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 象天津市場里的涼拌菜 需要的都是什麼菜還有調味料怎麼做我也想干一個那樣的攤~~
1、拌蔥頭
原料: 蔥頭一斤 青紅辣椒三個 醬油三錢 陳醋三錢精鹽五錢 香油三分
製法: 將蔥頭剝去老皮洗凈,直刀切成片,再改刀切成粗絲或小塊;辣椒直刀切成絲共裝盤內,然後拌上精鹽、醬油、陳醋,最後滴上香油,攪拌勻即好。
特點: 新鮮脆嫩,酸辣適口。
2、拌捲心菜 原料: 捲心菜斤半 醬油五錢 香油五分 白糖一錢食鹽二分
製法: 將捲心菜剝去外幫洗凈,直刀切成一寸長、半寸寬的碎段。入開水中煮兩三分鍾撈起,不可過度,瀝去水放在碗中。將醬油、香油、白糖、食鹽調入攪拌勻即好。除此,還可加入蝦米、香乾、青紅辣椒絲,調以醋,做成糖醋味捲心菜。
特點: 甜咸香脆,佐酒小菜。
3、拌綠豆芽
原料: 綠豆芽二斤 黃瓜二兩 精鹽五錢 蔥絲二錢姜絲二錢 醋五錢 香油一錢
製法: 將綠豆芽揀去雜質洗凈,入開水鍋里焯熟(注意不要過火焯軟),撈出控去水;黃瓜洗凈直刀切成片,再切成細絲,撒上精鹽,加入蔥絲、姜絲拌勻,最後澆上醋、香油盛盤即好。如加入泡軟的腐乾絲、粉絲即成綠豆芽拌三絲。
特點: 新鮮味美,富有營養。
4、黃瓜拌蝦片
原料: 蝦兩對 黃瓜一節 青蒜苗兩棵 青菜葉三棵醬油五錢 香油一錢 陳醋二錢 水泡木耳二錢
製法: 將對蝦脫皮,入開水鍋里煮熟,撈出晾冷;把黃瓜洗凈,直刀切成半圓片;青蒜苗、青菜葉揀洗凈,直刀切成段,全部放在案上待用。這時將冷蝦推切成片。再行裝盤和調味。擺盤的次序是:先用青菜葉鋪底,接著將蝦片擺成花樣(可自選),上層將黃瓜片、青蒜苗擺上,撒上水木耳,倒入醬油、香油、陳醋即好。
特點: 鮮艷美觀,清香利口。
5、麻醬拌豆角
原料: 鮮豆角五兩 芝麻醬二兩 精鹽五錢 味精十粒花椒油五錢 薑末三錢
製法: 把豆角抽筋,折斷,洗干凈,在開水鍋里焯熟,後用涼水浸泡,撈出控去水,放在調盤里。再把芝麻醬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把花椒油燒熱,加入精鹽、味精、薑末澆在豆角上,拌勻即可裝盤。
特點: 顏色翠綠,香味可口。
6、肉絲拌粉皮
原料: 豬肉(瘦)三兩 綠豆粉皮二張 食油五錢醬油三錢 香油五分 醋二錢 芥末五分 鹽水一錢 麻醬五錢 味精十粒
製法: 先將豬肉洗凈,片成片再切成細絲;粉皮泡軟後也直刀切成絲,入開水鍋里煮一下,撈出放入涼水裡,瀝控水分,盛入盤里,用筷子攪散。再將炒鍋置旺火上,倒入油燒熱,隨即將肉絲入鍋煸炒,加一錢醬油,待肉色變色盛在粉絲上。澆上醋、香油、芥末、鹽水、味精兌成的汁,最好淋上麻醬即成。
特點: 味香爽口,佐酒佳餚。
7、拌韭菜
原料: 鮮韭菜二斤 食鹽五錢 花椒十粒
製法: 將韭菜揀好洗凈,直刀切成寸段,拌上食鹽、花椒,放入盆里加蓋,腌兩三天即可食用。
特點: 經濟實惠,佐飯最宜。
8、拌香黃豆
原料: 黃豆二斤 食鹽一兩 醬油一兩 黃酒五錢五香粉五錢 蔥花二錢
製法: 將蟲咬破爛的黃豆揀去洗凈,倒入鍋里,加水浸住豆面,倒入五香粉(也可加一錢靈雲香),上旺火煮一刻鍾左右,移至小火燜煮,這時須加入鹽、醬油、黃酒等佐料,緊蓋鍋蓋燜至豆皮發脹,湯成濃汁時起鍋,晾冷裝盤。吃時可撒些蔥花,滴幾點香油,其味更香。
特點: 味鮮香脆,佐酒小菜。
9、麻辣粉絲
原料: 粉絲六兩 白糖五分 醬油一兩 辣椒油五錢醋三錢 花椒粉一錢 味精一分 製法: 先將粉絲用開水泡軟,切成二寸長的段放盤內。用碗一隻,放入醬油、醋、白糖、味精和冷開水五錢,調成鹵汁,澆在粉絲上,撒上花椒粉,淋入辣椒油,拌勻即成。
特點: 此菜是四川風味,味重麻辣,佐酒最宜。
10、拌粉皮
原料: 好粉面五兩 清水三斤 黃瓜二兩 芝麻醬五錢芥末三錢 辣椒油五錢 香油二錢 調和八兩
製法: 將粉面加入清水打成濃汁,上火熬成糊狀,熬好後攤在木板上,薄厚要均勻,涼冷後捲起,切成寬條盛盤,撒上黃瓜絲、調入芝麻醬、芥末、辣椒油、澆上調和湯,滴入香油即成。
特點: 清涼味美,盛夏佳品。
11、拌芹菜
原料: 鮮嫩芹菜二斤 精鹽五錢 香油五分 特醋三錢醬油三錢
製法: 將芹菜摘葉揀凈,削去毛根,洗凈。切成五分長節,入開水鍋里焯一下,之後撒上精鹽拌勻,食用時澆上醬油、特醋、香油,也可澆入花椒油其味更長。醋不可早放,否則菜會變黃。
特點: 翠綠香嫩,富有營養。
12、茄汁芹菜
原料: 嫩芹菜一斤 茄汁二兩 精鹽二錢 食油一兩白醋一錢
製法:
1.選鮮嫩芹菜,摘去葉、根洗凈,用刀把梗部順直剖開,投入開水鍋中,見水再開時撈出,瀝水後切成一寸長的段,加入精鹽、味精放盤內。
2. 鍋放爐火上,放入食油燒熱,加入茄汁、白糖、醋和水適量,燒開後澆在芹菜上即成。
特點: 此菜色澤橙紅,鮮嫩可口。
13、五香花生米
原料: 花生米一斤 精鹽一兩 花椒一錢 大料一錢豆蔻半錢 姜三片
製法: 將花生米揀凈,用溫開水泡在盆內約兩小時,鍋內加水約二、三斤上火,放上鹽、花椒、大料、豆蔻、姜,加入花生米煮熟,連湯倒入盆內,吃時撈出盛盤即成。
特點: 五香味濃,宜下酒飯。
14、菠菜泥
原料: 菠菜一斤 薑末二錢 香豆腐乾二塊 精鹽八分蝦米三錢 白糖三分 熟咸瘦肉二錢 芝麻油三錢
製法:
1.將菠菜摘去老葉,削去根尖洗凈,下開水鍋里燙至水再開時(中間把菜翻個身),稍停片刻,撈起瀝水,然後捋齊擠去水分,剁成碎末,再擠一次水放盆中,加入精鹽和白糖拌勻。
2. 蝦米洗去灰塵雜質,放小碗里,加開水剛沒平蝦米(最好是上籠蒸二十分鍾),泡軟後切成碎末。香豆腐乾和熟咸瘦肉也都切成碎末。上述各末同薑末、泡蝦米米一起倒在菠菜中,淋入芝麻油,拌勻即成。
特點: 此菜因用多種原料調配,鮮香味美。 、
15、拌什錦
原料: 粉絲三兩 熟豬肉一兩 熟雞肉一兩 熟火腿一兩 水發海米五錢 雞蛋兩個 菠菜心三棵 醬油八錢 發冬菇三錢 醋三錢 香油一錢芥末糊二錢 味精十粒
製法: 先將粉絲剁成五寸長段,放入開水中煮至中心無硬度為止,撈出用冷水稍泡一下,潷去水,擺在盤的周圍;菠菜心直刀切成寸段;冬菇片刀片開,用開水燙過備用;再將炒勺放在火上燒熱,把雞蛋打開倒入攤成一分厚的蛋皮,揭起蛋皮切成二寸長,一分寬的絲;豬肉、雞肉、火腿用直刀切成一分多粗、一寸二長的絲。把各種原料分別顏色整齊地擺在盤的粉絲中間,把海米撒在粉絲上。最後在碗里把醬油、醋、香油、芥末糊、味精調成汁,食用時澆入即可。
特點: 色彩艷麗,風味獨特。
17、三絲芹菜
原料: 嫩芹菜一斤 精鹽五分 水發冬菇一兩白糖五分 凈筍肉一兩 味精一分 五香乾二塊 芝麻油三錢 薑末 二分
製法:
1.將芹菜去葉削根洗凈,放入開水鍋中,見水再開時撈起,瀝水後切成一寸長的段,加精鹽二分拌勻,裝盤中。
2.將冬菇、筍、香乾切成細絲,放開水鍋中燙一下撈起,瀝水後撒在芹菜上,再加入薑末、白糖、精鹽拌勻,澆上芝麻油即成。
特點: 此菜色澤調和,脆嫩鮮香。
18、青椒拌干絲
原料: 青椒五兩 香腐乾三塊 香油一錢 白糖一錢精鹽一錢 味精十粒
製法: 先將青椒去柄洗凈,用直刀切成細絲;香腐乾也用直刀切成細絲,一同放入開水鍋里焯一下撈出,瀝去水後倒入調盆里,加入香油、白糖、精鹽、味精拌和均勻即可裝盤。
特點: 色鮮味香,佐酒最宜。
19、熗菜花
原料: 菜花二斤 精鹽五錢 椒油五錢 蔥花一錢姜二錢
製法: 將菜花去根洗凈,破開花瓣,直刀切成約八分塊,放在開水中煮沸,然後撈出控干,撒上精鹽盛盤,末了放上蔥、姜,把椒油加熱熗上即成。
特點: 形美味鮮,宜佐酒飯。
20、熗芹菜
原料: 鮮嫩芹菜一斤五兩 薑末二錢 精鹽五錢味精十粒 椒油五錢 陳醋二錢
製法: 將鮮芹菜摘去葉和根洗凈,直刀切成八分長段(粗根可劈兩半),放進開水鍋中氽熟撈出,用涼水沖冷控干,再將精鹽、味精、陳醋拌勻盛盤,放上薑末,倒上加熱的椒油熗味即可。
特點: 營養豐富,撲鼻噴香。
21、熗辣三絲
原料: 萵筍一斤 黃瓜五兩 精鹽五錢 紅辣椒二兩蔥一錢 姜三片 醋二錢 椒油五錢
製法: 將萵筍剝去皮洗凈,直刀切成絲;黃瓜洗凈切絲;辣椒也切成絲。撒上精鹽、醋拌勻,放上蔥、姜,熗上椒油即成。
特點: 色彩鮮明,一味俱全。
22、三味黃瓜
原料: 黃瓜二斤五兩 辣椒四個 精鹽五錢 白糖三錢醋五錢 蔥一錢 姜絲二錢 醬油二錢 椒油五錢
製法: 將黃瓜洗凈去瓤,直刀切成三分寬、八分長的段;辣椒也直刀切成絲;黃瓜在開水中焯一下撈出控干,撒上鹽拌勻盛盤。起鍋把椒油加熱,放上蔥、姜、辣椒、醬油、醋、白糖等調好熗在黃瓜上即成。
特點: 色鮮味美,製作方便。
23、熗油菜
原料: 鮮油菜二斤 精鹽五錢 椒油五錢 姜三片蔥一錢
製法: 將油菜去葉根洗凈,直刀切成八分長的抹刀片,放在開水中焯熟,撈出控干,拌上精鹽盛盤,撒上蔥絲、薑末,把椒油加熱熗入即可。
特點: 鮮綠脆嫩,宜佐面飯。
24、油激黃瓜
原料: 嫩黃瓜一斤 食油半斤(耗油一兩) 花椒十粒辣椒二個 蔥半棵 姜絲二錢 白糖三錢 醋二錢 精鹽五錢
製法: 將黃瓜洗凈,在案上切去兩頭,一剖兩瓣挖去瓤子。百朝上立也切成間距一分的斜紋,刀的深度為黃瓜的一半,不要切透,再切成寸段;辣椒洗凈直刀切成細絲。再將炒鍋置旺火上,倒入油澆至八成熟,將黃瓜炸成碧綠然後撈出,百朝上擺在盤里。鍋內留少許油,炸入花椒至焦撈出。隨之把蔥、姜、辣椒絲及各種調料放入,兌成汁,澆在黃瓜上即成。
特點: 碧綠鮮脆,別有風味。
25、熗綠豆芽
原料: 綠豆芽二斤 食鹽五錢 椒油五錢 蔥絲一錢姜三片 芫荽二棵 醋三錢
製法: 將綠豆芽揀好洗凈,放入開水中氽一下,撈出控干,撒上鹽、醋、青菜葉拌勻盛盤。最末放上蔥、姜、芫荽,熗上椒油即可。
特點: 香脆可口,製作簡便。
26、熗辣白菜
原料: 大白菜二斤 干紅辣椒四個 姜三錢 白糖二錢醬油五錢 香油五錢 精鹽八錢
製法: 將白菜剝去外幫洗凈,直刀切成三分厚寬的條片,加鹽拌勻,腌漬後撈出,用涼開水沖去鹽味並控干,放在盆內。再將白糖、醋、醬油化開倒在白菜上,把兩個辣椒、姜切成絲,撒在白菜上,然後用香油把另二個干辣椒炸黃色一並倒在盆里,熗後蓋十分鍾即可。
特點: 辣脆爽口,酒飯皆合。
27、熗辣椒黃瓜
原料: 鮮嫩黃瓜二斤 紅辣椒四個 精鹽五錢椒油五錢 醬油一錢 蔥一錢 姜三片 白糖二錢 陳醋三錢
製法: 將黃瓜洗凈,用刀劈成兩瓣去瓤,直刀切成八分長段,撒上鹽,腌十分鍾控干。再把醬油、醋、白糖、精鹽一起拌勻。辣子切絲,蔥、姜也切絲放上,椒油加熱後熗在辣絲上,用盤扣上一會即可。
特點: 甜辣酸香,富有營養。
28、熗海帶絲
原料: 水海帶一斤五兩 精鹽五錢 椒油五錢青菜三棵 醋三錢 蔥絲一錢 姜三片 製法: 將海帶洗凈,切成細絲,放在開水中焯一下撈出控干,撒上精鹽、青菜絲拌勻盛盤,最後放上蔥、姜,倒上醋,椒油加熱熗上即成。
特點: 絲長味香,別有風味。
29、三味白菜
原料: 白菜二斤 紅辣椒四個 白糖五錢 精鹽五錢醋五錢 椒油五錢 蔥絲一錢 姜絲三片 醬油二錢 味精十粒
製法: 將白菜揀去黃幫爛葉,去根洗凈,直刀切三分寬,八分長塊,放在開水中焯熟撈出晾冷控干,辣椒切成細絲待用;撒上精鹽,把白菜拌勻,起鍋把椒油加熱,放上辣絲、蔥絲、姜絲、白糖醋、醬油、味精等調料熗上即成。
特點: 紅白相間,香辣多味。
30、拌拉皮 原料: 新拉皮五張 黃瓜二兩 精鹽三錢 芝麻醬三錢芥末三錢 蒜五瓣成泥 醬油三錢 特醋三錢 香油一錢
製法: 先將好粉面用冷水兌成稀汁(要視粉面的質量好壞而定)。粉面與水的比例如5:5(兌水),5:6(兌水)等,每次盛稀汁一兩,倒在特製的銅盤(或鋼精盤)里,放在開水鍋里轉成薄厚一致的拉皮,熟時放在涼水中,改刀切成三分寬的條盛盤。再將黃瓜洗凈直刀切絲,撒上精鹽拌勻,澆上麻醬、醬油、醋、芥末、蒜泥、香油即成。
特點: 筋骨爽口,盛暑佳吃。
31、韭黃拌干絲
原料: 韭黃四兩 香豆腐乾二兩 精鹽八分 白糖五分味精一分 芝麻油三錢
製法:將韭黃洗凈,下開水鍋里略燙一下,迅速翻個身,再燙約三秒鍾,撈放在竹籃內,用力甩去水,然後切成一寸長的段,放盤中,趁熱拌入精鹽和味精。另將香乾切成絲,撒在韭黃上,淋入芝麻油,拌勻即成。
特點: 韭黃經沸水快速浸燙,質地微脆而清香;香乾柔韌,味爽口
32、海帶拌粉絲
原料: 水發海帶三兩 青菜葉三棵 水粉絲二兩醋三錢 醬油五錢 味精十粒 精鹽三錢 蔥花二錢 薑末一錢香油一錢 蒜三瓣搗泥
製法: 將海帶洗凈沙,直刀切成細絲,入開水氽透撈出;水粉絲推切成五寸段,青菜葉洗凈直刀切細絲。把三種菜料和入調盆內,然後將醬油、醋、精鹽、味精、薑末、蔥花、蒜泥、香油依次調入,攪拌均勻,裝盤上桌即可。
特點: 絲長味香,色彩喜人。
2. 白酒的釀造過程是()A.制曲糖化發酵蒸餾B.制曲發酵糖化蒸餾C.發酵制曲蒸餾糖化D.發酵糖化制曲蒸
釀酒基本原理是酵母菌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過程主要包括:酒精發酵、澱粉糖化、制曲、原料處理、蒸餾取酒、老熟陳釀、勾兌調味等.
故選:D
3. 白酒製作過程:制曲、——、—— 蒸餾
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
原料配方 凡含有澱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麴、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麴。以澱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經過多種澱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麴、糖化曲)。曲是以含澱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是一種粗製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麴(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設備 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
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
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麴、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佔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鍾。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並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澱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
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
4. 起窖,入窖,拌料,攤晾,制曲,蒸餾是什麼意思
呵呵先持 fengbip966
5. 蒸餾、拌料、制曲、入窯按白酒製作順序排列
釀酒離不開酒麴,有了酒麴就可以生產白酒了,所以是拌料(配料),配料之後就是發酵過程,發酵後才能蒸餾提取白酒。
結論:制曲~拌料~入窖~蒸餾。
6. 起窖、入窖、拌料、攤晾、制曲、蒸餾是什麼意思
釀酒、做醋
7. 之前的醬酒三高為高溫制曲、高溫發酵、高溫蒸餾,現在好像有了新三高,請問新三高是指什麼
原來的三高是指傳統的工藝,從自身來講的。就像上面回答的那個朋友說的一樣。版
新三高,相對於權其他白酒來說的。
具體三高是:1、高成本:醬酒的主要生產原料糯紅高粱因其產地產量的局限,價格節節攀高,據說已達到了9.6元/公斤。且醬酒生產工藝復雜,需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涼、七次取酒,高溫發酵,高溫堆積, 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生產的原酒還需4年儲存陳熟。故其生產成本在白酒中相對比較高。
2、高價值 :醬酒的標准酒度是53度,53度是白酒黃金度數,有專家說是酒精分子與與水分子結合最好的度數。醬酒易揮發物質少,酸度高,酸度是其他酒的三到五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根據醫學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軟化血管,再加之醬酒含有大量的酚類化合物,在消費者常識中,醬酒屬於高價值的白酒之一。
3、高價格:目前,市場上有2000元/瓶以上的醬酒,且供不應求。由於醬酒其生產工藝的復雜性和生產成本的提高,故遵義市酒協秘書長呂玉華說低於100元/瓶很難有真的大麴醬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