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曲清香白酒的國家標準是什麼
小曲清香白酒的國家標准如下:
1、 甲醇。國家標准規定,以糧谷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6g/L,以其他原料生產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2.0g/L。(甲醇指標按 100%酒精度折算)
2、 鉛。國標規定,60%vol蒸餾酒的鉛含量不得超過1mg/L(以Pb計)。鉛超標會引起中毒。
3、 錳。衛生標准要求錳在酒含量中,不得超過2mg/l(以Mn計)。錳是人體正常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的錳進入機體可引起中毒。
4、 酒度。高度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下,一般不超過65度。低度白酒,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1)糧谷類蒸餾酒擴展閱讀:
中國白酒按國家標准分為3類:
1、固態法白酒
用純糧食在窖池裡發酵,呈固態,故名。這也是傳統釀造法。糧食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微生物(酒麴)把澱粉轉化為糖,把糖轉化為酒精。
糧食還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種微量的其他有機成分,它們或被微生物轉化,或與酒精反應,或者相互反應,生成幾百種有機分子。
1瓶固態法白酒,酒精和水佔98%,幾百種有機分子佔2%。酒的優劣,不決定於那98%,只決定於這2%。這2%中,最重要的是酯類。
酯類分子有大有小,酯類大分子是這樣產生的:微生物把脂肪轉化為脂肪酸,再轉化為脂肪酸酯。脂肪酸酯不溶於水,溶於酒精,酒精度高則溶解度高,酒精度低則溶解度低。
1瓶固態法白酒,脂肪酸酯大分子溶在酒精里,所以酒是無色的,如果兌水,酒精度降低,則脂肪酸酯大分子析出,於是呈白色渾濁。這是鑒定固態法白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液態法白酒
以富含澱粉、糖類的原料加曲、加水發酵,呈液態,故名。其發酵產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機分子微乎其微。食用酒精企業也是這樣發酵的,所以國家標准允許白酒企業直接利用食用酒精。
因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機分子,所以國家標准又允許勾兌香精以改善口感。勾兌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於水,所以,液態法白酒對水後不會有析出,不會呈現白色渾濁。
3、固液法白酒
30%固態法白酒+70%液態法白酒。但是絕大多數酒企加的固態法白酒都不夠30%,即便加夠,兌水也僅呈現微微淺藍。
為了遏止白酒標簽欺詐消費者,2013年11月28日,國家食葯監局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液態法白酒標簽必須標注食用酒精、水、香精,不得標注糧食;固液法白酒中必須有30%的固態法白酒,標簽只標注糧食是不行的,也要標注食用酒精、香精。
白酒生產大省四川更進一步,從2015年10月1日起,四川省施行新的《酒類管理條例》,規定:瓶裝白酒標簽應標注是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還是固液法白酒;年份酒標簽應標注所含「陳釀酒」的比例和貯存年限,廠內應保存材料、資料以備追溯、查驗。
② 為什麼蒸餾酒的時候出來的是酒不是水
蒸餾酒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澱粉等物質。如蜂蜜、甘蔗、甜菜、水果和玉米、高粱、稻米、麥類馬鈴薯等。糖和澱粉經酵母發酵後產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點(78.5℃)和水的沸點(100℃)不同,將原發酵液加熱至兩者沸點之間,就可從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
用特製的蒸餾器將酒液,酒醪或酒醅加熱,由於它們所含的各種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中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後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或酒醪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並經過冷卻,得到的酒液雖然無色,氣味卻辛辣濃烈。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於20%。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我國的蒸餾酒主要是用穀物原料釀造後經蒸餾得到的。
③ 傳統工藝小曲白酒檢測的糧谷類是什麼
小曲白酒原料多數是大米。
這個糧谷指的是大米。
④ 白酒的最新國家標準是啥
白酒執行標准簡述
[作者: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陳戈
目前,我國有關白酒質量、衛生標准有16個,相關標准5個,它們分屬於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和豉香型白酒及貴州茅台酒。其中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各有一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國標。另有4個行業標准,分別為《液態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濃醬兼香型白酒》。近年來出現的新產品諸如營養型白酒等,還只有企業標准。
不管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其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准,只要是白酒,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准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以及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的要求。
濃香型白酒是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米香型白酒是具有小曲米香特點的蒸餾酒;鳳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為主、己酸乙酯為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豉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原料,經蒸煮,用大酒餅作糖化發酵劑,採用邊糖化邊發酵工藝,釜式蒸餾,陳肉壇浸勾兌而成的,具有豉香特點的蒸餾酒;芝麻香型白酒是以高梁、小麥(麩皮)等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具有芝麻香型白酒風格的蒸餾酒;特香型白酒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經固態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具有特香型白酒風格的蒸餾酒;液態法白酒是以穀物、薯類、糖蜜為原料,經液態法發酵蒸餾而得的食用酒精為酒基,再經串香、勾兌而成的白酒。
以白酒產量佔60%的濃香型白酒為例,GB/T10781.1-1989標准中明確規定了該產品必須以糧谷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貯存、勾兌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的蒸餾酒,等級分為優級、一級和二級。酒精度要求在41.0(V/V)%~59.0(V/V)%,固形物≤0.50g/L,作為主體香氣的己酸乙酯含量最低等級的二級酒要達到0.60g/L~2.00g/L。
國家《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中明確規定了白酒中對人體有害的甲醇含量不得大於0.04g/100ml,雜醇油含量(以異丁醇與異戊醇計)不得大於0.20g/100ml。
我國白酒標准體系多為1989年建立,隨白酒產業的發展,已無法滿足不同白酒工藝的需要,許多企業制定的企業標准很不完善,水平較低,對白酒產業發展已產生不利影響,可喜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已在著手規范完善和提高白酒標准,這將對白酒行業及消費者帶來深遠影響。酒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我國的傳統白酒多採用了獨有的固態發酵工藝,在衛生條件和質量控制上相對開放,酒醅中的微生物種群龐雜,形成了白酒成分的多樣性,也就構成了白酒風格的多樣性。但是固態發酵由於酒醅中微生物種群難於做到精確控制,發酵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物質,如甲醇、醛類、高級醇類等。如果白酒中甲醇含量超標,對飲用者身體的危害極大,輕者致殘,重者致命;乙醛在人體內可以積累,代謝周期長,對人體的毒害作用是酒精幾十倍,飲用乙醛含量高的酒,會引起口乾、頭疼、胃疼、消化道黏膜損傷等危害;高級醇類對人體的危害也很大,而且是隨著其分子量的增加,毒害作用加強,飲用後會引起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長期飲用會傷害肝臟功能。這些物質的產生在傳統的發酵工藝中是很難避免的。
隨著白酒釀造工藝的不斷進步,「陳釀」、「不上頭」、「口不幹」等等原有的優越品質的標志已經日漸成為白酒品質的基本要求,更豐滿的口感、更香醇的味道、更少的有害物質甲醇的含量、更具個性的酒體特徵等成為優越品質的新標准。消費者依照自己對白酒品質的判斷來選擇品牌,來確定是否購買。白酒是典型的民族工業產品,只有充分依靠現代科技的優勢,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發揮中國各類蒸餾白酒的質量特色,運用先進的設備、方法、模式,改造傳統工藝,生產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優美獨特風味的中國名優蒸餾白酒為主的多品種酒類產品,才是21世紀中國蒸餾白酒的發展方向。
⑤ 誰能具體、准確、全面,把所有的酒分類(例如:啤酒beer:百威(Budweiser)產地:美國等。我賞高分!
按照國標GB/T17204-1998《飲料酒分類》標準的規定,飲料酒系指指供人們飲用的且乙醇(酒精)體積含量在0.5%~60%的飼料。飲料酒可分為以下3大類:
發酵酒:是指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原料,主要經酵母發酵工藝製成的,酒精體積含量<24%的飲料酒。主要的酒種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黃酒等。
蒸餾酒:是指以糧谷、薯類、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製成的酒精體積分數在18%~60%的飲料酒。主要的酒種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等。
配製酒: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主要酒種有植物類配製酒、動物類配製酒、動植物類配製酒等。
從飲料酒的定義可以推定,所有含酒精體積分數0.5%~60%可供飲用的液體都屬於飲料酒,也就是說,現實中存在的主要酒類產品都應該包括於飲料酒當中。然而,現行的飲料酒分類標准並沒有把現在的主要酒類產品都包括在其中,由此出現了一些問題,造成了一定的混亂,表現在:其一,由於飲料酒分類的不完善,致使有些酒類產品成為空中樓閣,找不到組織生產的依據和衡量質量的尺度,如在果酒中加水、加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所生產出的飲料酒;其二,由於一些相關的配套標准彼此不夠協調,甚至出現一些空白點,造成標准不合理或有標准不能依的局面,如按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的規定,露酒中不允許使用苯甲酸和山梨酸,而露酒標准中又包括了一些低度的配製酒,這些低度的配製酒不加防腐劑是很難保證必要的保質期的;其三,由於標准分類的模糊,導致產品名稱混亂,消費者從產品名稱上分不清產品的真實屬性,有許多欺騙的行為無法制止,如名稱為某某果酒,而實際上根本不是由這種水果發酵而成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促進飲料酒的健康發展,規范飲料酒企業的生產行為,整頓飲料酒的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是十分不利的。
1 飲料酒的分類
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飲料酒主要有:啤酒、黃酒、葡萄酒、果酒、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保健酒、滋補酒、葯酒、雞尾酒等,這些酒種按不同的方式可以劃分成若干類。
1.1按原料分類
飲料酒中的酒精來源於糖的發酵,一些含糖的或可轉化為糖的可食用物種都可能作為釀酒的原料,主要有2大類。
第1類是含糖原料,直接在酵母的作用下,將糖發酵產生酒精,主要有(1)水果類,如葡萄、蘋果、柑橘等。(2)野果類,如山葡萄、都柿、紅豆、沙棘等。(3)其他類,如蜂蜜、乳類等。
第2類是含澱粉原料,先將澱粉轉化為糖,再經過酵母發酵將糖轉化為酒精,主要有(1)糧谷類,如高粱、小麥、玉米、大麥、大米、黍米等。(2)薯類,如甘薯、木薯等。(3)非糧食類,如麩皮、米糠、高粱糠等。
1.2按酒精分類
酒精度在體積分數為0.5%~60%的飲料都稱為飲料酒,不同的酒精含量,賦予飲料酒不同的特徵,按照含酒精度的高低,可將飲料酒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兩大類。對於整個飲料酒來說,習慣上將酒精度體積分數≥24%的稱為高度酒,而酒精體積分數<24%的稱為低度酒。對於白酒來說,酒精體積分數≥45%的稱之為高度白酒,酒精體積分數<45%的稱之為低度白酒;對於果酒來說,酒精體積分數≥14%的為高度果酒,<14%的為低度果酒。
1.3按生產工藝分類
飲料酒的名稱繁多,特徵各異,但如果按照生產工藝進行分類,不外乎以下3種。
(1)發酵酒:將含糖(或澱粉)的原料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飲料酒。如啤酒、黃酒、葡萄酒、蘋果酒等。
(2)蒸餾酒:將含糖(或含澱粉)的原料經酵母發酵,然後進行蒸餾、勾兌製成的飲料酒。如各種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等。
(3)再制酒: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如竹葉青酒、五加皮酒、三鞭酒、配製水果酒、雞尾酒等。
飲料酒還有許多的分類方法,這里不一一列舉。所有分類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會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在各種分類方法中,按照生產工藝分類相對比較科學,在技術特性上有較好的一致性,便於進行各方面的管理,因此一般都採取按工藝分類的方法。
2我國飲料酒分類的不足
目前,我國飲料酒分類已有國家標准,即GB/T17204-1998《飲料酒分類》,它是按照工藝進行分類的,共分為3類:即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露酒)。隨著釀酒行業的不斷發展,新的酒類產品的不斷出現,上述分類方法已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的需要,必須進行必要的調整。
2.1關於發酵酒
發酵酒是指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原料,主要經酵母發酵工藝製成的,酒精體積含量<24%的飲料酒。主要的酒種有啤酒、葡萄酒、果酒、黃酒和除上述4種以外的其他發酵酒。由定義可以看出,發酵酒必須是經酵母發酵等工藝釀制而成的飲料酒,但這個定義中沒有明確規定發酵結束後是否可以添加其他物質來改變發酵液的成分,特別是添加水,這就給發酵酒帶來了許多混亂。要杜絕這種混亂,必須明確:發酵酒在發酵結束後不應該,也不允許添加其他成分來改變其自身的特徵,特別是不允許加水,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發酵酒,只能稱之為配製酒。目前,發酵酒中的黃酒、葡萄酒、果酒之所以有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存在,主要的問題就在於生產過程中肆意加水、加添加劑,准確地講,就是用配製酒冒充發酵酒。
果酒是發酵酒中的一類,按照定義,果酒是指以新鮮水果或果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體積分數在7%~18%的發酵酒。由於這個定義規定的比較籠統,界定不清,因此也造成了果酒的混亂。眾所周知,水果是一類物質的總稱,種類繁多,特性各異加工成酒的工藝各有不同,因此這類酒比較復雜。有些含水量大的水果,如蘋果、桔子、菠蘿、西瓜等可以製成純果汁進行發酵,釀製成全汁果酒;有些水果含水量較少,不可能製成純果汁進行發酵,如芒果、桃子、香蕉、山楂等,用這些水果生產發酵型果酒時,只能將其製成果漿,然後加水稀釋,(或加糖)發酵,用這類工藝釀成的酒可以稱之為果酒,但應該標明原果漿在酒中所含的比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標明果汁含量。如果按照果酒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但在發酵結束後再加水,這樣的酒就不應該稱之為果酒,而只能稱之為配製酒。雖然在加工過程中都有加水的過程,但加水的環節不同、目的不同,所生產的產品的特性也就不同,導致2種產品質量內涵的不同,產品屬性不同。
除上述方法生產的果酒以外,還有一類工藝生產的酒通常也稱之為果酒,這就是以浸泡工藝或復蒸餾工藝生產的果酒,即以食用酒精或其他飲料酒為酒基,浸泡或復蒸餾包括串蒸某種水果而製成的果酒,如青梅酒、楊梅酒、山棗酒等。既然將果酒歸為發酵型的飲料酒,用這種浸泡或復蒸餾工藝生產的果酒就不應稱之為果酒,而應稱之為露酒,青梅露酒、楊梅露酒、山棗露酒等。直接在水果酒中加水、加果汁、加食品添加劑而生產的產品也不能稱之為果酒,而只能稱之為配製酒,以區別於發酵型的果酒。
2.2
關於蒸餾酒
按照我國飲料酒分類標準的定義,蒸餾酒是指以糧谷、薯類、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製成的酒精體積分數在18%~60%的飲料酒。主要的酒種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以及其他蒸餾酒。從定義可以看出,蒸餾酒的主要工藝特點是用各種不同的原料經發酵、蒸餾、勾兌製成的、酒精度相對較高的飲料酒。我國生產的蒸餾酒主要是白酒,其次是白蘭地,其他類型的蒸餾酒產量都很少。白酒是我國傳統的、獨特的酒種,生產歷史之悠久,消費人群之廣泛,文化內涵之普及,鑒賞能力之大眾化,是其他酒種都無法比擬的,可以說白酒是我國蒸餾酒,乃至飲料酒的主導產品。
白蘭地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成的飲料酒,按原料分,它應屬於水果酒;按工藝分,它可以歸為蒸餾酒,也可以歸為露酒。歸為蒸餾酒是因為它在發酵結束後要經過蒸餾,然後陳釀、勾兌而成;歸為露酒是因為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於橡木桶中貯存陳釀而製成,也就是說它是以水果蒸餾酒為酒基,浸泡橡木,獲得橡木中的有效成分,改變了原蒸餾酒風格的飲料酒。因此將白蘭地歸類為蒸餾酒或露酒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國的飲料酒分類標准中將其歸為蒸餾酒,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將其納入露酒的管理,都是無可非議的。
2.3關於配製酒和露酒
按照我國飲料酒分類標准,配製酒也稱露酒,即2者是同一個酒種,定義為配製酒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配製酒和露酒果真屬於同一個酒種嗎?讓我們來逐一分析一下。
首先來看露酒,「露」字,按照辭海的解釋,是用花、果、葯材等蒸餾而成,或在蒸餾水中加入葯材、果汁等製成的飲料。根據詞義分析,露酒應是「露」與「酒」的復合物,因此露酒是一種再制酒,是以酒為基礎加入了露的成分,而露則是花、果、葯材(包括動物、植物)、果汁的蒸餾液或浸泡液,關鍵的一點是「露」並不包括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作為露酒,不應該用食品添加劑來改變原酒基的風格,只能用「露」的成分來改變。
1994年我國正式頒布了露酒標准,即QB/T1981-1994,其中明確規定,露酒按工藝分為2類:浸泡和復蒸餾;按香源物質來源分為3類:動物、植物、動植物混合,這與辭海中對露酒的解釋是吻合的,也就是說,露酒不能靠使用食品添加劑來改變酒基的風格。
再來分析以下配製酒。按照辭海的解釋,配製酒的含義是:用飲料酒精或白酒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果汁、香料、葯料、調味料或者色料製成的酒。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配製酒中允許添加香料、調味料和色料,用現在專業的術語講,就是食品添加劑,用這些添加劑改變了主要原料的風格。在飲料酒分類標准中,將配製酒按添加物來源的不同分為4類,即植物類配製酒、動物類配製酒、動植物類配製酒和其他類配製酒,前3類比較明確,與露酒可以等同起來,但第4類是指用不同酒種直接混合、調配、或加入果汁、食品添加劑、充CO2再製成的酒,這些條件不是並列的,是單獨成立的,因此,這一類配製酒與露酒的含義完全不同,不能稱之為露酒,只能稱為配製酒。由此看出,露酒和配製酒是2個不同的酒種,它們的內涵和外延是有本質區別的,它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將露酒和配製酒完全等同起來是極不科學的。
露酒和配製酒都屬於再制酒,都是在某些酒基中添加其他成分改變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它們之間也有很多差異和不同的,其中最顯著的差異是:露酒是在其他酒中加入了「露」的成分,即花、果、葯材、果汁等,而配製酒是在其他酒中加入了水和食品添加劑。換句話說,露酒的再制過程是添加動、植物蒸餾液或浸泡液改變原酒基風格,使之更有益於飲用者的身體健康,是強化某種有效成分的過程,而配製酒的再制過程是將原酒基稀釋、加水、加食品添加劑,削弱有益成分的過程。也就是說露酒和配製酒雖然都是再制酒,但再制的方法、目的、效果完全不同,露酒的再制過程是提高酒基質量的過程,而配製酒的再制過程是降低酒基質量的過程。將露酒和配製酒混為一談,作為同一個酒種來對待,無論對生產管理還是指導消費都會造成混亂,大量事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4
關於葡萄露酒
2003年3月17日國家經貿委正式公告,廢除QB/T1980-1994《半汁葡萄酒》標准,這就是說,凡是葡萄酒,就必須是完全以葡萄為原料發酵釀制而成,用葡萄汁或葡萄原酒加水、加酒精製成的酒不能稱之為葡萄酒,這從產品名稱上規范了葡萄酒的范圍。但作為非全汁的葡萄酒並不是有害身體健康,它還有很廣闊的市場需求,完全廢除這種產品也是沒有道理的,只不過它不能叫做葡萄酒來魚目混珠。當前,有些企業把這類酒命名為葡萄露酒,但根據露酒的定義及特點可以看出,這種酒根本不應稱之為露酒。
露酒應該有3個特點:一是要有一種酒基,二是要浸泡動物或植物,三是要改變原酒基的風格;它的工藝有2種:一是直接浸泡式,二是復蒸餾式。而所謂的「葡萄露酒」,完全不具備露酒的特點,也沒有按照露酒的工藝進行生產,它實際上是葡萄原酒加水、加酒精、加添加劑配製而成,根本不具備露酒的特點。如果說它是以葡萄酒為酒基,它又沒有改變原酒基的風格,恰恰相反,它是通過添加其他物質來努力保持原酒基的風格,包括外觀、香氣、口感;如果說是用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來浸泡葡萄,那不可能產生葡萄酒的風格,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從工藝上講,它既沒浸泡動物、植物,又沒經過復蒸餾,因此將「半汁葡萄酒」稱之為「葡萄露酒」是錯誤的,如果這種產品目前還有存在的價值,它只能被稱之為葡萄配製酒。
3 對飲料酒分類的建議
飲料酒是指含有酒精的供人們飲用的飲料,根據所用原料的不同、生產工藝的不同,可將飲料酒分為若干種。將飲料酒進行科學的分類,是對其實行全方位現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國已有飲料酒分類標准,即GB/T17204,該標准實施以來,對我國飲料酒的管理及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應該盡快加以修訂,以滿足現代化管理的需要。特別是容易引起混亂、容易造成誤解、容易產生假冒偽劣的一些概念,要進行准確的定義。建議將飲料酒按工藝分類,分為發酵酒、蒸餾酒和再制酒3類。
3.1發酵酒
發酵酒的定義為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原料,主要經酵母發酵工藝製成的,酒精體積分數<24%(vol)的飲料酒。發酵酒中包括啤酒、葡萄酒、果酒、黃酒等。此類酒的共同特點是原料經發酵釀造後,只進行澄清、過濾、貯存(對某些酒種適用)成為成品,也就是說酒中的有效成分基本都是來自於原料或發酵,不能人為添加或減少其有效成分,更准確的說就是不允許在發酵結束後添加添加劑來改變產品的某些特徵成分;也不允許加水來稀釋產品的有效成分,對於有些原料不能直接進行發酵,允許加水改變其特徵,但加水應在發酵前進行,而不應該在發酵後進行。這里要對果酒提出特別界定,由於水果種類繁多、特性各異,有許多水果必須加水後才能進行發酵,這就存在一個加水量的問題,也就是果汁含量的問題。原則上講,原果汁含量不足50%的水果酒,不能稱之為發酵型果酒。對於以浸泡或復蒸餾水果工藝生產的酒,應該稱之為露酒,如青梅露酒、山棗露酒等,其酒精含量應等於或大於發酵型的果酒。而以果酒加水、加果汁或加食品添加劑配製而成的酒,應該稱之為配製果酒,如葡萄配製酒,其酒精含量可等於或小於發酵型果酒。
凡是發酵酒,都不應該添加著色劑和甜味劑,應該保持發酵酒本身原有的特性。
3.2
蒸餾酒
蒸餾酒是指以糧谷、薯類、水果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製成的酒精體積分數在18%~60%的飲料酒。包括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酒等。蒸餾酒最顯著的特點是:用不同的原料經發酵釀造後要進行蒸餾,提取其中的揮發性物質,去除不揮發性的物質,蒸餾出的原酒一般含酒精較高,可通過加水稀釋進行必要的降度。
3.3
再制酒
再制酒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再制酒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用已經製成的飲料酒產品進行再加工,通過添加其他物質,改變了已製成酒即原酒基的風格。根據添加其他物質性質的不同,以及添加目的的不同,再制酒又可分為露酒和配製酒2種。如竹葉青酒、五加皮酒、三鞭酒等為露酒,而加水的果酒、雞尾酒等為配製酒。
(1)露酒
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動植物輔料或提取液,經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露酒最顯著的特點是在原酒基的基礎上,通過浸泡或復蒸餾而加進了動物、植物或動植物混合的有效成分,而不是在原酒基中加入水或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露酒的再制過程是提高酒基品質或增加酒基某種有益功能的過程。露酒包括植物類露酒,如竹葉青酒,動物類露酒,如蛇酒,動植物類露酒,如參茸酒等。
由露酒的生產工藝可以看出,露酒除了具備酒的特徵外(所用酒基決定),還有一定的保健、滋補作用(動植物的有效成分決定)。因此,作為露酒,不應該用食品添加劑來改變原酒基的風格,而只能靠動植物的有效成分來改變原酒基的風格,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就不該添加諸如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由於所用酒基中含有允許添加的添加劑,所以在露酒中,各種食品添加劑的含量應與所用酒基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的含量相符,不能額外加入。
(2)配製酒
是指以發酵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為酒基,進行調配、混合,或者加入果汁、水、食品添加劑製成的,已改變了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配製酒與露酒的主要區別在於可在原酒基中加入水、食品添加劑。由此看出,配製酒多半是一些檔次不高、酒精度較低的飲料酒,根據它的工藝特點,加入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並控制在安全的限量以內是合理的。
⑥ 世界上的蒸餾酒,有幾種不同工藝,包括蒸餾器!
蒸餾酒一直是高度酒的代表,蒸餾酒就是指在發酵酒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蒸餾,得到高酒精度的酒。那麼你知道什麼蒸餾酒嗎?你知道什麼蒸餾酒好嗎?請看小編對全世界六大蒸餾名酒的介紹。
蒸餾酒:中國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
1:中國白酒
世界上所有的蒸餾酒當中,當數中國白酒最為翹首,工藝最為講究,用料、選址、氣候、水文、勾調、存放容器、貯藏時間,等,十分講究,一絲不苟。中國是世界上盛產蒸餾名酒最多的國家,其分宗流派,百花齊放,各有特色。光香型界定就有十餘種,名酒林立而各有特色。白酒代理
主流香型:
濃香型;代表產品有(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古井、洋河、全興、沱牌)等,濃香型白酒是中國白酒市場最大的一個流派,成百花齊放之式,還有很多二線潛力品牌具成上揚之式,品質具優。
醬香型:代表產品有(貴州茅台酒、古藺郎酒、四川潭酒)醬香型白酒有很強的地理屬性,其主要產於赤水河中段一帶,而茅台酒和郎酒具同在這一帶之地,兩者具有低海拔,河谷氣候,又同用一河之水,兩者在工藝上大致相同,郎酒創立之初,1898年創始人「鄧惠川」曾邀請「成義燒坊」的酒師一起研製回沙工藝,「成義燒坊」帶來秘制大麴,「惠川燒坊」送給成義燒坊酒醅,雙方互相交流工藝的提升與改進。「成義燒坊」即茅台酒廠的前身。兩者從工藝到產品質量上來講具屬於優質大麴醬香型酒,具被國家評酒委員會評為「國家名酒」但是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區別,茅台酒的前香略次於郎酒,但郎酒的後香與層次感略次於茅台酒。
清香型:代表產品有(山西汾酒)清香盡爽,一清到底。酒體晶瑩剔透,清香純正。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
鳳香型:代表產品有(陝西西鳳酒)此酒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聲名遠播。工藝與口感頗具特色,其貯存設備亦是特別,用柳編制的酒海盛酒,猶如天然酒庫。體現出西鳳先人的智慧與文明。
董香型:代表作品(貴州董酒)董香型亦稱之為葯香型,其特點是雙窖雙醅雙輪發酵,混蒸而來,大窖用大麴,小窖用小曲,大窖制香醅,小窖制酒醅,百草入曲,大麴加入130多位草葯,小窖加90多位中葯,雙曲、雙醅、雙窖、雙輪混蒸。其酒體清澈透明,開瓶既有淡淡的葯香味,入口既有大麴的芬芳,也有小曲的綿柔,從工藝上講,董酒算得上是白酒中的一朵奇花。
2.白蘭地
白蘭地是英文Brandy的譯音,它是以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製成的酒。通常,我們所稱的Brandy(白蘭地)專指以葡萄為原料,通過發酵再蒸餾製成的酒。而以其他水果為原料,通過同樣的方法製成的酒,常在白蘭地酒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稱以區別其種類。比如,以櫻桃為原料製成的白蘭地稱為櫻桃白蘭地(CherryBrandy),以蘋果為原料製成的白蘭地稱為蘋果白蘭地(AppleBrandy)。「白蘭地」一詞屬於術語,相當於中國的「燒酒」。
3.威士忌
威士忌(Whiskey)是以大麥、黑麥、燕麥、小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放入橡木桶中陳釀、勾兌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主要生產國為英語國家。
一般威士忌的釀制工藝過程可分為下列七個步驟:發芽(Malting)、磨碎(Mashing)、發酵(Fermentation)、蒸餾(Distillation)、陳年(Maturing)、混配(Blending)、裝瓶(Bottling)。
蘇格蘭威士忌:用熏過的大麥麥芽做原料,經過發酵,蒸餾成一種不摻雜其他原料的,酒度很高的麥芽威士忌,然後同酒性溫和的玉米威士忌混合,不同其他威士忌混合的稱為純麥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主要原料有大麥,燕麥,小麥和黑麥。加拿大威士忌:以玉米和黑麥為原料。美國威士忌:原料是玉米和大麥,玉米佔51%,最多不超過75%。
4.伏特加
是從俄語「水」一詞派生而來的,是俄國具有代表性的白酒,開始用小麥、黑麥、大麥等作原料釀造的,到18世紀以後使用土豆和玉米作原料蒸餾而成。
特點:伏特加無色透明、無香味,不需貯存即可出售,可與其它酒類混合調成混合飲品和雞尾酒。
生產國:伏特加現已不是俄國的特產,波蘭、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可生產伏特加。
5.金酒
又稱「琴酒」或「杜松子酒」,是人類第一種為特殊目的所造的烈酒,琴酒的故鄉在荷蘭,它起源於1660年,最先是由一位荷蘭的大學教授Sylvius所發明,其目的是為了讓荷蘭人預防感染熱帶性疾病,最初是作為利尿、清熱的葯劑使用。
釀造:主要是以穀物為原料,經過糖化、發酵、蒸餾成高度酒精後,加入杜松子、檸檬皮、肉桂等原料,再進行第二次的蒸餾形成。
金酒在雞尾酒的調制中使用量非常大,一些有名的雞尾酒的成份大都離不開金酒。
6.朗姆酒
朗姆酒是以甘蔗糖蜜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蒸餾酒,也稱為「蘭姆酒」。用甘蔗壓出來的糖汁,或甘蔗廢料經過發酵、蒸餾而成。此種酒的主要生產特點是:選擇特殊的生香(產酯)酵母和加入產生有機酸的細菌,共同發酵後,再經蒸餾陳釀而成。主要生產國有古巴、牙買加和巴西等。
利用朗姆酒調制各種不同口味的雞尾酒更是世界一絕。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⑦ 酒是什麼做的
酒精加水啊
⑧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蒸餾酒及其配製酒 GB 2757—2012
1 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蒸餾酒及其配製酒。
2 術語和定義
2.1 蒸餾酒
以糧谷、薯類、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勾兌而成的飲料酒。
2.2 蒸餾酒的配製酒
以蒸餾酒和(或)食用酒精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輔料或食品添加劑,進行調配、混合或再加工製成的,已改變了其原酒基風格的飲料酒。
3 技術要求
3.1 原料要求
應符合相應的標准和有關規定。
3.2 感官要求
應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有關規定。
3.3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以下規定:
甲醇 a /(g/L) 糧谷類≤0.6 其他≤2.0
氰化物 a(以 HCN 計)/(mg/L)≤8.0
甲醇、氰化物指標均按 100%酒精度折算。
3.4 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
3.4.1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規定。
3.4.2真菌毒素限量應符合GB 2761的規定。
3.5 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GB 2760的規定。
GB 2757—2012
4 標簽
4.1 蒸餾酒及其配製酒標簽除酒精度、警示語和保質期的標識外,應符合GB 7718的規定。
4.2 應以「%vol」為單位標示酒精度。
4.3 應標示「過量飲酒有害健康」,可同時標示其他警示語。
4.4 酒精度大於等於10%vol的飲料酒可免於標示保質期。
⑨ 龍舌蘭酒是否屬於水果蒸餾酒
龍舌蘭 其實不是做 tequila的主要配方 而且它也不是 仙人掌
有心的可以去查一下 tequila 是一種叫做agawii的植物做的
⑩ 酒廠為什麼喜歡用木薯做蒸餾酒
主要是因為木薯產量很高,用它作原料,成本較低。但即便是使用木薯作原料生產白酒,如果加工工藝處理到位,氰化物超標是可以避免的。具體措施包括,在預先處理階段,對木薯進行充分浸泡、蒸煮,或將其曬干,或加入催化劑進行處理等。
這些抽檢不合格蒸餾酒中氰化物含量為69mg/L,已經超出國家標准限量值要求,按照PMTDI計算,每天喝酒超過17.4毫升(半兩都不到!)就超過了,所以,最好不要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