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銅器的修復保養
青銅器的修復與保護由於金屬類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基本相同,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在金屬類文物中比較全面,而且青銅器占金屬文物中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以青銅器的修復保護為主全面系統的介紹青銅器修復保護技術,大家可從中借鑒其它文物的修復保護方法。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青銅時代,這是一個以青銅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為特徵的人類物質文明發展階段。所謂青銅是:銅與錫或鉛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
焊接
對一件出土不完整的青銅器文物首先要焊接把青銅器拼接成一個完成的器物,焊接是傳統修復技術中的重要環節,是修復破碎青銅器和復原器形的主要手段。需要根據青銅性質、殘破和腐蝕情況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即「大焊」和「小焊」。首先用矬子把焊口銼平,然後焊接是用電烙鐵將錫融化注入要修復青銅器上。
補配
補配是傳統青銅器修復技術中復原殘缺部分的重要技術。補配就是殘缺的青銅器不完整了,根據銅器種類、形狀、殘缺部位,打制補配和鑄造補配。補配要根據青銅器的紋飾先拓下來,然後通過紋飾製作補配的器形,然
後拼出一件完成的青銅器文物。
整形
埋藏於地下的青銅器由於墓穴崩塌、地層變化等原因造成擠壓變形,出現裂縫等。出土後的青銅器往往需要整形。青銅器整形的方法有錘打法、模壓法、鋸解法、加熱整形及其物理整形等。選擇方法的依據是器物的變形程度和銅器的質地。
文物腐蝕機理
要修復和保護好青銅器,必須對青銅器腐蝕的機理進行探討,以利於採取正確的、有效的保護措施。青銅器銹蝕機理隨著科學的發展在不斷的有所發展,各種理論和觀點不斷踴現,但如今看法較為一致的是:器物埋藏地下時接觸到氯化物,因為氯離子半徑小,容易穿透水膜而與銅作用形成氯化亞銅:Cu十Cl=→CuCl十e 氯化亞銅又與水反應生成氧化亞銅和鹽酸:2CuCl十H20→Cu20十2HCl 氧化亞銅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時可生成鹼式碳酸銅; Cu20十―02十H20十C02→CuC03·Cu(OH)2 氧化亞銅遇水、氧,加上鹽酸又可轉化為鹼式氯化銅:2Cu20十2H20十02十2HCl→CuCl2·3Cu(0H)2。因此,青銅器在外界環境影響下所形成的腐蝕產物,是一種由內向外為CuCl、Cu20,再向外是CuC03·3Cu(OH)2或CuCl2·3Cu(OH)2,或兩者都有的層疊狀結構,這一結果已被x射線衍射法的分析所證實。由於氧化亞銅層的轉化產物一鹼式氯化銅是疏鬆膨脹的,呈粉狀,通常稱為粉狀銹,氧和水仍可進入其中,使氯化亞銅層轉化為鹼式氯化銅∶ 4CuCl十02十4H20→CuCl2·3Cu(0H)2十2HCl 這就造成了內部生成粉狀銹的條件;生成的鹽酸遇到共析組織,又使銅轉化為氯化亞銅:4Cu十4HCl十02→4CuCl十2H20 形成的氯化亞銅又與浸入內部的氧氣和水作用生成鹼式氯化銅。這樣周而復始,使青銅器的腐蝕產物不斷擴展、深入,直到器物潰爛、穿孔,這就被稱為「青銅病」。青銅器銹蝕機理有的資料認為還與青銅中錫;鉛密切相關。這種硫化物是在嫌氧細菌的作用下,由微生物還原硫酸鹽產生的硫化氫而轉變得採的。有關生物與青銅器銹蝕關系的理論還有待於人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去銹與保護
青銅器大多數曾經地下埋藏,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為腐蝕介質土壤的毛細管及孔隙被空氣、水和電解液充滿。青銅器埋於地下,在空氣、水、電解液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種不同色彩的腐蝕覆蓋層,有黑色的氧化銅(CuO)、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靛藍色的硫酸銅(CuSO4)、藍色的硫酸銅(CuSO4·5H2O)、綠色的鹼式硫酸銅(CuSO4+3Ca(OH)2)、白色的氯化亞銅礦(CuCl)、白色的氧化錫(SnO2)等不同色彩。絕大多數屬腐蝕產物,不僅沒有破壞古代藝術作品,反而更增添了青銅器藝術效果。古色的腐蝕層,成為青銅器庄嚴古樸、年代久遠的象徵,銹層一般並未改變青銅器物的形態,而且銅銹的性質也較穩定,不致使器物破壞。所以這類腐蝕層應保留。但鑒於大多數出土青銅器基本上都是有土及銹包著,如要露出底色、花紋、圖案、銘文,就必須除銹。但除銹又不能損傷銅器本胎,並要保留好的銹色。與基本除銹不同的是「粉狀銹」的去除,青銅器銹蝕機理主要為氯離子的存在對青銅器的銹蝕影響最大,是產生「粉狀銹」使青銅器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要保護好青銅器,關鍵在於如何處理氯離子,怎樣將氯離子從器物里層移出來加以除去,或者是把氯離子封閉、穩定在器物的內部,使之與氧氣和水分隔絕,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去除多餘銅銹及「粉狀銹」方法很多,採用何種方法除要視每件文物的具體情況而定,但總的有一條原則,必須保持器物的原貌,特別不能傷害器物的銘文、花紋和古斑。
除銹方法
主要處理方法有三類:即機械法、化學法和電化還原法。三類方法上相互配合使用。
一、機械方法:分為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手工操作:多用於已暴露在青銅器表面上的粉狀銹。可以用各種工具,如不銹鋼針、錘子雕刻刀、鑿子、鏨子、不銹鋼手術刀、多功能刻字筆、潔牙機等,直接在器物上操作,細心地將粉狀銹剔除。在粉狀銹去除後,往往會發現一層很薄的銅,這並不 青銅器的銅體,而是氯化銅水解過程中產生的銅。它的下面常掩蓋著許多灰白色的氯化亞銅,因此,用鋼針刺穿薄層銅質後,發現確系氯化物可將其去除,直至見到銅體為止。機械方法包括:挖剔、削切、刮磨、鋸解、掃刷、吹掃、打磨等。機械操作有:噴砂機:可用於清除金屬表面上的銹蝕和腐蝕產生,它的去銹原理是利用氣壓噴射金屬微粒,銹會被迅速去除。該方法一是快速,二方便,三去銹面積可大可小,這一點比激光器去銹、超聲波去銹有更大優勢,四有些洞隙深處的銹也能去除。激光去銹:採用激光對青銅器孔洞狀深部病灶中氯化物的去除具有準確、易行的特點。主要利用激勵出的巨大光能,瞬時作用在表面銹層上,使表面溫度迅速上升,利用激光束同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光熱、光化、光壓等光學效應。由於銹層結構疏鬆,對該能量的吸收能力強,因而將銹蝕層迅速燒熔,汽化與本體分離,他能夠快速、高效、無污染地清除掉青銅器表面的綠色有害粉狀銹,從而達到延長青銅器壽命、有效保護文物的目的。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大面積有害銹的去除。超聲波去銹法:超聲波清洗器,是採用超聲波微機械振盪波,無論在固相、還是氣相介質中均可以波的方式傳播。其機理:借空泡作用,而發生高頻沖擊及振動液體,在超聲波的一個周期中的某個時間受到負壓,液體在液固界面被引開使那裡成為真空,產生空化氣泡,在另一時期,又因承受正壓而空泡形成至破裂過程,以高頻反復進行,對被清洗物品上的污垢進行周期性的強力沖擊,而使之脫離物品,而污垢物品表面的空化氣泡的劇烈振盪作用,更促使污垢自物品剝離,故超聲波能達到極好的清洗效果。也可加入倍半碳酸鈉溶液浸泡通過超聲波加速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長時間的浸泡處理效果。另外,還可以用超聲波潔牙機、刻字筆等。
二、化學法用化學試劑配製除銹液,除銹液配方較多。
1、 用5%-10%檸檬酸、5%-10%氫氧化銨、鹼性酒石酸鉀鈉,可直接將青銅器置於除銹液中浸泡,也可以用脫脂棉蘸除銹液,再敷於生銹的部位。
2、倍半碳酸鈉法:倍半碳酸鈉亦稱鹼浴浸泡法,所用化學劑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製成碳酸氫三鈉溶液,將含氯化物的青銅器浸入1%或5%的倍半碳酸鈉(Na2C03·NaHC03·2H20)溶液中浸泡,浸泡時最好加熱,使液溫白天保持在40℃左右。晚上自行冷卻。溶液中,至該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然後再將器物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將銹蝕的青銅器放入溶液開始每周換一次,幾周後可半個月或更長一點時間換,浸泡至少要三個月,直至氯離子濃度達4PPm以下為止,這是一種沿用很久的方法,缺點是極其費時。這種方法,通過浸泡腐蝕產物與倍半碳酸納發生作用,而使氯離子進入溶液中,對保存綠色的銅銹有利,當需要保留銘文、花紋和古斑時,用本法比較合適,所以直至今日還被廣泛採用。但是從除去氯離子的效率來看,它不是特別好,這是因為青銅器表面腐蝕層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由擴散控制的動力學過程。只有多次更換浸泡液,才能使氯離子繼續擴散出來。為了提高除銹的效果,需要延長浸泡的時間。如果倍半碳酸鈉的濃度採用5%。不但釋放出的氯離子多,而且速度也快,但是對銅的消耗也相應增加,故不宜採用過濃的倍半碳酸鈉溶液。
3、苯並三氮唑(BTA)法:BTA法系國內外用來保護銅及銅合金常用的很有效的青銅緩蝕劑,用於古青銅器的保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苯駢三氮唑是白色到奶油色的粉末結晶,能溶於乙醇、苯等有機溶劑中,關於BTA抑制銅腐蝕的機理主要有兩種,即吸附理論和成膜理論。吸附理論認為,BTA吸附於銅器表面後,改變了金屬與溶液的界面結構,並使陽極反應的活化能顯著升高,從而降低了銅本身的反應能力。而成膜理論認為,BTA對銅的保護與Cu20膜的存在有關,能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也能在Cu0表面上形成Cu(I)—BTA配合物保護膜,這種膜覆蓋性能良好;緊貼在金屬的外部,把金屬表面與腐蝕介質隔開,形或不溶於水及部分有機溶劑的透明覆蓋膜,生成膜比較牢固,使金屬的溶解或離子化程度大大降低,起到了保護金屬的作用。例如BTA與芐胺混合,不僅加快了成膜速度,而且也提高了緩蝕能力。BTA與鉬酸鹽混合使用,其緩蝕效果加倍。
4、過氧化氫法:用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將氯離子氧化除去,所用的濃度,視銹蝕情況而定,剩餘的過氧化氫稍為加熱即可全部分解,對器物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本法與倍半碳酸鈉浸泡法比較:處理的時間短,除去氯離子比較徹底。與局部電蝕法、氧化銀封閉法比較,過氧化氫法對面積大小不同的粉狀銹,對深淺不同的粉狀銹都可清除,使用面寬而且處理比較簡便。
5、乙睛法:用50%、5%乙腈、5%乙醇加水至10O%。這種溶液中的乙腈與亞銅離子形成穩定的鹼式氯化銅,這種溶液效果較差,不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本法的不足之處在於浸泡時間長了會導致綠色銅銹變黑,而且因乙睛蒸氣有中等程度的毒性,浸泡時需要良好的通風環境或密封措施。
6、氧化銀保護法:此法適用於斑點狀「粉狀銹」局部腐蝕的器物。它是利用氧化銀與氯化亞銅接觸後,在空氣中水蒸氣的作用下,形成角銀膜的辦法,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以達到控制青銅器腐蝕的目的。首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銹」的根源一灰白色臘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新鮮銅質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擦乾凈,然後用乙醇將氧化銀調成糊狀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凈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進行反應,形成角銀膜而阻止氯離子的作用,使銅器趨於穩定。但此法經填充後的凹坑表面形成棕褐色斑點,還要作隨色處理。
7、去離子水法:對於一般青銅器的清洗可採用40℃一60℃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反復多次漂洗腐蝕的青銅器,可以洗去氯離子而不會改變青銅器的綠銹。
8、檸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法:5%檸檬酸、1%硫脲的水溶液(PH=O.95)清除局部有害銹,然後用l%NaHco3水溶液中和殘留試劑。本法對大件青銅文物,特別是需要揭示表面銘文和花紋圖案時,可顯出很好的效果。
9、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法:將器物用5%連二亞硫酸鈉水溶液浸泡24小時,再運用鹼性連二亞硫酸鈉溶液去除硫酸根。在運用鹼性連二硫酸鈉溶液去除氯化物時,應注意控制溶液的PH值於13以下。用此法處理後,還要在蒸餾水中清洗48小時,以除去殘留的腐蝕性溶液。連二亞硫酸鈉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惡臭氣味,處理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2. 怎麼樣除去青銅器上面的銹跡而又不破壞青銅器
一般青銅器的清洗簡單一點的我們也是拿蒸餾水,就是青銅器一定要用蒸餾水清洗,不能用自來水,清洗時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中性皂,用蒸餾水清洗青銅器的表面,對有些東西根本掉不下來的,有些鈣質的東西掉不下來的,就可以用濃一點的酸來"咬"它,可以用十分之一的硝酸擱在棉花上,用鑷子來敷到你要去的銹的部位,讓它去掉,如果再去不掉,你就可以採用機械的辦法,機械的辦法就是用刻刀來刻,還可以用竹簽來挑,實在不行還有一種電動的刻字筆拿它來打,那個可以換頭,可以換各種各樣的頭,可以把鈣質類的和比較厚的那種銹去掉。 採用機械方法去除青銅器上的土銹和銹斑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擁有相關經驗和技巧的專家才能完成,一般的收藏者不可輕易去嘗試。此外青銅器在除銹方面也有一些講究,總的來說,青銅器正是因為有了斑斑銹跡才顯得古香古色,年代久遠。因此青銅器除銹不應除得特別干凈,應當適當保留銹色。有紋飾、銘紋的青銅器,紋飾、銘紋上的銹一定要處理干凈,沒有紋飾、銘紋的青銅器只要去掉沾附在器物上的土銹就可以,形體較薄的銅銹一般沒有去掉。另外收藏者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青銅器的表面經常附著一些粉裝銹,這種銹被稱為"有害銹"或"青銅病",它能像瘟疫一樣傳染、蔓延,使器物潰爛穿孔,甚至完全解體。因此青銅器在入藏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和去除有害銹
3. 青銅器用什麼洗比較好
):一般青銅器的清洗簡單一點的我們也是拿蒸餾水,就是青銅器一定要用蒸餾水清洗,不能用自來水,清洗時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中性皂,用蒸餾水清洗青銅器的表面,對有些東西根本掉不下來的,有些鈣質的東西掉不下來的,就可以用濃一點的酸來"咬"它,可以用十分之一的硝酸擱在棉花上,用鑷子來敷到你要去的銹的部位,讓它去掉,如果再去不掉,你就可以採用機械的辦法,機械的辦法就是用刻刀來刻,還可以用竹簽來挑,實在不行還有一種電動的刻字筆拿它來打,那個可以換頭,可以換各種各樣的頭,可以把鈣質類的和比較厚的那種銹去掉。 解說:應該提醒收藏者的是,採用機械方法去除青銅器上的土銹和銹斑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擁有相關經驗和技巧的專家才能完成,一般的收藏者不可輕易去嘗試。此外青銅器在除銹方面也有一些講究,總的來說,青銅器正是因為有了斑斑銹跡才顯得古香古色,年代久遠。因此青銅器除銹不應除得特別干凈,應當適當保留銹色。有紋飾、銘紋的青銅器,紋飾、銘紋上的銹一定要處理干凈,沒有紋飾、銘紋的青銅器只要去掉沾附在器物上的土銹就可以,形體較薄的銅銹一般沒有去掉。另外收藏者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青銅器的表面經常附著一些粉裝銹,這種銹被稱為"有害銹"或"青銅病",它能像瘟疫一樣傳染、蔓延,使器物潰爛穿孔,甚至完全解體。因此青銅器在入藏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和去除有害銹。
4. 剛出的青銅器怎麼清理
古青銅抄器它的綠銹和紅綉是千百年泥襲土、血沁的結果,是真古董的特徵之一,如果是真古董,就不應該去除銅綉,而應該用特殊的真空容器將其保護,免得氧化。現代銅器除綉可去五金店購買擦銅油,對銅器進行專門的擦拭保養。
5. 青銅器除銹保養直接用油浸泡塗抹可以嗎為什麼不
1、保管的來房間必須保持乾燥,沒有自塵埃和空氣污染,相對濕度最好能在50%以下。
2、器物入庫以前必須清除一切沾染污物,最好是經過化學保護過的。不能用濃厚油脂、油類塗在青銅器上,接觸青銅器時必須帶純棉手套,絕對不能用有汗的手接觸,也不能用油污的紙或盒來包裝。
3、清除銅器上的灰塵要用柔毛布、軟毛刷、軟毛撣子等。
4、如須用水洗必須用蒸餾水,也可將蒸餾水加溫,可用中性皂。不能用氫氧化銨、酸類及白粉、紗布等。如有大的清洗可由專業人員清洗。
5、已清刷干凈的青銅器可用原始的方法是塗一層化學保護劑或加熱後塗一層石蠟。現代的方法是塗一層有機硅密封,可防止有害氣體及潮濕影響。
6、為防止器物受到機械性損壞,不要將它們互相重疊放置。每一件青銅器最好放在一個錦盒中。
7、經常觀察青銅器變化,一旦發現青銅病症狀發生,就應及時處理。方法可用倍半碳酸鈉(5%碳酸鈉+碳酸氫鈉)清洗,直到不含氯離子為止。
8、用0.1%碳酸銀檢驗是否能除凈,如出現AgCe證明除凈。銅不能與鋅放在一起,保管和展覽時切記不能放在一個展櫃里。
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謝謝採納
6. 青銅器鑒定的青銅器保養
夏季雨水較多,青銅器如果裸漏在空氣下,容易被空氣中水分子所腐蝕,從而變色,保留青銅器原有的物質成分變得十分重要。一般的青銅器外表層都會有覆蓋物。如何去除這些覆蓋層呢? 先用蒸餾水將銹蝕的青銅器沖洗干凈,主要針對表面的泥土、油污以及一些有機粘連物。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器物,往往會附帶有其特殊用途導致的一些有機物粘連,最常見的莫過於銅鏡上面經常見到的「布紋」,其實就是銅鏡使用過程中往往是用布包裹起來的,布雖然腐蝕殆盡,但由於它的存在,使得銹蝕過程中留下了一些信息。對於這些一般是應該予以保留才對,對於附帶有彩繪的更需要特殊對待。 2.對粉狀銹蝕區域採用Ag2O局部封護處理,操作是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銹的病源——灰白色蠟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金屬銅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域擦洗干凈,然後將氧化銀用分析純的乙醇調成糊狀物填充於剔除了氯化亞銅的部位,使未剔除干凈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並反應,形成角銀膜從而阻止氯離子的腐蝕作用,使銅趨於穩定;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如果這件青銅器最精美的部分,諸如紋飾、銘文所處區域不幸出現了粉狀銹,絕對不能直接剔除,需加以變通。
3.用3%苯駢三氮唑(BTA)的乙醇溶液於60℃恆溫槽中進行減壓滲透處理,使BTA充分滲入青銅器的銹蝕層內。4.最後用含有BTA的聚乙烯醇縮丁醛的乙醇溶液做表面封護。經過這樣處理後的商代青銅器樣品,在相對濕度100%室溫條件下,放置4年未發現粉狀銹的再產生,又在相對濕度95%-100%,溫度50℃條件下試驗200小時以上仍未發現任何銹蝕物的生成。由於這個方法對於多數人而言比較麻煩,故而不推薦私人在家使用,建議需要做保護處理最好還是藉助專業的保護單位。而日常存放青銅器的時候,務必注意要防潮,特別要提醒一句,千萬不要用自來水擦拭,因為自來水中加有次氯酸鈣,次氯酸鈣不穩定,很容易產生氯離子,一旦把氯離子帶到青銅器上,後患無窮。銅製品應該放在乾燥的地方,不可接觸的物品除了酸性物質之外,還有鹽水等一類的雜質,銅受高溫後暴露在空氣中會變烏,這些都需要注意。
7. 青銅器除銹保養直接用油浸泡塗抹可以嗎
青銅器除銹保養不可以直接用油浸泡塗抹;
保管的房間必須保持乾燥,沒內有塵埃和空氣污容染,相對濕度最好能在50%以下;
器物入庫以前必須清除一切沾染污物,最好是經過化學保護過的。不能用濃厚油脂、油類塗在青銅器上,接觸青銅器時必須帶純棉手套,絕對不能用有汗的手接觸,也不能用油污的紙或盒來包裝;
清除銅器上的灰塵要用柔毛布、軟毛刷、軟毛撣子等;
如須用水洗必須用蒸餾水,也可將蒸餾水加溫,可用中性皂。不能用氫氧化銨、酸類及白粉、紗布等。如有大的清洗可由專業人員清洗;
已清刷干凈的青銅器可用原始的方法是塗一層化學保護劑或加熱後塗一層石蠟。現代的方法是塗一層有機硅密封,可防止有害氣體及潮濕影響;
為防止器物受到機械性損壞,不要將它們互相重疊放置。每一件青銅器最好放在一個錦盒中;
經常觀察青銅器變化,一旦發現青銅病症狀發生,就應及時處理。方法可用倍半碳酸鈉(5%碳酸鈉+碳酸氫鈉)清洗,直到不含氯離子為止;
用0.1%碳酸銀檢驗是否能除凈,如出現AgCe證明除凈。銅不能與鋅放在一起,保管和展覽時切記不能放在一個展櫃里。
8. 老的青銅器清理用的蒸溜水是電瓶上的蒸溜水嗎
不可以的
電瓶裡面時電解質
不是純凈水
有毒
9. 青銅器的銅銹能不能清洗
考古發掘的青銅器,由於長期埋藏在地下,經過千年的水浸土埋,必定會引起青銅本身的質變,使金屬從元素狀態轉化為化合物狀態,形成銅銹。由於銅質的差異以及水土條件的不同,銹色有紅、綠、藍、黑、紫、灰等各種顏色,斑駁陸離,形成古青銅器一咱特有的莊重古樸的美感。
銅銹一般又分為無害銹與有害銹兩種。由於受水浸土埋及大氣的侵蝕,青銅表面逐漸產生變化,它們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了保護層使之不再繼續遭受腐蝕,並增添了青銅器的古雅色調。這種是俗稱的「無害銹」。有害的青銅銹,像綠色粉末,危害性很大,俗稱為「青銅病」,即有害銹。有害銹發展起來會使器物損失逐步嚴重,並不斷擴散,對這種現象必須及時處理,隔離存放。
古代青銅器的銹層極其復雜,層次很多,有些銹蝕掩蓋了青銅器的紋飾或銘文,甚至使器物變形,失去原貌。因此,去除那些有害的銹蝕,是青銅器保護處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過去常採用的青銅器去銹方法,是用刻刀、鑿子、錘子、鏨子等進行錘震,剔除銹蝕,在錘打時,位置要准確,用力要適當。此法雖簡便,但容易損傷原器,尤其是銘文和紋飾部分,所以必須細心剔除,並刷掃干凈。有些銹層很牢固,不易剔除,可用油泥挫成長條,把銹的四周圍住,用滴管滴入溶液,使銅銹軟化分解,再用刀剔挖干凈,並用水沖洗。要注意有時器物沒有必要採取全面的去銹方法,而只需作些局部處理就可以了。
對於帶有害銹的青銅器,將其與除銹液接觸,使之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青銅器有害銹控制住,使之不再發生變化。
當有害銹尚未蔓延開來,僅有些小斑點時,可用氧化銀封閉處理。氧化銀在封閉潮濕的情況下,遇有氯化物會形成氯化銀的棕褐色薄膜,把含有氯化亞銅充分接觸。
為了更有效的保護受到腐蝕的青銅器,先將受到腐蝕的青銅器用蒸餾水清洗干凈,然後對『青銅病』銹蝕區以氧化銀法先封閉處理後,再以苯駢三氮唑封護其表面。這種以苯駢三氮唑為主體的綜合保護法,是迄今為止較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次是青銅器電化學去銹或電解還原去銹法,都是以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此法較適於青銅器有害銹的局部處理,尤其是對有銘文或紋飾的部位效果更佳。
10. 銅器的保養方法
在說「銅器如何清洗及銅器如何保養」之前,我們先來說下銅器要清洗的原因:
主要是除掉藏品上的污垢,如土斑、銹斑、油垢、汗漬等,因為這些東西不但損害器物,還可能對收藏者身體不好。
我們先來說下「銅器如何清洗及銅器如何保養」中的銅器如何清洗:
【水洗】
清洗銅器須用蒸餾水清洗銅器必須用蒸餾水,銅器身上存在油脂,可將蒸餾水適當加溫,用清洗劑如肥皂水、洗潔精等將器物浸泡一段時間再清洗。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清洗劑處理的器物,要用蒸餾水多次漂洗,以免清潔劑本身的酸、鹼等成分影響器物。有些銅器上的附著物較為堅硬,不易一次洗掉,切忌在清洗時用金屬或硬物強行除去。可用竹、木做成的修器一點點地剝落。對有孔的或鏤空的銅器,其藏污垢的縫隙部位,要用軟布浸濕後輕輕擦出,經過水洗後的器物要放在陰涼乾燥處,待其水分蒸發吹乾後,再保存。
【除塵】
笨重銅器可利用吸塵器清除銅器上的灰塵要用軟布、軟毛刷、軟毛撣子等。對體積較大、笨重且不規則的銅器,可採用吸塵器等機械進行除塵;對有鏤空結構或縫隙的銅器,在吸塵的同時也可以使用高壓氣泵,將吸塵器不易吸除的塵土吹落。
【葯洗】
碳酸鈉洗去青銅病要經常觀察青銅器的變化,一旦發現青銅病症發生,要及時處理,可以使用倍半碳酸鈉(5%碳酸鈉+碳酸氫鈉)清洗;遇到一些銹腐嚴重的銅器,以及混有其他雜物的銅器,應請專業人員進行清洗。
【塗層】
塗層有機硅比塗石蠟好乾凈的銅器,傳統保存方法是塗上一層石蠟,但這樣容易堆積灰塵,就不美觀了。對此,可在銅器上塗一層有機硅將其密封,這樣能更有效地防止有害氣體、灰塵。
總的來說,存放和陳列古玩的房間要保持干凈,保持空氣清潔;同時注意遠離廁所、污水坑、鍋爐房、煤廠等易產生污染與灰塵的地方;最後室內最好用暖氣設備取暖,暖氣片要遠離銅器收藏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