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证明动作电位去极化相是Na+内流引起的
神经细胞内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袭,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❷ 什么是去极相
指动作电位的图形中中去极化的一段(即电位差减小到超射那一段)。
❸ 去极相和复极相的区别
静息时细胞的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
上升支指膜内电位从静息电位的-90mV到+30mV,其中从-90mV上升到0mV,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从0mV到+30mV,即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称为反极化。
下降支指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称为复极化。
❹ 如何设计实验证实动作电位去极相是na内流
给予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内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容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4)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有关的离子是扩展阅读:
用同位素标记的离子做试验证明,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如电刺激)时,Na+的流入量比未受刺激时增加20倍,同时K+的流出量也增加9倍,所以神经冲动是伴随着Na+大量流入和K+的大量流出而发生的。
所谓神经传导就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的顺序发生。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如果这个刺激的强度是足够的,这个点对刺激的应答是极性发生变化:Na+流入,K+流出,原来是正电性的膜表面,现在变成了负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