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分三级:一级处理:物理处理,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生物化学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 一般多采用物化法,远期再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混合、絮凝、沉淀3个工序合并在一个构筑物内,其主要参数如下。
混合时间:64 s,投药量PAC 86 mg/L,PAM 0.5 mg/L;絮凝时间:14 min;高效沉淀池:表面负荷17 m3/(m2·h),停留时间50 min,污泥回流比 4%。产生污泥量197 t/d,含水率97%,污泥量6930 m3/d。 远期增加2组。每组处理水量约42万 m3/d 。每组具有独立反应单元,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沉淀区及污泥浓缩区组成。单池长25.9 m,宽17 m,水深8.3 m,容积2 407 m2,停留时间64 min。在沉淀区上部设斜板,单池斜板面积170 m2,混凝池单池容积140 m3,尺寸6 m×3.2 m×7.3 m。
混合区配置Ф500混合搅拌机18套,絮凝区配置Ф3600絮凝搅拌机18 套,浓缩区配置Ф17 m浓缩刮泥机18套,剩余污泥泵18用6备,回流污泥泵18用6备。另外,设投药系统,包括混凝剂化解、稀释、配比及投加,用PLC控制。 恶臭气体处理工艺简介
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稀释法、吸附法等;化学法包括吸收法、燃烧法等;生物法包括生物制剂法、生物过滤法、填充塔式生物脱臭法和生物洗涤法,植物提取液雾化喷淋法等。
Ⅱ 污水处理的一般流程
生活污水首先经过格栅处理,该过程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两道工序。粗格栅的间隙通常在10-30毫米之间,而细格栅的间隙则约为3毫米。在这个过程中,污水中漂浮和悬浮的杂质会被拦截下来,随后通过螺旋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被运送到堆渣点,并最终被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细格栅处理后的污水会进入旋流沉砂池,这是污水处理厂的最高点。
如果城市中有工业废水混入市政管网,生活污水处理厂就需要增加水解酸化池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种水池通过形成厌氧环境,使厌氧细菌能够打断污水中的大分子链,并分解一部分有机物。同时,污水中的泥沙等无机物也会在此处沉淀一部分。
经过水解酸化处理的污水会进入生化处理段,这是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核心部分。生化处理段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氧化沟、A2O、SBR等,根据水流推进方式和构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这个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基本被处理干净,接下来会进入沉淀池(通常称为二沉池)。在沉淀池中,水中的颗粒物、细菌团和细菌尸体(老死的)会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变成污泥。这些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后会被外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沉淀池的上清液则会通过翻水堰溢流进入消毒设备,一般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以达到生活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
在沿海地区,由于工业较发达导致水体污染较重,排放指标要求更高。因此,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厂会设置更精细的过滤设备或构筑物,以去除更小的颗粒物,使水质更加清澈。目前,内陆地区尤其是水源地如四川、青海等省也已经开始进行这类改造工作,以提高排放水体的标准达到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
Ⅲ 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格栅处理、沉砂池处理、初次沉淀池处理、生物处理、二次沉淀池处理、深度处理和排放。
以下是
1. 格栅处理。这是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主要作用是拦截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块固体污染物,以免这些物质对后续处理工艺造成损害。
2.沉砂池处理。污水经过格栅拦截后,会进入沉砂池,以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沙粒等。这些颗粒如果不提前去除,可能会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沉积,影响处理效率。
3.初次沉淀池处理。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会先进入初次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活性微生物。
4.生物处理。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个过程。厌氧处理主要发生在污水处理的前段,好氧处理则主要发生在后续的活性污泥法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二次沉淀池处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6.深度处理。针对一些特殊需求,如回用或高标准排放,污水处理厂可能会进行深度处理,如过滤、消毒等。
7.排放。经过上述处理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即可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以上就是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共同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