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阿斯彭是什么地方 那边是不是富人区啊 那边可以隐居吗
山区,经常下雪。不知道富不富。但是一般黑人都不喜欢寒冷的地方,白人多一些吧。
⑵ WiFi之母海蒂拉玛:美艳的女科学家,为何称她成也美丽、败也美丽呢
海蒂拉玛是时代的佼佼者,是兼才华与美貌一身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受到无数爱戴。她自小沉迷于化学实验,常常被化学药物之间引起的火花所吸引。
他的父亲也发现了她的天赋,而且自己对科学也是非常的痴迷,于是每每面对女儿的问题,都会详细的讲解,比如有轨电车的运行原理,怎样通过电线引电流的原理,发电厂发电的原理等。
最终花开花落,云舒云卷,她在人世间留下了自己的一笔传奇色彩后,便离去了。
⑶ 谷爱凌带伤夺中国世锦赛U型池首冠
是的,2021年3月13日,国际雪联承办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继续在美国阿斯本进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国选手谷爱凌表现突出,拿到93分的好成绩夺冠。这是她职业生涯首夺世锦赛金牌,同时也是中国冰雪这个项目在世锦赛的首金,中国冰雪取得重大突破。
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锦赛以往都放在一起进行,但今年分散在世界三地进行。在美国阿斯彭进行的是自由式和单板的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池赛事,谷爱凌是唯一参赛的中国选手。
在此前的训练中,谷爱凌遭遇右手撕裂骨折,不过并没有开刀动手术,准备参加此次世锦赛和随后的世界杯分站赛后选择保守治疗,在全部比赛结束后再进行手术。
(3)美国阿斯彭提升泵扩展阅读:
谷爱凌的三轮比赛状况
决赛选手比三轮,以最高的一轮得分排定座次。谷爱凌明显提升状态,第二位出场的她,上来就有出色发挥,技术动作完成到位,六位裁判均打出90分以上高分,最终拿到93.00分。美国选手西古尔内以86.25分排在第二。
第二轮谷爱凌继续神勇的状态,五位裁判打出90+的得分,最低分89分被扣除后,依然获得92.50的高分。英国选手阿特金以89.00分追到第二,预赛排名第一的加拿大选手卡尔克以87.25分升至第三。
第三轮谷爱凌表现稳健,稳定发挥得到89分,最终得分锁定在第一轮的93分。阿特金第三轮提升动作质量,拿到90.50分不过未能超越谷爱凌。压轴出场的卡尔克得到91.75分,不过谷爱凌还是守住领先优势。
⑷ WiFi之母海蒂拉玛:美艳的女科学家,成也美丽、败也美丽,后来怎样
海蒂拉玛是时代的佼佼者,是兼才华与美貌一身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受到无数爱戴。她自小沉迷于化学实验,常常被化学药物之间引起的火花所吸引。
他的父亲也发现了她的天赋,而且自己对科学也是非常的痴迷,于是每每面对女儿的问题,都会详细的讲解,比如有轨电车的运行原理,怎样通过电线引电流的原理,发电厂发电的原理等。
最终花开花落,云舒云卷,她在人世间留下了自己的一笔传奇色彩后,便离去了。
⑸ 阿斯彭文稿怎么样
诗意与时间、空间的关系似乎成反比地生成,时空愈遥远,人们愈能追忆出那似水年华中一些可资纪念的东西,泛黄的纸页、斑驳的洇迹,几近消逝,却越发令人神往,如普鲁斯特对小玛德莱娜蛋糕的无限回想,足以引申出牵丝扯蔓的洋洋往事来。而《阿斯彭文稿》是美国作家亨利61詹姆斯对“存在过久,早应消失、过时事物的诗意”的一种捕捉尝试,奇妙的是,他采用了悬疑与探案的叙述手法,使这一过程更为戏剧性,为一线夕阳的渐次沉没上演的哀歌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阿斯彭文稿》的故事发生在威尼斯,“文稿”暗指拜伦遗稿。一位美国评论家为了探寻“文稿”,来到威尼斯,想方设法接近诗人杰弗里61阿斯彭的情人博尔德罗小姐,不惜乔装成为她的房客。好戏上演的过程中,评论家用尽办法探听秘密,甚至发展到要用窃贼的手段,却被博尔德罗小姐当场抓住。老妇人去世,其侄女蒂德小姐暗示愿以娶她为条件赠送文稿,但评论家却退缩了,放弃了这个机会。遗稿最终被毁,永远地消逝了。 我们很难想象如亨利61詹姆斯这样的大师,仅仅会以讲述一个环环相扣的悬疑探案故事为满足;在故事进展到末端,也会奇特地生发出一个疑问:这份阿斯彭文稿是否真的存在?“文稿”会不会是大师抛出的一个烟幕弹,借以释放他于消逝诗意的捕捉尝试。总之,阿斯彭文稿神龙见首不见尾,仅仅存在于大家的口口相传中,却从未有大宅院以外的人看到过。叙述者“我”机关算尽,终未得见;蒂德小姐将之付之一炬,却无旁证。阿斯彭文稿似乎成为太极图中的圆心,牵动了万物的运转,自身却飘渺无着。 应该说,阿斯彭文稿事实上存在与否不再重要,它已成为“值得神游的过去”的一种隐喻,供各色人等念兹在兹、或守护或探寻。亨利61詹姆斯说,“这件事的总的情况本身就是一个主题和一幅画面。我被它深深打动了。”他在意的是现实与玄想竟能巧妙结合的此种氛围,可以使其回到那个业已过去的时代和曾经存在的诗意之中。于是,亨利61詹姆斯借叙述者“我”之口讲述具有“战役与谋略性质”的文稿探寻之旅,也藉此神游过往,凭吊不复可见的落日余晖。 博尔德罗小姐是文稿的拥有者与守护者,她似乎超越了时光的束缚,因为在叙述者“我”看来,她“属于早已逝去的一代人”,没想到竟隐姓埋名于当下。博尔德罗小姐作为守护者的职责,在全书戏剧性的高潮中令人惊愕地展现,“我看见了她那双非凡的眼睛。那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我,看去好似煤气灯对一名被逮住的窃贼突然放射出一大道亮光……”在斥责声中“我”仓皇逃走,也永远离开了似乎近在咫尺的文稿。事实上,这是一件蹊跷的事情:“我”作为伟大诗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长期处于诗歌的熏陶和道德的净化中,却在此时沦为人所不齿的窃贼;而原本奄奄一息的老妇人,忽然可以站立起来,双目炯炯瞪视闯入者。固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颇有悬念的起承转合故事,但亦不可忽略其中的隐喻色彩,博尔德罗小姐是已逝去过往的最后一抹微光,折射着昔时的辉煌,她作为坚定的守卫者,虽苍老没落却仍隐含强劲的力量,对外界的“谋略”与觊觎可化而解之;“我”属于新时代中的好古者,心心念念对过往时光的打捞,但有意无意中,他所使用的方法实质上是某种现代性对古典文明的攫取与侵入,虽有表面的所谓同情之理解,但也时见突兀与狞厉,其中的乖谬之处反映到故事中也就莫足为怪了。 而虽有这许多不谐和,“我”却终究是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所以在老妇人死后,其侄女暗示愿以娶她为条件赠送文稿,“我”婉拒了,既有个人操守的考虑,另一层面,终究不能让阿斯彭文稿蒙垢如此。最终,文稿毁去,人间不复见,其代表的诗意也随之消逝无踪了。 《阿斯彭文稿》问世后,不仅评论家好评连连,且不断获得改编。如著名作家索尔61贝娄以此为蓝本仿写了《贡萨加手稿》,好莱坞将之拍成了电影,百老汇推出戏剧版,歌剧版本《阿斯彭文稿》也在演出……有如许影响,想来此部作品的戏剧性自然是一大因素,而亨利61詹姆斯隐含其中的古典情怀更为让人心感戚戚,不自禁地回溯那“神游的过去”吧。
⑹ 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6日在阿斯彭学会表示,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国家都在忙于向沃尔玛卖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缺钱
⑺ 国外顶级智库是怎样炼成的
国外顶级智库是怎样炼成的
编者按:
2016年12月8日,察哈尔圆桌(第46期)暨《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圆桌主题为“外国智库国际化经验及启示”。
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征,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要研究中国智库的发展之道,离不开国外智库的国际化案例分析。
《智库是怎样炼成的:国外智库国际化案例研究》的发表,迎来了业界关注。该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柯银斌、研究员吕晓莉主编,内容起底了全球十大智库的发展之道,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搬来一座“他山之石”。
作为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致力于建成一个国际化的新型智库。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博士曾指出,察哈尔学会的国际化需要借鉴研究国外智库的国际化经验,于是身为学会研究团队成员的本书的两位作者便专门针对国外的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十大智库进行了全面研究,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察哈尔学会从该书中摘取精彩章节以飨读者,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是其中有关阿斯彭学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中国智库的启示的片段。
编者注:阿斯彭学会(The Aspen Institute)原名“阿斯彭人文学会”(Aspen Institute of Humanistic Studies),创始人是芝加哥的美籍德裔商人沃尔特·佩普克(Walter Paepcke),其前身是佩普克于1949年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镇举办的一个纪念德国大文豪歌德200周年诞辰的活动。翌年,佩普克创办了阿斯彭人文学会。
阿斯彭学会并不局限于传播和研究德国文化,同时更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价值观以及基于人类的爱和创造力所进行的一些争论,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人文研究领域。按照学会创始人的说法,学会“对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希望各界领导人广泛地提供一个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思索和互相讨论的场所,以交流意见,探索未来文明为目的”。如今,阿斯彭学会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
关于美国智库,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布鲁金斯学会,并将其作为美国智库的代表性机构。实际上,美国智库也是多元性的,例如本案例所介绍的阿斯彭学会,其发展就颇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中国社会智库而言,阿斯彭学会的学习借鉴意义也许大于布鲁金斯学会。
核心人物:企业家占主导地位
1950年成立的阿斯彭学会至今已有近65年的历史,其三位核心人物均是企业家或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创始人、第一任理事长沃尔特·佩普克是工业企业家,创办了美国集装箱运输协会;1969年任理事长的约瑟夫·斯莱托曾在司汤达特石油公司从事经济学研究,在福特集团任国际部长;现任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沃尔特·艾萨克森曾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编者注:Cable News Network,简写为CNN)主席。
企业家作为智库的核心人物至少有两项独有的作用:一是利用本人在企业界的地位和人脉资源为智库发展筹集资金,二是把企业战略与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到智库运作过程中。前者为智库成长提供“血液”,后者为智库发展提供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两个方面都是智库发展所必需的成功关键因素。
中国目前的社会智库中,由企业家或大型企业高管者创办的智库极少。中国民营企业家已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已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家(如新华都集团陈发树、福耀集团曹德旺)成立了基金会,专门开展慈善救助工作。但目前还未出现民营企业家专门成立基金会捐助社会智库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国社会智库发展时间短,没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力,未引起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关注;二是少数民营企业家关注并了解社会智库,但认为资助社会智库就是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社会智库的未来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家的支持。社会智库自身应更加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向企业界展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引起民营企业家的关注和理解。政府一方面要向企业界介绍与说明社会智库的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应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捐助社会智库。
机构性质:从思想学术研究机构到全球著名综合性智库
阿斯彭学会成立之初,名称为阿斯彭研究所,研究领域为人文主义,包括几个基本议题,如人类自由和平等,真善美以及建筑、音乐、法律、宗教中的人文因素等。1969年,约瑟夫·斯莱托上任后,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单一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学术研究转向为多样化的政策研究,把阿斯彭学会转变为多样化的政策研究和交流机构。今天,阿斯彭学会从思想学术研究机构成功转型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颇具特色的综合性智库。
近两年来,中国出现了智库热潮,同时也产生了对智库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依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智力服务业这个大概念出发,一层一层地分析,揭示出智库的本质特征。
智力服务机构是指以提供思想、智力等知识产品为主要任务的组织,依其盈利性质可分为:(1)盈利性智力服务,如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2)非盈利性智力服务,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盈余不能进行分配的智力服务机构。
非盈利智力服务可分为“内脑”和“外脑”,“内脑”是指某个组织内部设立的、专门为该组织服务的研究机构,一般不向其他组织提供智力服务;“外脑”是法律上独立的研究机构,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
外脑又可分为学术研究机构和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前者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学理知识积累与创新为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学术界传播;后者主要从事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以提供可选择的公共政策方案为主要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向政策制定者提供,而且还要向学术界、社会各界传播。
所以,智库就是非盈利性质的、具有“外脑”功能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它要与学术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1)学术研究成果是智库可选用的“食财”;(2)部分人员既是学术研究者,又是智库专家。它还要与“内脑”保持交流与沟通,智库提供的政策方案往往要经过“内脑”的筛选才能进入决策者视野,“内脑”往往会委托自己信得过的智库从事特定政策方案研究。
由此观之,党政军人大政协及其各部门的研究室只是“内脑”,大多数高校研究院所(中心)是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少数研究院所具有智库功能,只有为数不多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库。中国智库的未来发展,需要“内脑”的支持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
内容发展: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向社会和国家层面拓展
阿斯彭学会成立初衷是开展“公共外交”(部分原因在于创始人的德裔身份),即向美国和美国人民介绍德国的哲学和文明在欧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占据了这样的位置,同时更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价值观以及基于人类的爱和创造力所产生的一些争论,从而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人文研究领域。
1969年之后,学会的研究领域仍然以人文主义为根基,逐渐延伸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类和平等理念领域,以及人口和粮食、能源和环境、经济、文化与宗教等实践政策议题上。
进入新世纪,阿斯彭学会的人文研究更加蓬勃,不仅深入到社区及家庭繁荣、人类健康与发展、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还在国家层面不断突破,致力于实现世界和平,缓解国家冲突等。
由此可见,阿斯彭学会的内容发展遵循以下的逻辑:以人文主义研究为根基;在人文研究基础上,同时向社会和国家两个层面拓展,进而成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价值观和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涉及社会和国家公共政策的智库。这是阿斯彭学会不同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智库的最大特色。
中国智库发展历史不长,在内容方面,官方智库主要依官方计划进行,社会智库往往跟踪时事热点课题。这种状况在初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未来是必须要加以改变的。
以某种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发展智库的思想内容产品,是智库发展的最高层次。尽管阿斯彭学会仅是一个特例,但中国智库尤其是社会智库,应以此为努力的方向。寻找和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创新方法论,是智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传播策略:精英人际网络与各类奖项为特色
出版物(尤其是专业期刊和研究报告)和主题活动(尤其是国际性的品牌活动)是智库传播的通用策略,这些策略和手段有助于形成和提升智库的影响力(尤其是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阿斯彭学会也是这样。
不仅如此,阿斯彭学会的传播策略中,还有两项特色,值得关注和研究:(1)精英人际网络,包括学会理事和终事理事,如苏丹前驻美国大使班达尔·本·苏丹王子、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独立能源公司总经理詹姆斯·卡拉维、艾美电视广播奖获得者基思·贝里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前主席兼CEO威廉·唐纳森、国际法庭庭长小和田恒等;全球精英网络,来自世界46个国家的16000余名成员都加入了这个网络,如博思艾伦咨询公司高级顾问保罗·安德森、花旗公司总裁布拉多克、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副总裁贝丝·布鲁克、华特迪士尼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高盛投资公司资深顾问布鲁克斯、富士施乐株式会社首席顾问小林洋太郎等。(2)各类奖项,阿斯彭学会从初期设立阿斯彭人文奖,到1970年设立人道主义政治家奖、1984年设立公共服务奖,分别对应着学会的人文研究以及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的政策研究。阿斯彭学会还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和计划,包括非洲领导计划、Pahara-Aspen教育奖学金、英国奖学金计划、中美洲领导力计划、中国奖学金计划、亨利皇冠奖学金计划、印度领导倡议、自由奖学金计划、中东领导倡议、尼日利亚领导力计划—高级伙伴计划等。
中国为数不多的智库正在尝试建立精英网络,这类网络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名誉性大于实质性;二是以中国退休高级官员为主,很少包括商界精英;三是以国内精英为主,很少建立全球精英网络。
中国智库目前很少设立各类奖项,或者有设立但影响力不大。
依笔者之见,这两项传播策略是中国智库应该高度重视的,有条件和能力的智库应尝试建立全球性精英网络,汇集全球精英的智慧,为智库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还可与影响力大的媒体合作,设立针对性强、范围较窄的奖项,通过奖励社会精英人士来引导舆论议程和走向。
国际化路径: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为主
1974年,也就是阿斯彭学会成立23年后,阿斯彭学会在德国柏林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至今,阿斯彭学会在美国之外建立了8家分支机构:法国(1983年)、意大利(1984年)、日本(1998年)、印度(2004年)、罗马尼亚(2006年)、西班牙(2010年)和捷克(2012年)。这在全球智库中是领先的。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是智库发展的战略必选项,尤其是从事国际和全球问题研究的智库。借鉴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智库国际化通常遵循以下路径:向外国传播智库思想产品——与外国智库共同主办主题活动——与外国智库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最后才是在外国设立智库分支机构。
阿斯彭学会在成立23年之后才设立第一家外国分支机构,而且是在创始人的第一祖国设立。虽然案例资料并未表明,这期间,阿斯彭学会已经在德国开展交流与合作,但是,估计这类合作是存在的。
中国智库应把国际化列入战略日程,尤其是从事国际和全球问题研究的智库。中国智库在全球范围内是后来者,后来者居上的基本逻辑是学习、合作和创新。从学习开始,学习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发挥后来者的优势;通过与外国智库合作,共同设置议程,开展交流与研究,共同对外发布研究成果;在学习与合作基础上,中国智库必须在战略、组织和管理方面有所创新,才有可能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