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超标,浊度偏高,二沉池沉降性能不好怎么办
MLSS是5000,SV30是20,进厂无机物偏多吧,是无机的颗粒冲进来吗?BOD有没有测,多少内?感觉进水有机容物(碳源)不足了,生物除磷效果很差,你就要用化学除磷来降低出水磷。加大排泥,快速把MLSS降下去,把无机的SS脱离系统,末端DO控制在1-2之间,你现在活性污泥松散,微生物活性差,导致出水不清澈。
2. 污水磷处理,要用哪些药剂
可用于化学除磷的金属盐有:钙盐、铝盐、铁盐,最常用的有石灰、硫酸铝、铝酸钠、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非金属盐类有次亚磷去除剂P3、除磷剂P4。
3. 污水中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0.5mg/l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其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混合后,形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这一过程涉及的是所谓的相转移过程,反应方程举例如式1。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进行着化学絮凝反应,所以必须区分化学沉析和化学絮凝的差异。
FeCl3+K3PO4→FePO4↓+3KCl 式1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在污水净化工艺中,絮凝和沉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但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如果利用沉析工艺实现相的转换,则当向污水中投加了溶解性的金属盐药剂后,一方面溶解性的磷转换成为非溶解性的磷酸金属盐,也会同时产生非溶解性的氢氧化物(取决于PH值)。另一方面,随着沉析物的增加及较小的非溶解性固体物聚积成较大的非溶解性固体物,使稳定的胶体脱稳,通过速度梯度或扩散过程使脱稳的胶体互相接触生成絮凝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步骤,得到净化的污水和固一液浓缩物(化学污泥),达到化学除磷的目的。
根据化学沉析反应的基础,为了生成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熟石灰)。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出于经济原因,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Al3+和Fe2+盐和石灰。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二价铁盐仅当污水中含有氧,能被氧化成三价铁盐时才能使用。Fe2+在实际中为了能被氧化常投加到曝气沉砂池或采用同步沉析工艺投加到曝气池中,其效果同使用Fe3+一样,反应式如式2、3。
Al3++PO43-→AlPO4↓pH=6~7 式2
Fe3++PO43-→FePO4↓pH=5~5.5 式3
与沉析反应相竞争的反应是金属离子与OH的反应,所以对于各种不同的金属盐产品应注意的是金属的离子量,反应式如式4、5。
Al3++3OH-→Al(OH)3↓ 式4
Fe3++3OH-→Fe(OH)3 式5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响的,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同样也受PH的影响。对于铁盐最佳PH值范围为5.0~5.5,对于铝盐为6.0~7.0,因为在以上PH值范围内FePO4或AIPO4的溶解性最小。另外使用金属盐药剂会给污水和污泥处理还会带来益处,比如会降低污泥的污泥指数,有利于沼气脱硫等。
由于金属盐药剂的投加会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Cl-或SO2-4离子含量增加。如果沉析药剂溶液中另外含有酸的话,则需特别加以注意。
投加金属盐药剂后相应会降低污水的碱度,这也许会对净化产生不利影响。当在同步沉析工艺中使用硫酸铁时,必须考虑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另外,如果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使用金属盐药剂除磷时必须考虑铝或者铁负荷对农业的影响。
除了金属盐药剂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在沉折过程中,对于不溶解性的磷酸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Ca2+,而是OH-离子,因为随着pH值的提高,磷酸钙的溶解性降低,采用Ca(OH)2除磷要求的pH值为8.5以上。磷酸钙的形成是按反应式6进行的:
5Ca2++3po43-+OH-→Ca5(PO4)3OH↓ pH ≥8.5 式6
但在pH值为8.5到10.5的范围内除了会产生磷酸钙沉析外,还会产生碳酸钙,这也许会导致在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反应式如式7。
Ca2++CO32-→CaCO3 式7
与钙进行磷酸盐沉析的反应除了受到PH值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碳酸氢根浓度(碱度)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惰况下,钙的投加量是与碱度成正比的。
对于软或中硬的污水,采用钙沉析时,为了达到所要求的PH值所需要的钙量是很少的,具有强缓冲能力的污水相反则要求较大的钙投加量。
化学沉析工艺是按沉析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区分的,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沉析、同步沉析和后沉析或在生物处理之后加絮凝过滤。
(1)前沉析
前沉析工艺的特点是沉析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或者初次沉淀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满足混合的需要。相应产生的沉析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则在一次沉淀池中通过沉淀而被分离。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Fe2+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前沉析工艺(如图2所示)特别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增加化学除磷措施),因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去除磷,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常用的沉析药剂主要是生灰和金属盐药剂。经前沉析后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1.5-2.5mg/1,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2)同步沉析
同步沉析是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在国外约占所有化学除磷工艺的50%。其工艺是将沉析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次沉淀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目前很多污水厂都采用,如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三期就是采用的同步沉析,加药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比较小。
(3)后沉析
后沉析是将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设施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因而也就有二段法工艺的说法。一般将沉析药剂投加到二次沉淀池后的一个混合池(M池)中,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F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沉析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比如采用沼气中的CO2进行中和。
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恒定供应空气而运转费用较高。
4. 污水总磷过高如何处理
1、生物除磷通过聚磷菌过量的吸附游离的磷,然后通过排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目的。
2、化学除磷就是添加含铁或铝的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达到除磷的目的。
5. 化学镀废水中磷高用什么方法处理
一般采用传统除磷剂进行处理,例如,对于磷浓度比较高的阳极氧化废水,可以加入石灰处理,对于磷浓度比较低的工业废水,可以加入铁系除磷剂进行沉淀处理。
6. 总磷超标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一、电镀废水总磷超标。
电镀废水中的磷比较特殊,与一般总磷不同,电镀废水中的磷一般是次亚磷,对于次亚磷废水,不能使用传统的除磷剂处理,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次亚磷去除剂进行处理,通过催化剂进行催化,次亚磷去除剂能够与次亚磷结合,形成均相共沉淀。
部分污水处理厂总磷处理采用生物法,生物除磷中通过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下过量地摄取磷。经过排放富磷剩余污泥而除磷,导致出水总磷超标。
注意事项:
特种磷处理设备SPI-IE是针对总磷超标废水研发的新型化学除磷设备,专门解决各类工业含磷废水。
7. 我们污水处理厂老是总磷,总氮超标,请问下具体是什么原因和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没有 (我们用的是CASS工艺)
除了推荐答案外,我说几句。
各个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不同,面对处版理的问题,需要寻求权适合自身的解决之道。
这个需要的是工作人员的长期探索。
我提供一个方案,在理论上有可行的可能,在实际中还没实践过。
就是在最后的沉淀池处,认为引起水华现象。
我们知道,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华,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氮磷过高。而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又体现在藻类等水生植物的死亡之后。所以,认为引起的水华会让水生植物大量吸取氮磷元素,同事,加大清理藻类的频次,让它们在未死亡之前就被打捞出来。
这个是我听一个污水处理厂工程师讲的,具体是否可行,你有条件,可以试验一下。
8. 污水处理什么原因造成总磷超标
根本原因:
1、进水TP超标太多
2、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除磷(要准备进行技改)
3、好版氧段权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排泥不畅,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总磷超标。
注:其他的情况就是运行中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的,当然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首先查看化验报告,看看最近的进水水质变化大不大,然后在看看各个设备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最后去检查下二沉池的运行情况,看看加的PAC浓度是不是变低了(最好去检测下)。
(8)污水厂出水磷高有什么办法扩展阅读
解决方法:
磷的问题相对简单,生化环节强化降磷工艺以外(生化除磷效果一般很有限),抓住物化处理的三个关键;
1、PH值调节;
2、停留时间(磷酸盐大都颗粒细、微溶于水,对停留时间要求很高)
3、增加晶核(使用合适的絮凝剂,来增加沉淀效果).
9. 污水处理厂总磷突然异常偏高怎么调整,倒置AAO工艺,规模2万方
2万方的厂水解酸化+倒置AAO工艺+加反硝化滤池,因为前几天管网施工超负荷运行过大概一周左右,平均每天2万3的水量,现在正常了,处理量1万8左右,但是这2天进水比较复杂,应该是抽到底泥了,同时DO降得很快,前天上午DO维持在0.5左右,生化池上污泥有点发黑,加大了爆气现在DO保持在3.5,泥色稍微好点了,但二沉池降解变差了,出水不清,不是SS影响(实验室测得SS出水是1),应该是浊度问题,同时实验室做COD是消解有白色的沉淀物。现在出水的TP不稳定 离超标很近了。(今天的进水COD;245,氨氮;11.7,总磷;2.03,总氮;24.6,SS90。出水COD24,氨氮0.06,总磷,0.43,总氮10.1。MLSS是5100,5300,SV30是21,20。现在总磷有两个点是超的,COD也不稳定,然后出水不清澈,有点暗,有点泡沫。请问怎么解决。
10. 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超标,浊度偏高,二沉池沉降性能不好怎么办
总磷超标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磷主要是依靠生物除磷,即在好氧段前增加厌氧段,使聚磷菌交替处于厌氧和好氧状态,实现磷酸盐的释放与吸收,并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目的。另一方面,在生物除磷难以达标的条件下,还可以考虑投加化学药剂来辅助除磷。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方法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导致生物除磷出水总磷超标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厌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是一种高F/M低SRT系统。当F/M较高,SRT较低时,剩余污泥排放量也就较多。因而,在污泥含磷量一定的条件下,除磷量也就越多,除磷效果越好。
对于以除磷为主要目的生物系统,通常F/M为0.4~0.7kgBOD5/kgMLSS×d,SRT为3.5~7d。但是,SRT也不能太低,必须以保证BOD5的有效去除为前提。
2.BOD5/TP
要保证除磷效果,应控制进入厌氧区的污水中BOD5/TP大于20。由于聚磷酸菌属不动菌属,其生理活动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因此,进水中应保证BOD5的含量,确保聚磷酸菌正常的生理代谢。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存在碳源偏低,氮、磷等浓度较高等现象,导致BOD5/TP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的需要,影响了生物除磷的效果。
3.溶解氧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控制不当,将会极大影响生物除磷的效果。另外,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河道水,污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若直接进入厌氧区,则不利于厌氧状态的控制,影响了聚磷菌放磷效果。
4.回流比
厌氧-好氧除磷系统的的回流比不宜太低,应保持足够的回流比,尽快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排出,防止聚磷菌在二沉池内遇到厌氧环境发生磷的释放。在保证快速排泥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回流比,以免缩短污泥在厌氧区的实际停留时间,影响磷的释放。
在厌氧-好氧除磷系统中,若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则回流比在50~70%范围内,即可保证快速排泥。
5.水力停留时间
污水在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5~2.0h的范围内。停留时间太短,一是不能保证磷的有效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不能充分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影响了磷的释放。
污水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一般在4~6h,这样即可保证磷的充分吸收。
6.pH
低pH有利于磷的释放,高pH有利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综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宜将混合液的pH控制在6.5~8.0的范围内。
由于对出水总磷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除生物除磷外,化学除磷也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但化学除磷在提高除磷效果的同时,也会因投加化学药剂而使剩余污泥量大大增加,进而增加污泥处理量与泥饼处置量。
实际中应根据实验来确定化学药剂的投加点与投加量,并及时调整,确保出水磷含量稳定达标,并尽可能降低药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