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作文600字
以前总是听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在说“参观污水处理厂“后的想法,所内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就成为容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今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也是实现我梦想的一天.下午4:30我们向污水处理厂出发了,我们步行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目的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参观污水处理厂的大门,差点把门给挤破了.
开始参观了,第一个坠入我眼帘的是由许多弯钩组成的细隔层,弯钩不停地上下滚动,以至水流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被钩去.第二个参观的是停留沉沙池,只见池上漂浮着无数个颗粒状的物体,在与停留沉沙池隔着一层隔离网的下面冒出了一股股被除去脏物但仍然浑浊的水流.此时此刻我们激动极了,不由自主地奔向另一个目的地.
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大型水池,远远看去只是一片浑浊污水.我走进一瞧,才知道原来是许多的泥沙在水中起舞.继续前进,一条如瀑布般的急流在一瞬间就与下面的水池容为了一体.再向前走,一路上我在想:接下来的景象是什么?它壮观吗?想着想着就到了,"叮咚叮咚"这是什么声音,我环顾四周发现了许多的清泉,那水清澈透明,如同一面镜子.
浑浊不堪的生活污水经过参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竟能变成清水,这真是太神奇了!
㈡ 酒厂污水处理中,瀑气池白色泡沫过多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第一、有可能有机物浓度高。
第二、可能有表面活性剂。
用水喷淋。或用消泡剂。
希望能帮到您!
㈢ 黄果树瀑布的环境问题
黄果树周围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年70%的夏季雨量淋溶强烈,因而水土流失严重。50年代的大炼钢铁、60年代的“文革”、80年代的乱砍滥伐,致使森林植被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进程。早在1992年,国家建设部将黄果树、张家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终因森林植被少、人工痕迹重、环境质量差而落选。
目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加上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共310平方公里,其林灌覆盖率仅为10.3%,大瀑布和天星桥两个核心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只达15.6%。黄果树风景区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如今,原生性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为次生类型,并正沿着森林——灌丛——草丛——裸岩的方向逆向演替。
一位外国专家不无遗憾地感叹,黄果树瀑布融瀑布、溶洞、石林、石峰、峡谷等自然景观与神秘莫测的文物古迹、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于一体,在国际上是颇具知名度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然而,它的植被太少,视觉污染太重。
植被的贫瘠,使土地不能涵养水源,大雨时河水浑浊,天晴日久则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现象。据沿河群众介绍,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无枯水现象,如今,瀑布不仅有明显的枯水期,而且呈逐年延长的趋势,目前枯水期竟长达半年之久。这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危险信号。专家预言,若不下大力进行生态重建,50年后黄果树作为风景名胜将不复存在。
很难想象,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开发已经20年,但至今没有一家垃圾处理厂。年复一年,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实际上,黄果树的环境问题远不至此。据调查,黄果树所有的宾馆、招待所、旅店、餐馆都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加之上游的一些企业和小煤窑对河道的污染,景区水质污染逐渐加剧。
8年前黄果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失败时,贵州省曾提出10年后再次申报。8年过去了,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现在仍然摆在决策者们面前。
面对挑战,当地有关部门制定出了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黄果树所在的安顺地区计划投资3.6亿元,以石山、半石山为主攻对象,造林100万亩。在众多的规划项目中,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及治理项目总投资达2.8亿元,工程实施的重点是黄果树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20万亩石山、半石山和农耕地整治,这将使景区的森林面积增加5384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8.5%以上;同时,将新建完善的排污系统及3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以垃圾为原料的有机复合肥厂,以此根治景区环境污染问题。
按照在黄果树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项目规划,5年内要造林10.2万亩。今年1~5月已完成景区内593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计划今年共完成1.17万亩,这将是黄果树景区开发20年来绿化面积最大的一年。这项5~10年计划项目的如期完成,将使黄果树的环境质量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申报自然遗产所要求的条件,一个新的黄果树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http://www.cqvip.com/qk/97125A/200502/15907178.html
㈣ 如何让瀑布奔流不息
全国著名的名胜景区之一——黄果树瀑布正面临着断流的局面,实在令人扼腕痛惜。今天的黄果树瀑布已远离了教科书中描写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
是我们不知道黄果树景区水资源枯竭的原因?是观念问题?是制度问题?还是利益问题?
通过多年的研究观测,环境地理学家认为,黄果树瀑布流域的岩溶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岩溶灌木林的减少、农作物的变化、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用水量增加、水库拦蓄用水等,则构成了人为生态系统。气候问题是人力难以改变的,不过对岩溶地貌的人工改造使用、河湖水库的水文条件、植被的恢复等,是可以恢复其自然生态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为了自然生态的科学、合理的需要,当地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旅游等部门采取了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措施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有几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黄果树瀑布命运的大型项目虽早已立项,却迄今没有资金实施。这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而窘迫的财力让人们力不从心。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在资金上的资助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也不可忽视:
第一,加大政策力度,从根本上制止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方式。
坚决制止人工化的以景区盈利为目的的开发、改造工程。对景区自然形态的改建会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森林面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然而某些人为了牟利不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顾相关政策的规定而大肆修建现代设施。
据说2001年,由某旅游公司投资的陡坡塘瀑布景区开发施工工地被黄果树景区管理委员会下令停工。据了解,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同样被下令停工的还有黄果树宾馆、保龄球馆等工程,而以大型电扶梯替代现在索道的项目进展得也并不顺利。黄果树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解释,对陡坡塘等项目做出停工决定,是因其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甚至干脆就是无项目立项手续、无环境质量评价、无规划审批手续、无建设施工手续的“四无”工程。按理来说,在景区内任何开发、改造、经营行为,未经地方政府批准和特许,均为违法或违规。然而旅游公司却说是经过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总而言之,对于黄果树景区的工程,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管理力度,设立相应的法规、规章,从根本上制止其对景区的“窥探”,最大限度地保证景区的良性发展。否则大量工程的“入住”,会使得本地的水资源需求更加紧张。
第二,保护自然生态体系。
由于黄果树景区的常住人口众多,加之国内外大量旅客的造访,景区内的垃圾日渐增多,堆积如山的垃圾污染了环境,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据调查,黄果树景区几乎所有的宾馆、餐馆、旅店都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加之上游的一些企业和小煤窑对河道的污染,景区水质污染逐渐加剧。
针对如此紧迫的问题,相关部门新建了完善的排污系统以及3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以垃圾为原料的有机复合肥厂,以此根治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消灭了大量垃圾造成的污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保护了树木、保护了土地、保护了水源。此外,还应协调上游各水库统一调水,即上游小旅游服从下游黄果树大旅游的需要,保证黄果树瀑布水长流。
第三,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森林覆盖率过低对涵养水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量雨水的流失,对瀑布的形成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提高岩溶地貌造林的成活率,促进速生丰产,针对岩溶地貌上层干旱、保水性能差等客观条件,采用爆破挖大坑、聚土造林植树等方法,恢复流域内的森林植被。
面对挑战,当地有关部门制定出了植树造林的发展规划。在众多的规划项目中,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及治理项目为重中之重,工程实施的重点是黄果树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石山、半石山和农耕地整治,最大限度地增加景区的森林面积。有关部门应跟踪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因为种植一定规模的树木才能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必要的话,应采纳专家们建议的在上游地区实施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扭转瀑布水量逐年减少的趋势。
第四,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景区生态恢复相结合。
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景区生态恢复相结合是保证黄果树瀑布水流量的重要手段。恢复冬季小麦、油菜、荞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生姜、蚕豆、地萝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保护耕地在秋冬季增绿,可起到“雨季保水,旱季渗水”的效应。
第五,帮助人们树立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除了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外,当地居民和游人的行为也会对黄果树景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帮助人们树立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当地人尽量做到不乱砍滥伐、不过度开垦,垃圾及时处理;游人尽量做到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景区的设施,不污染水源,尽可能地做到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尽管已经采取了植树造林的措施,但是小树苗不可能一种下去就可以涵养水源了,小树苗在贫瘠的薄土上缓慢成长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人们对现有树木的爱护是极为重要的。
第六,管理到位,责任明确。
据了解,由于黄果树景区地处两县,管理体制长期难以健全。有利可图时,两县便大力争抢;出了问题时,两县便相互推诿。甚至一些农民在大瀑布顶上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严重影响景观的违章建筑也无人过问。混乱的管理,过量的建筑,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黄果树瀑布面临断流的尴尬的症结所在。
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划分责权、明晰责任,尽快将黄果树景区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真正为黄果树瀑布的长远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景观的雄奇伟岸、斑斓锦绣是不需要人工进行雕琢的,它需要的是保护,是精心的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实际的行动入手,让瀑布奔流不息。
㈤ 污水支管高差大于3米需要做跌水井吗
污水管道系统由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的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组成。污水专由支管流入属干管,再流入主干管,最后流入污水处理厂。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与给水管网的环流贯通情况完全不同。污水在管道中一般是靠管道两端的水面差从高向低处流动,管道内部不承受压力,即靠重力流动。[1]
㈥ 污水处理生化池瀑气停半小时水不清还有菌沉不下是什么情况
是否清澈,如果不清澈,看一下是有杂质还是水的颜色就不正常,有杂质内说明水中悬浮物可能过容多,去检查下清水池是否有淤泥。
2、取水样交给化验人员进行化验,看是否COD合格,或者拿COD快速测定仪测一下。
3、闻一下是否有异味,一般处理后的污水是没有什么特殊味道的。
㈦ 污水跌水井跌水超过1.5米用哪种做法
用污水工程师给来予的污自水处理工艺。
北京中天恒远提示,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㈧ 污水处理先沉淀再瀑气还是先瀑气再沉淀对c0d有利
一般看你的进水,如果进水浓度高且杂质较多最好是先沉淀再曝气再沉淀出水,若进水杂质较少则曝气沉淀出水
㈨ 景观水处理有什么好办法么
景观用水要求较高,可以采用MBR工艺水处理方法,MBR工艺出水水质高,可以回用。重新用作景观用水。
㈩ 瀑布的水没有经过水处理可以喝么
即便没有污染的瀑布水也要稍加沉淀才好,否则会有浑浊物影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