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有多少吨垃圾被倒入海洋
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渔业等造成严重影响。
2. 一年会排放多少污水到海里
一年会排很多污水到海里头的,但是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的才能往海里排放的,否则的话污染很严重的。
3. 全年废水多少吨
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
其中超过90%的污废水最终流入了海洋,大约3880立方米。
4. 现在中国每年有多少吨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
目前中国大约每年排放废水为710亿吨(2012年数据),年增长为20亿吨.计算下来每天排放约1.945亿吨.装成500毫升回的瓶答 可以装4000亿瓶,而全国所有人喝半年也就这个数!
据统计,全球每分钟约有9350000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
5. 日本决定将三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其中有什么危险物质
这些废水中有含有放射性的物质,一旦流入海洋中的话,会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对于海洋中的生物来说,一旦含有放射性的物质的污水被排入海洋中的话,不仅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毕竟人类也是吃一些海鲜的,而海鲜都是来自于海洋,一旦海洋生物遭到了污染,那么人类吃了海鲜之后,也就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对于人类来说,一旦日本将废水倒入海洋的话,想必会有很多的人类选择不吃海鲜,这对于渔民来说,在收入方面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而且对于地球来说,也是一次严重的核污染,即便暂时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在未来的话,想必地球还是会回报给人类的。
6. 全球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我们的地球还剩多少“家底”?
每个周末我和家人都要到超市买许多东西准备下周消费,每次都把自行车装得挂得满满的,平时每隔一天父亲还要去菜市场买一些菜和米面等。每次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都要感慨一番:我们真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者"呀!一个月、一年、一辈子得消费多少东西呀!妻子甚至说,不为社会做点什么事情都有点对不起这些消费品!每次买东西回来都说这几句,好象忏悔什么是的!
于是,我就想,芸芸众生,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又得消费多少?地球真是无私到底了,因为这五六千年究竟有多少人已经向地球索取过物质资源了,已经数不清了。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地球在不求索取地奉献着呀!而我们这个可怜的地球如今究竟还剩多少"家底"了?这我们无法知道。但是我们能算出我们已经消耗了多少资源,能看到我们眼前的环境已经变成什么样了!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和书籍,当看到那些令人膛目结舌的数字后,我不禁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些数据都搜集聚拢到一起,我们一起来为之而沉思和忏悔吧!
我们担心大自然的报复会在不久的将来无情地扑到我们的面前。实际上,我们采取的不合理的索取和搜刮行为已经受到了一定范围的报复。
我们更忧心的是,我们人类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或无视这些事实,还在肆无忌惮地疯狂挥霍着地球那点可怜的资源。
一
先看看我们生活着的国家吧。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公众认为,中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环境问题,占被调查者的49%,其次才是人口、教育、就业、治安、社会保障等问题;57%的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的环境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差水平;56%的人认为自己居住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中国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早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只是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些资料,主要有八个方面(实际上众多的资料中绝不仅仅才这八个方面)。
A、大气污染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B、水环境污染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目前的人均拥有量只有215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1/4,接近于国际公认的人均2000立方米以下的严重缺水线。治理水系污染比其他国家更为迫切。
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状况也是触目惊心。全国700多条主要河道有一半以上受到了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全国2万多个湖泊、10多万个水库中25%已经富营养化,还有25%正在向富营养化发展。这就更加重了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制约了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C、垃圾污染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D、土地荒漠化和沙灾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E、土地流失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损失1厘米厚的表层土;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
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就指出,我国受荒漠化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40%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耕地中有水源保证和灌溉措施的为5313万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9%。而耕地受污染也很严重,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2%,森林覆盖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强,而且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由于森林植被少,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沙漠、戈壁及沙化地面积已达16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而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国约有2.3亿亩农田因生态环境恶化而严重影响产量,有15亿亩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F、旱灾和水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常常与人口密集和人为对自然界的破坏有直接联系。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且后果严重的国家,其灾害类型包括: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冰雹、霜冻、病虫害、地震等。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气温增高增大了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了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使得近年来,春季北方沙尘天气异常频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G、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H、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以上这还只是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还在那可怜的"有限"之中苟活着而已。
二
我们再把眼光扩大若干倍,看看我们的整个世界是怎样的情况。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减少使用地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
在这份名为2002年"生命地球"的报告指出,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以20%的比例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根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所作出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地球上的180%到220%的生物生长能力。根据这份报告,这就意味着,除非各国政府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到2030年,以人类平均寿命、教育程度和世界经济为代表的指数会显示,人类的社会福利将会下降。
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地球受到的创伤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A、大气污染
据资料载,地球上的空气是有限的。在地表附近,空气的密度最大,空气总重量的95%集中在地面上12公里范围内的薄层(即对流层)里。其中一半以上却存在高度5.6公里以下,而此厚度只不过是地球直径的2.25‰。地球周围空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只是地球重量的百万分之一。可见空气不是无边无际的。
而人类使用的空气量是很大的。据统计,仅日本的一亿多人口每天呼吸就需要150万吨;美国仅燃料燃烧所耗用的空气一年就有180万吨左右,其他别的近200个国家也要用空气,那就不可估量了。
由于工业发展、人口增加、森林砍伐等原因,使大气成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上升。据测定,80年代温室气体的增长率:二氧化碳0.5%、甲烷0.9%、氯氟烃4.5%。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就是指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的现象。全球大气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是:气候变暖(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再提高2~3℃,灾害性天气和异常天气将更加频繁)、平流层臭氧层变薄(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受到伤害)、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产生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B、水资源危机
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有71%的面积为水覆盖,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约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约为3.8亿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2.8%。然而,如此有限的淡水量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几种形式存在于陆地的冰川、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蒸汽中。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淡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
水质污染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C、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D、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
E、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我们目前仍不知晓,可能达1/10都尚未掌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在这1000万-3000万种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生物灭绝。仅1975-2000年短短25年就有50-100万种物种消亡。
F、能源危机
人类的生活越发离不开能源了。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有百分之九十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它们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从探明的储量分析,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石油1万亿桶、天然气120万亿立方米、煤炭1万亿吨。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石油是45-50年、天然气是50-60年、煤炭是200-220年。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是我们从现在起要关心和参与的事情。
G、化学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等等,还有许多方面如生活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人口大爆炸、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以及核燃料等对人类的威胁等等,不想再过多地罗列更多的资料了。
难怪1988年美国《时代》杂志在评选年度世界"明星人物"时,出人意料地将这一殊荣授予给了地球。确实,地球默默地给我们的太多了,她无私而默默地为人类承担着所有的一切,包括我们对她的破坏。
汤因比说过:"人类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行为或错误将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今天也许正是汤因比所说的时代。也许我们拯救地球的时刻已经迫在眉睫了。
否则地球遗弃我们的时候也将不远了。
7. 中国每天排放多少废水
目前中国大约每年排放废水为710亿吨(2012年数据),年增长为20亿吨。计算下来每天排放约1.945亿吨。装成500毫升的瓶 可以装4000亿瓶,而全国所有人喝半年也就这个数!
8. 海洋被污染了多少
被污染的海洋
海洋在无知人类的全面侵入下,早已被严重污染。人类继续把在陆地上演练纯熟的老手段:“开发-掠夺-破坏”运用在了地球最后一块阵地——海洋。美国每年排放入大海的污水超过200亿吨,排放入海的还有超过7000万吨工业废渣。日本排放入海的污水超过130亿吨,独联体每天有超过300万吨的污水排入波罗的海。中国每年也有100亿吨的污水排放入海洋,1996年7月,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说,中国沿海有200多个排污口,昼夜不停的向大海排放污水,使沿海水域、渔场严重污染,渤海湾的渔民沉重的发现:没有鱼了!!!
鱼没有了,赤潮来了。随着江河排入海洋的氮、磷等大量富含养分的物质,使海域的水体富氧化,导致一些微小的海洋生物——海藻的过度繁殖,从而形成赤潮。这些过度繁殖的藻类消耗掉大量氧气,使大量海洋生物缺氧致死;一些藻类还会堵塞鱼鳃,使鱼窒息而死;另一些藻类更会分泌毒素,毒死海洋生物,或侵入贝类体内并残留一段时间,如被人食用,就会中毒,严重的导致死亡。
就在现在,航运中泄露的原油和排放的污水、陆地排放的污水、向海上倾倒的废弃物、开发-破坏海洋矿物,都时刻严重污染着海洋。而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有的大大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种。而大量人类还没有多少认识的海洋生物则悄悄的消失了。还有各种人工合成的物质,并非来自大自然,生物圈无法分解,即使海洋自身号称强大的净化功能也无能为力。
污染严重、物种锐减、赤潮频繁,都使海洋蒙上了巨大的灾难。法国著名的学者查卡·伊斯柯瓦斯认为:“近五十年来,由于世界海洋的污染,成千种海洋生物正无影无踪的消亡,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这个过程更加强化了。海洋空间如果继续污染下去,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海洋死亡,人类便不复存在。”
9. 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废水倒入大海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2015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开展了管辖海域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生物多样性状况趋势监测,加强各类海洋保护区及18个典型生态系统生态监测,强化77条主要入海河流及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监督监测,深化海洋倾倒区、油气区、重要增养殖区和滨海休闲娱乐区等区域环境监测,密切跟踪赤潮、绿潮等海洋环境灾害发生发展态势。共布设监测站位约11 000个,派出监测人员约56 200人次,船舶监测约9 200艘次,获取监测数据约200万个。
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优势类群无明显变化,河口、海湾、滩涂湿地和海岛等类型保护区生态系统基本稳定,赤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明显减少,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67 150、51 740、40 020和63 230平方公里。河流排海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7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V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8%、56%和45%。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率为50%。监测的河口、海湾、珊瑚礁等生态系统86%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绿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渤海、黄海和东海局部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
综合2011~2015年监测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基本稳定,污染主要集中在近岸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局部海域赤潮仍处于高发期,绿潮影响范围有所增大。
10. 总量达上百万吨!核污染废水排入太平洋,日本到底想干什么
去年10月16日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宣布:日本内阁会议将在10月底前正式决定,把福岛核电站第一号机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届时,123万吨核废水,将从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续长达30年。
其实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迷惑,虽然水是高达123万吨,但是为什么会需要长达30年这么久的时间来排放?
其实把核废水往海洋里排放,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日本。首先这个国家以渔业为生,而核废水会影响水质间接影响海产品,海产品受污染了,那苦的还是人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