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用硫酸亚铁加石灰絮凝过后的废水水质过段时间要变黄,如果把PH调高以后会变红!!请专家指教
污水处理中采用石灰水的主要是用在酸性废水的处理,加入石灰水中和酸,达到后续生化处理的pH要求,而硫酸亚铁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处理剂,起到絮凝处理的效果,可以去除掉污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去除一部分的cod和脱色。
硫酸亚铁化学性质常不稳定,易失水氧化而变成棕色的硫酸铁,特别是在高温、光照强或有碱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更不稳定。用来溶解硫酸亚铁的水如果PH值大于6.5时就会失去效力。如果硫酸亚铁因保存不善,由蓝绿变成棕色时,此时的硫酸亚铁已氧化成硫酸铁。
(1)絮凝剂处理过后的污水什么样扩展阅读
硫酸亚铁在污水处理上的用途主要可作为絮凝剂、还原剂、沉淀剂等。
1、作为还原剂:硫酸亚铁是较强的还原剂,可将电镀厂的含水量铬废水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代替价格昂贵的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等。优点是不产生有毒致癌的刺激氯体(主要是二氢化硫),价格低廉。
2、作为絮凝剂:硫酸亚铁最广泛的用途就是作为絮凝剂,它作为絮凝剂具有如下优点:沉降速度快、污泥颗粒大、污泥体积小且密实。
除色效果好(非常适合作为印染、水洗等纺织废水的处理)、无毒而且有益生物生长(非常适合用在后续有生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不用改变原来的工艺、价格低廉,作为絮凝剂,硫酸亚铁可以代替聚合铝、碱式氯化铝、聚合铁、硫酸铝、三氯化铁等。
⑵ 用絮凝剂处理污水后 水很干净 但是里好多白色固体是什么 污水的残留物为啥好多白色固体
常见的絮凝剂一般有铁剂(红棕色絮状沉淀)或者铝剂(白色絮状沉淀),这里看白色的可能是氢氧化铝。
⑶ 污水处理絮凝效果
与慢混转速有一定关系。慢混转速在40rpm较好
总磷没有多大关系。
PAC在水处理中主要起到调节电荷(PCD)和电势(Z-点位)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只加PAC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絮凝效果。显然你的情况不在此列。在多数情况下,加入PAC与污水充分混合后加入适量高分子聚合物(Polymer)将污水中的SS絮凝除去。
⑷ 污水终沉池加了絮凝剂后不沉淀还是糊状是为什么
污水终沉池加了絮凝剂后不沉淀还是糊状是为什么
混凝与絮凝的比较
絮凝剂是用来提高沉降、澄清、过滤、气浮、离心分离等工艺过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过程就是悬浮液中许多单独颗粒形成聚集体(絮团或矾花)的过程。
水处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两种不同的机制。
混凝
水中悬浮的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这种悬浮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且,悬浮颗粒表面往往带电(常常是负电),颗粒间同种电荷的斥力使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混凝过程就是加入带正电的混凝剂去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使颗粒“脱稳”。于是,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变大,以利于从水中分离。
混凝剂是分子量低而阳电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数为液态。它们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铁盐及其聚合物。
絮凝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链在悬浮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架桥的过程。“架桥”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链段吸附在不同颗粒上,促进颗粒与颗粒聚集。
絮凝剂为有机聚合物,多数分子量较高,并有特定的电性(离子性)和电荷密度(离子度)。
实际过程要比上述理论复杂得多。由于混凝剂/絮凝剂都是高分子物质,同一产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所谓“分子量”只是一个平均概念。所以,在用某一混凝剂或絮凝剂处理污水是,“电中和”和“架桥”作用会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絮凝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仍有一些没有认清和解决的问题。就我们所知,絮凝过程与絮凝剂分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子量有关;与悬浮颗粒表面性质、颗粒浓度、比表面积有关;与介质(水)的pH值、电导、水中其他物质的存在、水温、搅动情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尽管有理论和经验可循,用实验来选择絮凝剂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 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
3) 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 加药设施应防腐。
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
1) PFS溶液配制
a. 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
b. 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如用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2) 加药量的确定
因原水性质各,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a.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
b.调整其PH值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记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确定PFS的用量;
d. 按照上述方法,将废水调成不同PH值后做烧杯混凝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PH值;
e. 若有条件,做不同搅拌条件下用药量,以确定最佳的混凝搅拌条件;
f. 根据以上步骤所做试验,可确定最佳加药量,混凝搅拌条件等。
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
a) 凝聚阶段:是药剂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
b) 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10-15min),至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缓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烧杯实验先以150转/分搅拌约6分钟,再以60转/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
c) 沉降阶段:它是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要求水流缓慢,为提高效率一般采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采用气浮法分离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矾花被斜管(板)壁阻挡而沉积于池底,上层水为澄清水,剩下的粒径小,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大,至后期余浊基本不变。烧杯实验宜以20-30转/分慢搅5分钟,再静沉10分钟,测余浊。
⑸ 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处理污水效果怎么样的
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处理污水效果怎么样?多年来,聚合氯化铝用于污水处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性能,在水中与胶体颗粒所带的负电荷瞬间产生中和作用,使胶体脱稳,胶体颗粒迅速絮凝,并进一步架桥生成大絮团而快速沉淀。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
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
聚(合)氯化铝的用途:
a、城市给排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
b、工业给水净化
c、城市污水处理
d、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业中淀粉的回收
e、各种工业废水处理:印染废水、皮革废水、含氟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洗煤废水、矿山废水、酿造废水、冶金废水、肉类加工废水
⑹ 为什么放了絮凝剂的泥浆,水还是混浊的
1、观察抄配置浓度是否合理。使用前先将固体絮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加水溶解成0.2%~0.3%浓度的水溶液。
2、配置的水质是否为自来水,在稀释时,最好不要用含悬浮杂质的水,建议用自来水。
3、注意搅拌时长,稀释搅拌可采用机械搅拌,转数在200转每分钟左右,也可通入气体搅拌。
4、检查产品质量和絮凝剂型号是否符合要求。絮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污水处理中的投加量一般为2公分左右一吨。为达到最佳效果和经济效益,应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投加量。
⑺ 絮凝剂处理后的水能达环保要求吗
絮凝剂处理污水主要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其架桥吸附的作用,将水质中未处理掉的一些污染指标吸附沉降,前端处理好的条件下,基本能稳定达标,可通过水质检测观察水质情况,适当调整水处理药剂的使用量。
⑻ 絮凝剂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内容如下:絮凝就是在污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污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特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离除去的过程。
作用为:
(l)压缩双电层厚度,降低∈电位。
(2)专属作用,指非静电性质的作用,如疏液结合、氢键、表面络合,甚至范德华力等。当足够数量的反离子由于专属作用而吸附在表面上时,可以使粒子电荷减少到某个临界值,这时静电斥力不再足以阻止粒子间的接触,于是发生絮凝。
(3)卷扫(网捕)絮凝。在水处理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水解沉淀物,迅速沉淀的过程中,胶粒被这些沉淀物所卷扫(或网捕)而发生共沉降,这种絮凝作用称为卷扫絮凝。
⑼ 絮凝剂处理污水效果明显吗
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具有絮凝体形成迅速、絮体颗粒大、机械强度好、沉降速度高等优点。用于高浊度水、低温低浊水、有色水和受污染水,均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并且对原水的ph值、温度、浑浊度、碱度、有机物等的变化,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如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联用处理高浑浊度水,效果更好。
⑽ 用硅藻土絮凝剂对污水进行絮凝后能降低哪些水质指标
硅藻土絮凝剂一般是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
个人认为,楼主的数据只做版1组,很难有可比性权。
另:对于生化处理的后水,投加絮凝剂,在COD,BOD等指标的去除上,很有可能效果很差,对于部分化工废水中,有的COD是生化难降解或不能降解的,同时絮凝剂本身就有一定的COD值,我也曾碰到过混凝沉淀后,出水比进水指标升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