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怎样抵制反分裂反渗透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关系到祖国的统一、专民族的团属结。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历来是我们党对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工作,是针对反分裂斗争面对的新形势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巩固改革发展,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
1、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更加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2、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的有效手段。
3、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4、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基础。
『贰』 数学教学渗透安全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校园安全事件屡见媒体,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随时都可以听见有关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问题。据调查,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可以说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而长期以来,很多科任老师都认为安全教育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自己只管上好自己的课,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出现安全事故即可。只有上室外课的老师(如体育课)似乎才能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原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就说过:“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由此可见,“安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是各项工作中的重点,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但安全绝不仅仅是学校和班主任的责任,做为每一个老师,我们除了要给孩子传播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孩子自卫、自救的能力,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更要把安全教育时时挂在嘴边,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将安全植根于学生心灵之中,把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呢?以数学课为例,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安全教育的渗透应有计划,有总结。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开学初,教师在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就要依据教材编排特点、编排内容考虑到这学期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纪律、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出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课堂活动制度措施,课堂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并在开学初给学生宣讲到位,使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一些教材中动手操作的内容,常需要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学具,在课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剪刀这类工具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就要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便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从而将有可能出现的课堂安全隐患消失于无形。每节课结束后,要对本节课的安全工作进行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做好查缺补露,以便扬长避短。一学期结束了,对学期课堂安全教育工作也进行总结,并写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中,让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二、课堂安全教育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时渗透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非常注重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众多数学知识的引出均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时渗透安全教育。例如:教学《找规律》中的“交通信号灯”,便可结合教材中的主题图向学生讲解骑车、走路都要靠右行,每种信号灯颜色的意义,在外出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及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再如:课堂教学有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时,就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摆一摆、剪一剪等,如果组织不好,就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教师在分组之前就要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宜。当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密切参与其中,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对学生的活动行为做最大限度的调控,以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
三、课堂安全教育的渗透要依据不同班级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的学生群体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相异性,学生的有些行为往往是无法预料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教学。因此任何一节课的课堂都是不可完全预计的,哪怕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也会有不同的情况产生。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提前掌握好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备课时除了要考虑到预设的教学情景外,还应考虑到课堂生成的东西和突发的情况,并根据这些生成,选择好有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安全的保障。
四、课堂安全教育的渗透要紧抓教育契机警示引导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一帆风顺的,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突发情况打乱预定的教学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教学经验和机智来解决这些突发情况。例如:秋冬季节在课堂上时有学生出现发烧、呕吐等生病现象。这时教师就应把课停下来,主动询问生病的学生哪里不舒服,需不需要给家长打电话等,同时还要派班干部到办公室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把生病的孩子带到学校医务室或者送往医院。并向全体学生强调时令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课间休息不要跑出满身大汗等生活常识。再如:上课过程中遇到室内电线着火等突发危险情况,学生往往会乱成一团,这时教师首先要镇定,在关掉或者切断电源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情绪稳定工作,如果需要撤离,一定要组织学生迅速有序地撤出教室。同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讲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安全常识。这时的教育,会比我们平时苦口婆心说上大半天的效果好得多!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而安全是学生快乐成长、汲取知识的保障。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不少安全教育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渗透安全教育,时时抓、事事抓,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从学安全到讲安全,才能使安全教育达到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教育的作用。
『叁』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身为中学物理教师的我时刻牢记这句话“安全重于泰山”。
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认真备课,孜孜不卷地对孩子们传授物理知识、教他们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我还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因素,寓安全教育于教学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启发诱导。在潜移默化中时刻渗透安全教育,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们的认可。
如果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小小的学生伤害事故难免会发生,为防患于未然,我觉得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孩子,作为物理教师,因为学科特点,有很多方面与安全问题挂钩,所以更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从而可以激发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呢?结合我自身实际教学,我来谈谈。
在讲解光的反射时,讲述在夜间行驶的汽车,车内开灯,车内的物体就在司机的前挡板玻璃上成像,司机如果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且看不清车前的路,就会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教育学生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允许开灯。
在讲述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时,让孩子们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雨后的月夜,当你走在有积水的泥泞的路面上,迎着月光走,发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路面,使学生不至于在生活中滑倒摔伤。
在讲光的折射现象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射入人的眼睛中,人会看到池水变浅。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了池水变浅的道理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要看着池水不深,就冒失地跳下去,不然很有可能出人命的。
讲解惯性现象时,使学生知道行驶中的汽车或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车,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所以告戒学生:坐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骑快车;不要离汽车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车距;同时尽量不要带人(因为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
讲声音时,使学生知道噪声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让学生不要给别人制造噪声,同时也学会防止噪声给自己带来危害,远离噪声,在有噪声的环境中戴耳塞、耳罩。
在讲压强时学生知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所以在冰上行走时,告诉学生为防止冰面破裂而漏入冰窟窿,应匍匐前进。
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使学生知道“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道理,让学生知道过火车时,一定在安全线外等候,避免被吸入车底造成危害。
在讲摩擦力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如何在冰面上行走防止滑伤,可以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例如冰面上洒炉灰、锯末等。
在讲电学知识时:使学生了解触电和短路的危害,因此教育学生要遵守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远离高压带电体。并教育学生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应采取的措施是: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因电线短路而失火不能用水去灭火,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在讲授电磁学知识时:介绍电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已直接威胁了人类身体健康。教育学生注意防电磁污染,雷雨天不再大树下躲雨;微波炉正常工作时不要靠近;看电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看完后要及时关闭电源等。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这里我不再一一枚举,物理教学中,有很多道理,也多知识关系我们的个人安危,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多加用心,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一定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会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变得趣味横生,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肆』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复来和希望,孩子制的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身为中学物理教师的我时刻牢记这句话“安全重于泰山”。
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认真备课,孜孜不卷地对孩子们传授物理知识、教他们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我还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因素,寓安全教育于教学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启发诱导。在潜移默化中时刻渗透安全教育,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们的认可。
『伍』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检查督导,落实责任,催促整改,大大地强化了师生的安全危机意识。各学校把安全工作实实在在地列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将其摆在了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采取了定制度、作规定、签合同、制预案、多教导、常排查等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隐患存在于时时刻刻,防不胜防。就目前情况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在大家不惜“用人保安全,拿钱买安全”的高度重视下,在“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学校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有的还触目惊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通过对部分事故的个案分析,发现这些事故的出现,除有其客观原因外,也还存在着人为的主观原因。很明显,这些事故都引发于学生思想不健康,处事不成熟,争强好胜,不顾后果……如果学生的思想素质好、修养优良、行为规范、自我防范能力强,这些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学生的这些优良品行要在教育培养、熏陶感染、自身体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这个过程则是德育的过程。以上情况反映出,学校安全工作与德育工作密切相连,也提醒我们必须强化德育工作,同时提示我们在教育工作方法上还需要做一些改进。 第一、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渗透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去抓。因为唯安全而抓安全,有可能会形成安全工作受到学校重心工作的影响,而出现时起时伏、时紧时松的情况,形成安全工作的薄弱时段,从而降低安全工作的质量。然而把德育工作作为载体,将安全工作置于其中,它将随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真正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第二、将安全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抓。把安全教育的内容作为校本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占上位置,发挥作用。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规定、常识、处置方法、案例分析等内容,编写出有针对性、有实用性的校本教材。将其在课程中确定出周课时数,排上课程表,实施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一些安全知识,懂得一些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效果,肯定比集中学文件、听报告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做,还能使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声有色,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