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废水知识 > 洞庭湖污水处理工程

洞庭湖污水处理工程

发布时间:2023-03-20 15:32:09

㈠ 中国五大淡水湖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不仅是五大淡水湖泊,最典型的水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华问题。
至于解决措施一般需考虑各个湖泊的具体自然社会情况,大致有以下措施:
① 削减汇入湖泊的污染物(C/N/P);这里涉及到污染物的源,一般分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为城市、居民聚集区以及工厂的定点排放,这一类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加以处理即可;对于非点源包括农村居民排放和农业耕种中的溶解化肥的地表径流等,这一类污染源需要通过合理施肥、退耕还林以及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方法加以削减。即使源头上大量消减了污染物,但是还是部分污染物水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湖泊,这一部分可以在湖泊周围建设截污设施进行削减。
② 对于大量富集在湖泊中的污染物,亦可通过工程措施加以消减。污染物进入湖泊后部分在水体中,另有部分富集在底泥中(特别是P)。对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建设生态浮床加以去除,而底泥中的部分目前使用较多的工程措施则是底泥疏浚。

朋友,打字不容易,请采纳!!!!!!!!!!!!!!!!!!

㈡ 污水处理成本工程概预算包括哪些内容

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概算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费用,包括土建,钢构,安装等;
2、设备购置费;
3、设计费,甚至地质勘察费用。

㈢ 关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全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拉姆萨尔公约组织。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鸟类和水禽为甚,为中国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已记录到植物1086种,淡水鱼114种,鸟类207种,年栖息量达1000万余只。简介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东部,处于长江中下游、湖南省北部,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19万hm²,其中水域面积6.54万hm²,核心区面积2.9万hm²。东洞庭湖是目前洞庭湖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丰富的生境类型,为鸟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提供了十分稳定、优良的越冬场所和理想的停歇地。
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过湖水量达3126亿立方米。常年湖容量178亿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沟港纵横的湿地景观。土壤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温度17.5℃,总降水量1200-1330mm,无霜期258-275天。东洞庭湖是一个大湖泊型宽阔河道,它承纳长江中上游和湖南的湘、资、沅、澧4条江河水量。湖泊的周围是广阔的沼泽和平原。其湿地类型为INLANDWETLANDS第(5)款。海拔高度:30-35m。
洞庭湖区淤积的速度相当快,主要是由于流域管理差。湖盆内淤积尤以西洞庭湖最为严重。在十几年年内,平均淤积速度为7600万立方米,照此速度,该湖将在217年内消失。由于三峡大坝的建立,可以延长至343年。
2 自然地理
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江段南侧,介于北纬28°59″至29°38″,东经112°43″至113°15″之间,濒靠湘北历史文化名城---岳阳市,全区总面积19万公顷。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由中国政府指定的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
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无霜期285天。东洞庭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历史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又因范仲淹千古名著《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名扬天下。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生物资源
该区是“国际湿地公约”收录的中国境内21个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和生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
东洞庭湖有丰富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记录到131种水生植物,隶属40科,75属。常见的沉水植物包括苔草、黑藻、浮水植物有莲、芡和浮萍;挺水植物有水烛和芦苇等。湿地周围是稻田和其他农作物。
湖泊及其周边的沼泽地维持着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已经记录了大约1300种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受威胁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湖盆被认为是淡水生物多样性的全球重要地区,特别是其独特的鱼类和作为极其濒危的长江海豚或称白鳍豚的栖息地。已记录到200多种鱼类,Kottelat和Whitten(1996年)强调该湖盆是中国仅存的3个极具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淡水地区之一。已记录到258多种迁徙鸟类,至少包括16类全球受威胁物种。世界总数30%的小白额雁在东洞庭湖越冬,小白额雁是世界最稀少的涉禽之一。
根据科学考察,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鲟、白鲟2种,二级保护的有鳗鲡、胭脂鱼2种,鸟类13目50科30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小白额雁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两栖类、腹足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暨豚。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东洞庭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每年有白鹳、白鹤、黑鹳、白鹭等255种国家级保护候鸟在这里越冬。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大鸨、白头鹤、鸿雁、小白额雁、青头潜鸭等稀有鸟类也经常在这里嬉戏,给平静的洞庭湖增添了不少乐趣。
5 发展状况
近年来由于湖泊萎缩、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重,导致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恢复洞庭湖调节长江中游地区江湖洪水功能,保障长江中下游沿江防洪安全;加强湖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推进洞庭湖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学界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已成为国际有关组织普遍关心的问题。
入侵物种的影响
洞庭湖湿地入侵物种约11种,其中有5种列入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至2002年,洞庭湖湿地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11种,包括入侵植物水葫芦、空心莲子草、豚草、意大利杨、美国黑杨;入侵动物有克氏原螯虾、白蚁、蔗扁蛾、湿地松粉蚧、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等。克氏原螯虾自进入洞庭湖后,对洞庭湖大堤、沟、渠、田埂、土体造成破坏,造成河堤滑坡、沟渠淤塞、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因其取食水生作物而使农作物受损。水葫芦和欧美杨的引入也对洞庭湖的生态造成巨大的影响。湖区水网地带疯长的水葫芦使水体富营养化,同时由于大面积覆盖水面,还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并堵塞航道,影响水运。近年来湖区大量引种意大利杨、美国黑杨,这两种耐水速生的杨树品种已使洞庭湖许多地区出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很容易导致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化,破坏湖泊的自然演替。
6 保护现状
1.土地所有:土地和水域归国家所有。
(1)保护区:有土地和水域管辖权67500ha;其他124600ha的管辖权有保护区和其他单位共同所有。
(2)周围地区:城镇、农田和林业用地。
2.已采取保护的措施:
①当地市政府1988年颁布管理保护区的通告;
②1984年以来的保护区内禁止狩猎;
③每年有严格的捕鱼期、捕鱼方式和捕鱼作次;
④每年4月第一周开展“爱鸟周”和定每年10月为“护鹤月”;
⑤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有关单位共同组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联合保护管理委员会。
3.土地利用情况:人为的主要活动:
(1)保护区:自然保护活动;科学研究;旅游活动;渔业生产活动(季节性);防洪等。
(2)周围或区域范围:城镇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家禽饲养等。
4.干扰、威胁,包括土地利用的变化和主要开发项目:
(1)在保护区:无。
(2)周围或区域范围:周围部分地区的工业污染;人口增加的压力;农业开发项目和风景区建设。
5.水文和自然价值:该湖泊和湿地起着巨大的自然贮水库的作用,在控制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周围夏季洪水期的水位起着关键作用。该湖还湖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6.社会和文化价值:该地区周围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水稻和其他农作物是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毗邻湖泊的岳阳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7.著名的动物种群: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主要水禽种群有:雁类、白头鹤、灰鹤、黑鹳和11种鸭类。哺乳动物白鳍豚、江豚时常出现在东洞庭湖的湖面上,湖泊中有20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
8.著名的植物科群落:湿地植被以杨柳科、蝶恋花形花科、禾本科、菊科、莎草科、眼子菜科、睡莲为主的植物群落构成。
9.目前的科研活动:正在开展雁鸭类数量调查。
10.目前的保护宣传:每年举行“爱鸟周”和“护鹤月”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图片和大型广告牌宣传保护水禽和湿地的重要性。
11.目前的娱乐和旅游活动:许多游客夏季到保护区范围内的君山风景名胜区游览。另外每年举办国际龙舟比赛;11月至翌年3月是冬季观鸟的季节。
12.管理单位:东洞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13.管辖上级:湖南省林业厅。
7 管理状况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推动洞庭湖综合治理和管理升级, 编制洞庭湖湿地科学保护与发展规划,完善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突出两个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两个重点。组织力量按项目要求高标准完成湿地恢复项目和机关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文化节,全力重点打造中国观鸟之都生态品牌,逐步发展生态产业。
优化财务制度等各项机关管理制度,优化并制订巡护监测和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落实封闭管理区的各项基础管理措施,并逐步推广到其它管理区域。借助落实人大、政协提(议)案和政府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来促进东洞庭湖保护管理全面升级,借助科研监测规程出台来指导规范科研、巡护体系建设,借助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洞庭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成立和市场运作以拓展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在2007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基础建设、项目引进、对外交流、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以及队伍建设工程为核心工作的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与过度捕捞有关。过度捕捞已经耗尽商业鱼类资源,也威胁到稀有鱼类种群和长江白稽豚。捕鱼行为干扰了越冬鸟种群。土地及资源利用也存在冲突。非法狩猎和偷猎,特别是冬季对野禽的投毒也时有发生。
洞庭湖区的威胁包括:
1)、上游农业开发导致了高的淤积速度
2)、与造纸业和纺织业相关的工业污染。流域内10个左右的大型工厂有污水处理设备,但较小的工厂则没有
3)、不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
4)、由于淤积全流域芦苇地大规模扩散,替换了对越冬水禽很重要的湿草甸、沼泽地、滩涂地和浅水区
为解决长江上游流域问题的一系列的大型项目,主要包括:
1)、国家环保总局项目,解决污染物排入主河道问题和工厂的低环保标准问题。
2)、荷兰政府资助的减缓洪水项目(MILIEV,1996-2010年),旨在清理灌溉沟渠,清除淤积增加湖盆的容量,重新加固河堤以抵御20年一遇洪水。
3)、保护工程项目(第二期:1998-2010年),和MILIEV项目类似,在西洞庭湖和灌溉沟渠进行大型的清淤项目。4)、中国政府项目,《洞庭湖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集中于湖盆内农业开发,并为改进环境保护及控制小型工业污染而作出规定。
5)、中德合作造林项目,1998-2002年。
6)、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合作项目-《长江造林项目》(1990-2010年),期限为10年,旨在减少流入洞庭湖的四条主要河流集水区的土壤侵蚀。项目的目的是要把每年3400万立方米的淤积量减少50%。
7)、世界银行林业保护与发展项目(1994-2000年)
8)、世界银行造林与减贫项目(1998-2004年)
9)、湖南省林业厅造林项目(1990-2000年)
解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威胁的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设施,提高人员能力2)、在东洞庭湖及其它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尽管已经开展这些活动,洞庭湖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努力还不足以保护其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因为它也存在其它各点都有的障碍。
8 综合治理为了寻求有效途径解决湿地保护管理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GEF和WWF的支持下,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5年来全力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主流化的平台,逐步形成了四个平台、四种模式为主线的管理体系。
五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赛)平台。保护区打造洞庭湖国际观鸟赛(节)这一产出多元的平台。累计接待观摩和参赛队员近3000人,115个队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队员达到500余人次。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丹麦、英国、奥地利等国驻华机构代表、留学生、专家以及国内各地的观鸟组织、NGO代表共计1000余人次进行观摩。“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市鸟评选”“省鸟评选”“洞庭湖湿地保护大使”“中国观鸟之都”“洞庭湖宣言”等一系列主题和活动的推出,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湿地、鸟类、生态保护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水平。
以中国绿化基金会洞庭湖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筹备为载体,结合洞庭湖观鸟节的举办和宣传影响力先后从40余家国内外企业寻求了赞助和支持,累计社会筹资达到200余万元。为今后观鸟赛(节)的市场化运作和保护资金的筹集探索了新路,为企业关注、参与和投资建设保护区和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筹资平台。
以合作建立洞庭湖长期定位站为载体的科研监测平台。保护区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共建洞庭湖研究基地,广泛的吸引和科研项目和专家协同开展研究。不仅弥补了洞庭湖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不足,也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以成立洞庭湖综合治理办公室为载体逐步搭建多部门合作平台。在市级政府层面成立跨区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协调机构,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保护区与农业、林业、水利、渔牧业、发改委、环保等十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按照“友好协商、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待洞庭湖,在洞庭湖流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全面客观的科学认识,实施统筹兼顾科学的规划,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培育发展科学的利用模式。
为了缓解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也为开放性的大型湖泊湿地探索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对直接利用、追求短期效益、造成生境破坏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调整,保护区结合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中突出的物种保护、生境恢复、生态旅游、生态农渔产业、生态补偿、封闭管理和基础建设等工作需要,针对性的选择四个典型的社区开展“和谐社区”管理实践。
现代农业型社区建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区开展“生态农业、有机渔业”的社区管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管理试验区湖泊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兼顾水鸟保护和景观恢复的同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养殖模式向有机渔业和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适当的鼓励市场资本和农户开展生态农庄建设,延长产业链,推出以湿地产品为主的生态农产品品牌;调整部分土地规划,划定部分地区给保护区种植水稻、冬小麦,为越冬鸟类提供补充性的食源地。
生态旅游型社区建设。与湿地公园和保护区周边风景区合作开展“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社区建设,共同管理景区及其周边水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推动岛与湖的生态旅游产品的互补,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以生态旅游产业的共同投入和发展推动社区主动参与生态保护,减少直接利用开发资源的模式,有效地遏制在湿地中竭泽而渔、扩种杨树的趋势,保全越冬鸟类的栖息地。
封闭管理型社区建设。以保护区核心区为主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合作,落实封闭管理的各项措施,探索尝试对大型湖泊核心区实施封闭管理和季节性分区、分期管理的模式。妥善安置渔民,寻求多渠道资金解决渔民生存和生产问题,确保绝对保护的区域的稳定和安全。
开放管理型社区建设。以洞庭湖开放水域为主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渔政、苇业公司、镇政府等)合作,探索在湖泊中央受水位变化动态性开放型社区的管理模式。建立共同监控体系、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制度以恢复对该区域的有效管理。由于这些地区是保护区的核心区,生产模式单一、物种丰富、人为干扰少,但管理和监控的难度较大,鼓励从事生产的渔民和芦苇生产人员参与保护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自1992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以来,在洞庭湖举办了中国湿地保护史上三次具有重要意义和国际影响的会议,1994年中国湿地保护面向21世纪制订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1998年东北亚及北太平洋环境论坛中加强国际间区域合作的《岳阳宣言》, 2007年由UNDP和GEF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湿地保护主流化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洞庭湖宣言》。同时,借鉴国际社会管理湿地的主流化经验,借助国家重视生态建设的契机,广泛拓展投入渠道,加强法制保障,提供政策支持的良好发展契机。湖南省和岳阳市相继出台了《湖南省湿地的保护条例》、“大小西湖核心区封闭管理的决定”和“加强洞庭湖湿地管理的通知”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建立了省市两级政府层面的综合管理协调委员会,建立了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机制的同时明确了综合执法的部门和职责,启动了多个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工程项目,适时地推出了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等以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展开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行动,关停了234家污染企业。
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也因此实现了四次较大跨越,由单一的物种保护向生态系统保护转变,由单一的强调保护向兼顾发展转变,由单一的区域管理向流域层面转变,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跨区域合作的综合管理机制转变。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得到了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真正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管理的主流化行动。

㈣ 有没有污水处理厂观后感700字

污水处理厂观后感
水,在人体所占比例达70%以上。
水,汇集成江,汇聚成河,可载舟覆舟。
水,从女人的眼睛流出来,力量可融掉一个铁汉子的心!
水,可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你,又怎能不喝水?
饮水能助你集中精神和恢复体力。疲劳和不能集中精神都是缺水的最初征兆。
你每天最少需饮 8 杯水,以补充24小时内流失的水分。
女士比男士需要更多水分。因为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多,这些脂肪就好像一层绝缘体般,增加体温,因而加速水分流失,故此要多饮水以作补充。
然而你可知道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的江河湖海在呻吟,我们唯一的地球在哭泣,看看以下资料吧,让你目瞪口呆: 在2004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湖泊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刘鸿亮教授介绍说,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河流 1998年对我国176条城市河段监测数据显示,52%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 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古油类,其次为重金属。据中国环境公报数据,中国七大流域水质状况从坏到好的次序是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发绿。
湖泊 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长趋势。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蓝藻泛滥日益严重。
海洋 污染严重表现在赤潮发生频率增加及泛滥范围扩大。我国60年代赤潮仅发生几次,而至90年代则发生了360多次,60年代涉及的面积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发,面积达46平方公里,延续时间近1个月。
地下水 全国城市供水30%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质普遍恶化。1992年调查显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
饮用水亦被污染化饮用水的安全性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我国城镇附近水体受污染率已高达90%,对数亿人口饮用水的安全性构成重大威胁,导致疾病、劳动力丧失、残疾甚至早亡。
现在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怀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我国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经自上而下为水厂的传统工艺处理后不能去除,相反会因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机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会导致大规模的疾病暴发和流行。农村缺乏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地方,肠道传染发病率达87%~95%,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水体污染殃及“菜篮子”
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1000多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全国明显或重度污染的农田有340万亩,仅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就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严重污染区主要农畜产品的超标率为:粮食12%(水稻最高)、蔬菜17.9%、水果15%、肉类8.6%(鸡肉最高、牛肉最低)、禽蛋19%、鲜奶2%。
污水灌溉还造成粮食产量低,污染加大,营养成分下降。因粮食、蔬菜等污染,北京居民中砷日摄取量已达到WHO规定的120%。长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体、致突变、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造成人群多种疾病大幅度提高。
水污染还对渔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致病菌、病毒、有害有毒物质导致养殖生物疾病及大量死亡。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发生赤潮,广东渔业损失达4000万元,香港为1亿港币。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因藻类大量繁殖,使深解氧下降,鱼虾缺氧窒息死亡。大量污染特直接海域,还使珍稀动物如斑海豹、玳瑁、中华白鳍豚数量剧减。海水产品质量下降,贝类所含毒素和鱼体内重金属残毒增加。
遏止水污染迫在眉睫
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处理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鸿亮院士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如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
为了实现在2010年基本控制我国水污染,到2030年使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有较大改善的目标,有两种基本对策:提高规划的城市废水处理率;加强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力度,使工业用水量、废水量和污染负荷进一步降低。
为此2005年11月27日上午9:30-11:00,我有幸参加了南山义工联的“环保系列活动--参观南山污水处理厂”,现在就随着我的拙笔带领你一起参观一下吧:
南山污水处理厂位于月亮湾大道16号,接待我们的是处理厂的赵先生,一位博学的,十分热爱环保事业的人士(右图赵先生在讲解深圳排污系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先了解了深圳污水处理厂的大概情况,目前深圳有四大污水处理厂分别是:盐田污水处理厂、罗芳污水处理厂、滨河污水处理厂和南山污水处理厂,各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采用的是深水排污、净水排污和排海污水处理法(各位观众,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先声明一下,这些都是我前所未闻,今天初次听到的,听得是小女子蒙差差,由于同行伙伴都是听得带众多“?”号,所以只有带着问题到Internet上求助)。
第一站:提水泵房,即污水进入处理的第一道工序。进入这个房间,只能用一个字形容“臭”,真的是臭气熏天呀,大家马上用手掩上了鼻子。因为这一站是工业、家业、家庭废水进入的第一关,在这里两个大型的过滤设备在工作,它们是用来简单处理污水的,即把排放进来的污水中的塑料袋、纸张等固体物质打捞出来。看这眼前令人发呕的污水,看着状态正常的赵先生,听着他的讲解“这些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目前我们国内的技术还达不到,每年设备投入的资金加上耗电费加上国家审核费用,你们知道吗有很多的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亏损状态,而我们的员工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个月也只有比其他工作人员多拿150元补助”。我感慨万千,为我们的技术不发达,为我们国家对第一线工作人员的不对称福利,为我们第一线工作人员那种牺牲精神!
第二站:取污水沙,即将污水中的沙子初步分离出来;第三步水泵排污设备;第四步细格栅除污机,用于清除设备上的污垢;第五部刮砂机去除污水中的沙,起到沉淀作用;第六步分离其他垃圾物,知道吗?在这里一周就能分离出15吨的大卡车一车,这些垃圾物在目前的技术上是无法利用的,但污染又严重,于是污水处理厂以每车40元的价格付费给垃圾处理站来燃烧处理;第七步沉淀池,初步沉淀污水中的泥,在南山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池子共有6个,每个池深8M,主要是通过BOD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设备也是从国外引进的;第八步污泥处理车间;第九步,污泥脱水机房,在这里通过大型仪器和化学药品对过滤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污泥含水份只有70%,但由于含重金属过多,无机物过少而无法循环使用,而这些污泥以每天10多车(10吨以上的卡车)的数量被拉到清水河处理掉。
以上是整个南山污水处理厂治污的简要过程,各位观众对不住您的视角啦,由于本人文笔有限,墨水有量也只能写出这种流水账的文章仅供您参考,到目前大家可能都有一个疑问“那处理后的水怎么办呢?”甭着急,由于目前资金、设备、技术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南山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还未完成。二期竣工投入使用后,就可以将处理后的水再次进行处理,那么处理后的水即为生物处理水,就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但是是非饮用水,这样的处理费用更为昂贵。各位知道吗?我们目前在深圳饮用的水都是从东江集团买来的,听赵先生讲每立方未经过净化买过来就一元多呢,那么再经过净化等一系列工作一立方的水成本之昂贵,工作人员之辛苦,投资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不知不觉已到11:20,我们的参观也到此结束啦。各位,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如果之前去宣传环保,去做调查问卷是意识到环保的重要,那么今天的污水处理厂参观是真正的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真正触及到灵魂深处那种对环保的认知,认可,严重认识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她真的是已被我们所谓的文明、先进的、高科技的产品创伤得伤痕累累,她在流泪,在呜咽,在哭泣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我们这群挂着“高科技”的人群。 水向人类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为使我们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让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上最珍贵的生存资源——水,从点滴做起!


㈤ 湖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特别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

(1)特别发达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市,人均GDP值超过10000元(其中长沙市区已超过了20000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2)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共计41个县市,它们主要分布于京广线两侧,呈南北向的带状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发达县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年均收入大于6000元,其中农民年均纯收入绝大部分高于2000元。

(3)发展中地区:发展中地区共计24个县市,它们主要分布在于湘中丘陵区与周边山区的过渡地带,以及洞庭湖平原与两侧山区过渡地带的县市。发展中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贫困地区:包括国开发(1994)5号通知,我省列入扶贫的10个县(永顺、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发(1994)29号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贫的21个县区(城步、桂东、汝城、古丈、泸溪、凤凰、通道、江华、龙山、麻阳、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门、芷江、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浏阳市)。

(二)人口稠密

近几十年来,湖南人口急剧增加,从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间,全省人口净增3152.30万,平均每年净增70余万人,使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增长与环境及资源的关系日趋紧张。就土地资源来说,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积达10.64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76亩,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下降到4.89亩和0.74亩,分别相当于1949年的46%和42%,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并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面积仅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5.8%。显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资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蚀加剧:花岗岩、紫色砂页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结持力小,并且多为坡地,在春夏之间的雨季会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垦复和耕作,均加剧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给土壤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破坏,使地力衰退。据统计,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约1.7亿吨,相当于80万亩耕地的土壤流失,并伴随有大约248万吨有机肥流失。

(2)土壤潜育化过程增强:由于长期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发生水库、水渠渗漏,排水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重灌轻排的耕作技术以及长期的双季稻连作制度,土壤长期淹水,曝晒机会少,同时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层日趋粘重紧实,透气性差,土体的部分或全部层段还原性增强,普遍发生次生潜育化过程。全省潜育化稻田有50万余公顷,次生潜育化稻田27万余公顷。

(3)土地贫瘠化普遍:土地贫瘠化是因土地用养失衡所致。近几十年来,集约型农业日益发展,土地养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对不足,重用轻养甚至只用不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壤养分损失严重。全省122.99 万公顷的旱地中绝大部分有机质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当部分的有机质含量低于2%。土地贫瘠化现象在农业生产相对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区域表现更加明显,如常德、岳阳、长沙等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低产耕地占其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4)土地损毁严重:由于工农业生产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普遍发生了因挖损、塌陷、压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历年来全省仅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挖损或压占的土地总面积1.13万公顷,安化县境内湘黔铁路复线工程全长仅38 km,施工过程中废土废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积高达7.44万平方米。

(四)江湖塘库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省内各流域中上游地区在春夏雨季,特别是大雨和暴雨季节,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径流携带向下游运移,此时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普遍增加。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从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仅湘江干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输入1235万吨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现在江湖塘库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发电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积为4350 km2,到1983年缩减为2691 km2,较1949年减少了38%,湖容量也缩减了40%。随之而来,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历年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运能力降低: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积,河床抬高,航运能力和航运价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共594条,总长约3.3 万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达1.6万公里,后因泥沙淤积,河床变浅,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仅1万公里左右,客、货运量大幅下降。

(五)地质灾害频繁

(1)滑坡与崩塌:省域内滑坡和崩塌较为发育,每年均有数千至万余起发生,其中约有1%可形成灾害。据统计,全省业已发生较大规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们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间为甚。湘西北石门—沅陵—凤凰一线北西山区、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区和茶陵—临武—江华的湘南山地区是3个滑坡与崩塌大量发育的地带,分别占全省滑坡与崩塌总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与崩塌主要发育地带;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岸谷坡地带亦是滑坡与崩塌经常发育的地带。

(2)泥石流:省内泥石流往往与滑坡、崩塌相伴发生,但发生数量相对较少。根据地矿部门资料,固体物质一次输移量>1.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于本省大部地区属山地、丘陵区,地势高、且相对高程差大,同时雨水多、强度大,特别是在分布广泛的红层和岩浆岩岩类以及志留系页岩、泥岩分布区,基岩对土壤结持力小,抗蚀、抗冲及抗风化能力弱,植被一经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1985年湖南省农业区划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广,达4.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8%。按侵蚀类型分:面蚀41958.6 km2,沟蚀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发生的地类分:农业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轻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强度7942.8 km2,剧烈986.6 km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封山育林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较好的护养,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盖率达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扩大,并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缩小了水土流失范围。但是,目前省内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广,除洞庭湖平原区的安乡、南县、沅江、华容和津市五县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94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8.62%。水土流失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是衡阳、邵阳、自治州及娄底市,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25.7%、24.1%、25.0%、23.4%,在衡阳又以衡南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形成了大面积的红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占总流失面积的95.36%,流失地类有农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农地流失占15.8%,林地占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体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干流参与评价断面20个,支流参与评价断面12个。全流域水体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各为3个,各占9%;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5个,为15%;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17个,占53%;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4个,占12%。湘江干流中上游江段水体污染较轻,从源头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渌水口长约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设监测断面11个(9个城市江段断面),仅1个断面水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其余断面水体均属于Ⅳ类或Ⅳ类以上水质标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浏阳河、涟水污染严重,潇水、舂陵水水质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为总氮、石油类、总大肠菌群、氨氮、总磷、非离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属。

资江水系:资江是湖南省干流和支流污染均严重的水系。1998年参与评价断面15个(城市江段断面13个),干流上布设监测断面11个,支流布设监测断面4个,所有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11个,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干流上仅中游柘溪水库、桃谷山2个断面水体良好,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个水体监测断面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严重。邵水参与监测评价的2个断面水体均属于Ⅴ类水质标准,夫夷水参与监测评价的2个断面水体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干流上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总大肠菌群以及总磷。支流邵水马家坝、东风桥等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总磷、挥发酚的年均值均超标。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设监测断面16个,干流上设11个,支流上设置5个。所有参与监测评价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5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5个,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3个。沅江干流水质尚好,全长约500公里的干流上所设置的11个断面中,仅中游1个断面和下游2个断面水体属于Ⅳ类水质标准,其余监测断面水体均符合Ⅰ、Ⅱ或Ⅲ类水质标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万溶江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总磷、挥发酚、氨氮以及悬浮物。支流万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厂断面的监测项目总大肠菌群、总磷、氨氮年均分别超标,干流下游新兴嘴断面、坡头断面总大肠菌群分别超标。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参与监测断面6个,干流上布设5个,支流上布设1个。干流上仅石门三江口断面水体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其余4个断面均属于Ⅳ类水体。支流上断面水体基本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悬浮物、大肠菌群。

洞庭湖区:洞庭湖区参与评价断面8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6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总磷、总氮污染较广,呈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悬浮物、色度、总大肠菌群。湖区所有监测断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断面污染较重。

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湖南江段参与评价断面3个,即岳阳市荆江口、陆城和城陵矶,断面监测结果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总大肠菌群、悬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库除湘江支流潇水的双牌水库挥发酚年均值超标外,其它各大水库监测结果表明水质良好。

(七)大气污染

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局统计资料,我省重点源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为3819432.40,其中燃烧废气占68.98%,工艺废气占31.08%。说明重点源工业废气有三分之二以上来自燃烧废气。

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分别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这三项污染物累计负荷比达95.37%。

重点源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阳市,标污染负荷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娄底地区负荷比为16.54%、株洲市负荷比为14.51%、衡阳市负荷比为12.00%和湘潭市负荷比为9.21%,这五个地市累计负荷比为71.34%,为我省重点源工业废气的主要污染区域。

11.3.2 生态环境的整治措施

(一)优先发展社会经济发达地区与加强区际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并重

区域经济发展应走不平衡增长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优势发展地域予以重点突破,并再实施滚动发展。

全省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资源状况、投资规模等诸因素的不同,从而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区和洞庭湖平原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湘西北地区、湘西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优先保证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前发展。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尤其是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地区生产率高,南靠广东、港澳,北通长江黄金水道,工、农、商业发达,城镇规模大、数量多,交通便利,科教卫事业和邮电通讯业发达,水资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经济效益高、快速发展的条件,应作为全省优先发展的区域带,使之增强聚集效应,增大辐射功能,率先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并推动全省其它地区的发展。

在优先发展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同时要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同时省内社会经济落后的山区,国土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的严重滞后会对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对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根据其国土资源状况,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突出重点、各展所长、协调发展的原则,实行对口扶贫工作,以加快全省300万人口的脱贫,缩小与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关系湖南社会经济全局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正处于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阶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数仍然很大,总负担系数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松计划生育,让少年人口迅速扩大,则建设成果将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资源和环境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要继续切实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法规和政策,把推行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库,扼制地质灾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质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继续造林育草、发展植被是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条件最重要的基础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2%,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由于大部地区地势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同时,原始林业已开发殆尽,现有林木绝大部分为次生林,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树林和经济林,它们对水土流失的扼制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必须强化“森林法”的实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时要调整林种结构,扩大防护林的种植面积,以保证森林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养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显。由于人类对草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面积草坡被垦、公滩滥牧,加上不顾客观条件的毁草造林,结果使草地垦植失败,有种无收,公滩荒芜、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须从措施上采取围栏封育,退耕、退林还草,使草类具有充分的休养萌生时间;实施防护林与草地同步发展、交互分布的综合防护措施,以逐渐使草地恢复发展,改善生态条件。

整治江湖塘库,扼制洪涝灾害:每当春夏季节,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与长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时,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势低缓平坦地区酿成洪涝灾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洞庭湖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于长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江河淤积,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库蓄水调节能力低。因此,必须整治江湖塘库。

首先,在湘、资、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别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以及加强对已建水库的维护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调节自如,减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闾的防洪压力。

在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河段,存在江河淤积、河床抬高的地段,应进行河道清障和疏挖,达到畅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时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达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标准。特别是社会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如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达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标准。此外,要确保重点铁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没,常年畅通。

洞庭湖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闾洪涝灾害的症结。因此,要切实退田还湖、清理四水尾闾洪道。此外,要加强堤坝建设和增强堤垸排涝能力。

(四)综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排污动态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2)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环保产业,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应采取关、停、并、转的方针,对于化工、冶金、造纸等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应实行区域性集中生产、慎重发展的方针。

(3)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转的,限期整改,对处理效果差的设施进行技改,尽快达到排放要求。

(4)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兴建和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综合治理大气污染

(1)以控制煤烟型污染为重点,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凡不符合国家烟尘排放标准的企业、民用锅炉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广节能高效、污染小的炉窑。

(2)逐步改变燃料结构,积极发展气体燃料,提高城市用气率。有条件的,要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和管理,对尾气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车不准上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4)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各种废气,要结合技术改造进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严重的应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㈥ 湖南省常德市的污水处理厂有哪些我要具体信息!

常德市德山污水处理厂,常德市德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五回一村新包垸。建答设规模:占地面积约137.22亩,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项目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改良型氧化沟。常德市污水净化中心,位于市东北郊柳叶湖畔,占地约360亩,还有其他的你自己去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的风向标栏目看吧,我都在那上面找,这个是拟在建的,你如果要建好的,可以去他们的首页下载

阅读全文

与洞庭湖污水处理工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明星大尺度露点电影 浏览:94
僵尸湖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780
孩子们的秘密姨妈是谁演的 浏览:266
荆门沐云家用型空气净化器多少钱 浏览:670
养猪场采用什么污水处理工艺 浏览:819
不要VIP的网站不要VIP的网站 浏览:805
主角叫叶天明的小说 浏览:328
看片网址懂得都懂 浏览:6
污水处理厂对身体有害 浏览:992
免费看最新上映的网站 浏览:159
女同志大尺度电影 浏览:329
生活污水设备安装竣工报告 浏览:457
冶金过滤机销售 浏览:820
老视频网 浏览:370
2022韩国电影爱情推理片 浏览:848
母乳汁理沦片 浏览:744
炼油蒸馏设备生产厂家 浏览:936
电影免费的 浏览:957
中国人在日本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70
佛学电影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