O 醋酸既可以寫成HAc,也可以寫成CH3COOH 以上就介紹到這,你可以參考看看我的內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❸ 商用電開水器除垢(抑垢)水處理行業實用方法集錦
1 、水垢的種類
(一)鹼土金屬垢:包括以鈣為主要成分的垢,如硫酸鈣垢、硅酸鈣垢、碳酸鈣垢等,以鎂為主要成分的,如氫氧化鎂垢、磷酸鎂垢等。
(二)鐵垢:包括以鐵為主要成分的垢,有氧化鐵垢、磷酸鹽鐵垢和硅酸鹽鐵垢。
(三)鋁垢:是以鋁為主要成分的垢,如硅酸鋁垢。
(四)銅垢:是以金屬銅為主要成分的垢。
硫酸鈣垢堅硬而緻密,在低壓鍋爐裝置上 ,主要以半水合物或石膏的形式沉澱附著;在鍋爐本體中,以無水化合物的形式沉澱附著。
硅酸鈣垢主要在鍋爐熱負荷較大的受熱面上形成,它沉澱為硅灰石,垢的硬度較大, 導熱性很差,能牢固地粘附在受熱面上。
碳酸鹽垢有著不同的特性,它既可以是堅硬的水垢,又可以是松軟的水渣。
當爐水進行微弱蒸發時,碳酸鹽常沉澱成堅硬的結晶狀水垢。
當爐水進行劇烈沸騰時,碳酸鹽又常常沉澱為水渣。
氫氧化鎂和磷酸鎂易粘附在鍋爐壁上,形成二次水垢。
水垢成分中大部分是鹼土金屬垢(達90%),還有鐵垢、鋁垢、銅垢等和金屬腐蝕產物及有機物等。
按水垢的形成程序可分為兩種:
一是鹽類雜質在受熱面上直接結晶而形成的一次水垢;
一是易粘附在受熱面上的水渣,再次產生二次水垢。
水渣分為兩種:
除一種水渣易粘附在受熱面上,形成難以用機械方式除去的二次水垢外,
還有一種水渣呈流動狀態不易粘附在受熱面上,執行中可按照排污方法將其排出。
由此看來,不論是一次水垢,還是二次水垢或水渣的形成程序,都是在一定環境和一定條件下形成的,互相牽連,互相制約,所以不可忽視。
2 、水垢的形成
水垢和水渣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程序, 這個程序分為兩步:
第一步為鹽類雜質由過飽和溶液中析出;
第二步為結晶出來的鹽類雜質附著在金屬受熱面上,形成水垢或懸浮在溶液中成為水渣。這個程序的第一步容易理解,因為鍋爐在執行程序中, 爐水由於受熱而蒸發濃縮,致使鹽類雜質達到溶解極限,即溶度積。如果鹽類陰、陽離子的濃度乘積超過其溶度積,此鹽類雜質便會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反之,鹽類將繼續溶解。
在鍋爐執行程序中,水中鹽類超過溶度積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鍋爐裝置中水的蒸發濃縮,致使爐水中鹽類雜質濃度升高,組建達到過飽和狀態。
(二)熱力裝置在加熱程序中,某些離子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一種難溶的化合物, 如水加熱到60~70攝氏度以上時,重碳酸根轉變成碳酸根。水的溫度越高,重碳酸根轉變成碳酸根越多,這樣使易溶的重碳酸鹽產生了難溶的碳酸鹽。
(三)某種鹽類(如鈣、鎂鹽)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接近受熱面的水中, 此種鹽類首先應超過溶度積而析出。
第一步所形成的過飽和狀態溶液很不穩定,開始時是治安過飽和溶液中發生鹽類結晶核心上, 極小的微粒逐漸長大成顆粒,最後形成粗結晶體或絮狀的水垢或水渣。形成水垢或水渣,不僅與鹽類物質的化學成分有關,而且還取決於鹽類雜質和受熱面之間物理化學因素。如果金屬受熱面粗糙並伴有凸瘤包時,便會成為過飽和溶液產生固態的結晶核。金屬受熱面氧化層有相當大的附著力,它可成為金屬壁與析出結晶沉澱物的粘結中間層。因此,金屬表面粗糙或覆寫一層氧化物時,鹽類雜質沉澱出來將主要成為水垢。 反之,在光潔的受熱金屬面上,則多呈水渣。
水垢的去除方案
(一) 機械除垢法:當爐內有水垢或水渣時,停爐後放掉爐石,使鍋爐冷卻,用水沖洗或用螺旋鋼絲刷清除。如果水垢很堅硬,可用電力或水力帶動的洗管器來清洗。此法只適用於清洗鋼管,不適用於清洗銅管,因為洗管器容易將銅管損傷。
(二) 酸洗除垢法:用酸清洗水垢可用鹽酸、磷酸、鉻酸及氫氟酸,但不能用硫酸。因為硫酸與水接觸時,在水垢表面產生硫酸鈣硬膜,使膜下的水垢不易接觸到酸液。磷酸和鉻酸雖然比鹽酸有效,但由於價格太貴,所以一般都用鹽酸。鹽酸只能清洗碳酸鹽水垢,酸洗時產生的氯化鎂和氯化鈣溶解度很大,容易除去,並伴有二氧化碳產生,有攪拌鹽酸液的作用。對於純硅酸鹽水垢,可使用氫氟酸清洗。
如果鍋爐中以硫酸鹽和硅酸鹽為主的混合水垢,也可使用鹽酸清洗。酸洗的作用在於用酸溶液溶解水垢與金屬壁間的氧化鐵層,使酸接觸到金屬,從而產生氫氣泡使水垢脫落。它與鹽酸鹽垢的鹽酸清洗道理不同。酸洗時,一般控制鹽酸溶液濃度為 3 ~ 5 %,也可根據水垢的厚度來確定。組態鹽酸液時,應注意市售鹽酸濃度不同,要經過換算後再配製。
用酸洗的缺點是,鹽酸對金屬有腐蝕作用。酸液的濃度越大,溫度越高,對金屬的腐蝕性就越大。因此,為了保護金屬在酸洗時不受腐蝕,必須在酸液中加入抑制劑。抑制劑的種類很多,每種抑制劑都在一定條件下才有效。用鹽酸酸洗時,國內普通使用 02 -抑制劑。
鍋爐進行酸洗時 , 應注意一下幾點 :
1. 為保證酸洗效果,酸洗中 , 應不斷攪動酸液。可採用耐酸泵進行灌注式酸洗,強迫酸液在鍋爐中迴圈。如果採用靜置浸泡式酸洗,應將酸液加溫到 50 ~ 700C, 利用酸和水垢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泡進行攪動,以充分發揮酸液的作用。
2. 在酸洗程序中,應對進出鍋爐的酸液進行化驗,以便正確判斷酸洗結束時間。如果排出的酸液濃度大幅降低,需要補充新酸液;如果酸液濃度下降漸緩,而且逐漸穩定,表明酸洗完畢。
3. 酸洗完畢,先放出酸液,再用清水沖洗,然後將水加滿,並加入水容量 0.3 %左右的氫氧化鈉(先將氫氧化鈉溶於水再注入),煮沸 0.5 ~ 1 小時,以中和余酸。放出鹼液後,再用清水沖洗一兩次即可。
(三) 鹼洗除垢法:用鹼洗不能清除碳酸鹽水垢,因為鹼對碳酸鹽水垢不起作用。用鹼主要是清除硫酸鹽和硅酸鹽水垢,還可以清除硫酸鹽和硅酸鹽的混合水垢。此法不是使水垢溶解除去,而是使水垢軟化,再用機械的方法清除。鹼洗除垢法所用的葯劑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兩種。如果使用磷酸三鈉,不但能清除硫酸鹽和氫氧化鈉沒噸水 2 ~ 4 公斤,濃度 0.2 ~ 0.4 %; 磷酸三鈉每噸水 3 ~ 5 公斤,濃度 0.3 ~ 0.5 %。鹼 洗時用葯量為:碳酸鈉每噸水 10 ~ 20 公斤,濃度 1 ~ 2 %,氫氧化鈉每噸水 2 ~ 4 公斤, 濃度 0.2 ~ 0.4 %;磷酸三鈉每噸水 3 ~ 5 公斤,濃度 0.3 ~ 0.5 %。鹼 洗也是不升壓的長時間煮爐,一般不少於 24 小時,最多可以達 40 小時。鹼 煮後要立即沖掉泥渣,並開啟鍋爐進行機械除垢,否則泥渣重新硬化,難以清除。 此發作業簡單,但比酸洗效果差,而且煮爐時間長,葯劑耗量大。
❹ 化學除鍋爐水垢配方
水垢的主要成份是CaCO3,一般通過與醋酸(CH3COOH)反應可以達到目的,就是酸性不能回太強,太強了會腐答蝕鍋爐,不能太弱,太弱了達不到除垢效果。
CaCO3+CH3COOH---->Ca(CH3COO)2+H2O+CO2.
Ca(CH3COO)2溶於水,這樣就達到除垢目的。
如果說實在多的話,可以用很稀的HCL來除垢。但這個對鍋爐是有一定的損傷的。
❺ 水垢用什麼化學葯水可以去掉
水垢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所以用稀鹽酸就行,在家中用醋也可。
❻ 如何去除自來水中的水垢
防垢技術,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化學法,一是物理法。
化學法主要是離子交換、化學加葯或階段性酸洗等,這些化學方法在鍋爐水處理和工業水處理中廣泛應用,有很好的防垢效果,但是其代價也是相當大的。以鈉離子交換器為例,我國一般採用的都是鹽耗為250-500克/摩爾的鈉離子交換器,也就是說每置換出水中20克的鈣離子或12克鎂離子就需要使用250-500克食鹽,可想而知,對地下水的污染是多麼的嚴重。水是地球、是人類的寶貴資源。為了防止污染地下水,美國已經禁止使用鈉離子交換器。在此之前美國先是限制使用鈉離子交換器,規定鹽耗超過110克/摩爾的納離子交換器不允許使用,後又規定鹽耗超過90克/摩爾的鈉離子交換器不允許使用,最終是禁止使用鈉離子交換器。
目前有許多工業循環水是採用化學加葯的,如加阻垢劑等,但是在低溫循環水、冷卻水的工作溫度下,水中的微生物是極易生長的,而許多阻垢劑常常又是微生物的營養源,所以,通常在加阻垢劑的同時,還需加入大量的殺菌劑、滅藻劑、平衡劑等等。另外化學葯劑本身對設備、管道的腐蝕也是很嚴重的。進行階段性酸洗雖然比較簡單,但需要停設備,影響生產,費事費力,另外,清洗的廢液對環境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視的。總之,在越來越重視環保、強調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化學除垢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局限性。
物理法除垢、防垢:過去常見的一般有電磁、永磁、強磁、高頻、靜電等多種形式的除垢儀,俗稱電子水或電子除垢。人們對電子除垢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電子除垢幾上幾下,除垢效果眾說紛紜,常常是此地有效果,彼處就可能沒有效果,剛裝上的時候效果好,用一段時間,效果就不明顯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盡管化學除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目前還必須大量使用的關鍵所在。難道說:電子除垢就沒有作為了嗎?不是,以上所說的種種電子除垢產品其除垢效果的不理想,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其產品沒有真正掌握有效除垢的機理,直到」變頻共振「理論的提出,人們才算真正揭示高效除垢、防垢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