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锂电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是什么
是什么?
『贰』 污水处理中厌氧工艺常见问题有哪些呢
维拓环境 十万伏特团队为你解答。
污水处理中厌氧工艺常见问题如下:
问题1:我们有个厌氧池,正在调试,有五天没有加面粉了,结果现在池子里的污泥变成黑色的了,而且还长了好多绿藻,怎么回事啊?该怎么解决?
回答:
厌氧池污泥黑色并无异常,不知出水指标是否有所异常波动呢?藻类的话,在液面清液可以看到,混合液内应该不会存在的。
问题2:一个很奇怪的现象,UASB出水COD4000,氨氮60,总氮120,PH6.5,经过好氧池后,COD500,氨氮几乎没有,总氮40,但是PH达到了8.3,这是为什么呢,不是硝化反应要消耗碱度嘛,PH要下降才对啊,怎么解释呢?
回答:
1、要看看是长期如此还是最近才发生的,如果是长期如此,要考虑你的工业废水水质情况?如果只是近期偶尔发生的话,多半是进水波动所致,比如说,你的总氮有下降,说明反硝化也发生了,且比较充分的发生了,如此会产生碱度,加之进水氨氮突然减低,硝化反应不明显时,不但反硝化的碱度可以弥补硝化过程所需,甚至还有结余,导致出水PH上升。
2、另外还需考虑你检测得PH值是否可靠,也就是PH是否经过严格校正了呢。
问题3:问题:造纸制浆厂的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我公司制浆工艺采用中性亚硫酸钠法。 中段水处理采用调节池,UASB,组合生化、生物滤池。 现在厌氧池出水COD持续1200左右,但组合生化池一点却不下降,我们24小时持续爆气,但含氧量一直维持在0.2-0.6之间,水体发黑。不知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解决?
回答:
1、24小时曝气不代表就曝气充足了,还要看看曝气能力是否满足。
2、降低生化池的回流量看看是否有效。
问题4:我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下:
1、工艺(含物化段):生产工艺:中性亚硫酸钠法制浆。中段水处理工艺:调节池,UASB,组合生化(挂膜法),生物滤池。
2、水量(设计及实际)设计能力为3500立方,实际排水1000立方。
3、运行周期或频率:持续运行。UASB为持续进水,70%的水回流,回流的水带泥。组合生化池的进水也是持续。
4、进水水质概况:原水COD为1000至4000,每天波动比较大。BOD5我们不会做。PH值7到7.5之间。亚硫酸钠含量0.2-1.2g/L。
5、出水水质概况:UASB出水1200至2100之间。好氧几乎没有降低。
6、各指标进出水处理效率:UASB有30%至45%的效果,组合生化池以前有,但现在10%左右效率。
7、活性污泥负荷F/M
8、活性污泥浓度MLSS
9、溶解氧控制水平DO:组合生化池出水好时DO在3到4之间,但现在只有0.4-0.5之间,怎么爆气也上不来。
10、活性污泥沉降比S30:有去除效果时,SV30为5到7左右,但最近达20,因为我将二沉池持续回流。
11、污泥龄ts:不会算,但近20天没有排泥。
12、营养剂投加依据及出水氮磷含量:每日调节池为磷酸二胺6公斤,组合生化池:磷酸9公斤,尿素10公斤,各池每天再加50公斤的猪粪。原水的C;N为1800;20;1.2。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单位,也不知如何计算。
回答:
UASB作为前段降解设施,后段排放还是要依靠后段生化池的。目前没有好的处理效果,请确认如下:
1、后段生化池回流要保持好,是连续的。
2、不管SV30是多少,排泥是需要的,排泥可以少排些
3、复核一下营养剂投加,看看是不是少了,按C:N=100:5:1核算。
问题5:由于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UASB内的污泥全部被打入了好氧池内,现在好氧池内取样做了SV,上清液很黑混浊,沉降速度慢,污泥变成了黑色。我在发现这个事故后,停曝气,待好氧池沉淀一段时间后,把好氧池内的污泥排进UASB一部分。我现在是一次性把UASB流入的那么多量的污泥全回流过去还是慢慢的回流污泥至UASB呢? 接下来在操作上该怎么办?
回答:
既然UASB的污泥流入了好氧区,就需要尽快的回流入UASB系统,由于厌氧污泥颗粒比重大,回流的混合液中,好氧部分还是会流出UASB的,而厌氧污泥颗粒会继续留在UASB,如此对系统影响就不会太大,好氧池的话,回复远比UASB要快,所以,重点是你的UASB。
问题6:我厂是果冻废水,含糖高,一般进水COD就7000到8000,有时候到10000多,又很容易酸化,PH很难人工控制,问题出在2月份UASB池一直跑泥,自动调节PH循环泵又坏掉只能人工调节PH,从那时候开始COD开始上升,到现在还降不下来。停了好长时间没进水,污泥浓度很低,但是可见颗粒污泥。没产什么沼气。投了一卡车污泥进去,回流内循环。经过2个礼拜多了,还是没效果,水质更黄了,UASB液面有一层像铁锈一样的物质。但是还是没什么去除率。不知道是何缘故?
回答:
你现在看到的颗粒污泥,受ph冲击,处理效率降低了。有形无实,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长,所以恢复也慢,还需耐心恢复,否则,欲速不达。
问题7:在无进水情况下,UASB池池面气泡减少,沼气量很少。COD从700多降到200多了,明显处于地负荷运行,CASS池污泥老化,在没进水情况下曝气产生的结果,不知为何?不曝气我又怕好氧泥缺氧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呢?
回答:
不曝气半天没事,一天以上不曝气就不好了, 特别是污泥浓度较高时。最好的方法是最低量维持。一般可以4小时停止,十分钟开启的方式来曝气维持。
问题8:小弟淀粉厂内运行一套UASB系统, 於厌氧反应器前设一酸化池, 一般来说入水COD在16000mg/L, VFA 4500~5000mg/L ; 出水COD 900mg/L, VFA 120mg/L ; 但近日入水COD上升至20000mg/L, 而VFA却从5000 mg/L渐渐上升至 8000mg/L (COD依旧维持在 20000mg/L左右), 出水COD 目前在 1500mg/L, VFA 200mg/L上下波动.想请教在COD稳定的情况下, VFA持续升高的原因, 是否是酸化不完全, 含有太多大分子酸所致? 对UASB系统来说是否会有不良的影响?
回答:
也称不上高,主要你的进水浓度高了,自然在系统没有跟上(适应增加的污染物浓度而被动增加微生物量)的情况下,你的出水污染物浓度会上升。从上升比例来看还是正常的。系统应该会自动修正的,随后去除率也会有所提高。
问题9:我调试的是一个木材加工厂废水,工艺是UASB+SBBR工艺。现在UASB内进水COD为5000左右,PH7.5--8左右。出水COD2500--3000,PH在6.5左右。池内水温16--20度。现阶段池内水力负荷为0.24m3/(m2.h),容积负荷为0.083KgCOD/(m3.d),污泥负荷数值没法做,已满负荷上水。后续SBBR池内PH7.5左右、SV25%左右,MLSS无条件检测,生化池出水COD为350左右,F/M值肯定很高了,但因为MLVSS无法检测,F/M具体数值不清楚。出水指标为COD≤100mg/L,请指教我这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不是UASB池内温度低了,VFA积累。另外SBBR池内怎么处理才合适啊?
回答:
温度却是影响的UASB处理效果的,SBBR系统,如果进水是2500-3000,而出水是350的话,去除率也接近90%了,应该说不低了。
问题10:黄老吉生产废水,生产工艺按原料配方调制,进水COD4000-6000,采用调节-UASB-中沉-SBR组合工艺,设有一台从中沉到UASB的潜水回流泵,调了半年多都没调好,容易酸化,调节池PH调到9了,UASB内的PH一直在5左右,SBR又是6.5左右;UASB出水COD也不太稳定,从1500-3000不等,这样SBR出水就很难达标了;做沉降比观察,污泥性状不好,分离不明显,色度比进水还高,明显偏黄,一直没法处理,是否废水中有什么抑制成分,请教对此类废水比较熟悉的有何良策?
回答:
UASB出水后是否可以再进行PH调节(投加氢氧化钠),否则6.5的PH对SBR来说还是很难操控的。另外,根据你的出水SBR的污泥浓度是多少呢?如果污泥浓度低了或高了,对你的出水色度和去除率也有影响。
问题11:,最近调试的厌氧反应器出水带泥特别多,测沉降比高达20%~30%,而且大部分都是上浮,表面污泥粘稠,量筒取厌氧罐各层取样口,也是上浮有30%~40%,沉淀下去的也就10%以下。厌氧出水到一沉池,一沉池表面也是厚厚的一层粘稠泡沫,沉淀不下去,结果到好氧池,导致好氧泥量很多,最高SV达70%,溶解氧也消耗厉害,好氧排泥都排不过来了。这样的状况持续有一周多了。
回答:
应该是厌氧效果良好,产气较多夹带污泥上浮吧?这个和天气、进水量等关联。 如果一沉池漂浮物打碎可以下沉的话,估计流入后段生化池可以减少。
问题12:我们这是啤酒废水的处理,工艺为初沉池-调节池-UASB-好氧池-二沉池,UASB厌氧池池容是3200立方,分为东西2组进行进水,设计的上升流速是0.9米/小时,可是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的厌氧去除率总是会出现波动,有时候能稳定在80%以上,有时候又将下去了,进水的COD值正常在1500左右,有时候可能会低一些,进水流量根据生产情况在变动,我们厌氧系统有内循环泵,每次污水量不够,我就会给加内循环,怎么才能让厌氧系统稳定运行呢?另外,我们刚开始加在厌氧池的污泥浓度大概有3万,现在东西组污泥浓度都有下降,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回答:
还是需要统计下分析数据,看看去除率低的时候,其他指标的状况,以便建立关联性,这样就可以验证去除率波动的原因。
问题13:对于厌氧生化系统来说,调节PH用盐酸和硫酸哪个更好?
回答:
两者过量投加都会对系统有抑制,但硫酸的抑制比盐酸明显,所以,如你所说,已盐酸为主,但投加量不大的话,也可以投加盐酸。
问题14:关于啤酒废水的,因为啤酒生产一般分淡季和旺季,淡季的时候,主要是生产车间洗瓶水,洗车之类的,多数是废碱液,所以到我们污水站的时候PH总是偏高,进集水井的时候PH能达到11以上,调节池就是8.3左右了, 所以一直在加酸,用量蛮大的, 进入厌氧系统一般控制在7-8,所以现在就是想解决淡季用酸量大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觉得是否可以用管道把厌氧出水引进调节池, 因为正常都是调节池PH明显高于厌氧出水的PH, 我自己也按1:1取样做了混合PH测定, 发现,PH是有明显降低的, 但是我又在考虑,一般厌氧出水里面COD值还有300-400左右,这些应该都属于难降解的吧, 万一进入调节池后,跟原水混合,会不会对厌氧系统有点影响呢? 这样混合后,混合液的COD是会升高还是降低啊? 调节池COD一般在1500左右,这种做法可取吗? 混合液的COD不知道是升还是降?
回答:
焦点是回流后水量升高,是否会超过厌氧系统的水力负荷。至于混合液浓度是否会升高,我想你进水1500,回流液才400,自然混合后的cod会降低了的。至于难降解,你回不回流,在系统里都一样,没必要担心的。
问题15:
1 明年我们的三相分离器需要整改,施工单位给出的方案是提升三相分离器的高度,这个难道就是气提? 我不理解提升之后是为了做什么的,能达到什么效果?
2 由于我们的调节池需要清淤,所以想把厌氧进水给停了,其实在过年啊,之类的,都想给停了。厌氧系统能停多久,如果再次启动,如何才能快速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回答:
1、可以使水、泥气分离更加彻底,具体要看是否你现有的高度通过设计复核高度不够。
2、仅仅是清池,过年这样级别的停止的话,没有问题的,恢复也快的。
问题16:USAB出水带污泥,取样一段时间后,污泥全部能沉降,上清液也较清,把沉降的污泥倒入手中看,污泥为絮状,带毛边的那种,没有粒状污泥存在。我个人觉得这种带泥现象不要紧,不知是否正确? UASB进水COD在2000左右,今天取UASB出水分布进行上清液和泥水混合检测,上清液COD在354mg/l,泥水混合的COD在1330mg/l。系统只在白天运行,晚上不进水。
回答:
颗粒污泥形成需要时间,不知你培养多久了。如果在过程中的话,那就继续观察。
问题17:我厂好氧前用的是改良IC,但调试几个月仍不见好,反反复复,现在在监测中,发现一个溶解氧的问题。为降低进水COD,采取少量进水+大量循环的方式,但循环过程造成氧气的混入,测定循环水的DO在2.5PPM左右,IC出水的DO在0.7PPM左右,从塔上落下来就变成了1.27PPM,这个系统正常吗?DO会是致命因素吗?
回答:
IC反应器以厌氧菌为主,溶解氧控制不好肯定调试不好的。另外流速也要控制好避免污泥流失。
『叁』 想知道一些关于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调控上的一些问题
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
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90% 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液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 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下降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降低负荷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 提高MLSS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 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COD测定受Cl¯影响 排除干扰
丝状菌产生的活性污泥膨胀以及解决方法
丝状菌滋生,一般是因为温度、营养比例、曝气等常规指标出问题了。如果出现了污泥膨胀,工程上面很难调回来,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置换。通过严格控制好各项指标,慢慢排泥,增长新泥。慢慢置换过来。工程量大,效果不明显。
首先控制好水温不能超过30度,太高极易发生膨胀。调整好CNP的比例,一般好氧池在(300~500):5:1。曝气,控制DO在2~4之间,过低微生物竞争不过丝状菌,过高则有机含量不够,微生物处于内消耗。 坚持每天做镜检,可以投加粘土,提高絮凝型增加微量元素,但是别将杂物带入。实在丝状菌多的厉害,投加一点硫酸亚铁,控制在5mg/L以下。慢慢置换吧,一旦膨胀了,只能慢慢来。控制好各项指标,一定可以转换的。
『肆』 苯类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苯类生产废水来处理的工艺特点源:
1、首先,该苯类生产废水处理采用一体化净化设计,占地面积小,不会给土地选择带来麻烦。并且其安装也非常方便,操作简便,应用灵活等,采用自动化程序,如自动除泥,自动反冲洗等全套流程。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设备的缺点,如手动操作复杂,管理时间长,管理不方便,达到了节能,高效,自动化的目的。
2、苯类生产废水处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防腐材料,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初级过滤器的输入可在10年内更换,节省成本。
3、苯类生产废水处理分离效果优于传统设备,可有效去除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漂浮物等,排放水质均达标稳定。
4、解决了传统设备中活性污泥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缺点,采用苯类生产废水处理减少污泥排水。
『伍』 请教皮革制造中的硝染工艺流程以及废水处理方法
一般收购的生皮需经过浸水、浸石灰、碱脱毛、酶软化、铬鞣制、加脂、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合格的皮革制品。在制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悬浮物多、色度高、显碱性、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企业加工工艺及规模不同,废水各水质指标也有所差异,其中COD约1000~4000mg/L不等,BOD5约500~3000mg/L,SS约1000~5000mg/L,NH3-N约20~180mg/L,油脂约50~300mg/L,硫化物约50~200mg/L,总铬约20~100mg/L。
废水特点:
(1)水量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加工1t原料皮需用水60~120t,其中浸水、去肉、脱毛、水洗工序废水量约占65%,脱水、浸酸、鞣制、中和染色、水洗的废水量约占30%。
(2)悬浮物多。制革废水中悬浮物主要为石灰、碎皮、毛、油渣、肉渣等。通常每加工1吨原皮,约有200kg以上的皮边、皮屑、泥砂、肉和渣进入废水,另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石灰和盐类残留在废水中,使其悬浮固体浓度高达数千mg/L。
(3)有机物浓度高。在皮革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植物鞣剂、蛋白酶、铬鞣剂、中和剂、助剂等,废水CODcr高。同时,废水中含有大量原皮上可溶性蛋白脂肪、血等有机物及甲酸、油脂等添加有机物,BOD/COD通常在0.35~0.45之间,可生化性好。
(4)成分复杂。制革废水中含有较高的Cl-、硫化物及铬,对微生物有抑制,甚至毒害作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须充分考虑合理的预处理,及高盐度对生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5)水量水质波动大。制革生产工序大部分在转鼓内完成,因此,每一工序通常是间歇式排水;而不同工序排水的水质差异极大,如脱毛工序COD可高达10万mg/L左右,而水洗工序约只有300mg/L。制革废水水量总变化系数达到2左右,而水质变化系数更大,达到10左右。
1 催化氧化脱硫
在灰碱脱毛废液中,含有大量硫化物,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需对其进行脱硫处理。在曝气作用下,利用锰盐做催化剂,废水中的S2-和HS-被氧化成晶体硫或硫酸盐,再加FeSO4为助脱硫剂,并调节PH至6.5左右沉淀,硫化物去除率达97%,上清液进入生化系统。
反应方程式为:2HS-+2O2 Mn2+ S2O32-+H2O;
2S2-+2O2+H2O S2O32-+2OH-;
4S2O32-+5O2+4 OH- 6SO42-+2S+2H2O
2沉淀法回收铬盐
铬酸废液含有大量铬离子,有剧毒,需对其进行除铬处理。铬化合物加碱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分离后上清液进入生化处理系统,沉淀加硫酸搅拌,得到一定浓度的铬化合物,可回用至生产中,此法铬的去除率达99.9%,同时还可去除大部分CODcr和BOD5。
3 生化处理
制革废水经过前端各种预处理,去除了部分有机物,且其生化性较好,可通过调节池直接进入好氧生化系统。制革废水一般用氧化沟或SBR的处理工艺,其中前者在该类废水中已运用比较成熟。
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www.ep360.cn
『陆』 生产苯的化工厂污水处理用什么工艺为什么谢谢!!
四川永沁环境
这个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废水的水质是不同的回,最好拿水样去监测答下在具体说工艺
单一的对含苯废水来说 可以用分液漏斗先初步分离
因为苯和水互相不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先初步分离
然后,用分馏,苯沸点80℃,控制温度在75~85℃就可以实现分馏了
『柒』 低聚果糖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有几种处理工艺
低聚果糖严格来说是没有天然的,目前主流的就两种不同工艺不同来源的,一种是菊苣来源,通过物理方式提取菊粉
『捌』 水杨酸生产废水处理办法及工艺。在生产水杨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
水杨酸生产废水是典型的高盐、含酚且难生物降解的强酸性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其pH值为2、含盐量高达2.5%、含酚高、B/C仅为0.07,不适宜采用常规的生物法处理,而物理法的处理成本又很高,因此基本采用化学氧化法中的Fenton法来处理该废水。针对传统Fenton工艺中存在的产泥量大的问题,可通过对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和表面改性,在基于新型磁纳米催化剂的Fe3O4-H2O2类Fenton体系中,通过该类Fenton体系对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能,优化工艺的运行参数,是为该废水可行的处理方法。
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纳米Fe3O4,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和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共合成5种催化剂,分别为:1#Fe3O4、2#Fe3O4-TMAH(1mL)、3#Fe3O4-TMAH(2mL)、4#Fe3O4-DMSA和5#Fe3O4-TMAH-DMSA。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30nm,并在20~80nm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粒度分布,改性后的纳米Fe3O4表面有甲基、巯基、羧基包覆,颗粒的分散性提高。
利用纳米Fe3O4-H2O2类Fenton体系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探讨。12±2℃时,催化剂投量为0.8mmol/L、H2O2浓度为2.0mmol/L、pH为4.5、反应180min后,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2%,挥发酚去除率接近100%。在催化剂稳定性方面的回用性最好。
与传统Fenton法相比,该类Fenton体系在降低铁泥产量方面有较好的改善,反应结束后,磁纳米Fe3O4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快速分离回收,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
该类Fenton体系对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能,并优化反应器的工艺运行参数。15±2℃时,催化剂投量为2.0mmol/L、H2O2浓度为7.0mmol/L、pH为5.0、反应120min后,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出水COD值为34~42mg/L,挥发酚值为0.21~0.43mg/L;使用TMAH和DMSA对纳米Fe3O4进行表面改性能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综合考虑最佳催化剂。
20±2℃时,调节进水pH为5.0、停留时间60min,将H2O2混合在进水中连续投加且浓度在7.0mmol/L附近,催化剂维持在1.0~2.0mmol/L,连续运行反应器后,出水COD值在40~50mg/L左右,挥发酚值在0.2mg/L附近波动,色度为2~4倍,调节pH后能稳定达标排放。
应用纳米Fe3O4-H2O2类Fenton体系处理实际的工业废水,并且连续运行反应器使催化剂循环使用,是技术的创新。该类Fenton体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Fenton法在铁泥产生量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