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佛不可能因為成佛並沒有超越二元對立論為啥因為二元對立論不可能超越,為啥不可能超越二元對立論,因
佛法要我們放下對立,二元對立就不是佛法,你按佛法教我們的去做,就可以做到,你自己超越不了二元對立,那是你自己修行不夠。
1 第二類錯誤的知見叫邊見,邊見的意思就是相對的觀念。我的對面是人,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這是錯誤觀念。我們想想,六道眾生哪個不是生活在相對的觀念裡面?想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難了。
2 相對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佛講,二是錯誤的觀念,二不是正確的觀念,我們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頭。這個問題,在大乘經裡面要深入細細去研究體會,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門了,那就很值得慶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
3 看破之後,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邊要放下;二邊放下之後,你就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決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
4 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凈的,清凈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凈。有人我、有是非,心怎麼可能清凈?怎麼可能平等?我們講真修行,功夫在這里見。
❷ 我想知道佛家說的超越二元對立,而為什麼還要提倡因果教育!因果不是最大的對立嗎
佛家說的超越二元對立是了義。
提倡因果教育是普攝眾生。
❸ 佛教說「二元對立」,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善的同時一定有惡,難道大街見人就亂殺也有善的一面
希望我所領悟的微量佛學能幫助你理解一點,看到這里的答問,大概圍繞二元對立和成佛,菩薩必需去除分別煩惱,做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多即是一,一即是多。。。。般若波羅蜜智慧。。。。。。
凈空法師等常講三大煩惱障蔽佛性與智慧,去除即明心見性,智慧大顯,觀楞嚴經,修學禪定破除煩惱時的種種警告可知,定和智慧的重要性與意思之深廣,智慧不好解釋,實在是地球人的言語文字文化不能全解析。去除執著煩惱和分別煩惱的智慧顯現我打個比如:1+1=2.。。。是十進制數學,只是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定義而已,不是真的,假如你定義了,生活一切依此而起,也能發展得豐富多彩,這是智慧之一體現。但是凡人很多都只會用,並且迷於此,叫迷信!只依賴1+1=2為基礎而轉。忘記智慧是不可執著的,不可分別的。當有人不執著,1+1=2。。。認為1+1=10二進制計數法,以此為基礎就是電腦的發展,到今天也是豐富多彩,因為機器本來就只能記數有電到和無電到。十進制,二進制,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哲學所有本來就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相互聯系,是整體大智慧之中,猶如人體,本是整體,中醫尋求尋找骨牌效應之源,整體治療。西醫尋求分割治療之法,頭痛看頭,牙痛治牙。這就是分別,執著等於局限的結果。
「二元對立」和歸有為無,從無生有,而後非無非非無的統一,是面對不同層次眾生悟性教化的善巧方便,佛,菩薩,的大完滿智慧是應眾生所需而去教化,超度。即,他本來是空的,你需要1+1=2十進制,他就現十進制。你需要二進制,他就現二進制。你應知到,二進制的電腦能生程序到現在千變萬化,那麼陰陽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生宇宙人生,就當佛,菩薩是編程高手理解吧!
至於善惡,看一世是有善惡,看幾世因果,則平等無差別。為什麼你,我是沒有分別呢?為什麼我害了你,我得進地獄受苦,受苦後再為人將要受你害我的果報呢,跟據凈空法師解析,「我」稱為「正報」,其他一切外境,外人,外眾生等稱為「依報」。佛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法身佛即真如心,佛性,法身慧命,即智慧體。報身佛在一念而成的庄嚴佛凈土,那庄嚴佛凈土就是心所變現,即法身智慧變出來的。也就是說,相當於我們不凈心的正報和依報環境。包括地獄,也是心感業障罪惡而生的依報環境,地獄無人所創,是自己心生!所以,說來說去,就是一切是我心生,我害你,相當於左手打右手,左手不痛,凡人以為是右手痛,其實是心痛,右手是發出痛源信號。自己打自己,因凡人不開悟,不知道真實的自己在那裡,所以三世因果,如同一盤棋,雖有紅,黃,藍,白,黑,一個人在紅棋方是處處為自己著想,走一步後又轉到黃棋方,又以為其他棋方與自己無關,走一步後又轉到藍棋。。。。所以自作業還得自受報。
這是很無奈的比喻而已,本人學微道淺,未明心見性,沒有神通,也許是魔說,但請見諒。
❹ 家用除垢凈可以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Caco3),原料配方中一般用稀鹽酸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用硫酸生成 caso4 難溶於水 且是固體
還是會粘在壺上
❺ 佛教有關二元對立的問題
回答1:
是非、善惡、真假、美醜等等判斷,都是針對某種時候某種情況,僅僅針對特定的表現而有的定義。但定義是死的,現象是變化的。在實際生活中同一件事換個角度看則各有各的因和緣。任何簡單說是或者非都是值得懷疑但卻是不能否定的,因為評價自有評價的動機和理由。
所以佛法是中道來觀察,是解釋而不是評價。以評價而言,就必然產生擁護和對立的態度,這就是所謂「二元對立」。如果以解釋來說,則任何評價都可以成為有理由有目的的評價,但無論有沒有意義,都有其理由和機會,這就是超越二元對立的平等認識,要脫離非此即彼的偏執才可以真正全面理解事物本身。
對於修行而言,告訴我們的就是「唯心虛妄」的概念。也告訴我們一切執著都是苦惱之源。
認識是種人的主觀心理認知,自然就有人的主觀意願在影響認識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一切認知行為其實都是自我意識的反映,談不上真和偽,一切見解都不是真實的對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們自己對外界的認識程度而已,所以說唯心虛妄。因為是虛妄,所以不存在從人心改變物質的可能,只有從人心能否真實觀察認知物質的可能。外物並沒有不存在,只是因為不被我們真實感知;外物不是被改變,只是因為我們見解認知的角度和范圍有局限。
任何執著一端,就會造成自我認識、自我見解的錯誤執著。對於慾望的追求,從眼耳鼻舌身體意念各根源尋找快樂、迷惑,叫欲取;對某些觀念和想法的固執,叫見取;對於錯誤的出發點、沒有意義的行為約束產生的知見上的迷惑,叫禁戒取;執著一個四大五蘊所構成的假相而不能領會到「我」只不過是一個假相的事實,產生種種對「自我意識」「自我價值」的追求、種種對自我利益的固執、前途的憂慮,叫我取。種種執著的結果就是我們對社會對人生產生種種煩惱痛苦,因為不合於「我見」的事物太多了。
所以古人的詩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生之中觀察外界認識外界也是一樣的道理,既然懂得不能說山就是唯一的這個樣子、這個形容,那麼對人對事也是一樣的不能完全以唯一的認識去理解和分析、乃至接受。
回答2:
根據佛法一切都是有因有緣,家人不是絕對的愛你或恨你,都是有各種因緣關系的。既有他人對你的態度認識的改變可能,也有你對別人的態度認識的改變的可能,所以不存在永恆的愛或者恨,只有不斷調整和發展的變化的相互關系。
佛法中,愛是緣於自我的和慾望的貪和佔有,由於得到或者得不到,從而產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狀態。無論所愛的對象是男還是女,終究仍是這樣的規律。所以愛不是錯,執迷於得失、慾望的種種煩惱而不知道中道行事,則是錯誤的行為。也就是說,無論怎樣理解愛,無論愛的對象是誰,都需要由自己來掌握好尺度。由愛導致的佔有慾望才會產生煩惱。
愛是播種而後的勞作,而不是坐著等待它自然長出什麼果實,不可能只播種就可以收獲的。說其簡單,是因為規律的簡單,說其復雜,是因為其過程的變化不定,但這個變異也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妄想、自己的執著、自己的愚痴疏忽、自己的不理智,使我們不能真實把握和認識事物。
佛法並沒有說愛情是虛情假意,而是說情感的基礎實際是我們自身無明思維所造成,所以才有種種煩惱,錯誤的執著和貪愛是苦惱的基礎,所以愛才不能執著和妄想。同時,因為一切都是無常變遷的,都會遇到各種世間的因緣,會有生、住、壞、滅,所以愛和家庭才不會保持永恆固定狀態,而是需要隨時維護。
只有知道什麼是自我的責任,知道懂得隨時維護,才可以保證家庭和愛情的穩定和諧。我不能保證他人對我保持永恆的態度或者永恆不變的認識,但至少我應該保證自己不犯錯誤,這才可以不給他人以改變對我印象的機會。同時,只要保證自我的覺察,自我的理性,也就可以及時發現他人的錯誤認識或錯誤思維,而後需要運用自我的能力和智慧,去隨緣解脫和改變對方的愚痴。
而這一切工作,都需要堅持一個放棄自我固執見解的問題,也就是放棄非此即彼的對立思想的問題。只有放棄對立,才有和諧的機遇和可能。
❻ 結構主義上的二元對立矛盾 什麼意思
人與命運的二元對立便是如此--"謀事在人,成 事在天"。在這里是不是最好規律的整體把握上。正如結構主義敘事學家熱奈特所說:"人們把文學看作是無
❼ 佛的思想境界里是不是已經消除了二元對立
佛沒有思想,佛不起心不動念,但佛法稱為不二法門,是沒有內二元對立的。
1 第二類錯誤的知見叫邊見,邊見的意思就是相對的觀念。我的對面是人,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這是錯誤觀念。我們想想,六道眾生哪個不是生活在相對的觀念裡面?想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那就太難了。
2 相對是二,佛法是不二法門,二就不是佛法。佛講,二是錯誤的觀念,二不是正確的觀念,我們分人我、分是非、分彼此,都落在二里頭。這個問題,在大乘經裡面要深入細細去研究體會,你真的要懂得不二法門了,那就很值得慶幸,懂得是解悟,就看破了。
3 看破之後,要真正把二放下,就是二邊要放下;二邊放下之後,你就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是一真法界。只要有二,你決定是在六道、在十法界,你不能入一真法界。
4 真正修行人,心是清凈的,清凈心是一;二,心就不清凈。有人我、有是非,心怎麼可能清凈?怎麼可能平等?我們講真修行,功夫在這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