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属于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有()。
【答案】:A、C、D
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配水井、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消化池、计量槽、闸井等。
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调节池、调流阀井、格栅间及药剂间、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澄清池、配水井、混合井、预臭氧接触池、主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紫外消毒间、膜处理车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等。
㈡ 污水处理系统是什么
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粗格栅、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氧化专沟、配水井、二沉池、消毒池,属所述集水池、粗格栅、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氧化沟、配水井、二沉池、消毒池之间通过管道顺次相连,所述氧化沟还设有污泥处理分支,所述污泥处理分支包括污泥回流管道、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车间,所述氧化沟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浓缩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污泥脱水车间连接。本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排放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不会对土地、河流等产生影响。
㈢ 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内容及流程是什么
内容包括场地平整、污水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土建工程,厂区给排水管网、照明、道路和通讯及污水截流管道等工程。
建筑物与构筑物描述:
1、粗格栅进水泵房
进水泵房由地下进水管、粗格栅间、地上提升泵房及溢流井组成。
①、地下进水管为D500、深3m的玻钢管。
②、粗格栅间为长10.9m、宽7.8m、深约5.5m的地下钢筋砼深池,与进水管相连。
③、提升泵房设在粗格栅间上方,粗格栅间顶板即为提升泵房的地坪,泵房为砖混结构,现浇楼板,平面尺寸为9m X 13.65m,层高5.7m。
2、细格栅、沉砂池
沉砂池由进水渠道、沉砂池主体、中间渠道、出水池组成。该系统为架空式钢筋砼结构。
①、沉砂池主体为直径2.53m的园形架空水池两个,下部为锥形并带有集砂斗。
②、出水池为深2.5m,平面尺寸3.49Mx5m的钢筋砼深井。
整个系统顶部设有人行走道及防护栏杆。
3、生化池
反应池是本工程中最大的一组钢筋砼水池。其平面尺寸为29.3m X 10.6mX4m,深度6.4m,其中地上3.2m,地下3.2m。该池共分4格,每一格有一道钢筋砼隔墙(下方留孔)。池顶周边设有人行通道及钢栏杆。格与格之间的钢筋砼隔墙顶部设有深1.Om,宽1.5m的沟道,上设钢格栅盖板及钢栏杆。池内有工艺等专业所需的预留孔洞及预埋件。
4、鼓风机房
结构形式为单层砖混结构,层高7.5m。值班室为依附的砖混结构。
5、配水井
配水井为一平面尺寸为4.85X2.25m,深2.2m,中间有隔板将其分为5部分,池内设有直爬梯。
6污泥脱水间
结构为单层砖混结构,层高7.5m,基础为刚性基础。
7、综合楼
二层砖混结构,现浇楼板,条行基础。内有办公室,值班室化念室等。
8、变配电间
为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砼屋面,基础为墙下砼条型基础。
工程的工作内容较多,有下述17项:
第一项为基础、水池等的土方开挖;第二项为砼及钢筋砼工程;第三项为砖砌体工程;第四项为地沟及设备基础施工;第五项为沟、渠、池的闭水试验;第六项为土方回填;第七项为门窗、楼梯、栏杆等的制作、安装和油漆;第八项为内、外墙面的粉刷和喷涂;第九项为顶棚的粉刷;第十项为屋面找坡、找平及防水施工;第十一项为室内地平施工;第十二项为室外散水、坡道、踏步及排水沟施工;第十三项为吊车轨道、连接件、车档等的制作、安装和油漆;第十四项为厂区给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室内外给排水卫生设施的施工;第十五项为厂区供电外线、建筑物室内外照明及防雷接地施工;第十六项为厂区道路、排水沟、管和绿化施工;第十七项为配合设备、水、电安装、修补因安装碰伤的墙、地面、门窗及室外散水道路等工作内容
㈣ 配水井跟调节池有什么区别
配水井是一个或者两个构筑物的水通过配水井之后将水均匀的分配到下面的几个构筑物,一般设置在处理流程中间。
调节池是起到水质或者水量的调节作用,以便后续的处理工艺能够正常的运行。一般设在处理流程的始端。
多看几个污水处理流程图自然就会明白二者的区别。希望我的描述能够帮到你。
㈤ 污水厂中的配水井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集水池咯,作用是收集污水,减少流量变化给处理系统带来冲击。污水首先流到配水井,达到一定容量再下一步处理啊。混合器井作用差不多,收集不同的污水或者加药使污水的成分、浓度相对稳定。
㈥ 城市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
城市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工艺的设计能让人在使用的时候更高效,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城市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和大家说明一下。
1 概述
城市给水厂排泥水主要包括了滤池反冲洗水以及反应澄清池的排泥水,这部分排泥水的水量大概要占到自来水厂总净水量的5%左右。通常情况下,组成排泥水的主要固体成分有泥沙、藻类以及胶体颗粒等成分,而在进行给水处理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如氯化铁或是硫酸铝等混凝剂,这样就会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同样在水处理中还会有其它的添加物,如粉末活性炭以及硅藻土等,同样也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当前,我国各城市的给水厂所产生的排泥水都还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产生后未经操作直接的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中或是直接排入水体,如果将这部分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中,那么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量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下水道也可能被堵塞;而如果直接排入到水体中,那么湖泊和河流就会出现淤积的现象,从而抬高湖底和河床,不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会导致航运以及防洪工作受到影响。
2 排泥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排泥水处理的操作时,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水量调节-污泥浓缩-污泥调质-污泥脱水-泥饼处置的流程,在操作中我们应先将滤池的反冲水以及沉淀池的排泥水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浓度应控制在500-3000mg/L的范围内,这后在混合好排泥水后就可以将其送入到浓缩池中,再经过沉淀后应先将上清池中的水分排入到原水配水井中或是市政排水管网中,而浓缩池的污泥则应在污泥脱水车间中进行污泥脱水的操作,经过调质和脱水的操作后,最后将水源中的悬浮固定的含量控制在15000-35000mg/L的范围内。
3 排泥水构筑物的设计
3.1调节池的设计
排泥水的浓缩处理的操作过程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就一定要有相应的水量调节的构筑物来实施平衡废水的间歇性排放以及污泥浓缩操作的连续运行,其中调节池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调节水量的作用。因为在除锰工艺或是除铁工艺中,反冲的吸水量是很大的,而如果给水厂的排泥水量为日处理总量的7%,那么计算排泥水量的公式就应为Q=0.07*L,其中L 就为给水厂的日处理总量,一般情况下,设计的调节池为一座,分为两格,那么就可以分别的计算出每一格的设计水量以及每一格的调节池的容积了,如果调节池的有效水深是确定的,那么体积与水深的比值也就是调节池每一格的设计面积,通过面积公式我们最后就可以得到每格调节池的尺寸以及调节池设计的总尺寸了。
3.2浓缩池的设计
在对排泥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浓缩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环节,起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排泥水的固体含有率,保证浓缩池的出泥是满足污泥脱水设备的技术要求的;在此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泥水自然干化的操作,那么还可以提高排泥水的处理效率。通常情况下,现阶段有微孔浓缩、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生物浓缩以及隔膜浓缩等浓缩工艺,其中重力浓缩的工艺最为简单,并且成本低而且运行状态稳定,因此其也是应用的较为广泛的。如果是设计2座连续式的重力浓缩池,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浓缩池中设有排泥管、进泥管以及排上清液管等。
3.3加药系统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加药系统应选择自动连续投药装置,投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药的地点一般为污泥浓缩池的配水井或是带式压滤机的进泥管,投加量应控制在3-5kg/t的范围内,如果药液的初始浓度为0.5%,那么再经过稀释装置所进行的稀释操作后,其浓度应该会被稀释到0.1%左右,之后药液就会通过加药泵投放到压滤机的进泥管处和浓缩池的配水井中。
3.4脱水机房的设计
在经过浓缩池的浓缩操作后,排泥水还是有很高的含水率的,因此对其进行脱水的处理就是很必要的,最后应将其含水率控制在75%的范围内,这样污泥的运输以及储存都会更加的便捷,同时处理污泥的费用也被大大的降低了。污泥脱水的方法主要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其中由于非机械法是要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的,并且这种方法的占地面积更大,因此其使用的范围是很窄的,通常非机械法只适用于气候条件为干燥少雨并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而机械法主要分为带式压滤机、造粒脱水、真空过滤机以及螺压脱水机等,由于此方法施工简单,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因此其应用的也更加广泛。
3.5自控系统的设计
在污泥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在运行现场是无人看守的,一般都是在中心控制室对其进行集中处理的,通常其设有三级控制系统,分别为现场PLC控制站、就地控制室以及中心控制室,每一级又是都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的,就地控制室设有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方式,即使中心控制室通信网络或是监控设备出现问题时,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污泥处理系统的监控设备一般都是由操作员站、打印服务器、报表打印机以及报警打印机等部分组成,系统会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而各个系统之间又是能够协调运行并且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会提供对外连接的服务平台,从而促进中央控制室的故障处理、设备控制、信息处理以及报警等功能的完成。
结语
当然现阶段的排泥水的处理工艺也是存在着污泥负荷低、构筑物过多、停留时间过长以及运行管理复杂等诸多的问题的,这就要求了我们应更加深入的研究传统工艺,大力的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一步的优化城市技术厂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及资源节约工作都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白酒污水处理
随着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白酒废水处理的工作。白酒废水处理,工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生化工艺:污水通过 格栅+沉砂池+水泵提升+调节池+配水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配水井+UASB池+曝气生化法+二沉池+消毒排入工艺。
曝气生化法主要采用接触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沟、SBR、曝气生物滤池(BAF)等。工程投资大、工艺复杂,运行费用高。建议采用废水处理新处理工艺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不同,它又分为:水解-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厌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快沉-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超超声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微波-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臭氧-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旧污水处理工程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与其它工艺结合,发展出AB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A2/O法-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导流曝气生物滤池;SBR-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充分借鉴了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间隙曝气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硝化返硝化法、给水快滤法等八者设计手法,并结合二级或三级污水处理工艺而研制出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在我国的北京、山东、河北、贵州、山西、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实例,案例涉及生活、医院、化工、屠宰、食品、亚麻、酒精、制药、榨菜等领域的污水处理。大量的应用证明:出水水质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完成两次曝气,两次沉淀、两次过滤,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特别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实现间隙曝气,活性污泥回流,整个运行没有闲置,其优点较处理其它方法较为突出,处理效果尤为显著。2009年被列为“创新项目”;同年12月又被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201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2年又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在城镇、村镇、农村、工业、养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脱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领域中推荐使用、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技术前瞻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淹没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导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在不加大投资的前提下,使处理后的污水优于排放标准,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技术前瞻性。
(2)、工艺创新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使污水在同一个处理池内,解决其它污水处理需要四个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艺过程。整个运行没有闲置。 因此工艺创新性。
(3)、工程投资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BOD5容积负荷是常规二级生物处理的5~10倍,并将两个曝气池、两个沉淀池、两个过滤池合为一体,因此,工程投资经济性。
(4)、处理效果稳定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没有污泥膨胀之虑,不受水力负荷的冲击,因此处理效果稳定性。
(5)、处理流程简化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能将污水理后,在不用深度处理设施和设备的条件下,达到中水回用水质,因此处理流程性简化。
(6)、运转费用经济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利用滤料切割、阻挡、细碎气泡,强化气、液传质效应,增加微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大大提高充氧率,减小耗电功率,因此运转费用经济性。
(7)、操作管理简单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采用PLC实现程控运行,即通过通过液位传感与设备连锁,做到有污水自动开机,无污水自动停机;通过溶氧测定仪变频器连锁,实现曝气量调节;通过无钱传输,实现远程监控,达到水质监控、故障判等目的,因此操作管理简单性。
(8)、脱氮除磷典型性
通过内锥的下部、和外锥的上部的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等,使氨氮被两次硝化,能将氨氮脱到3mg/L以下,最低的小于0.068mg/L,因此脱氮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是在内锥、和外锥这两个好氧段产生的聚磷菌,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并且通过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锥底沉降后,很顺畅的排泥,因此出水中的磷一般小于0.5mg/L,最低的达到0.08mg/L,因此除磷典型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有效解决了BAF(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的技术难题。同时还解决了A2/O在二沉池中N2附着污泥上浮,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不尽人意等技术难题。
(9)、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能在1℃—50℃之间正常运行,不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适用于南方,也适合于北方,加上大量的微生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的活性,进水后很快正常运行,因此气温及运行方式适应性。
(10)、检修换件方便性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转动设备置于地上,加上采用的是国产设备,并且设有故障判报警统,因此检修换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设灵活性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池为模块化结构,可集中设计,也可分开设计,有利于工程的升扩建,能较好地适应各个地区地貌,对于旧污水处理工程的升级改造也时分有利。
㈧ 造纸厂污水处理菌种如何培养
这是普通污水厂的培菌方案,你参考一下! 希望能够帮助你,污水净化团队竭诚为你服务!
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培菌方案介绍
一、目 的
1.检验污水处理厂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主要是各工艺参数的确定,如:水泵最佳运行水位,旋流沉砂池的旋流速度,反应池最佳污泥负荷、污泥龄、污泥回流比、污水回流比、剩余污泥排放量、最佳曝气量等;
3.发现存在问题并逐一分析解决,为今后的正式运行积累经验数据。
二、前提条件
1.充足的水源补给,外围泵站和管网应具备向污水处理厂连续输送污水的能力并同样完成了清水联动试车;
2.各种设备的联动试车完毕且功能完备,性能良好,满足工艺要求,联动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得到妥善处理;
3.全流程已进行了清水联动试车,并确认无直接影响培菌试运行的存在问题;
4.培菌过程所需的人员、材料和工具均已准备齐全;
5.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实习,达到熟悉本岗位职责,胜任本岗位工作的要求;
6.现场24小时均需有工作人员有场,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四运行转工作制,日班现场人数需15人(连工程师),中夜班人数各需6人;
7.污泥处理系统已配套完成并明确脱水后污泥的处置。
三、培菌方案摘要
考虑到培菌费用的节省和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计划整个培菌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对1#反应池北池(5.5万吨/日)和2#反应池南池(5.5万吨/日)进行活性污泥培养;第二阶段: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活性污泥培养成熟后,进行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的培菌工作;第三阶段:稳定运行和除磷脱氮调试;最后进入连续生产运行。
四、培菌方法
采用间歇换水,连续换水结合法。
五、菌种来源及数量
菌种来自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的污泥浓缩池,通过一台DN100的移动潜水泵把浓缩池污泥抽至4000L的泥浆运输车(共两台)内,再用泥浆运输车将浓缩后污泥分别运至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的侧边,再用DN100的移动潜水泵(每池一台,共二台)直接将泥泵至池内,经过对反应池体积的计算及工艺要求约需含水率97%的菌种5600M3(未包括调试过程中遇到的菌种死亡等特殊情况)。
六、培菌工期
培菌工作共需120天,其中第一阶段需45天,第二阶段需30天,第三阶段需要45天。
七、人员配置
根据培菌工作需要设定以下工作小组:
1.指挥小组:由公司领导组成;
2.培菌技术小组:需工艺工程师3名、机械工程师2名、仪表工程师1名、电气工程师2名;
3.操作小组:需工艺技术员5名、机械技术员4名,电气技术员3名,机械维修工4名、电气维修工3名,工艺技工6名;
八、工作分配
1.技术管理工作:制定培菌过程中各项技术方案,指导调整各项技术参数,根据实际工作进展调整培菌计划,监督落实培菌计划的完成,该工作由培菌技术小组负责;
2.运行管理工作:根据培菌计划现场执行各种相应操作,包括负责安装便携潜水泵输送菌种,控制各进、出水阀门,调节池中曝气量等。该工作由操作小组负责,日、中、夜三班连续运转;
九、培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1.通讯设备:对讲机8台;
2.菌种输送泵:3台(DN100);
3.泥浆运输车:两台(每台4000L);
4.菌种输送临时电源:四套;
5.机械维修工具一套及电工检修仪表一套;
6.便携式溶氧计一台。
十、培菌具体操作
反应池及二沉池编号示意图
1、第一阶段: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活性污泥培养
通过污泥泵(一台)把将一、二期厂区活性污泥菌种抽至泥浆运输车内(两台)分别运至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旁边,再用泵(每池一台污泥泵,共二台泵)抽入池内。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启高位进水井总进水阀和东、西配水总阀。
(2)开启格栅渠道1#~4#进水阀、关闭两个超越阀,并把四个出水可调堰门调至最低位。
(3)开启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所有进水阀,关闭和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的超越阀门,关闭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所有进水阀门及超越阀门。
(4)将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的出水可调堰门调至最低位。
(5)开启配水井2#、4#二沉池进水阀和出泥阀,关闭1#、3#、5#、6#二沉池进水阀和出泥阀。
(6)开启厂外泵站水泵向厂区送水,此时开启转鼓格栅和沉砂系统设备,污水经格栅和沉砂池后进入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
(7)当污水淹没曝气管后,开启一台鼓风机并逐渐打开1#反应池北池和2#反应池南池的各段气阀,然后开始将菌种泵入池内,调节曝气量使污泥能充分搅拌处于悬浮状态即可。
(8)检查搅拌器安装尺寸,并逐台开启搅拌器,进行空载试验,检查搅拌器空载运行情况;
(9)水淹没搅拌器后,开启所有搅拌器进行搅拌。
(10)当污水水位上升将至出水堰高度时,关闭厂外泵站污水泵停止向厂区供水并继续投加菌种,调节曝气量,进入静态闷曝直到菌种投加完毕。
(11)菌种投加完毕后,静态闷曝12小时,然后再次启动厂外泵站污水泵向厂区供水,进入间歇换水阶段。间歇换水量每次为反应池水量的一半约2万m3,保持每小时流量4000m3,,每隔5小时开启(关闭)水泵。
(12)污水流进2#二沉池后,开动刮泥机通过排泥阀将污泥回流至污泥回流泵房,并视泥面液位开启污泥回流泵,将沉淀后的污泥输送回反应池内。
(13)检查混合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安装尺寸、支撑情况、轴承润滑情况;
(14)检查管路阀门设置是否合适,供配电系统是否完好;
(15)间歇换水方式持续约20天,通过测试污泥沉降比如SV>15,则可进入连续换水阶段。厂外泵站污水泵连续向厂区供水,流量控制为5万吨/天。曝气量控制为DO=1~2mg/l,直到1#反应池南池活性污泥成熟,MLSS达到3500mg/l后进入下一阶段。
2、第二阶段: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的活性污泥培养
因1#、2#反应池南、北池污泥回流泵房因污泥回流渠而连通,故1#反应池南池培菌时可直接用南池的污泥回流泵将北池的成熟活性污泥菌种投加进南池内,2#反应池北池培菌时可直接用北池的污泥回流泵将南池的成熟活性污泥菌种投加进北池内。
3、具体操作步骤:
(1)开启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的所有进水阀,将1#反应池南池和2#反应池北池的出水可调堰门调至最低位。
(2)厂外泵站加开一台污水泵向厂内供水。
(3)当污水淹没曝气管后,启动污泥回流泵,将活性污泥菌种用回流泵投加进需培菌的反应池内。
(4)加开一台鼓风机并逐渐打开各段气阀,调节曝气量使污泥能充分搅拌处于悬浮状态即可。
(5)当污水淹没搅拌器桨叶后,开启所有搅拌器进行搅拌。
(6)当污水水位上升至出水堰高度时,开启配水井1#、3#、5#、6#二沉池进水阀和出泥阀。
(7)当污水流进1#、3#、5#、6#二沉池并淹没刮泥机转动臂后,启动1#、3#、5#、6#刮泥机。
(8)当1#、3#二沉池水位上升至出水堰高度时,视1#反应池南池污泥液面情况加开一台污泥回流泵加速将菌种回流进南池。当5#、6#二沉池水位上升至出水堰高度时,视2#反应池北池污泥液面情况加开一台污泥回流泵加速将菌种回流进北池。
(9)通过调节1#反应池南、北池及三个二沉池的进配水阀门、污泥回流泵数量和各段曝气量,保持稳定运行直至南、北池污泥均成熟,测试沉降比SV>15,MLSS >3500mg/l后进入下一阶段。
4、第三阶段: 稳定运行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因上一阶段已完成培菌工作,本阶段各池根据工艺实际情况排放剩余污泥。
(2)调节各池进水阀、配水阀、气阀和污泥回流泵,保持各池均衡、稳定运转。
(3)开启1#、2#反应池污水回流阀并启动污水回流泵。
(4)在化验分析数据指导下,开始对除磷脱氮效果进行测试,逐步保证出水五大指标合格。
十一、试运行保障措施
1.成立指挥小组和下属二个工作小组
(1)指挥小组
(2)培菌技术小组,共8人
(3)操作小组,其中技术员12人,技术工人13人(24小时工作制,实行四班三运行转,日班保证有7人,中夜班各保证有6人。
2.建立例会制度
(1)指挥小组每三天召开例会,研究、讨论、协调解决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根据运行实际高速试运行计划或步骤并向下属二个工作小组下达相应指令;
(2)二个工作小组根据指挥小组指令和试运行计划执行操作,对发现的问题每天召开小组会进行汇总和书面记录并由组长向指挥小组汇报;
3.建立问题汇报和反馈系统
十二、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 活性污泥量不足:根据化验数据计算不足污泥量,尽快补充菌种;
2. 活性污泥死亡:分析具体原因,对气量、进水量、回流污泥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3. 池面白泡过多:减少鼓风机台数或调小出气阀并加大污泥回流量;
4. 污泥沉淀性差:减少进水量及曝气量,增大污水停留时间;
5. 污泥反硝化上浮:减少曝气池末段曝气量,加大污泥回流量;
6. 出水SS偏高:降低进水负荷或减少曝气量,增大排泥量;
结论:水厂调试中涉及好多问题,而且很能为后期运营工作提供依据和预防点,希望大家能够顺利进行调试,顺利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