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解釋下列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A.用碳酸鈉溶液處理水垢中的硫酸鈣:Ca2++CO32-=CaCO3↓B.硫酸
A.用碳酸鈉溶液處理水垢中的硫酸鈣的離子反應為CaSO4+CO32-?CaCO3+SO42-,故A錯誤;
B.硫內酸型酸雨放置一段時間溶容液的pH下降,發生2H2SO3+O2=2H2SO4,故B正確;
C.向硅酸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得到膠體,發生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反應為Na2SiO3+2HCl=H2SiO3(膠體)+2NaCl,故C正確;
D.用石墨電極電解AlCl3溶液陰極附近生成沉澱,陰極水中的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鋁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沉澱,反應為2Al3++6H2O+6e-=2Al(OH)3↓+3H2↑,故D正確;
故選A.
④ 鍋爐水垢,通常先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後,水溝成分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鍋爐水垢的主來要成分為源CaCO3、CaSO4、Mg(OH)2,在處理水垢時,通常先加入飽和Na2CO3溶液浸泡, CaSO4 會轉變成更難溶的CaCO3
所以 CaSO4 + Na2CO3===CaCO3 + Na2SO4
⑤ 解釋下列事實的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用碳酸鈉溶液處理水垢中的硫酸鈣:Ca 2+ +CO 3 2- =CaCO
A.用碳酸鈉溶液處理水垢中的硫酸鈣的離子反應為CaSO 4 +CO 3 2- ?CaCO 3 +SO 4 2- ,故A錯誤; B.硫酸型酸雨專放置屬一段時間溶液的pH下降,發生2H 2 SO 3 +O 2 =2H 2 SO 4 ,故B正確; C.向硅酸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得到膠體,發生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反應為Na 2 SiO 3 +2HCl=H 2 SiO 3 (膠體)+2NaCl,故C正確; D.用石墨電極電解AlCl 3 溶液陰極附近生成沉澱,陰極水中的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鋁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沉澱,反應為2Al 3+ +6H 2 O+6e - =2Al(OH) 3 ↓+3H 2 ↑,故D正確; 故選A. |
⑥ 鍋爐水垢中的硫酸鈣可用碳酸鈉溶液處理,使之轉化為碳酸鈣,再用酸除去
根據沉澱溶解平衡,沉澱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以AgCl
AgBr
AgI
之間的轉化說明:
AgCl
Ksp=1.8*10^-9
AgBr
Ksp=5.3*10^-13
AgI
Ksp=8.3*10^17
(註:
Ksp越小越難溶)
當某含Ag溶液中加Cl-,形成AgCl;再加入Br-,則AgCl轉化為更難溶的AgBr
,再加入I-,AgBr
又轉化為更難溶的Ag
I
,所以沉澱可以轉化為更難溶的沒錯。但是
看下面*****
CaSO4
Ksp=9.1*10^-6
CaCO3
Ksp=2.9*10^-9
顯然
CaCO3
比
CaSO4
更難溶!
但是為什麼會實現
CaSO4
向
CaCO3
轉化呢?
用碳酸鈉溶液處理鍋爐水垢中的硫酸鈣
時存在如下平衡
CaSO4====
Ca2+
SO4
2-
CaCO3====
Ca2+
CO3
2-
1:
這里NaCO3溶液必須是飽和的,使整個體系CO3
2-
濃度很高
促進
CaCO3的形成。
2:
而此時整個體系
SO4
2-
濃度並不是很高,上一步「CaCO3的形成」又讓體系
Ca2+濃度下降,這就促進CaSO4溶解。
總之
要實現
CaSO4
向
CaCO3
轉化(溶解度低的向溶解度高的轉化)要使用飽和NaCO3溶液,且沒過一段時間就換一次
NaCO3溶液
以維持
CO3
2-
濃度
在較高水平,這樣轉化效率才高。
通過這道題
我們知道了沉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溶解度高的向溶解度低的轉化可以自發進行,而溶解度低的向溶解度高的轉化需要人工提供適當條件。
很有水平的一個問題啊,其實這是一個到高三才討論到的問題,學了化學平衡後就會知道了。
⑦ 鍋爐水垢中的硫酸鈣可用碳酸鈉溶液處理
酸和碳酸根反應生成co2和水了啊,把廢液一倒,當然就全部除去了……
⑧ 下列方程式的書寫或描述正確的是()A.用碳酸鈉溶液浸泡鍋爐水垢:CaSO4+CO32-═CaCO3↓+SO42-B.熱
A、長期使用的鍋抄爐需要定期除水襲垢,否則會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處理,使之轉化為疏鬆、易溶於酸的CaCO3,而後用酸除去;故A正確;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放出的熱量;熱化學方程式中水是氣體,不穩定;故B錯誤;
C、電解MgCl2飽和溶液,陽極上是氯離子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陰極是氫離子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得不到金屬鎂,故C錯誤;
D、濃硫酸溶於水過程放熱,1molNaOH的氫氧化鈉溶液與含0.5molH2SO4的濃硫酸混合後放出的熱量大於57.3kJ,故D錯誤;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