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鉀肥的主要生產工藝是什麼
我國鉀肥的主要生產工藝:
1、氯化鉀:
工業生產以鉀石鹽礦精製加工為主,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採用光鹵石為原料,少數國家從鹵水提取。鉀石鹽礦富集和精製 由鉀石鹽礦富集氯化鉀有三種方法:
①、浮選法,是應用最廣泛和最經濟的方法。其過程(見圖)是以脂肪胺作為浮選劑,進行多次粗選,再進入精選系統進一步精製,底流返回粗選系統。
②、溶解結晶法,是利用氯化鈉和氯化鉀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將氯化鉀母液加熱後與鉀石鹽混合。此時,氯化鉀全部進入溶液,而氯化鈉進入溶液較少,冷卻後析出氯化鉀結晶,經分離、洗滌和乾燥即得產品。母液返回系統。如需製得工業用氯化鉀精品,可用再結晶的方法精製,氯化鉀純度可達到99.9%。
③、重液分離法,是利用氯化鈉和氯化鉀的密度不同,選擇密度介於兩者之間的重介質,把磨細過的鉀石鹽礦置於其中,氯化鉀上浮,氯化鈉下沉,達到分離的目的。
2、光鹵石富集和精製:
光鹵石資源較豐富,但因它含鉀量不高(純光鹵石僅含氧化鉀17%),加工能耗較高,且大量副產氯化鎂不易處理,故在氯化鉀生產中所佔比例不大,其富集主要有兩種工藝:
①、冷溶法,含有氯化鈉等雜質的光鹵石礦在20~25℃下用水或淡鹽水浸取,氯化鎂首先溶出,當溶液中氯化鎂含量增加時,溶入的一部分氯化鉀會再結晶出來。所得氯化鉀是含有氯化鈉的混合物,用富集鉀石鹽的方法進一步加工制氯化鉀。
②、熱溶法,在約100℃水中溶解光鹵石,在分離不溶物之後進行冷卻結晶得氯化鉀。
3、含鉀鹵水加工:
含鉀鹵水包括含鉀湖水、含鉀井水和鹽田鹵水等。以色列和約旦利用死海鹵水,中國利用青海省察爾汗鹽湖的鹵水生產氯化鉀。工藝是鹵水在鹽田裡自然蒸發,直至約90%的氯化鈉結晶出來;再將鹵液移入另一組鹽田,經蒸發、結晶得光鹵石,再以富集光鹵石的方法製取氯化鉀。
4、硫酸鉀:
主要用可溶性硫酸鹽鉀礦為原料,少數國家和地區用氯化鉀為原料製取。硫酸鹽鉀礦加工無水鉀鎂礬和軟鉀鎂礬等是可溶性硫酸鹽鉀礦,採用與鉀石鹽礦富集相類似的方法進行處理即可用作肥料。制純硫酸鉀時,可以用氯化鉀與可溶性硫酸鹽鉀礦進行復分解反應:K2SO4·2MgSO4+4KCl─→3K2SO4+2MgCl2,然後將溶液蒸發即可結晶出硫酸鉀。
明礬石綜合利用制硫酸鉀、氧化鋁和硫酸,在蘇聯已有工業生產,在中國也有小規模生產。明礬石礦經磨細後,進行煅燒還原,分解出二氧化硫,用以生產硫酸。還原物料用鹼液浸取,溶出硫酸鉀和氧化鋁,按鋁礬土加工的拜耳法制氧化鋁。溶液進一步蒸發、結晶和乾燥,得到硫酸鉀產品。此法在有明礬石資源而缺少鋁礬土資源的地方有經濟價值。
由氯化鉀制備,用硫酸分解氯化鉀製取硫酸鉀並副產鹽酸,反應分兩步進行,其反應式為:
KCl+H2SO4─→KHSO4+HCl (1)
KHSO4+KCl─→K2SO4+HCl (2)
第一步反應是放熱反應,在約200℃下進行;第二步反應是吸熱反應,需要在600~700℃下進行。此法能耗較高,材料腐蝕問題比較嚴重,只有在需要鹽酸的地區或國家用此法進行生產,如美國和比利時。
富集精製鉀石鹽礦時,大量副產主要含有氯化鈉和少量氯化鉀的廢鹵液,將其泵送至人工築堤的圍場內,靠自然蒸發,以結晶固化。
光鹵石加工過程中還大量副產含氯化鎂的廢液,其處理更加困難,因為依靠自然蒸發、結晶、固化需要很長時間。在以色列用水解和煅燒的方法處理含氯化鎂的廢液,生產氧化鎂和鹽酸實現了工業化。氧化鎂用於生產耐火材料,鹽酸用於生產磷酸。
Ⅱ 復合肥有幾種生產工藝,各工藝作用
復合肥生產工藝一般有以下幾種:
噴漿造粒,氨化造粒,高塔造粒,緩控釋肥
另外氨化造粒和噴漿造粒之間有什麼區別?
採用氨化、二次脫氯造粒生產工藝,原理是將氯化鉀與硫酸加入反應槽加熱並在一定條件下反應,逸出的HCL氣體經水吸收後可製得一定濃度的鹽酸,生成的硫酸氫鉀與稀磷酸混合後形成混酸。將該混酸與合成氨按比例在管式反應器反應,生成復肥料漿直接噴入轉鼓造粒機中生成氮、磷、鉀一定比例的硫基復合肥。具有造粒均勻、色澤光亮、質量穩定、養分足、易溶解和被作物吸收等特點,特別是作種肥對種子相對安全。適宜各類土壤和小麥、玉米、瓜果、花生、蔬菜、豆類、花卉、果樹等多種農作物及經濟作物,適用於基肥、種肥、追肥、種肥、沖施。
氨酸法工藝流程: 將多種基礎肥料及添加劑按工藝配方要求分批計量,經混料機攪拌均勻後與返料一起,由電子計量皮帶輸送入造粒機內。
濃度98%或93%的硫酸經槽車外購入硫酸儲槽存放,經泵打入硫酸稀釋儲槽並計量後供造粒所需。液氨經蒸發為氣氨由管道輸送入造粒機內。氨和硫酸在造粒機內的管道中連續反應直接進入造粒機料層進行造粒工作。物料在70~80℃溫度和蒸汽的調節下在造粒機內團聚成粒。成粒的濕物料在皮帶運輸機上冷卻硬化後,再進入烘乾機乾燥脫水。
烘乾後的物料由提升機輸送到篩分機,篩分後的大顆粒經破碎後與篩下細料一道返回造粒機再造粒。合格的顆粒經防潮、防結塊的包膜處理後經風冷進入成品再次篩分、計量包裝。包裝好的成品由轉運車運入庫房存放。
造粒機所產生的廢氣由通風機抽出並送入尾氣水洗裝置系統洗滌。乾燥熱風由熱風爐經熱風機提供。烘乾後的尾氣經高效旋風除塵器除塵後由尾氣風機送洗滌塔洗滌並由煙囪排空。出洗滌塔的洗滌水循環使用,部分泵入硫酸稀釋儲槽做稀釋補充水用。經洗滌後的尾氣排入大氣。
噴漿造粒工藝可以參考磷肥與復婚肥料書。
高塔熔體造粒原理及工藝流程
高塔熔體造粒工藝技術是利用熔融尿素和磷酸一銨、氯化鉀可以形成低共熔點化合物的特點,將粉狀磷酸一銨、氯化鉀、添加劑等各自加熱後,加入熔融尿素中,通過反應生成流動性良好的NPK共熔體,再通過專用噴頭噴入復合肥造粒塔,在空氣中冷卻固化成顆粒,獲得養分分布均勻,顆粒性狀較好的復合肥料。產品規格有:24-12-12,23-11-11, 24-0-24等。
生產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原料處理、造粒、冷卻處理。見下圖示。
高塔造粒技術主要利用了熔體造粒法技術。該技術最早應用於磷酸一銨(MAP)、硝酸磷
Ⅲ 氯化鉀鍍鋅有什麼工藝
第一節 氯化銨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氯化銨鍍鋅,鋅層發黑,鈍化不亮。原因分析:它只使用平平加,且加入量過大。平平加的作用是同其它光亮劑配合使用時作載體。在酸性鍍鋅溶液中,雖然對光澤性起一些作用,但它的主要貢獻是能使其它光亮劑穩定、均勻地分散於鍍液中,充分發揮其它光亮劑的作用。它用量少,作用也不大,過多亦無益處。處理方法:停止添加平平加,採用大電流處理,消耗掉多餘的平平加,再補充氨三乙酸和聚乙二醇。 2. 故障現象:鍍鋅層經鈍化後,發現表面有密集的小泡,小泡呈半圓形。原因分析:起泡有兩種,一種是脆性所引起的,另一種是鍍層同基體結合力不良引起的。脆性是指鍍層中由於夾雜無機或有機雜質,內應力增大而發脆。一般情況下引起的脆性因素是由於光亮劑加入過多。結合力是指鍍層同基體金屬結合的牢不牢。引起結合力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基體表面油污未除盡;二、鍍槽中重金屬雜質如鉛、銅等含量太高,影響了鋅的電沉積,使鋅中雜質過多,從而造成結合力不良。處理方法:首先應判斷是由何種原因引起。先觀察一下鍍鋅層的光亮性,如非常光亮,應查光亮劑的加入量,如加入量過多,故障就可能引起脆性。如光亮劑正常,應檢查經前處理過的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把零件放入水中浸一下,提出觀察它的濕潤性是否良好(金屬表面的水膜成一片,表明濕潤性良好)。如果是表面有油膜未除盡,應加強前處理工作。如果表面油污已除盡,則應檢查一下經鋅粉處理的周期。周期長的話,鍍液很可能是銅、鉛雜質過多引起的。解決方法是加入氨三乙酸或烏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依靠它對重金屬的絡合作用來降低金屬雜質離子的影響。如果加入後起不到掩蔽金屬雜質的作用,說明金屬雜質已達相當的數量,需要用鋅粉來進行處理。 3. 故障現象:返鍍成品(因鈍化後表面不合要求或厚度未達到標准,用稀Hcl或HNO3將鈍化膜去除,然後直接在鋅鍍層上復鍍鋅)發現起泡。原因分析:復鍍產品表面起泡,多數是由於原來的鍍鋅層表面的鉻酸鹽鈍化膜未除盡造成的。處理方法:適當延長復鍍零件在稀Hcl或HNO3中的浸漬時間,使表面鈍化膜完全除盡,然後再進行復鍍。 4. 故障現象:掛鍍零件,鍍層外觀色澤正常,經低濃度鉻酸白鈍化,鈍化膜發黑。原因分析:鍍鋅層中如果雜質過多,不僅會引起前述的起泡現象,也會發生稀硝酸出光後鋅層變黑(或者出光不亮)的現象。零件從鍍鋅槽中出槽時,外觀鋅層是正常的,只有經出光或鈍化後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處理方法:由於鍍液中金屬雜質過多,需要用鋅粉進行處理,故障即可消除。 5. 故障現象:具有螯合作用的銨鹽鍍鋅溶液(氨三乙酸、檸檬酸)在鍍液中經常接觸鐵件,鐵雜質必然積累,當超過一定量後,將使出光後的光亮鍍層出現蘭紫色,脆性增大,甚至於有些部件鍍層剝落和破裂。原因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鐵零件落入槽中腐蝕造成的。處理方法:下班前用磁鐵吸出落入槽中的零件,這種情況下鐵雜質積累是很慢的。經常用鋅粉處理。在處理其它金屬雜質的同時,能去除部分鐵離子。(加入適量的硫脲緩蝕鐵的腐蝕,對控制鐵的污染也能起些作用)。 6. 故障現象:零件經銨鹽鍍鋅鈍化(尤其是天蘭色、白鈍化後),在其表面出現一攤攤「漿糊」狀斑跡。原因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零件離開鍍槽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然後再鈍化。在擱置期,表面鋅層同空氣及鍍液發生化學作用,在鍍鋅層表面產生腐蝕產物,這樣鈍化後出現「漿糊」狀斑跡。二、零件在電鍍過程中,直接加入未經稀釋的平平加,它一下子不容易散開,粘附後造成斑跡。處理方法:一般來說,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是前一種。在生產中,零件一出槽應立刻水洗(對酸性鍍鋅可在稀的熱鹼液中浸一下,對鹼性鍍鋅可在5%的檸檬酸液中浸洗),然後再經水洗、鈍化,「漿糊」狀斑跡就不會出現。若表面已有腐蝕產物,可在工件放在出光溶液中適當延長浸亮時間再去鈍化,依靠出光液來將腐蝕產物溶解。但是這種方法鍍層損失大。或者也可以將零件浸入濃的鹼溶液中浸幾秒,憑借鹼把腐蝕產物去掉,然後再用水沖洗干凈。如果是直接加入濃的平平加引起的,則應改變加入的方法,稀釋後加入,應充分攪拌。第二節 鋅酸鹽鍍鋅 1.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鍍層發暗、起霧,局部發黑。原因分析:因原材料不純往往發生這類故障。原材料包括ZnO、NaOH、鋅陽極和水質。處理方法:如果是重金屬雜質引起的,可加入1~3g/L鋅粉或使用CK-778 0.5g/L,充分攪拌並過濾.然後在每升鍍液中加入4~8ml/L水玻璃,或加入2~4g/L酒石酸,或加入1g/L EDTA二鈉,進一步掩蔽金屬雜質。如果使用質量差的NaOH(特別是掛鍍時),應加入2~4g/L酒石酸,即可得到米黃色鍍層。若水質硬度太高,可加入浙江黃岩熒光化工廠生產的「鋅酸鹽鍍鋅水質調整劑」 4ml/L,就能得到米黃色鍍層。 2. 故障現象:新配鋅酸鹽鍍液,按工藝要求嚴格配製,雜質凈化亦有進行,但開始總是鍍不好。原因分析:是新配槽液Zn2+濃度分層所致。鍍液下層Zn2+濃度大,上層Zn2+濃度低,造成Zn2+上下濃度不一致。處理方法:電解數小時,並稍許攪拌,鍍幾槽即好。 3. 故障現象:整流器輸出電流為300A,電鍍幾分鍾後下降到200A,如人為升高到300A,但沒幾分鍾,電流又下跌到150A,後來再調,卻再也調不上去。原因分析:電流300A,電鍍幾分鍾後由於陽極進入鈍態,致使電流下降到200A,如此時人為升高到300A,相當於外界推陽極進一步處於穩定的鈍化狀態,這樣電流又很快地處於150A左右了。處理方法:適當提高NaOH含量,有利於鋅陽極的活化,並增大陽極面積。鋅在鍍鋅時致鈍電流密度約為1.5~2A/dm2,故陽極電流密度不得超過2A/dm2。此外,陽極表面應經常清洗,防止結垢。因為陽極表面結垢後,相當於減少了陽極的真實面積。 4.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液中異金屬雜質對鍍層引起的不良影響太大,由它們引起的故障現象列於下表:異金屬雜質 允許含量(mg/L) 故障現象 Cr3+ ≤1 高電流密度處發霧,呈棕灰色,含量高時fI下降 Pb2+ ≤5 硝酸出光後,有黑色條紋,鈍化不亮,低DK處呈灰黑色,甚至無鍍層 Cu2+ ≤10 低DK處呈灰蘭色,加速陽極溶解 Fe2+ ≤10 二次加式性能差,鈍化後吻變色,結合力差,鍍層脆性增大,鍍層起霧、發黑 Ni2+ ≤10 鍍層發脆,易產生條痕處理方法:利用鋅粉和專用活性炭,處理鍍液中異金屬雜質離子效果見下表:(註:分析儀器採用WFD—YZ原子吸收光譜)處理結果(mg/L)工藝類別 處理方法 異金屬雜質離子鐵 銅 鉛 鉻原DPE—Ⅲ 鍍鋅工藝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2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31 17.5 20.5 6.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1 16 18.75 7 專用炭處理 20 0.7 0.9 6.5 ZB—80 光亮鍍鋅 未處理 正常槽液含量 1.1 0.5 1 0.5 加金屬雜質後含量 29 17.5 14.5 5.25 處理後 鋅粉處理 3.5 3.2 9.6 4.3 專用炭處理 0.6 0.45 0.9 3.75 從上下這三個表格可以看出,槽液中加入0.1~0.2g/L的CK—778凈化劑,對於不含任何絡合劑的鍍鋅液中鐵、銅、鉛、鉻去除均有明顯效果。對於含有給合劑三乙醇胺的鍍液也有較好的效果。在生產中,加入CK—778凈化劑後應強力攪拌,使其與鍍液充分接觸,攪拌後應在2~3小時內立即進行過濾。利用CK—778處理鋅酸鹽鍍鋅有害金屬結果:處理前 金屬雜質後含量 類別工藝類別 Fe(mg/L) Cu(mg/L) Pb(mg/L) Cr(mg/L)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受污染 處理後 有效率 ZB—80 光亮鍍鋅 1 805 1 98% 34.5 0.5 98% 40.5 2.5 94% 18 2 80% 2 22 1.5 93% 14.6 0.7 95% 5 1.9 83% 5 0.33 93% 3 30 1.04 97% 41 0.63 98% 17.5 1.65 91% 14 1.19 91% 原DPE—Ⅲ 鍍鋅工藝 1 37 4.88 87% 34.6 1.56 95% 8.75 1.9 78% 15 6.3 58% 2 22 1.84 91% 14.6 0.8 95% 5 1.9 83% 5 1.93 61% 5. 故障現象:某單位以DE為添加劑,鍍鋅件出槽時光亮如鏡,但在放置過程中,鋅層紛紛起皮脫落。原因分析:這是由於鍍層脆性所致。剝落下來的鋅鍍層成碎塊,用手指研磨,很易成粉末狀。這些原因是因為片面要求鍍層光亮,盲目加入過多光亮劑香草醛之故。處理方法:掛入廢鐵板進行大電流處理,人為消耗,直致色澤正常。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顆粒活性炭,把過多的光亮劑香草醛吸附掉,然後沉澱過濾。生產中一般用前法。生產中添加劑使用應少加、勤加,正常的鍍鋅層呈米黃色即可。 6. 故障現象:鋅酸鹽鍍鋅會發生起泡現象。原因分析:起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分述如下: ①鍍液本身的性質:電解液自身不足,對鋼表面的活化較差。 ②添加劑的質量和用量:質量好的DE,應是淡黃色的,若發現分層,色如紅棕或咖啡色,則加入鍍液後即使不起泡,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添加劑加入過多,鍍層夾雜也多,內應力加大,也易起泡和產生脆性。冬天,在無加熱情況下,最易發生起泡。因為鍍液溫度低,添加劑吸附在零件表面多(溫度低,有利於添加劑的吸附),鍍層夾雜更多,更易起泡。此外,香草醛加入多,鍍層光亮性很足,脆性在,會由脆性引起起泡。 ③鍍前處理(包括入槽前的弱酸腐蝕)不良。 ④鍍液的凈化:金屬雜質離子含量太高也會引起鍍層起泡。 ⑤操作條件控制不當:如電流過大、溫度很低,都將會引起有機物夾雜,引起起泡。 ⑥掛具引起起泡。 ⑦鍍層邊緣四周太厚,引起應力過大而起泡。處理方法:做好技術管理工作,嚴格遵守操作工藝,鍍液應定期分析,定期加料,添加劑少加勤加,定期過濾,應每季過濾一次。 ①加入3~5g/L的NaCN,以增加對鋼鐵件的活化作用,同時又可掩蔽鍍液中重金屬雜質的影響。3~5g/L的NaCN基本符合排放條件。 ②添加劑應用合格品,在使用過程中應連續滴加,以保持其含量一定。 ③嚴格認真地做好鍍前處理工作,鋼鐵件鍍鋅應有完整的鍍前處理工序:化學除油、酸性除銹、電解除油、鍍前活化等四個主要工序。各工序應仔細操作,嚴格清洗。鍍前的一道浸酸活化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再經清水洗滌,才能電鍍。活化是使鋼鐵件表面鈍化層去掉。 ④一旦添加劑、光亮劑加入過多,或重金屬雜質多,或鍍液分解產物多,則應進行大處理。 ⑤冬天應控制好液溫,溫度應在15℃以上,若無加溫裝置,則添加劑應盡量少。 ⑥掛具不可用錫焊,如有焊點應浸塑處理。用塑料薄膜包紮起來並不好。 ⑦嚴格控制鍍層厚度,邊緣不超過20μM,否則邊緣易起泡。 7. 故障現象:深鍍能力明顯較差。原因分析:如果Zn2+濃度高,NaOH濃度低,會影響深鍍能力。另外,添加劑質量差或含量少也會影響深鍍能力。處理方法:調整NaOH:ZnO = 10~12:1,對於某些盲孔較深的零件,深鍍能力要求高者,可加入「MB」防老劑(2—巰基苯並咪唑),加入量一般為0.1~0.2g/L。開始加入時效果應不明顯,一周後就會生效。 8. 故障現象:鍍層有較多的條紋和氣流。原因分析:產生此類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鹼性鋅酸鹽鍍鋅的電流效率太低,析氫所造成的。若增大陰極電流密度,則電流效率還會繼續降低。大量的析氫,致使鍍層產生氣流、條紋,這種現象在冬天液溫低時更明顯。處理方法:陰極電流密度不宜過大,液溫控制在15℃以上,DK控制在1.5 A/dm2,若沒有加溫裝置,DK應控制在0.8 A/dm2。若現象較明顯,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利於氫氣的析出。 9. 故障現象:電鍍大機架,電流開的小,深鍍能力差,深凹處無鍍層。電流開大,機架兩端燒毛。原因分析:鋅酸鹽鍍鋅其深鍍能力是較好的。但對於復雜的零件來說,凹陷程度較深者,電流開的小,往往鍍層薄,鈍化後就被腐蝕掉,故必須用大電流。處理方法:准確鍍液成分和添加劑、光亮劑用量恰當,盡可能開大電流,使零件的深凹處有一定厚度的鍍層。為避免機架兩端燒毛,可在機架兩端設置輔助陽極,讓一部分電流流到輔助陽極上
Ⅳ 含有大量氯化鈉氯化鉀的工業廢水怎麼處理
氯化鈉氯化鉀是怎麼生成的?知道基本工藝會更好提出處理辦法
Ⅳ 磷酸二氫鉀是不是有氯化鉀工藝生產的
磷酸二氫鉀的生產方法很多,大致可概括為中和法、萃取法、離子交換法、復分解法、直接法、結晶法和電解法等。在中國,生產工藝多採用中和法,其次還有有機萃取法、復分解法、離子交換法等。
中和法
中和法,是將苛性鉀或碳酸鉀配成30%的溶液後送至中和器,在攪拌下與50%的磷酸溶液中和,控制溫度在80-100℃,pH為4-5,中和產物經過濾、濃縮、冷卻結晶、離心分離、乾燥後即得成品,結晶母液返回到濃縮工段進行回用。中和法其化學反應式為:
H3PO4 +KOH = KH2PO4 + H2O
2H3PO4 +K2CO3 = 2KH2PO4 + H2O + CO2↑
中和法的特點是工藝流程短,技術成熟,設備少,產品質量高,能耗低,投資少。該法以熱法磷酸和鉀鹼為原料,生產成本高,難以在農業上應用,主要用於生產食品、醫葯和工業級的磷酸二氫鉀,今後此法產量會有較多下降,但目前尚無其它方法能動搖其產品在食品工業中的主導地位。當前,全國中和法磷酸二氫鉀的生產能力占總生產能力的90%以上。
萃取法
萃取法分有機萃取法和無機萃取法,目前工業化的方法為有機萃取法。
有機萃取法是根據有機溶劑對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選擇性地使用有機溶劑進行萃取分離來製取磷酸二氫鉀的方法。它是在合適的有機溶劑(S)存在下,通過氯化鉀和磷酸反應,生成的鹽酸幾乎被萃取到有機溶劑中,待分相、分離後,磷酸二氫鉀從水相中結晶出來,經洗滌、乾燥即得產品磷酸二氫鉀,分離後母液循環使用;鹽酸由反萃劑從有機相中反萃出來,萃取劑在過程中循環使用。
離子交換法
利用氯化鉀溶液通過苯乙烯系陽離子交換樹脂,從溶液中吸附K+,然後將磷酸二氫銨溶液通過樹脂進行置換,製得磷酸二氫鉀溶液,然後料液經濃縮、冷卻結晶、離心分離、乾燥後得到成品磷酸二氫鉀,結晶母液返回到濃縮工段進行回用。
Ⅵ 氯化鎂、氯化鈉、氯化鉀加熱溶解,怎樣溶解最快是否需要催化劑工藝餾程是什麼
加熱可以使溶解加快,溫度越高,溶解越快
對其進行攪拌可以使得溶解速度加快,攪拌速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原料的粒度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溶液的濃度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不用加入催化劑
Ⅶ 鉀石鹽用溶解結晶法生產氯化鉀的依據是什麼
溶解結晶法加工鉀石鹽制氯化鉀都是基於氯化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顯著差異的特徵,用溶解和分別結晶的方法製得氯化鉀和氯化鈉等!
Ⅷ 氯化鉀的生產工藝
本課題研究了硫酸和硫酸鉀配成的硫酸氫鉀同磷酸氫鈣的復分解反應的動力學行為和用氯化鉀、硫酸和肥料級磷酸氫鈣為原料生產磷酸二氫鉀的工藝。 用硫酸和硫酸鉀進行了磷酸氫鈣的分解反應實驗,通過對加入硫酸鹽和分解率一時間關系的分析,發現無論硫酸根/鈣離子的比例如何,均有反應前期速度快,後期反應速度慢,因此表明「可透性的固態膜」的出現是必然的。固態膜的形成主要由硫酸的過量所引起,當硫酸超過理論量的30%出現反應不完全的現象,說明與濕法磷酸相似的有硫酸根過量的限定。克服固態膜對白肥分解的影響是提高磷得率的關鍵;白肥同硫酸氫鉀的反應,在前期轉化快,在1~1.5小時可以達到80%,後期的反應速度逐漸下降,但尚可繼續進行。 分解率主要取決於反應的時間和硫酸用量。提高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可提高分解率。在反應前期,50℃的分解速度大於70℃的分解速度,60℃的分解速度最大。在反應後期,在50-70℃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則分解率越大,反應也越快。 通過對不同粒徑的白肥在不同溫度下反應的研究,認為小顆粒白肥反應速度大於大顆粒。其中白肥和硫酸氫鉀的復分解液固反應是擴散控制反應,並得出了反應的動力學方程。動力學模型是:四川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 通過對該模型的實驗探討認為磷酸氫鈣粒子不是理論意義的球形,可能具有從表面到內部的細孔。用時間的負2.2次方校正後的方程表示,隨著反應的進行,形成的固態膜越來越厚,即擴散的阻力越來越大。 工藝研究證明,用復分解反應來合成磷酸二氫鉀是可行的;適宜的工藝條件是:硫酸的用量按與鈣離子的比1:1~1.05,磷與鉀的比1:1,反應的固液比用加入水的量控制在1:3一4,反應溫度70一85℃;合成過程中鉀的損失主要與白肥中的含氟量有關,磷的損失與體系中的硫酸用量、反應時間和液固比有關。過程主要參數同濕法磷酸的生產相似,故可以部分借用濕法磷酸浸取過程的研究結論。 在製造磷酸二氫鉀的過程中,根據K:P和S:Ca的比例,用甲醇沉澱時游離酸以磷酸形式萃取在甲醇中,硫酸根與鉀離子沉澱出硫酸鉀,調節產品中的硫酸鉀和磷酸二氫鉀組成比例,從而調節產品中的磷鉀比。由此可以製造出不同磷鉀比的復合肥。關鍵詞:磷酸氫鈣、氯化鉀、磷酸二氫鉀、工藝研究 >>>>下為英文版>>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inetic behavior in the reaction of CaHPO4 and KHSO4 (mixed by H2SO4 and K2SO4), and the process of procing KH2PO4 with KC1、 H2SO4 with fertilizer CaHPO4 as the raw material.In this research, a reaction of H2SO4 with K2SO4 is carried out to decompose CaHPO4. Through the analyz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ulfate used and decomposition time, we find for all the reaction, the reaction rate is fast at the beginning, but slow down following the reaction time, no matter how large the ratio of SO42- and Ca2+. So it shows that a "transparent solid-state membrane" occurs and the passivation of plain fertilizer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overdose of H2SO4. The amount of used SO42- takes big effect on the passivation. When the amount of H2SO4 acid is excess for 30%, the reaction will be stopped uncompleted, tha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imitation of overdose SO42- the same as for wet H3PO4 acid process. The key point to gain more phosphorus is to overcome the passivation of plain fertilizer. For the reaction of plain fertilizer and KHSO4,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action, transforms quickly, from 1 to 1.5 hour it could be transformed to 80%, after this period, in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the speed of reaction will decrease, but still continues. The decomposition rate mainly depends on the time of reaction and the amount of used H2SO4.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s increasing the tim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action can raise the decomposition rate.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action, the decomposing speed under 50℃ is faster than under 70℃, under 60℃ thedecomposing speed is the fastest. But in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ring the range of 50-70℃,the decomposition rate will increase as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and speed of the reaction.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reaction of two kinds of particle siz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 consider the reaction speed of small particle plain fertilizer is faster than the big ones.The liquid-solid multiple-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plain fertilizer and KHSO4 is a diffusion controlled reaction and its kinetic model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In this model, we do not consider the CaHPO4 particles spherical theoretically and believe that there are fine holes between their surface and interior. When fitting the - 2.2 power of the time into the equation, it is find that as the time goes on, the reaction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omplete, the reason is the resistance of the diffusion increases with the time.The process study of procing KH2PO4 find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multiple-decomposition reaction to proce KH2PO4. The suit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are:The amount of H2SO4 based on the ratio to Ca2+ 1:1-1.05 The ratio of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1:1 The solid -liquid ratio: 1:3-4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70-85℃The lose of potassium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fluorine in the plain fertilizer, the lose of phosphorus i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used H2SQ4 acid, reaction time and solid-liquid ratio in the system. 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are similar with that of wet H3PO4 acid process, so we can borrow part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from wet H3PO4 acid process.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cing KH2PO4, based on the ratio of K:P and S:Ca, methanol is used to separate out K2SO4 as precipitate and leave H3PO4 inthe methanol in free acid type. By adjusting the ratio of K2SO4 and KH2PO4 in the proct, P-K ratio in the proct can be adjusted. In this way we can proce composition fertilizers with different P-K ratio.
採納哦
滿意請採納。
Ⅸ 含有大量氯化鈉氯化鉀的工業廢水怎麼處理
含鹽量的污水復不好處理,用化學沉澱製法不能進行很好的處理,達不到預期效果,因為鈉鹽和鉀鹽都是可溶性的;工業上常用的方法是處理前的高溫蒸發,使鹽類結晶,然後分離出來,但是這種方法費用較高,需要設備多,增加投資,所需人力物力多,不適合水量較大的污水處理,因為從經濟上考慮,這種方法得不償失。可以考慮反滲透等技術,去除鹽類的污水效果好,這也是未來污水深度處理的一個方式,在海水淡化領域用的較廣;成本也較高,膜需要定期更換,而且價格也高。根據自己情況可以考慮用哪種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Ⅹ 氯化鉀15~22%的高鹽廢水怎麼處理
您是哪個公司呢?咱可以交流一下,看看能否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