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洗衣粉除垢的原理

洗衣粉除垢的原理

發布時間:2021-02-03 20:47:12

① 求解: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在洗衣粉的成分里有兩種化學基,一種是親水基,一種是親污基,親污基可以版和衣物權上的污物結合,親水基帶著結合了污物的親污基與水結合進入水裡,這樣衣物上的污物就去掉了。所以說用洗衣粉洗衣服時最好是在水中放入洗衣粉衣物後,等個十來分鍾,讓洗衣粉中的兩種化學基充分溶解以後再洗,就比較容易把污物洗掉了。

② 能有效清理污跡的洗衣粉,究竟用的是什麼原理

油污沾到衣服上,如果只用水進行揉搓,油漬很難去除,因為油不溶於水。這時洗衣粉就派上了用場,它能去除衣服表面油污。其實,洗衣粉中能夠去除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那麼表面活性劑是什麼呢?

③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什麼

洗衣粉大都含有「酶」,當酶遇水形成溶液後就會對相應的物質進行分解回,不同的答酶對不同的污漬有分解作用,所以你會看到洗衣粉里都是 蘭色 綠色 白色的顆粒。一般白色的是 澱粉酶 和 蛋白酶 的混合,對奶製品等一般的食物的污漬有分解作用,至於有的洗衣粉有 蘭色或綠色的顆粒則是用來分解 油污或特殊污漬的一些專用酶。
因為酶的分解作用對溶液的溫度是有很大要求的,當溫度合適時酶的活性就提高,當溫度太高或太低,酶的活性就會降低甚至「失活」,那麼此時也就不能進行對物質的分解作用了。所以人們常常用溫水洗衣服而很少開水或冷水就是為了讓酶的分解作用充分發揮。
總之,洗衣粉就是通過「不同的酶對不同的物質具有分解作用」這一原理來實現去污的。

④ 洗衣粉去污原理

不知道是誰告訴你的,叫他老師打他屁股
肥皂是脂肪酸與鹼(苛性鈉)在一定溫度下經煮煉(中和)並脫去甘油而成,其PH值一般在9左右,呈弱鹼性.而洗衣粉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純鹼/鹼緩沖劑(硅酸鈉)和軟水劑(五鈉等),其PH值均在11以上,鹼性較強.故二者均為鹼性洗滌材料。

主要成分是對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分子式:C12H25-(C6H4)-SO3Na,而不是苯磺酸鈉:(C6H5)-SO3Na,其他的還有生物酶、表面活性劑、助洗劑、穩定劑、分散劑、增白劑、香精等。(鹼性因為是強鹼弱酸鹽C12H25-(C6H4)-SO3Na)

合成洗衣粉是粉狀(或顆粒狀)洗滌劑,這種洗滌劑是用表面活性與助劑配成粘稠的料漿,然後用噴霧乾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製造的一種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種化學成分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劑,如烷基苯磺酸鈉、烷基磺酸鈉、脂肪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種化學物質相互促進,相互彌補,使洗滌去污效果更為理想。這些表面活性劑也可直接用來作為洗滌劑使用,但是洗滌去污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較高。因此,配製洗衣粉時還要加入一些助洗劑和輔助劑,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貯存、使用都比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劑可分為無機鹽和有機物兩大類。

無機鹽助劑

(1)磷酸鹽。有正磷酸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及三聚酸鈉,洗衣粉中應用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鈉。三聚磷酸鈉中多價的金屬離子具有較強的螯合能力,能將不溶解的多價金屬陽離子絡合,變成可溶性的復合離子,如可將水中的鈣、鎂離子螯合,使它們不致沉積到織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滌劑活性物的洗滌效能。三聚磷酸鈉還對微細的無機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膠溶作用,可以提高污垢的懸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積到織物上,從而提高了洗滌劑的洗凈作用。由於三聚磷酸鈉含6個結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動性與顆粒度,使成品乾爽,便於包裝,不致產生粉塵、吸潮、粘結等不良現象。

(2)硅酸鈉。與其他助劑使用時能起到互相協調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助洗效果。它對金屬的表面上生成一層很薄的保護層,抑制洗衣粉中磷酸鹽對洗衣機金屬表面的腐蝕。硅酸鈉的水溶液在洗滌過程中對溶液中的污垢和固體微粒具有懸浮、分散和乳化的能力,能防止污垢再沉積到織物上。硅酸鈉水溶液經水解,能產生氫氧基,使溶液保持一定的pH值,這種緩沖作用可節約洗滌劑中表面活性劑的用量。

(3)純鹼。能將脂肪污垢皂化而將污垢除去,但在洗衣粉中不宜中入過量,以免洗滌時損傷織物。

(4)硫酸鈉。在洗衣粉中是重要的填充劑,可以降低產品價格,也可降低洗滌劑活性物的臨界膠束濃度,能在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劑濃度較低時發揮洗滌作用。

(5)過氧酸鹽。主要是利用它放出來的活性氧使污斑氧化,作為去污斑劑,可除去鐵銹等斑跡。洗衣粉中常用的是過硼酸鈉NaBO3·nH2O(n=1,4),它含10.38%的活性氧。

有機物助劑

(1)羧甲基纖維素。它是用棉短絨先與鹼液反應,生成鹼性纖維素,然後與一氯醋酸鈉的乙溶液經醚化反應,生成羧甲基纖維素鈉鹽。羧甲基纖維素鈉鹽在洗滌劑中的作用是它能吸附在污垢質點周圍及織物的表面上,由於它帶有多量負電荷,在靜電排斥力作用下,使污垢質點很好的懸浮,分散在溶液中、不會再沉積到織物上。

(2)熒光增白劑。它是一種微黃色帶有熒光性的染料,它溶解在水中被吸附在衣服的纖維上,而不會立即被水沖掉。這種染料吸附後能增加被洗織物的光澤,保持印花衣服的白度、亮度及鮮艷的色彩度。此外,在洗衣粉中還常中有料漿調節劑,即甲苯磺酸鈉,以及香料、色素等。

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一定數量的酶制劑。酶制劑是一種生物制劑,加入洗衣粉中可對相應的污垢進行生化反應,如脂肪酶可使油脂類污垢分解;澱粉酶可分解澱粉類污垢。使用酶制劑進行洗滌可以縮短洗滌時間,延長織物壽命,有效地提高去污力。在通常的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加入的是鹼性蛋白酶,這對洗滌人體所分泌的污垢有特殊的效能。

漂白型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進了一定數量的漂白劑,例如過硼酸鈉、過碳酸鈉(2Na2CO3·3H2O2 ,俗名固態雙氧水,白色結晶顆粒,過碳酸鈉溶於水時,分解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國內漂白型洗衣粉主要加過碳酸鈉。此因洗衣粉在60。C以上的熱水洗滌時可放出活性氧,對織物及衣服上的污跡產生漂白作用。使白色衣服洗的更加潔白。但最好不要在高溫下洗滌帶色的衣服,這樣會對帶色部位產生漂白作用而使衣服變舊。如在冷水中洗滌時漂白劑不發揮作用。

含氧彩漂洗衣粉有兩種類型:一種色彩漂粉是單純的含氧漂白劑,基去污力不大,可作漂白洗後織物用;另一種是色彩漂粉和洗衣粉混合後製成的。這種彩漂洗衣粉,不僅可氧化衣服上的污垢,而且不損原來的顏色,使本來的色彩更加鮮艷,還能除茶銹、汗跡、血咖啡漬等難洗的污垢

⑤ 洗衣粉的成分及去油污原理

肥皂是脂肪酸與鹼(苛性鈉)在一定溫度下經煮煉(中和)並脫去甘油而成,其PH值一般在9左右,呈弱鹼性.而洗衣粉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純鹼/鹼緩沖劑(硅酸鈉)和軟水劑(五鈉等),其PH值均在11以上,鹼性較強.故二者均為鹼性洗滌材料。

主要成分是對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分子式:C12H25-(C6H4)-SO3Na,而不是苯磺酸鈉:(C6H5)-SO3Na,其他的還有生物酶、表面活性劑、助洗劑、穩定劑、分散劑、增白劑、香精等。(鹼性因為是強鹼弱酸鹽C12H25-(C6H4)-SO3Na)

合成洗衣粉是粉狀(或顆粒狀)洗滌劑,這種洗滌劑是用表面活性與助劑配成粘稠的料漿,然後用噴霧乾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製造的一種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種化學成分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劑,如烷基苯磺酸鈉、烷基磺酸鈉、脂肪醇硫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種化學物質相互促進,相互彌補,使洗滌去污效果更為理想。這些表面活性劑也可直接用來作為洗滌劑使用,但是洗滌去污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較高。因此,配製洗衣粉時還要加入一些助洗劑和輔助劑,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貯存、使用都比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劑可分為無機鹽和有機物兩大類。

無機鹽助劑

(1)磷酸鹽。有正磷酸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及三聚酸鈉,洗衣粉中應用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鈉。三聚磷酸鈉中多價的金屬離子具有較強的螯合能力,能將不溶解的多價金屬陽離子絡合,變成可溶性的復合離子,如可將水中的鈣、鎂離子螯合,使它們不致沉積到織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滌劑活性物的洗滌效能。三聚磷酸鈉還對微細的無機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膠溶作用,可以提高污垢的懸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積到織物上,從而提高了洗滌劑的洗凈作用。由於三聚磷酸鈉含6個結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動性與顆粒度,使成品乾爽,便於包裝,不致產生粉塵、吸潮、粘結等不良現象。

(2)硅酸鈉。與其他助劑使用時能起到互相協調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助洗效果。它對金屬的表面上生成一層很薄的保護層,抑制洗衣粉中磷酸鹽對洗衣機金屬表面的腐蝕。硅酸鈉的水溶液在洗滌過程中對溶液中的污垢和固體微粒具有懸浮、分散和乳化的能力,能防止污垢再沉積到織物上。硅酸鈉水溶液經水解,能產生氫氧基,使溶液保持一定的pH值,這種緩沖作用可節約洗滌劑中表面活性劑的用量。

(3)純鹼。能將脂肪污垢皂化而將污垢除去,但在洗衣粉中不宜中入過量,以免洗滌時損傷織物。

(4)硫酸鈉。在洗衣粉中是重要的填充劑,可以降低產品價格,也可降低洗滌劑活性物的臨界膠束濃度,能在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劑濃度較低時發揮洗滌作用。

(5)過氧酸鹽。主要是利用它放出來的活性氧使污斑氧化,作為去污斑劑,可除去鐵銹等斑跡。洗衣粉中常用的是過硼酸鈉NaBO3·nH2O(n=1,4),它含10.38%的活性氧。

有機物助劑

(1)羧甲基纖維素。它是用棉短絨先與鹼液反應,生成鹼性纖維素,然後與一氯醋酸鈉的乙溶液經醚化反應,生成羧甲基纖維素鈉鹽。羧甲基纖維素鈉鹽在洗滌劑中的作用是它能吸附在污垢質點周圍及織物的表面上,由於它帶有多量負電荷,在靜電排斥力作用下,使污垢質點很好的懸浮,分散在溶液中、不會再沉積到織物上。

(2)熒光增白劑。它是一種微黃色帶有熒光性的染料,它溶解在水中被吸附在衣服的纖維上,而不會立即被水沖掉。這種染料吸附後能增加被洗織物的光澤,保持印花衣服的白度、亮度及鮮艷的色彩度。此外,在洗衣粉中還常中有料漿調節劑,即甲苯磺酸鈉,以及香料、色素等。

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一定數量的酶制劑。酶制劑是一種生物制劑,加入洗衣粉中可對相應的污垢進行生化反應,如脂肪酶可使油脂類污垢分解;澱粉酶可分解澱粉類污垢。使用酶制劑進行洗滌可以縮短洗滌時間,延長織物壽命,有效地提高去污力。在通常的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加入的是鹼性蛋白酶,這對洗滌人體所分泌的污垢有特殊的效能。

漂白型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進了一定數量的漂白劑,例如過硼酸鈉、過碳酸鈉(2Na2CO3·3H2O2 ,俗名固態雙氧水,白色結晶顆粒,過碳酸鈉溶於水時,分解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國內漂白型洗衣粉主要加過碳酸鈉。此因洗衣粉在60。C以上的熱水洗滌時可放出活性氧,對織物及衣服上的污跡產生漂白作用。使白色衣服洗的更加潔白。但最好不要在高溫下洗滌帶色的衣服,這樣會對帶色部位產生漂白作用而使衣服變舊。如在冷水中洗滌時漂白劑不發揮作用。

⑥ 去污洗衣粉去污的原理是什麼

活性成分就是洗滌劑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洗滌活性成分是一類被稱作表面活性劑的物質,它作用就是減弱污漬與衣物間的附著力,在洗滌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機的攪動等機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漬脫離衣物,從而達到洗凈衣物的目的。

要想達到好的去污效果,洗衣粉中應含有足夠的活性成分。為了保證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國家主管部門對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最低含量作了規定。根據所用活性劑的種類和產品的類別,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量一般不得低於13%。

因為很多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消費者可依據經驗,從洗衣粉溶於水後發泡的情形來判斷洗衣粉的優劣。

但某些專用於滾筒洗衣機的洗衣粉,其發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要差得很多。這是因為滾筒洗衣機主要依靠衣物在滾筒中的翻滾所產生的機械力,來達到洗凈衣物的目的;而洗滌溶液中過多的泡沫,會大大減弱這種因衣物翻滾而產生的機械力,使得洗凈效果大打折扣。



(6)洗衣粉除垢的原理擴展閱讀

保證每次清洗徹底,否則污物凝固影響以後清洗效果和破壞物品;清洗前避免污物變干;復雜物品必須手工清洗,有機物污染較重、污物已干、物品較復雜應預先用酶洗滌劑浸泡2min以上。

一般情況下主張先清洗,但必須注意自身保護;盡量不要直接用手對尖銳物分類和清洗;避免污物與身體的直接接觸。因條件所限和其它原因不能很好地做到自身防護應先消毒後清洗。

醫院供應室必須具備專門的污物處理間,對於科室內清洗應有專門的空間並配備專門的洗滌槽。

⑦ 洗衣粉洗衣服的原理

1、表面活性劑,常見的是十四萬基磺酸鈉之類的,分子結構中有一端親水,一專端疏水,
疏水基包圍油屬污中各種不溶於水的分子。而另一端親水基就可以使之溶於水,從而被洗去。

2、表面活性物質減小了水的表面張力。洗衣機的機械功能或手的揉搓可以導致被表面的活性分子包圍的污垢微粒脫落,而污垢微粒是隨著親脂部分黏附在表面活性分子上的。這引起仍然懸浮在物體上面的污垢微粒能夠在沖涮階段被清除掉。

⑧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好像是有個親水基和憎水基。具體可參考有機化學!

⑨ 洗衣粉為什麼能洗去污垢

粉的去污功能來自一些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學物質。它們能夠提高水的浸透能力,同時利用分子間存在電斥力的機理,清除污垢微粒。由於表面活性分子構成的形式,洗衣粉才能發揮其雙重功能。表面活性分子的一端是親脂疏體,即它一方面吸引污脂分子,同時又排斥水;而在另一端則只有親水體,也就是能夠吸引水分子。把洗衣粉倒入洗衣機後,表面活性分子的親脂體部分就極力向任何沒有充滿水的平面黏附,也就是向正洗滌的物體表面(因體表面或布料表面)黏附。與此同時,親水體部分就排斥油脂物質可減弱保持水分子相互結合的那種分子間的引力(就是水形成水珠的那些吸引力,這些力使水珠就像包在彈性薄膜里),而單個分子就得以滲透到需要清洗的物體表面和污垢微粒之間。因此可以說表面活性物質減小了水的表面張力。洗衣機的機械功能或手的揉搓可以導致被表面的活性分子包圍的污垢微粒脫落,而污垢微粒是隨著親脂部分黏附在表面活性分子上的。這引起仍然懸浮在物體上面的污垢微粒能夠在沖涮階段被清除掉。
去污物質還可依據分子間的靜電排斥機理細分。污垢是帶有電荷的,正因如此,表面活性物質是根據電荷的不同來分類的,即陰離子的表面活性物質和陽離子的表面活性物質。陰離子的表面活性物質有負電荷,對清除固體污垢微粒有效(塵埃、油垢等)。比如肥皂就是一種典型的負電荷的表面活性物質,它能同造成硬性水質的離子(鎂子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解的污垢泡沫層。陽離子的表面活性物質有正電荷,可用作消毒殺菌劑。事實上,細菌是帶有負電荷的微生物,也就是說在它們的表面有過剩的電子。還存在有「非離子」的表面活性物質,即沒有電荷的表面活性物質:在水質特硬時效力不很大,一般來講,泡沫較少,為此它們用於清洗不需要多沖涮的物品.
大部分表面活性物質都是可被生物降解的,這就意味著污水中的細菌能夠「撕碎」洗衣粉的分子,直至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如二氧化碳、水和礦物質。為了改善表面活性物的去污效能獲得更多的泡沫,在洗衣粉中加進NaPO3(偏磷化鈉)便能瓦解污垢,並從中吸收金屬離子(如鈉),然後同金屬離子從而形成可溶於水的物質。另外,它們將帶正電荷的鈣離子鎂離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復合分子,從而避免沉澱成石灰質水垢,這種特硬水質的典型水垢既能損傷布料,又能損壞洗衣機!
現在洗衣粉所含的磷酸鹽不能超過2%,因為它們對海藻和水生植物有施肥的作用。如果它們過於茂盛,就會使水中氧氣減少,從而損害水中的生態平衡。在洗衣粉中還添加了一些能使衣物更富光澤的物質。這是利用了磷光現象:它們的分子吸收太陽光中看不見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藍色光。這樣「處理過」的光就能使白色的床單或襯衣呈現一種近似天藍色的光彩。在經過深入實驗和進行心理分析基礎上發現的這種顏色,是引導消費者具有清潔與衛生感覺的最好色彩.
陰離子洗滌劑!這個是真確的說法·高中有機化學書中有這方面的介紹!·你去查查!

⑩ 誰知道洗衣粉去污除垢的原理是什麼

去污除垢的過程是比較復雜的,這是由於污垢和洗衣粉的組分本身復雜,而織物纖維的性質與結構又很不~致,同時,對織物、污垢、洗滌劑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研究的還不夠,因此去污的理論至今還不完善。一般說來,洗滌劑的去污作用實質上是潤濕、乳化、分散、增溶、浮選等基本活動性質的綜合表現,是膠束多種作用同時產生的結果,洗衣粉中活性物分子具有疏水基和親水基兩個基團,因而在吸附界面上能使界面張力降低,以及形成膠束等特徵成為最基本的因素。關於去污的原理,可簡單地用下面的式子來表不2
織物·污垢+洗滌劑一織物+污垢·洗滌劑。
污垢之所以能牢固地附著在織物纖維之間,主要靠它們’之間相互的結合力,而洗滌劑的去污,首先是破壞污垢與織物之間的粘附鍵,降低或削弱它們之間的引力。洗衣粉活性物分子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容易地用其疏水基一端吸附在污垢表面並鑽人到污垢粒的內部,同時又能吸附在織物纖維分子上,並將它們之間的空氣頂替出來。這樣,織物纖維和污垢顆粒都被洗滌液所潤濕、滲透而膨脹,稱為潤濕或引力松脫階段。活性物分子繼續吸附在織物及污粒上,形成單分子層,親水基朝向水中,疏水基伸向內部,再藉助機械攪拌或搓洗受熱,織物上的污垢就卷離到水中,產生乳化、分散、浮選等現象。還有一部分污垢包括油脂、鈣皂、色料就增溶到活性物膠束中,這一步稱為卷離、乳化、增溶階段。最後是穩定階段,由於包有污垢質點的活性物膠束,帶有較多的同性電荷,並吸附一層水膜,織物表面同樣吸附有一層活性物分子,污垢粒子膠溶在水中就比較穩定,就不會再沉積到織物上來,在這里,洗衣粉中的其他成分如磷酸鹽,羧甲基纖維素等,也起重要作用,前者可以與多價金屬離子如鈣鹽、鎂鹽等生成可溶性絡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後者可以防止污垢再沉積到織物上,不少無機鹽可促進膠束的形成,有增強。洗衣粉去污效果的能力。
由此可知,去污是由潤濕、泡沫、分散、乳化、攜污、增溶、吸附等作用所產生的綜合現象,它是溶液表面活性劑和膠體化學性能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此以外,洗衣粉的去污力還與外界因素(如污垢的性質、洗衣粉配方,水的硬度、洗滌劑的濃度、洗滌溫褰)有‘4關,因此,評價和測定洗滌劑去污力的大小是比較復雜的。

閱讀全文

與洗衣粉除垢的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廠污水外排怎麼辦 瀏覽:662
手錶指針有水垢 瀏覽:198
中水回用維修公司 瀏覽:505
潮州凈化器怎麼選 瀏覽:988
噴漆廢水中氨氮濃度一般為多少 瀏覽:50
如何測算污水流量 瀏覽:758
怎麼更換轉向助力油濾芯 瀏覽:245
生活污水截污納管的意義 瀏覽:28
電熱壺燒純凈水為什麼有水垢 瀏覽:800
工業企業用水處理 瀏覽:768
最有效的馬桶除垢方法 瀏覽:375
飲水機的三個燈什麼意思 瀏覽:221
g120slvc變頻器轉矩提升參數 瀏覽:540
華為凈化器1i怎麼換粉 瀏覽:928
歐曼柴油過濾器故降燈 瀏覽:138
蒸餾時空冷管選擇 瀏覽:630
石家莊回秦皇島用隔離嗎 瀏覽:506
污水檢查井禁用磚砌安徽 瀏覽:583
除垢劑用在哪 瀏覽:993
反滲透凈水機壓力桶怎麼接觸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