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电站的冷却水需要的什么条件
主要需要足够的冷却水量。
② 核电站冷却水为什么用海水,火力发电为什么不能用海水
火力发电站冷却水也可以用海水,只是锅炉蒸汽用水不能用海水,火电厂专门有一个车间就是净化水质的,并且在运行时还要定时监控,防止超标,该专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淡水进行置换、再生、软化、除盐、达到纯净水水质要求,再进行除氧,在运行时还要根据参数加入化学药品,让盐类固化沉淀通过排污管道排走以净化水质。你知道在家中浇水用的茶壶,用久了里面会结垢,因为水质太硬即含盐分太多了,如果用到每小时蒸发量百吨或千吨的锅炉,那直接的后果是锅炉管道堵塞,锅炉报废。如果采用海水作为锅炉蒸汽用水,那水处理的工作将会更加严格。
核电站冷却水用海水,主要因为大部分核电站建在海边,用海水比较方便。
当然,无论是核电站还是火电站,用海水冷却水都要注意防腐问题,海水中电解质成分很多,腐蚀能力比淡水强得多。
③ 为什么核电站冷却水排放会造成污染怎么造成的
原因:
由于地下水流入反应堆建筑的受损地下设施,与为核燃料降温的放射回性废水混合而成。福岛答本地媒体报道称,作为批准迂回排放协议的一部分,渔民要求在排放地下水之前,需有第三方机构检查辐射水平,每公升水所含铯-134必须低于1贝可。铯-134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在两年左右。
每公升入海核废水中铯-134的最高含量是60贝可。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由于捕鱼禁令,大部分福岛县渔民被迫停止了捕捞工作,只能偶尔对被认定是安全的限定鱼种进行作业。
(3)核电站设备冷却水的功能扩展阅读
我国的核电厂从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方面,均吸取了其他国家20余年的先进经验,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我国大陆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9台,迄今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在世界核运营者组织主要运行性能指标中,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普遍处于国际较好水平,部分机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机组名列前茅。
④ 什么叫核电站的冷却水
楼主既然这么问可能你对核电站并不是很了解,没关系,我可以给你通俗的解释一下,楼上的说法虽然也很对但是过于专业,不是很好理解。OK,开始,首先我们要知道,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热能来加热水,把水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这些蒸汽具有相当强大的能量可以推动发电机旋转进而发电。我们可以把核反应堆想像成一个太阳,不断的释放热量,如果我们不及时的把这个“太阳”产生的热量及时的导出,那么这个太阳就会摧毁它周围的一切事物。所以我们要使用一台泵,这台泵可以让水不断的经过核反应堆,时刻带走反应堆释放的能量。我们在专业上把带走核反应堆热量的水就叫做“冷却剂”。楼主很可能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冷却水这个概念实际上很宽泛,它在核电站中并不是指特定的水。凡是为核电站中需要用水来冷却的装置或设备的水都可以称为冷却水。冷却水根据冷却的对象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刚才我说过要用一台泵来使水不断的从核反应堆中带走热量,这个泵的电功率非常大,所以在运转过程中它的电机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我们需要把这部分热量带走来保护这台泵,因为这台泵相当重要,它是核电站的心脏,如果不能及时带走热量,它就会烧坏!核反应堆就要马上停止运行!核电站中很多设备需要冷却,所以冷却水到处都有,这个常规火电站的作用是一致的。我想楼主问的问题更多的是指“冷却剂”这一概念,因为这才是核电站所专有的名词。
⑤ 核电站的冷却水也会污染大海吗
会污染大海,那是热污染,不是放射怀污染。
⑥ 核电站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如何处理
正常情况下,热水水进入冷却塔冷却,只有少部分蒸汽冒出(白烟),大部水被分冷却后可循环使用,而且不会有放射性。
⑦ 一座核电站每年排出多少冷却水主要有什么成分
一. 有3个地点:反应容器(核燃料在这里反应),蒸汽发生器,汽轮机 二. 有2个回路:1回路(或称“核岛”)连接反应容器与蒸汽发生器,2回路(或称“常规岛”)连接蒸汽发生器和汽轮机 三. 过程: (1)1回路的冷却水流过反应容器时,吸收核反应的热。
⑧ 日本核电站的问题,为什么要冷凝器冷却水
我想有2个原因吧 1个就是你想到的让水蒸发时候能带走更多热量。。
另外一个我认为是。。变成液态了。。你用泵才方便把水再压到反应容器里面。。。。
⑨ 核电站里的冷却水是否有害
一般来说辐射是处理掉了才排出来的,管道内部重金属沾染应该也不是很严重,除了温度可能比较高。
⑩ 核电站的安全设备包括稳压装置、危急冷却系统和安全壳等。这些安全设备有何作用
核电站的安全设备包括稳压装置、危急冷却系统和安全壳等。当反应堆出现故障时,稳压装置立即提供超压保护。危急冷却系统是为了应付一次回路管道破裂造成的失水事故,立即向反应堆内喷洒化学药剂,防止泄漏蔓延。安全壳由很厚的钢板和混凝土墙构成,既用来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反应堆扩散出去,能够抵御恐怖分子的高爆炸弹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