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纯水的凝固点是多少(不是0℃哦)
标准状况下纯水的凝固点0℃,加入某些物质会出现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273.15K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第一种:k(kelvin)或(milli--)mk,水的热力学温度之1/273.15,
k=t℃+273.15℃,温度之计量单位,由热力学理论上推断之绝对温度,依英国物理学者kelvin之名而来.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记符号为K
第二种:℃(摄氏度(degree)),表示温度差时可简写为deg. 表示符号可以用C表示,平时也可用 t 表示,华氏用F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
F=(C×9/5)+32 ;C=(F-32)×5/9 ;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所以1摄氏度等于33.8华氏度
第三种:℉(华氏温度(degreefahrenheit)),℉=t℃x9/5+32℉,德国人fahrenheit首先制定之温度表示法,以冰及食盐之混合物之温度为0度,人体温度为96度,冰点为32度,沸点为32度。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中间划分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符号为℉。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精度高,使用方便。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但由于IPTS-68温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年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ITS-90温标替代IPTS-68。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ITS-90国际温标。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如下。
1.温度单位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273.15这各方法。
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以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2.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温度的T90值非常接近于温标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为精密,并具有很高的复现性。
3. ITS-90的定义 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 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661K)之间T90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的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由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及利用规定的内插法来分度. 银凝固点(961.78℃)以上的温区,T90是按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的,复现仪器为光学高温计.
⑵ 水的冰点是多少度
水的冰点是0度,当水要结冰的时候,水分子之间会产生氢键,而形成规律的晶体。盐溶液冰点比水低,所以如果水中溶解有其他的物质,会妨碍晶体的形成,使水的凝固点下降。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在一个大气压强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零度,水的冰点为零度。
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1714年法勒海特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
⑶ 水的冰点是多少度
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冰点的高低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0摄氏度,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只有水的凝固点或熔点叫做冰点,别的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不能叫冰点。
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冰点的高低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0摄氏度,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只有水的凝固点或熔点叫做冰点,别的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不能叫冰点。
⑷ 水的冰点是多少
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
水,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托维利。他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
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吨这种“宇宙水”。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
更重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氢与氚含量之比为6700∶1,这与太阳表面的氢氚比也是十分接近的。因此托维利认为,这可以充分说明地球水来自太阳风。
⑸ 水的结冰点是多少度
水的冰点是0度,就是说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了0度的时候,就要开始结冰了;要知道,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所说的水是纯净水,是不含任何杂质的水,例如蒸馏水.
要是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的话,水的冰点就不是0度了,而是低于0度,例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氯化钙、氯化镁等),那么海水的冰点就在0度以下,所以在北方那天寒地冻的冬季里,有时海水虽然没有结冰,但它的温度却在0度以下.
河水属于淡水,含可溶性杂质很少,所以其冰点基本上是0度.这里要注意,所谓“冰点”系指水的结冰温度,而不是指气温,因为要使水的温度达到0度,气温一定要在0度以下.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当气温已经下降到0下几度是时候,河水还是没有结冰;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气温虽然低于0度,但河水还没有降到0度,只有持续低温,一直到河水的温度降到0度的时候,河水才开始结冰.
⑹ 水的冰点是华氏多少度
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专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属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
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冰点指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的凝固点,也就是0 ℃(273 K)。在不同的大气压下,冰点不同。如果想估计在某个压强下的冰点,可以从水的相图上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并不等于水的三相点——两者相差 0.01 K。
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0 ℃)与溶液凝固点之差,K 是水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其值为1.86 K·Kg/mol),b 是溶解物的质量摩尔浓度。
⑺ 纯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即纯净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是0 ℃,标准温度和水的杂质有关系,但是有杂质的水不能算标准的冰点。
1、凝固点和熔点是同义词,指的是物质在液态和固态共存时的温度,或者说是物质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时的温度。只有水的凝固点或熔点叫做冰点,别的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不能叫冰点。
2、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 0 ℃,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例如,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的冰点。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 24.695 的时候,海水的冰点只有 -1.332 ℃。
(7)工业纯水的冰点是多少度扩展阅读:
凝固特点:
1、晶体凝固特点,达到一定温度才开始凝固;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凝固时固液并存;凝固一定放热。
2、非晶体凝固特点,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凝固时放热。
3、凝固点指的是一个温度,在这个温度时,液体会逐渐变成固体。各种液体的凝固点是不一样的。物态变化有三种特殊点:凝固点、沸点、熔点。
4、凝固点高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物体的凝固点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凝固点高,那就说明这个物体凝固的时候比另一个物体凝固的时候对温度的要求低一些,在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就能凝固了。 凝固点高就是相对来说温度高。
⑻ 超纯水在多少度会结冰
0摄氏度~
普通水因为有杂质,所以冰点降低,沸点升高,这是液体属性~
超纯水可以理解为H2O,电导率很低的,所以冰点为0,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
⑼ 工业纯水的冰点是多少
纯净水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可以最低至-40℃而不结冰。但一旦进行扰动(如晃动等)就会迅速结晶
⑽ 纯净水结冰的温度是多少
纯净水结冰的温度是0度,因为温度通常在0到100摄氏度之间,所以水才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当温度降至负55度时,水的分子结构就必须开始发生变化了。
在纯净水结成冰时,水分子的运动不能破坏氢键,氢键起主要作用,它把水分子结起来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结构,在一个晶格中,四个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顶点上,一个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使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且保持一定,因此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