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一)起源及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⑵,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⑻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对景写生中国画家也有,但不是创作,只是收集些素材罢了
(一)表现手法
1.造型手段 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
2.造型特点 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
Ⅱ 水墨花鸟画的介绍
水墨花鸟画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和气格的象征,以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色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花鸟画在唐代已经独立成科,到宋代发展至成熟和完善,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笔墨程式,以其清秀疏雅、富丽堂皇、博大丰满而呈现于中国画坛。
Ⅲ 水墨画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水墨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 "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Ⅳ 八大山人水墨写意花鸟画代表作是什么
《鹭石图》,《竹石鸳鸯》,《瓶菊图》,《荷花翠鸟图》/《荷池双鸟图》,《孤禽图》,《孔雀竹石图》,《怪石鸲鹆图》《芙蓉游鱼图》,《桃实千秋图》
朱耷的艺术已经在东方尤其在日本以至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映。八大山人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如:《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鱼乐图卷》、《杂花图卷》以及《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以及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Ⅳ 水墨花鸟画的花鸟画特点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是花、草、虫、鱼、鸟、兽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界。其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借以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真情实感,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花鸟画将主观的审美感受凌驾于单纯的物象描绘之上,具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也是中国花鸟画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
花鸟画不仅是古人“抒胸中逸气”的艺术形式,更折射着艺术家的人文修养、艺术功底和审美品格。潘天寿、黄宾虹等曾受旧学启蒙,国学功底十分深厚,书学造诣也不逊前贤,且“不独书法入古,诗亦大佳”。齐白石虽自幼贫寒,仍坚持苦读,钻研诗书画艺,以弥补幼时失学之乏,终由一名雕花木匠、民间画师成长为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艺术大家。
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毛笔正逐渐被钢笔、圆珠笔甚至电脑键盘所取代。国学、书法等传统经典往往被束之高阁。当代许多花鸟画家由于缺少人文修养,加之书法功力不够,导致画面缺少生机,显得单薄无力、贫乏枯燥,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花鸟画的文化内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推动花鸟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是当代花鸟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花鸟画家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才是当代花鸟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亦不能“泥古不化”。
Ⅵ 水墨花鸟画的现代花鸟画
花鸟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传统的了解,注重文化精神的继承,如果缺失了这一点,花鸟画将失去其本质意义。没有对传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就谈不上突破传统。要谋求发展,就必须立足传统,这是花鸟画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必须在认真深入地学习传统、了解传统、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在继承花鸟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的前提下,吸收传统的绘画理论和技法,并借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好地传承花鸟画艺术的精髓,在审美品格上追求高格调、高境界,否则就容易流于俗套。学习、研究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要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观察、研究和体验生活,以传统功力表现生活,对于传统要去芜存精,吸收借鉴其中成熟的笔墨语言、高雅的审美情趣,并且进一步发展。
Ⅶ 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明朝的著名画家是谁
是
陈自昭 (1931.1—) 福建长乐人。 擅长中国画。 1958年福建师 大艺术系毕业。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副秘书长。现任福建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 术师。 作品《阿里山一思亲》、《昌盛图》、《林韵》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出版有 《陈自昭画集》。长期深入海岛、渔村、山乡田园,多次赴海南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写生创作。59-60年间版画《回港》在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发表并入选全国美展,农村人物速写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阿里山中-思亲》入选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美展。《百万雄师渡大江》、《昌盛图》、《赶集》、《山村小学》等作品发表在《福建画报》、《青年博览》、《福建日报》、《人民日报》,山水画、人物画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7年山水画《昌盛图》为日本村上美术馆收藏,《林韵》入选第十二届亚细亚国际美术展览会(亚洲美术家联盟主办),《武夷山下》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文化政策委员会收藏并被邀请作为中国书画家和社会名流参加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1998年《昌盛图》二件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金彩奖牡丹杯全国大展和中国文联举办《中华民族书画长卷》99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多年来致力传统中国画研习和对笔墨技法创新探索,追求风格新颖和富有时代感。得到海内外同道好评,作品和艺术业绩入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互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辞典》、《中华魂》、《民族之花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书画名家作品集》、《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辉煌成就·世纪曙光》(2000年珍藏版)、《当代中国美术家》等多种大型典集和光盘。中国美术院首任院长肖锋教授撰文《壮心不已,创新不止--介绍画家陈自昭》,1998年荣获当代优秀文艺家称号,北京中国公关集团提名香港科学院文学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出版有《陈自昭画集》、著作《中国少数民族简编畲族文艺》(人民出版社)、出版《繁荣宣传画创作》(《美术》杂志发表)。
Ⅷ 水墨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谁包括谁
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可以说水墨花鸟画中包含有写意花鸟画,也可以说水墨是写意花鸟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水墨是写意花鸟的一种表现手法。二者之间不存在谁包括谁,或者说二者相互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