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温度对水的电阻率有怎样的影响
温度对水的电阻率的影响。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活跃,分子外层电子能量越大,外层电子更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水的导电能力增强,电阻率减小。
㈡ RO水 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导率 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 L=l/R=S/l 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 温度对电导的影响 溶液的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溶液的浓度一定时,它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约为2%℃-1。另外同一类的电解质,当浓度不同时,它的温度系数也不一样。在低浓度时,电导率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L1=L0[1+α(t-t0)+β(t-t0)2]由于第二项β(t-t0)2之值较小,可忽略不计。在低温时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t-t0)]表示,因此实际测量时必须加入温度补偿。 电导的温度系数 对于大多数离子,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大约为+1.4%℃-1~3%℃-1对于H+和OH-离子,电导率温度系数分别为1.5%℃-1和 1.8%℃-1,这个数值相对于电导率测量的准确度要求,一般为1%或优于1%,是不容忽视的。 纯水的电导率 即使在纯水中也存在着H+和OH-两种离子,经常说,纯水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是严格地说水仍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它存在如下的电离平衡: H2O←→H++OH或2H2O←→H3+O+OH- 其平衡常数: KW=[H+].[OH-]/H2O=10-14 式中KW称为水的离子积 [H+]2=[OH-]2=10-14 ∴[H+]2=[OH-]2=10-7 lH2O,0=λOH-,0=349.82+198.6 =548.42S/cm.mol2 已知水的密度d25℃/H2O=0.9970781cm3 故原有假设为1的水分离子浓度只能达到0.99707。实际上是仅0.99707份额的水离解成0.99707.10-7的[H+]和[OH-],那么离解后的[H+]和[OH-]电导率的总和KH2O用下式求出: KH2O=CM/1000λH2O =(0.99707.10-7/1000).548.42 =0.05468μS.cm-1≈0.054μS.cm-1 ∴ρH2O=1/KH2O=1/0.05468×10-9 =18.29(MΩ.cm)≈18.3(MΩ.cm) 由水的离子积为10-14可推算出理论上的高纯水的极限电导为0.0547μS.cm-1,电阻为18.3MΩ.cm(25℃)。 水的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在不同电导率范围有不同的温度系数。对于常用的1μS.cm-1的蒸馏水而言大约为+2.5%-1。
㈢ 纯水的电阻是多少 温度20度
一般认为一级水的电阻率为18兆欧厘米,准确地说纯水的理论电阻率为18.3MΩ.cm(25℃时,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下降)。
㈣ 温度对于纯水电阻率有影响吗
电阻率(英语是Resistivity),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电导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
电阻率较高的,一般称为绝缘体
㈤ 水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么/为什么 水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么/为什么
水分子是电解质但是在常温下电离程度很小 几乎可以忽略 所以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小 但是在温度高的情况下 会有很多水分子电离成离子 H+ OH- 从而有更多的自由电荷 所以电阻减少
㈥ 温度对于纯水电阻率有影响吗
有影响
一般认为一级水的电阻率为18兆欧厘米,准确地说纯水的理论电阻率为18.3MΩ.cm(25℃时)
温度升高时电阻率下降。
㈦ 纯水的导电性随着温度升高会有什么变化
纯水的导电性随着温度升高,电导会变大。
纯水的水离子会少量电离,形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二者的浓度在标准状况下都是十的负七次方。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电离会升高,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导电能力增强,电阻变小,电导变大。
㈧ 水的电阻会随着温度变化吗如果会,那怎么变化
溶液电阻和温度是反比的,和金属的电阻相反,当然要在一定范围内,不考虑特殊情况。因为温度高,离子或者离子团运动快。
㈨ 超纯水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你不要纠结这个了,现实运行的时候都不是这样的,我所了解的都是在调表,
你是不是在为自己工程用表作假找理论依据啊!!
㈩ 温度对水的电阻率有怎样的影响
水的电阻率的大小,与水中含盐量的大小、水中离子浓度、离子的电荷数以及离子的运动速度有关。因此,纯净的水电阻率很大,超纯水电阻率就更大。水越纯,电阻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