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威士忌為什麼是三次蒸餾的好
SYMBOL品牌故事SYMBOL先生出生在蘇格蘭一個威士忌釀酒世家,在當地頗有名氣。到了SYMBOL已經是第四代傳人,版由於政府對權威士忌苛以重稅,釀酒廠不堪重負破產倒閉,SYMBOL對威士忌的祖傳技藝情有獨鍾,不忍舍棄,夢想SYMBOL品牌重顯光輝卻無計可施。把精釀啤酒做得風生水起的吉斯波爾釀酒公司,利用煙台地處北緯37°的半島產區優勢,釀造出中國首款三次蒸餾的"吉斯聖堡」壺式蒸餾威士忌。董事長去蘇格蘭考察威士忌釀造工藝期間,了解到SYMBOL的故事,總覺得這么好的傳統技藝失傳甚是惋惜,經過一番波折,最終找到了SYMBOL先生,雙方一見如故,很快達成了攜手合作的意願,SYMBOL欣然將品牌授權,雙方在倫敦成立了UK SYMBOL酒公司,成功注冊了SYMBOL商標,董事長聘請SYMBOL擔任公司技術顧問,公司致力於釀造高端的威士忌產品,花落半島產區的SYMBOL單一麥芽威士忌由此而生。
❷ 威士忌是幾次蒸餾的
威士忌通常需要在壺式蒸餾器中至少蒸餾兩次,第一次在大型蒸餾鍋中進行,原酒經預熱後導入到加熱爐中加熱至沸騰,因為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所以酒精會首先變成蒸汽蒸發出來,在加熱爐頂部的天鵝頸(Swan Neck)重新凝結成酒精液體,冷凝後即得到了低度酒,香味復雜但粗糙。之後經過第二次蒸餾獲得酒精度在55%-60%的酒就是威士忌的雛形,經過桶陳之後就能裝瓶。是否要再通過第三次蒸餾完全取決不同的酒廠,如果想要酒精度更高柔和復雜的口感可以進行第三次蒸餾,但這樣酒中的部分風味可能在此過程中消失。多數愛爾蘭威士忌蒸餾三次,而多數蘇格蘭威士忌蒸餾兩次,所以千萬不能單純的認為蒸餾次數越多,質量越高。
威士忌(酒的類別)一般指威士忌酒
威士忌(Whisky、Whiskey),是一種由大麥等穀物釀制,在橡木桶中陳釀多年後,調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餾酒。英國人稱之為「生命之水」。 [1] 按照產地可以分為: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
威士忌大事件
432年 傳教士聖·巴特里克(St Patrick)來到愛爾蘭,開始勸說英格蘭人信奉基督教。愛爾蘭人確信,是聖·巴特里克(St Patrick)把中東蒸餾技術帶到了愛爾蘭。這種技術在中東國家是用來生產香水的。蘇格蘭人認為其缺乏書面依據,反駁了這一說法。
1405年 在威爾士語中出現了uisci beatha這個詞,它是由拉丁語aqua vitae(生命之水),這個詞音譯過來的。這一片語後來變化為蘇格蘭和愛爾蘭語中的uisge beatha和英語中的usquebaugh。但不確定這種酒是否由穀物釀造。
1494年 在蘇格蘭的書面歷史文獻中第一次提到了由大麥生產的「生命之水」(aqua vitae),這個「生命之水」被認為是蘇格蘭威士忌的始祖。
1556年 在愛爾蘭議會的記錄中首次提及用大麥生產的「生命之水」。
1608年 最古老的釀酒廠布希米爾(Bushmills<愛爾蘭>)注冊成立。
1618年 單詞uisge具有了獨立的含義。同年,在蘇格蘭高地一位官員的葬禮的賬單上提到了這個詞,並且標明了是由大麥生產的烈酒。
1640年 在新大陸進行了首次蒸餾試驗。
1644年 蘇格蘭開始徵收威士忌酒稅。採取各種方式滿足與英格蘭人戰爭的需要。
1661年 英格蘭開始在愛爾蘭徵收威士忌酒稅,隨後出現了許多私自釀造威士忌的地下酒廠,以大麥和馬鈴薯為原料。
1707年 在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並以後,英格蘭制定了蘇格蘭威士忌酒稅。新規定的荒謬導致釀酒業的混亂,很多釀酒商把釀酒作坊搬到了山區,轉入地下。
1789年 美國肯塔基州的牧師克萊格(Craig),(大概)是第一個利用印第安人食用的玉米粥,經過發酵,生產出「波本」威士忌的人。
1791年 徵收「波本」酒稅,這項稅收一直存在到1920年頒布《禁酒令》。
1823年 英格蘭頒布了合理的消費稅令法(Excise Act),地下的釀酒商重新出現。
1831年 愛爾蘭人伊尼亞·柯菲發明了獲得蒸餾器的專利的連續式蒸餾器——柯菲蒸餾器。這種蒸餾器的出現,使以價格低廉大批量生產威士忌變得有可能。
1853年 在蘇格蘭德魯·阿賽爾第一個發明了調和型威士忌(blend)。麥芽威士忌與穀物威士忌調和以後,添加了後者的味道,也降低了釀酒的成本。
1858年 哈伊拉姆·沃克(Hiram Walker)首先將蒸餾技術引進了加拿大。
1909年 在大不列顛通過了一項法規,規定了蘇格蘭和愛爾蘭威士忌的生產標准,其中之一是威士忌必須在橡木桶中陳釀3年。
1920年
在禁酒協會的努力下,美國通過了《禁酒令》,禁止銷售、購買、生產各種酒類飲品。
❸ 威士忌怎麼釀造的
對於威士忌我們總是可以聽到各種名詞,什麼麥芽、穀物、什麼這桶那桶的,總感覺很復雜。但其實只要你了解一下威士忌的釀造流程後,就能把那一個一個的名詞搞明白了。
備料
原料:威士忌釀造是利用穀物的澱粉轉化為糖,再利用糖來發酵產生酒精的,原料就是各種穀物:大麥、小麥、黑麥、玉米等。
穀物澱粉轉化為糖需要一種酶,它來源於發芽的大麥會產生這種酶。
純麥芽威士忌:就是只用發芽的大麥來生產的威士忌。麥芽作為酶,剩餘澱粉作為原料,轉化為糖。指的都是使用二家以上、不同蒸餾廠的只用發芽大麥生產的威士忌所調和而成的Blended Malt「調和式麥芽威士忌」,又稱「Pure Malt純麥威士忌」
單一麥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完全由同一家蒸餾廠里只用發芽大麥為原料的威士忌。
穀物威士忌:就是只用部分麥芽作為糖化劑,非大麥的穀物:小麥、黑麥、玉米等來做為澱粉原料生產的威士忌。
泥煤:用簡單的話說是一種植物轉化而來的一種煤的半成品吧。麥芽發芽後不能讓它無休止地生長,不然澱粉就被麥芽生長所消耗完了,所以需要烘乾,在蘇格蘭有大量的泥煤,用泥煤燃燒烘乾麥芽讓其停止生長,得到澱粉糖化酶的同時保留大麥的澱粉。泥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煙,給麥芽帶來泥煤味。
糖化
就是把烘幹了的麥芽、穀物磨碎了加水,利用發芽大麥所產生的澱粉糖化酶讓澱粉自然糖化,成為一種糖化液體來發酵。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液態發酵,利用液化的糖汁來發酵產生酒精。
發酵
這里的工序就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就是糖+酵母產生酒精。
它跟我們固態法白酒不同的是:白酒只是加水把糧食潤濕,在固態情況下投入酒麴,一次投料達到糖化和發酵同時進行。
麥芽糖汁發酵產生的醪液幾乎就是啤酒了,度數較低。
蒸餾
醪液通過蒸餾得到高純度的酒精,再進行稀釋到60度左右進行橡木桶陳化。這里為什麼要稀釋到一定度數是為了統一產品標准。
注意:蒸餾出來的年份是威士忌的生辰年份。
陳年
這種新酒不宜直接飲用,需要進行陳年。舉手橡木桶是威士忌70%以上風味的來源,沒有橡木桶的功勞,威士忌只是一瓶白色透明的酒精液體。
橡木桶類別:用不同來源的橡木桶,會產生不同的威士忌香氣和口感。
波本桶:Bourbon Cask常見的是美國波本威士忌,只用新陳年威士忌。所以,全世界大量產酒國會用到波本的二手桶。它的香氣更明顯的香草、椰子氣息。
雪莉桶:Sherry Cask,並非陳年西班牙雪莉用的桶,因為這種雪莉酒桶是越老越好,人家才不賣給你,而是裝過雪莉酒液的運輸周轉桶。它會更多甜味,堅果味。
葡萄酒桶:葡萄酒桶陳年葡萄酒後3-5年必須退役,所以有大量二手葡萄酒也會用到威士忌的陳年中。比如法國羅訥河谷的西拉桶是比較受歡迎的。葡萄酒桶能提供更多的花果香氣。
波特酒桶:Port,葡萄牙的波特葡萄酒桶,這種桶也會提供更多的甜味。
過桶方式:有些只用一種桶從頭到尾,有些會在中途換另一種桶,甚至換更多次。
雙桶:Double Cask/Barrel/Wood,用2種桶的酒液調和或者先在一個桶里陳年,之後放到另一個桶里陳年。
三桶:Triple Cask/Barrel/Wood原理同上,但基本是第一種桶定基調,後面的桶加層次。
為什麼不說單桶,因為只用一種桶是沒有必要說的,而「單桶」又是另一種概念了。
裝瓶前一般會再次加水進行稀釋,裝瓶雖然簡單,但不同來源的酒液為成為不同的威士忌。
單桶:Single Cask/Barrel,簡單理解是只用一種桶來陳年,但它更重要的是:指的是瓶內的威士忌來自單一橡木桶,強調的是其鮮明的個性。
桶強:Cask Strength原桶強度,簡稱原桶或桶強。桶強威士忌,指的是不加水稀釋,從橡木桶取原酒直接裝瓶的威士忌。桶強威士忌一定是單桶,但單桶威士忌不一定是桶強。
年份:vintage和age
Vintage是表示蒸餾年份,用是19XX這樣來代表具體的蒸餾紀念。
Age是表示在橡木桶中陳年的時間,比如12年,20年等。
前者多用於單桶威士忌,因為它不會與其他的威士忌調配,一種酒液裡面只會出現這一個年份蒸餾出來的酒液。
而只標注age的威士忌,會進行多種年份的酒液進行調和,只是這個標注的年份是其中最大成份和最年輕的酒液。
❹ 啤酒可以蒸餾威士忌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蒸餾只是利用酒和水的沸點不同來提取酒精!
威士忌用的原料有:大回麥、答小麥、黑麥、玉米等,它是釀造後通過蒸餾方法製成的。威士忌酒主要產自英語國家。目前,世界威士忌可以分為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由於蒸餾方法、技術、穀物和水質不同,每種威士忌酒都有其特別的味道和顏色。
❺ 威士忌二次蒸餾和三次蒸餾的差距有什麼區別
麥芽威士忌通常需要在壺式蒸餾器中至少蒸餾兩次,第一次在大型蒸餾鍋中進行,原酒經預熱後導入到加熱爐中加熱至沸騰,因為酒精的沸點比水低,所以酒精會首先變成蒸汽蒸發出來,在加熱爐頂部的天鵝頸(Swan Neck)重新凝結成酒精液體,冷凝後即得到了低度酒,香味復雜但粗糙。之後經過第二次蒸餾,獲得酒精度在55%-60%的酒就是威士忌的雛形,經過桶陳之後就能裝瓶。
是否要再通過第三次蒸餾完全取決不同的酒廠,如果想要酒精度更高柔和復雜的口感可以進行第三次蒸餾,但這樣酒中的部分風味可能在此過程中消失。多數愛爾蘭威士忌蒸餾三次,而多數蘇格蘭威士忌蒸餾兩次,所以千萬不能單純的認為蒸餾次數越多,質量越高
❻ 威士忌蒸餾方式有幾種
①連續蒸餾也稱塔式蒸餾,生產效率高,成本低,但酒體顯粗糙,雜醇油含量較高。
②壺式蒸餾分兩次、三次蒸餾,效率低,成本高,但酒體細膩干凈,雜醇油含量可忽略不計。
❼ 威士忌兩次半蒸餾是什麼意思
一般是兩次蒸餾一般而言蒸餾具有濃縮的作用。因此當麥類或谷類經發酵後所形成的低酒精度的"Beer"後。 還需要經過蒸餾的步驟才能形成威士忌酒。這時的威士忌酒...
❽ 蘇格蘭威士忌幾次蒸餾
蘇格蘭威士忌要三次蒸餾。
柔順的入喉感常常出現在輕口味威士忌中,但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從根本上來說,決定威士忌口感柔順與否的關鍵在於原酒中【同源物】和雜質的數量。」
同源物作為一種風味化合物,是酒類發酵過程中的副產品,一般來說發酵程度越高的酒類,同源物所佔的比例越高。在威士忌的釀造過程中,上百種同源物都在微妙地改變最終成品的口味。除了對口感的影響,同源物還有一大惡名:它是宿醉的一大幫凶。下面這張圖反映了不同酒類中的同源物比例。
伏特加喝到吐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至於葡萄酒喝多了,那感覺經歷過的人都懂
在蒸餾過程中,蒸餾器的作用之一就是剔除同源物,因為大都數同源物帶來的口感算不上美好,至於剔除的范圍則取決於威士忌的品種。
在上方圖表中我們也看到,同為威士忌,波本就比蘇格蘭威士忌的同源物含量高。剔除的方法則酒蒸汽是經過銅制的冷凝器來進行迴流過濾。
在傳統的雙重蒸餾過程中,初次蒸餾後的酒體包括水,8度的酒精和大量同源物。酒體在蒸餾器中沸騰,使得酒精和同源物從水中蒸發出來,順著銅壁到達冷凝器,在那裡它們被收集起來。
此時的酒精度數已經有25°左右,同源物也被過濾了一部分,之後進行第二次蒸餾,最終就獲得了70度左右的威士忌原酒,同源物也已被大量剔除。
二次蒸餾中,同源物中最不穩定的物質集中在酒頭,而最穩定不容易蒸發的物質則集中在酒尾,因此在第二次蒸餾中只取中間部分。以上過程便稱為迴流。
「因此想要提高過濾程度以獲得更加柔順的口感,就有兩大方案:一是提高冷凝器的體積,使得酒體更多地與冷凝器接觸,第二個方法更加直接——增加一個蒸餾器。」
「三次蒸餾大幅增加了過濾時間,且使得酒體更多解除銅壁,大量過濾了口感粗糙的硫化物。因此多使用三次蒸餾的愛爾蘭威士忌便給人更加柔順的印象啦。另一方面,三次蒸餾也使得原酒的酒精度數高達80°以上,相比之下大多蘇格蘭釀酒廠的原酒只有70°。」
「當然,雖然蘇格蘭地區酒廠的傳統是兩次蒸餾,但也有位於低地的Auchentoshan這樣使用三次蒸餾的另類。原酒度數更高,口感卻更柔和,可謂內柔外剛了,這也是提到柔順感不等於輕口味的原因。」
❾ 威士忌是怎麼釀造的工藝流程
威士忌(Whisky)這個字來自蘇格蘭古語,意為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雖然目前對於威士忌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較能確定的是,威士忌在蘇格蘭地區的生產已經超過了五百年的歷史,因此一般也就視蘇格蘭地區是所有威士忌的發源地。 有關蘇格蘭威士忌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1494年,當時的修道士約翰·柯爾(John Cor)購買了8篩麥芽,生產出了35箱威士忌。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威士忌的誕生遠遠早於1494年。 1534-1535年,來自英格蘭的新教徒毀掉了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那些修道士們只能靠教人讀書寫字為生,但奇怪的是,當地人對釀造威士忌的技術似乎更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把這個技巧發揚光大了。那時候的威士忌主要是用來作為一種抵禦嚴寒的葯水。 到1644年,官方開始對威士忌征稅,高額稅收導致了非法蒸餾和走私。由於蘇格蘭低地的酒廠的地址明顯, 很難躲避稅收官員的檢查, 但由於必須支付稅款, 它們只能在生產中偷工減料,以降低成本, 也就是從那時起, 低地的酒廠就留下了一個壞名聲。而與此相反的是,高原酒廠易於藏匿,它們可以更好的發展釀造技術。因此現在在蘇格蘭地區,高原有將近100家酒廠,而低地只有4家。 1823年,喬治五世到訪蘇格蘭,更改了稅收法律,使得合法生產威士忌也可以獲得利潤;同時在1834年,一種能夠大幅提高產量的COFFEY蒸餾器被發明,威士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蘇格蘭威士忌到達了它的繁榮時代,很多新酒廠建立起來,如:格蘭菲迪酒廠(1886年),百聞尼酒廠(1892年)等。 公元12世紀,愛爾蘭島上已有一種以大麥作為基本原料生產的蒸餾酒,其蒸餾方法是從西班牙傳入愛爾蘭的。這種酒含芳香物質,具有一定的醫葯功能。 公元1171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1154-1189)在位,舉兵入侵愛爾蘭,並將這種酒的釀造法帶到了蘇格蘭;當時,居住在蘇格蘭北部的蓋爾人(Gael)稱這種酒為「uisge beatha」,意為「生命之水」。這種「生命之水」即為早期威士忌的雛形。 公元1494年的蘇格蘭文獻「財政簿冊」上,曾記載過蘇格蘭人蒸餾威士忌的歷史。19世紀,英國連續式蒸餾器的出現,使蘇格蘭威士忌進入了商業化的生產。 公元1700年以後,居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愛爾蘭和蘇格蘭移民,開始在那裡建立起家庭式的釀酒作坊,從事蒸餾威士忌酒。隨著美國人向西遷移,1789年,歐洲大陸移民來到了肯塔基州的波本鎮(Bourbon County),開始蒸餾威士忌。這種後來被稱為「肯塔基波本威士忌」(Kentucky Bourbon Whiskey),以其優異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成為美國威士忌的代名詞。 歐洲移民把蒸餾技術帶到了美國,同時也傳到了加拿大。1857年,家庭式的「施格蘭」(Seagram)釀酒作坊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從事威士忌的生產。1920年,山姆布朗夫曼(Samuel Bronfman)接掌「施格蘭」的業務,創建了施格蘭酒廠(House of Seagram)。他利用當地豐富的穀物原料及柔和的淡水資源,生產出優質的威士忌,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如今,加拿大威士忌以其酒體輕盈的特點,成為世界上配製混合酒的重要基酒。 19世紀下半葉,日本受西方蒸餾酒工藝的影響,開始進口原料酒進行調配威士忌。1933年,日本三得利(Suntory)公司的創始人烏井信治郎開始在京都郊外的山崎縣建立了第一座生產麥芽威士忌的工廠。從那時候起,日本威士忌逐漸發展起來,並成為國內大宗的飲品之一。 威士忌不僅釀造歷史悠久,釀造工藝精良,而且產量大,市場銷售旺,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是世界最著名的蒸餾酒品之一,同時也是酒吧單杯「純飲」銷售量最大的酒水品種之一。
滿意請採納
❿ 威士忌是幾次蒸餾
一般是兩次蒸餾
一般而言蒸餾具有濃縮的作用,因此當麥類或谷類經發酵後所形成的低酒精版度的權"Beer"後, 還需要經過蒸餾的步驟才能形成威士忌酒,這時的威士忌酒精濃度約在60﹪~70﹪間被稱之為"新酒",麥類與谷類原料所使用的蒸餾方式有所不同,由麥類製成的麥芽威士忌是採取單一蒸餾法,即以單一蒸餾容器進行二次的蒸餾過程,並在第二次蒸餾後,將冷凝流出的酒去頭掐尾,只取中間的"酒心"(Heart) 部分成為威士忌新酒。
另外,由谷類製成的威士忌酒則是採取連續式的蒸餾方法,使用二個蒸餾容器以串聯方式一次連續進行二個階段的蒸餾過程,基本上各個酒廠在篩選"酒心"的量上,並無一固定統一的比例標准,完全是依各酒廠的酒品要求自行決定,一般各個酒廠取"酒心"的比例多掌握在60﹪~70﹪之間,也有的酒廠為製造高品質的威士忌酒,取其純度最高的部分來使用。如享譽全球的麥卡倫(Macallan) 單一麥芽威士忌即是如此,即只取17﹪的"酒心"來作為釀制威士忌酒的新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