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结构和性质
[Co(NH3)6]Cl3是反磁性的,低自旋的钴(III)处于阳离子八面体的中心。由于阳离子符合18电子规则因此被认为是一例典型的对配体交换反应呈惰性的金属配合物。作为其对配体交换反应呈惰性的一个体现,[Co(NH3)6]Cl3中的NH3与中心原子Co(III)的配位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NH3不会在酸溶液中发生解离和质子化,使得[Co(NH3)6]Cl3可从浓盐酸中重结晶析出。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不稳定的金属氨络合物比如[Ni(NH3)6]Cl2,Ni(II)-NH3键的不稳定使得[Ni(NH3)6]Cl2在酸中迅速分解。三氯化六氨合钴经加热后会失去部分氨分子配体,形成一种强氧化剂。
三氯化六氨合钴中的氯离子可被硝酸根、溴离子和碘离子等一系列其他的阴离子交换形成相应的[Co(NH3)6]X3衍生物。这些配合物呈亮黄色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水溶性。
氯化钴(Ⅲ)的氨配合物有多种,主要是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橙黄色晶体;三氯化五氨·水合钴(Ⅲ), [Co(NH3)5(H2O)]Cl3,砖红色晶体;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 [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等等。它们的制备条件各不相同。在有活性碳为催化剂时,主要生成三氯化六氨合钴(Ⅲ);在没有活性碳存在时,主要生成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
配离子Co(NH3)6 3+中心离子有6个d电子,通过配离子的分裂能Δ的测定并与其成对能P(21000cm-1)相比较,可以确定6个d电子在八面体场中属于低自旋排布还是高自旋排布。在可见光区由配离子的A—λ(吸光度—波长)曲线上能量最低的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λ可求得分裂能Δ:1/(λ*10^-7)(cm-1)
式中λ为波长,单位是nm。
含钴废液与NaOH溶液作用后将钴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下来,经洗涤后再用HCl还原成二价钴,经蒸发浓缩后可回收氯化钴。
㈡ 碘离子和氯离子能不能够大量共存,会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氯离子,硫离子,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因为硫离子可与氢离子结构生成HS-、H2S
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
㈢ 图中划线的解析,开头说是碘离子和氯离子,为什么下一句就成了碘单质和氯气高一化学
要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就需要用比碘单质氧化性还强的氧化回剂,但是氧化剂氧化性比答氯气还强,就会把氯离子也氧化了。
假如氧化剂的氧化性不如碘离子,假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碘单质和还原产物,但是氧化性差的氧化剂,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性就很好,就会把碘单质还原成碘离子。所以反应就又回去了。所以氧化性不如碘离子的氧化剂,不会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㈣ 碘离子可以氧化氯离子吗
不可以,I-已经是碘的最低价了,没有氧化性,I的单质也不能氧化Cl-,因为Cl的氧化性比I强
㈤ :氯化银和碘离子生成碘化银和氯离子,所设计的原电池
AgCl + I- = AgI + Cl-
非氧化还原反应
Ag,AgI|I-||Cl-|AgCl,Ag
㈥ 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谁的还原性强
氧化性大小顺序
F>Cl>Br>Fe3+>I>SO2>S
则还原性从小到大顺序F-<Cl-<Br-<Fe2+<I-<SO32-<S2-,因此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小
㈦ 溶液中有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通入氯气先置换谁
因为还原性: Cl-<Br-<I- 还原性强的先反应,因此,通入Cl2后,I-优先反应,置换出 I2只有I-反应完了,还有Cl2的话,Br-接着反应
㈧ 碘离子和氯离子能共存吗 不会发生置换反应吗
不会反应,若要反应则应碘离子失电子,氯离子得电子,然而氯离子已经是最低价态,所以不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这里是离子,不过碘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㈨ 溴离子与碘离子和氯离子的鉴别
l
1.
所用试剂:新制氯水、苯(或四氯化碳);
2.
鉴别原理:
溴离子和碘回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答性,加入氯水可以使其氧化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溴单质和碘单质:
因为溴在水中颜色为黄色橙色,碘在水中颜色为深黄色褐色。可以区别;若溴和碘较少,颜色就比较接近,不易区别。因此常再加入萃取剂苯或四氯化碳,萃取之后,颜色变化明显,容易确认。
㈩ Ag离子与碘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先后为什么同时有碘离子
先和碘离子反应,因为碘化银的溶度积更小。或者可以这么看,即使产生氯化银,氯化银还是会和碘离子反应生成更加难溶解的碘化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