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三届节能减排大赛获奖名单在哪里查看,最好有附件。官网打不开了……
决赛获奖名单
001 A-Ⅰ-05 高效节能开水壶 北京科技大学 特等奖
002 A-Ⅳ-04 高效节能型一体化船舶污水处理装置 哈尔滨工程大学 特等奖
003 A-Ⅱ-16 上下行一体化变频节能自动扶梯 华中科技大学 特等奖
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气回收系统 重庆科技学院 特等奖
005 A-Ⅴ-15 微型太阳能光热蒸汽利用系统 浙江大学 特等奖
006 A-Ⅱ-15 气压混合动力概念车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特等奖
007 A-Ⅲ-11 节能型踏步发电照明装置 大连大学 特等奖
008 A-Ⅴ-21 摇摆帆式风力发电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特等奖
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却塔—盐水冷却塔节水原理与应用前景研究 浙江大学 一等奖
002 A-Ⅳ-11 井下电源 华中科技大学 一等奖
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动范围自动调整房间温度的节能型自采暖装置 华北电力大学 一等奖
004 B-Ⅲ-01 城市居民区多层建筑立体绿化潜力及DIY成本评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等奖
005 B-Ⅰ-01 大学生节水心理意识调研及解决方案——设计心理学原理节水水龙头 北京科技大学 一等奖
006 B-Ⅲ-02 大学生碳足迹调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等奖
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与开发 江苏大学 一等奖
008 A-Ⅲ-02 低浓度抽放瓦斯燃烧利用装置 中国矿业大学 一等奖
009 A-Ⅴ-03 电镀清洗废水减排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一等奖
010 B-Ⅱ-0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现状调查及绿色回收路线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等奖
011 A-Ⅳ-05 功能性太阳能服装 德州学院 一等奖
012 A-Ⅴ-06 供暖终端用光温双敏节能控制器 北京科技大学 一等奖
013 A-Ⅲ-06 基于多孔介质强化换热的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等奖
014 A-Ⅰ-11 基于蒸腾作用的太阳能取水装置及其综合利用系统设计 山东大学 一等奖
015 A-Ⅲ-10 节能炉灶 西南交通大学 一等奖
016 A-Ⅴ-09 节能型倒流防止阀 长沙理工大学 一等奖
017 A-Ⅱ-12 垃圾变身记——利用餐厨垃圾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 北京科技大学 一等奖
018 A-Ⅱ-13 利用汽车引擎废热驱动的金属氢化物空调 西安交通大学 一等奖
019 A-Ⅳ-14 燃气热水器节能烟囱 上海理工大学 一等奖
020 A-Ⅱ-17 生物质暗光发酵耦合产氢和CO2综合利用系统 浙江大学 一等奖
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质辐射器余热利用型热光伏系统 浙江大学 一等奖
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发电装置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等奖
023 A-Ⅰ-18 遥控电器零功耗待机技术 华北电力大学 一等奖
024 A-Ⅰ-19 一种无耗能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浙江工商大学 一等奖
025 A-Ⅳ-20 致密陶瓷蜂窝自对流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学 一等奖
026 A-Ⅳ-22 自净化、无动力、水回用的节水型洗衣洗漱台 东北电力大学 一等奖
027 A-Ⅰ-01 “烟气加热与水蒸气吹扫复合”的脱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等奖
028 A-Ⅲ-20 新型高效无间断产气无需搅拌沼气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一等奖
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气冷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 浙江大学 一等奖
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阳能淡水提取装置 华北电力大学 一等奖
031 A-Ⅱ-10 基于多重传感技术的厨房综合参数自动控制节能系统 山东大学 一等奖
032 A-Ⅰ-13 旅游风景区节能减排设计及绿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风之谷景区为例 东南大学 一等奖
001 A-Ⅱ-08 关于饮水机节能设计方案的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二等奖
002 B-Ⅳ-01 “节能减排”推进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全国“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中南大学 二等奖
003 B-Ⅴ-01 保定市太阳能进小区的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 二等奖
004 B-Ⅴ-02 北京地区纯电动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规划 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电阶梯式定价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二等奖
006 A-Ⅴ-02 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回收系统的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二等奖
007 A-Ⅱ-02 城市路灯节能控制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二等奖
008 B-Ⅳ-02 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 二等奖
009 B-Ⅴ-03 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研究----基于上海松江区的实证分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二等奖
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发电装置的研制 东北师范大学 二等奖
011 A-Ⅳ-01 磁种絮凝-高梯度磁分离装置处理综合废水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二等奖
012 B-Ⅳ-03 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013 A-Ⅰ-03 低温烟气余热自用式空气除湿机组 安徽工业大学 二等奖
014 A-Ⅰ-04 地铁闸机发电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二等奖
015 A-Ⅲ-03 电子智能节能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二等奖
016 A-Ⅱ-04 对心型低脉动率脉动式无级变速器 福州大学 二等奖
017 B-Ⅳ-04 废旧电池回收系统规划与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二等奖
018 A-Ⅱ-05 废弃印刷线路板资源化新工艺 浙江大学 二等奖
019 A-Ⅳ-02 废水再用节水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020 A-Ⅴ-04 风能磁制热热水器的设计 广西大学 二等奖
021 A-Ⅲ-04 封闭海水预热一盖板冷却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022 A-Ⅴ-05 蜂巢强化换热多燃料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学 二等奖
023 A-Ⅳ-03 钢铁企业余热余能整体梯级利用方案 浙江大学 二等奖
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应耦合等离子光源 河海大学 二等奖
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 浙江大学 二等奖
026 A-Ⅰ-06 固体废弃物烧结新型多孔节能环保砌块 温州大学 二等奖
027 A-Ⅱ-07 固体吸附独立除湿装置 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028 B-Ⅰ-02 关于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南京地区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029 A-Ⅳ-06 焊接摆动器节能控制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030 A-Ⅰ-07 户式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031 A-Ⅳ-07 环保型全封闭病理组织脱水机 安徽理工大学 二等奖
032 A-Ⅴ-07 环抱式气升生活污水净化罐(科技作品) 天津科技大学 二等奖
033 A-Ⅴ-08 火电厂厂级实时负荷优化分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武汉大学 二等奖
034 A-Ⅱ-09 基于被动人体红外探测传感器主动扫描的教室节能系统 郑州大学 二等奖
035 A-Ⅰ-08 基于厨房烟气余热利用的半导体式小厨宝 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036 A-Ⅳ-08 基于低品位热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 清华大学 二等奖
037 A-Ⅰ-09 基于低碳照明娱乐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设计与实现 华东交通大学 二等奖
038 A-Ⅲ-07 基于废渣利用及废水处理的全新制氢技术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039 A-Ⅰ-10 基于环路热管的低温余热海水淡化系统 武汉大学 二等奖
040 B-Ⅴ-04 济南市快速公交的节能减排效益调查与分析 山东大学 二等奖
041 A-Ⅲ-08 家用复合热源多功能热泵 江苏科技大学 二等奖
042 B-Ⅴ-05 江苏大学用水及节水现状调查与对策 江苏大学 二等奖
043 B-Ⅲ-03 江浙地区村镇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 同济大学 二等奖
044 A-Ⅳ-09 教室节能系统模型 北京交通大学 二等奖
045 A-Ⅲ-09 秸秆煤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046 B-Ⅱ-03 节能,让城市更美好——从节能减排视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建设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047 A-Ⅳ-10 节能环保空调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二等奖
048 A-Ⅲ-12 具有发电功能的烟气除尘装置 北京科技大学 二等奖
049 A-Ⅱ-11 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 天津大学 二等奖
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夹芯板 大连海洋大学 二等奖
051 A-Ⅲ-13 绿色发电环保鞋 德州学院 二等奖
052 A-Ⅲ-14 煤矿低浓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统 安徽理工大学 二等奖
053 A-Ⅱ-14 纳米盐差发电技术 武汉大学 二等奖
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统节能减排改造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 二等奖
055 B-Ⅰ-03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楼、学生公寓用电情况调查及节能线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内蒙古工业大学 二等奖
056 B-Ⅲ-04 农村烤烟烤房能源利用现状调查及节能评估 中南大学 二等奖
057 A-Ⅳ-12 暖气管道温差发电驱动热量表 山东大学 二等奖
058 A-Ⅴ-10 配套马桶的方便节水器 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等奖
059 A-Ⅳ-13 汽车发动机降噪储能装置 华南农业大学 二等奖
060 A-Ⅰ-14 墙体相变材料的遴选与制备及其传热特性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二等奖
061 A-Ⅰ-15 轻型低成本太阳能汽车 华中科技大学 二等奖
062 A-Ⅴ-11 热管式新型湿蒸汽消毒柜 南京工业大学 二等奖
063 A-Ⅲ-16 热水箱自动节水龙头 南京师范大学 二等奖
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电板遮阳幕墙系统 湖南大学 二等奖
065 B-Ⅳ-05 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与展望 厦门大学 二等奖
066 A-Ⅰ-16 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利用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南京农业大学 二等奖
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业退出与补偿机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为例 湖南科技大学 二等奖
068 A-Ⅲ-18 隧道风力发电系统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二等奖
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学校园节能减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塔里木大学 二等奖
070 A-Ⅱ-18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新疆喷灌灌溉中的应用 塔里木大学 二等奖
071 A-Ⅱ-19 太阳能光伏及温差发电联合驱动新型冰箱的设计 上海电力学院 二等奖
072 A-Ⅴ-13 太阳能全自动水体治理瀑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二等奖
073 A-Ⅲ-19 太阳能热泵联合驱动的低温吸附干燥系统 中山大学 二等奖
074 A-Ⅴ-14 外燃机动力代步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二等奖
075 A-Ⅳ-15 涡轮式初雨弃流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076 B-Ⅰ-05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居民节能灯使用状况 新疆农业大学 二等奖
077 A-Ⅱ-20 厢式货车减阻节能装置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等奖
078 A-Ⅳ-16 小户型连续式太阳能生物质能发酵装置 贵州大学 二等奖
079 A-Ⅰ-17 小区灯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 二等奖
080 A-Ⅴ-17 小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样机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二等奖
081 A-Ⅴ-18 小型节能废纸打包机 西安理工大学 二等奖
082 A-Ⅴ-19 新型节能电化学反应器 东北大学 二等奖
083 A-Ⅱ-21 新型气体-粉料直接热交换装置 北京科技大学 二等奖
084 A-Ⅰ-20 一种新型便携式烟气分析仪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二等奖
085 A-Ⅰ-21 一种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调 浙江大学 二等奖
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开发及利用设计说明书 北京化工大学 二等奖
087 A-Ⅳ-19 用于燃煤锅炉的小型低温余热发电装置的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等奖
088 A-Ⅰ-22 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MSBR/MFC集成系统 四川大学 二等奖
089 B-Ⅱ-05 长株潭“两型实践类”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长沙理工大学 二等奖
090 A-Ⅲ-21 制动能量(电动车)高效安全回收系统 河北科技大学 二等奖
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灯 中国计量学院 二等奖
092 A-Ⅲ-22 重庆大学分布式新能源系统 重庆大学 二等奖
093 A-Ⅱ-22 轴承套圈锻后智能控冷工艺及设备 大连交通大学 二等奖
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实验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二等奖
095 A-Ⅱ-01 自制SBBR垃圾渗滤液反应器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二等奖
⑵ 活性炭的种类
由于原料来 源 、制造方法、外观形状和应用场合不同,活性炭的种类很多,尚无精确的统计材料,大约有上千个品种。
按原料来源分
1. 木质活性炭
2. 兽骨 / 血活性炭
3. 矿物质原料活性炭
4. 其它原料的活性炭
5. 再生活性炭
按制造方法分
1. 化学法活 性炭(化学炭)
2. 物理法活 性炭(物理炭)
3.化学–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活性炭
按外观形状分
1. 粉状活性炭
2. 颗粒活性炭
3. 不定型颗 料活性炭
4. 圆柱形活性炭
5. 球形活性炭
6. 其它形状的活性炭
按孔径分
大孔 孔径>500A°
过渡孔 孔径20 ~500A°
微孔 孔径 < 20A°活性炭的表面积主要是由微孔提供的
材质分类 种 类 原 料 木质活性炭 以木屑、木 炭等制成的活性炭 果壳活性炭 以椰子壳、核桃壳、杏核壳等制成的活性炭 煤质活性炭 以褐煤、泥煤、烟煤、无烟煤等制成的活性炭 石油类活性炭 例如以沥青等为原料制成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 再生炭 以用过的废炭为原料,进行再活化处理的再生活性炭 矿物质原料活性炭例如纳米活矿石,以矿石为主要成分的活性炭。 简介
果壳活性炭主要以果壳和木屑为原料,经炭化、活化、精制加工而成。具有比表面积大、强度高、粒度均匀、孔隙节构发 达、吸附性能强等特点。并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游离氯、酚、硫、油、胶质、农药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污染以及有机溶剂的回收等。适用于制药、石油化工、制糖、饮料、酒类净化行业,对有机物溶剂的脱色、精制、提纯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用途
果壳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深度净化生活、工业水质净化及气相吸附,如电厂、石化、炼油厂、食品饮料、制糖制酒、医药、电子、养鱼、海运等行业水质净化处理,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游离氯、酚、硫和其它有机污染物,特别是致突变物(THM)的前驱物质,达到净化除杂去异味。还可用于工业尾气净化、气体脱硫 、石油催化重整,气体 分离、变压吸附、空气干燥、食品保鲜、防毒面具、解媒载体,工业溶剂过滤、脱色、提纯等。各种气体的分离、提纯、净化;有机溶剂回收;制糖、味精、医药、酒类、饮料的脱色、除臭、精制;贵重金属提炼;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产品更具脱色、提纯、除杂、除臭、去异味、载体、净化、回收等功能。 特 点:采用优质木屑、椰壳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挤压、成型、干燥、炭化、活化而制成。
独创性:采用非粘结成型活 性炭专有技术。改变传统用煤焦油、淀粉等传统粘结剂成型的办法。不含粘结剂成份,完全靠炭分子之间的亲和力和原料本身的特殊性质。科学配方,制作而成,有效避免炭孔堵塞,充分发挥丰富发达炭孔的 吸附功能。
先进性:由于采用优质木屑、椰壳为原料,制成的柱状活性炭灰份低、杂质少、气相吸附值、CTC占绝对优 势。产品孔径分布合理,达到最大吸附与脱附,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平均2-3年),是普通煤质炭的1.4倍。有柱状和球形颗粒等规格。
适用性:①气相吸附; ②有机溶剂回收(苯系气体甲苯、二甲苯、醋酸纤维行业中的丙酮回收) ;③杂质和有害气体去除,废气回收; ④炼油厂、加油站、油库过量汽油回收。 该品选用优质无烟煤作为原料精制而成,外形分别为柱状、颗粒、粉末、蜂窝状、球形等形状,具有强度高,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比表面积较大,孔隙结构发达,物理化学特性好,孔隙根据需求大小可控等特点。
主要用于高端空气净化、废气净化、高纯水处理、废水处理、污水处理、水族、脱硫、水处理活性炭脱硝并可有效去除气体与液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以及各种气体分离和提纯,还可广泛用于各种低沸点物质的吸附回收,脱臭除油等。 简介
煤质柱状活性炭选用优质无烟煤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精制加工而成,外观呈黑色圆柱状颗粒;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吸附 性能,机械强度高,易反复再生,灰度低等特点;用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废气处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净化处理,溶剂回收等方面。
应用
煤质柱状活性炭用于有毒气体的净化,并且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石化行业的无碱脱臭(精制脱硫醇)、乙烯脱盐水(精制填料)、催化剂载体(钯、铂、铑等)、水净化及污水处理;电力行业的电厂水质处理及保护 ;化工行业的化工催 化剂及载体、气体净化、溶剂回收及油脂等的脱色、精制;食品行业的饮料、酒厂、味精母液及食品的脱色;黄金行业的黄金提取、尾液回收;环保行业的污水处理及有害气体的治理、净化;以及相关行业的香烟滤嘴、木地板防潮、吸味等。活性炭在未来将会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销售市场。
⑶ 煤化工废水预处理的工艺
煤化工废水预处理的工艺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目前,节能环保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零排放理念已成为整个社会公认的环保理念。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日益加强,加之我国大型煤化工基地普遍处于缺水地区,所以强化污水治理,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节约水资源,现已成为煤化工企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义务。某公司造气装置采用鲁奇加压气化工艺和设备,气化剂为纯氧和中压蒸汽。气化过程中,一些干馏附产物及未能气化分解的水蒸汽和煤炭的内在水分,构成了煤制气废水。煤制气产生的废水经过汽提和分离提取副产物(中油、焦油),含油量降低后的含酚废水经萃取剂脱酚后送到生化处理装置并经生化处理后,煤制气废水再被送到电厂进行冲渣处理,然后排入贮灰场,经过灰渣吸附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由于城市煤气用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工厂使用的原料煤煤质指标远劣于原设计用煤的煤质指标(原滚族设计造气用煤灰份为26%,现实际用煤平均灰份为38%,甚至有时灰份超过50%),造成造气废水水量、水质都已经超出了原设计指标范围。并且原设计的造气废水排放指标是按《废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设计的(COD为200mg/L,BOD为60mg/L)。而目前原设计的技术及规模已不能满足现在工厂造气废水的处理要求,从而导致排放的造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NH3-N和挥发酚超出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虽然目前采用了新的污水预处理工艺,同时放大和改进原有污水处理装置,来实现生化处理装置入水指标的合格,但实际上此新工艺在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非常突出的问题。
1目前工艺条件情况简介
煤化工腔备掘废水是在煤的气化、干馏、净化及化工产品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煤化工废水的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除含有氨、氰、硫氰根等无机污染物外,还含有酚类、萘、吡啶、喹啉、蒽等杂环及多环芳香族化合物(PAHs),是一种最难以治理的工业废水,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我们知道,要想得到符合排放标准要求的工业废水,对废水的前期预处理以及副产物分离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关键环节,其处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后期的生化处理法和物理法装置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要求前期预处理装置必须运行稳定。(表1某煤化工厂污水水质分析)
2副产品分离工艺说明(除油、脱酸、脱氨)
煤化工气化洗涤等原料污水先进入1#、2#污水槽,自然沉淀分离除油及部分机械杂质后,经原料污水泵升压后分两路,进入塔进行脱酸、脱氨。一路经换热器与循环水换热冷却至35℃左右,作为脱酸脱氨塔填料上段冷进料,以控制塔顶温度;另一路经三次换热至150℃左右作为汽提塔的热进料,进入汽提塔的相应塔板上。塔顶出来的酸性气体CO2,H2S等经冷却器冷却,经分液罐分液,分液后的气体送入气柜或火炬,分凝液相返回酚水罐。当塔顶采出的气相中含水量和含氨量较低时,也可不经冷却直接进气柜或火炬。
侧线粗氨气经一级冷凝器与原料水换热至125-140℃左右后,进入一级分凝器进行气液分离,气氨从上部出去,经二级冷却器与循环水换热冷却至85-95℃后进入二级分凝器。自二级分凝器出来的粗氨气经三级冷却器与循环水换热冷却之后进入三级分凝器,富氨气进入氨精制系统进行精制,塔底净化水经换热器换热冷却后,进入后续装置。
3存在问题的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装置运行不稳定,换热器严重结垢,达不到设计温度,蒸汽耗量也随之上升,同时脱酸脱氨塔内由于严重结垢致使浮阀塔件经常堵塞,直接影响了初期的水质处理。装置连续运行周期不足一月,后期的运行周期逐渐缩短。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采用的煤质质量不可逆的普遍下降原因导致的。由于煤质灰分的逐渐上升,煤气夹带飞灰量增高,导致污水中含尘、有机悬浮杂质增高多,在升温过程中的析出沉积在换热设备表面形成坚硬的复合水垢导致换热器堵塞,塔伍核板塔件被密实,从而影响装置运行。
4解决问题
4.1 研究处理办法消除部分悬浮类物质,同时加大塔件内流通面积,改变加热方式。直接方法:脱酸脱氨塔的塔件更换;对换热器进行物理、化学清洗。间接方法:加强预处理,采用强制过滤装置(活性焦过滤器)降低结垢物质含量;部分直接加热改为间接加热根据季节和水质进行调节切换。
4.2 可实施的解决方法采用新型塔内件代替原有塔内件,对换热器经行集中清理,判别主要结垢温度条件。采用深度预处理强制过滤装置降低水中无机盐类及悬浮物类结垢物质,改变部分间接加热为直接加热。
5理论基础原因说明
5.1 塔内件对比图片
5.2 径向侧导喷射塔盘(CJST)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5.2.1 径向侧导喷射塔盘(CJST)工作原理由下一层塔板上升的气体从板孔进入帽罩,由于气体通过板孔时被加速,能量转化,板孔附近的静压强降低,致使帽罩内外两侧产生压差,使板上液体由帽罩底部缝隙被压入帽罩内,并与上升的高速气流接触后,改变方向被提升拉成环状膜,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 极不稳定的液膜被高速气流拉动撞击分离板后被破碎成直径不等的液滴。气液两相在帽罩内进行充分的接触、混合,然后经罩体筛孔垂直喷射,气液开始分离,气体上升进入上一层塔板,液滴落回原塔板。
5.2.2 径向侧导喷射塔盘技术特点:①处理能力大。CJST塔板,由于帽罩的特殊结构,气体离开罩呈水平或向下方向喷出,这拉大了气液分离空间和时间,使气体雾沫夹带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这使塔板气体通道的板孔开孔率可大幅提高,一般可达20%~30%。而在开孔率相同时可允许操作气速比一般塔板高出1.5-2.0倍,仍能将气体雾沫夹带限定在允许范围以内。其次,气体携带液体并流进入帽罩,而不是像浮阀等塔板气体穿过板上液层,因而使塔板流动的液体基本上为不含气体的清液,故降液管液泛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即同样截面积的降液管,液体通过能力也可提高近一倍,所以对于扩产改造项目,保留原塔体,只需更换成新型塔板就可将塔的处理量提高100%以上。②传质效率高。CJST塔板,由于帽罩的存在,罩内液气比大,液相在气相中分散较好,特别是气液混合物撞击分离板后改变方向或折返,使液膜不断破碎、更新,气液接触混合非常激烈,对于喷射段由于液体经喷射分散度更高,颗粒更小,使气液接触面积增大。研究证明这一阶段不仅是液滴的沉降,传质作用仍在进行,罩内外基本上都是有效传质区域,塔板空间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传质、传热过程比浮阀内进行的充分、完全,所以可达到总的塔板传质效率比浮阀高出15%以上的效果。③抗堵塞能力强。由于塔板板孔较大且无活动部件,一般不易被较脏或粘性物料堵塞。另外,气液是在喷射状态下离开帽罩的,气速较高,对罩孔本身有较强的自冲洗能力。物流中含有的颗粒、聚合物、污垢等杂质难以在罩孔聚集并堵塞罩孔。④阻力降低。CJST塔板气体并不穿过板上液层,只需克服被气体提升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所以造成的压降要小,塔板压降在低负荷时与F1型浮阀相当,高负荷时比F1浮阀低20%~30%,负荷愈大,压降低的愈多。⑤操作弹性好。与普通塔板相比,这类塔板的板孔动能因子F0更大,不易出现降液管液泛和过量液沫夹带等不正常现象,即操作上限动能因子大,其操作弹性下限与浮阀相当上限要比浮阀稍高一些。⑥通过导向喷射,大大降低塔盘上的液面梯度,使得塔盘气体分布较为均匀,它非常适合大塔径单溢流塔板。⑦喷出的液体方向与塔盘液体流动方向一致,从而降低了液相返混程度。⑧导向喷射减小了液面梯度和液层厚度,使得塔板的总体压降降低。⑨操作条件适应性强,适用于高压强与较低真空以及高液气比与低液气比下操作。⑩操作简便可靠,这类塔板从开工启动到稳定运行时间很短,并能持续稳定生产,这与它具有很好的传质效率有关。
根据以上的特殊优越性能实现主装置自身的长周期运行。
5.3 深度预处理强制过滤装置(活性焦过滤器)采用此装置,科降低水中无机盐类及悬浮物类结垢物质,改变部分间接加热为直接加热。
5.3.1 活性焦过滤器优点说明目前,因国内难处理工业废水治理市场需求较小,活性焦多活跃在焦化废水、造纸废水、制药废水等领域,主要应用于其工艺废水中有机物脱除和脱色。随着环保形势日趋紧张的现实要求,加之其逐渐展现出来的处理能力,活性焦将会在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5.3.2 与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活性炭(煤质破碎炭为主的系列品种)的性能相比较活性焦因结构上中孔发达,其性能指标表现在――碘值有所降低,但亚甲蓝值、糖蜜值大为增高,从而在应用上表现出能吸附大分子、长链有机物的特性。由于资源优势的存在,生产成本及生产得率均比破碎炭有一定的优势,其售价还不到活性炭的50%,单纯从原料成本一个角度就大大降低了工艺的运行成本。
5.3.3 活性焦产品质量指标为:
①强度Hardness (w%) 91
②亚甲蓝Methylene blue(mg/g)60
③灰分Ash (w%)12.5
④装填密度Apparent Density(g/l)540
⑤碘值Lodine No.(mg/g)620
⑥比表面积(N2吸附)Specific surface area(m2/g) 490
⑦糖蜜值 Sugar Phickness(mg/g)>200
⑧粒度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w%)
0~3.15mm:其中>1.25 92%
5.3.4 吸附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5.3.5 吸附原理活性焦不断吸附水中溶质,直到吸附平衡即溶质浓度不再改变时为止。一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重量活性焦所吸附的溶质重量和水中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曲线常用弗罗因德利希公式表示:X/M=kC1/n
式中:X为活性炭吸附的溶质量;M为所加活性焦重量;C为达到吸附平衡时,水中溶质浓度;k和n为试验得出的常数。
5.3.6 主要性能参数(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①吸附容量。吸附容量是单位重量活性焦达到吸附饱和时能吸附的溶质量,和原料、制造过程及再生方法有关。吸附容量越大,所用活性焦量越省。②吸附速率。吸附速率是指单位重量活性焦在单位时间内能吸附的溶质量。因吸附有选择性,性能参数应由实验测定。颗粒活性焦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粒径规格。
5.4 活性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5.4.1 非煤化工废水应用概述活性焦最早用于去除生活用水的臭味。沼泽水常带土味,湖泊和水库水常带藻类形成的臭味,用活性焦处理最为有效,并且只需在出现臭味时使用。大多用粉状活性焦,直接投入混凝沉淀池或曝气池内,随污泥排除,不再回收利用。活性焦能去除水中产生臭味的物质和有机物,如酚、苯、氯、农药、洗涤剂、三卤甲烷等。此外,对银、镉、铬酸根、氰、锑、砷、铋、锡、汞、铅、镍等离子也有吸附能力。在给水处理厂中,活性焦吸附法又起完善水质的作用。
5.4.2 煤化工工艺活性焦应用说明本工艺采用的设备是以粒状活性焦为滤料的过滤器,运行过程中须定期反复冲洗,以除去焦层中的悬游物,防止水头损失过大(见过滤)。活性焦滤器也可采用流化床或移动床。与快滤池不同,水流均从下而上。流化床的流速会使炭层膨胀,不易阻塞。移动床内失效的炭会从池底连续排出,而新活性焦会从池顶连续补充。活性焦的再生。粒状活性焦吸附容量耗尽后再生,常用的方法是加热法,废焦烘干后在850°C左右的再生炉内焙烧。颗粒活性焦每次再生约损耗5~10%,且吸附容量逐次减少。再生效率对活性焦滤池的运行费用(也就是对水处理成本)影响极大。由于活性焦吸附水中有机物的能力特强,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将起到再生活性焦的作用。同时活性焦的关键作用会大大降低进入换热器和脱氨脱酚的悬浮物、大颗粒飞灰和有机物含量,从而起到预处理保护作用,实现了污水处理主要装置的长周期的正常稳定运行。另外,转化为固态污染物的活性焦还是良好的循环流化床燃料,可充分消除对环境污染。
6工艺改造
①脱酸脱氨塔件的改造,由原来的浮阀塔板,改造更换为径向侧导喷射塔板。②入脱酸脱氨塔前增加深度预处理强制过滤装置(活性焦过滤器)。③适当的对塔底改变加热方式,对含悬浮较少的塔底液进行加热,改变来料预热方式。改造后工艺装置见图4。
7取得的效果
7.1 原料水的改变煤化工制气废水经活性焦过滤后出水水质(mg/L)分析见表2。
7.2 运行周期变化煤化工制气废水预处理装置改造前后运行后周期等对比见表3。
7.3 煤化工制气废水经萃取后出水水质分析见表4。
8小结
①通过以上改造后装置达到了稳定运行,成本投资不大。
②预处理运行稳定后,出水水质连续稳定,完全满足后续生化处理法的要求,为达标排放提供关键前提条件。
③对后续生化法、物理法处理装置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保障,特别是采用单塔蒸汽汽提脱酸脱氨后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副产物,对北方冬季煤化工污水处理装置的连续达标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下水道的人类排泄物通向何方
的污水,其路径和最终去向是如何的呢?首先,工业废水在企业自身的污水站经过初步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后,会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市政污水管道。这些管道随后将污水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污水来源于生活,且已达到排放标准,它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例如京杭大运河等。
在污水处理厂,这些污水会经历更为严格的多阶段处理过程。这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旨在彻底清除污染物。经过这些处理,污水会被转化为再生水。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处理设施,它采用了创新的气浮除磷活性焦吸附过滤消毒工艺,使得处理后的水质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
这些再生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电厂冷却、冷热能利用、景观用水、绿化浇洒等。马头岗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升级改造项目每天可处理60万吨污水,约占郑州市污水处理总量的30%。其中,5064万吨再生水通过管网供应给各类用户,而剩余的30万吨则补充贾鲁河的水量,极大地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水资源的循环效率。
此外,清华大学和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研发了一种基于新型碳基材料的污水净化和资源回收技术。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处理,成本大幅降低,吸附性能也有显著提升。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因此成为河南省首座达到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污水处理厂。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在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减少对河流的负面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规范的管理,污水得以转化为再生水,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并助力形成水资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