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齿轮泵的性能提高
提高齿轮油泵性能的可行回路
齿轮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结构限制,通常认为齿轮泵仅能作恒流量液压源使用。
在泵上直接安装控制阀,可省去泵与方向阀之间管路,从而控制了成本。较少管件及连接件可减少泄漏,从而提高工作可靠性。而且泵本身安装阀可降低回路的循环压力,提高其工作性能。下面是一些可提高齿轮泵基本功能的回路,其中有些是实践证明可行的基本回路,而有些则属创新研究。
卸载回路
卸载元件将在大流量泵与小功率单泵结合起来。液体从两个齿轮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结构限制,通常认为齿轮泵仅能作恒流量液压源使用.齿轮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结构限制,通常认为齿轮油泵仅能作恒流量液压源使用。然而,附件及螺纹联接组合阀方案对于提高其功能、降低系统成本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是有效的,因而,齿轮油泵的性能可接近价昂、复杂的柱塞泵。这时,大流量泵便把流量从其出口循环到入口,从而减少了该泵对系统的输出流量,即将泵的功率减少至略高于高压部分工作的所需值。流量降低的百分比取决于此时未卸载排量占总排量的比率。组合或螺纹联接卸载阀减少乃至消除了管路、孔道和辅件及其它可能的泄漏。
最简单的卸载元件由人工操纵。弹簧使卸载阀接通或关闭,当给阀一操纵信号时,阀的通断状态好被切换。杠杆或其它机械机构是操纵这种阀的最简单方法。
导控(气动或液压)卸载阀是操纵方式的一种改进,因为此类阀可进行远程控制。其最大的进展是采用电气或电子开关控制的电磁阀,它不仅可用远程控制,而且可用微机自动控制,通常认为这种简单的卸载技术是应用的最佳情况。
人工操纵卸载元件常用于为快速动作而需大流量及快速动作而需大流量及为精确控制而减少流量的回路,例如快速伸缩的起重臂回路。图1所示回路的卸载阀无操纵信号作用时,回路一直输出大流量。对于常开阀,在常态下回路将输出小流量。
压力传感卸载阀是最普遍的方案。如图2所示,弹簧作用使卸载阀处于其大流量位置。回路压力达到溢流阀预调值时,溢流阀开启,卸载阀在液压和作用下切换至其小流量位置。压力传感卸载回路多用于行程中需快速、行程结束时需高压低速的液压缸供液。压力传感卸载阀基基本上是一个达到系统压力即卸的自动卸载元件,普遍用于测程仪分裂器和液压虎钳中。
流量传感卸载回路中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将其压向大流量位置。该阀中的固定节流孔尺寸按设备的发动机最佳速度所需流量确定。若发动机速度超出此最佳范围,则节流小孔压降将增加,从而将卸载阀移位至小流量位置。因此大流量泵相邻的元件做成可对最大流量节流的尺寸,故此回路能耗少、工作平稳且成本低。这种回路的典型应用是,限定回路流量达最佳范围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或限定机器高速行驶期间的回路压力。常用于垃圾运载卡车等。
压力流量传感卸载回路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压向大流量位置,无论达到预定压力还是流量,都会卸载。设备在空转或正常工作速度下均可完成高压工作。此特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量,故降低了所需的功率。因为此种回路具有较宽的负载和速度变化范围,故常用于挖掘设备。
具有功率综合的压力传感卸载回路,它由两组略加变化的压力传感卸载泵组成,两组泵由同一原动机驱动,每台泵接受另一卸载泵的导控卸载信号。此种传感方式称之为交互传感,它可使一组泵在高压下工作而另一组泵在大流量下工作。两只溢流阀可按每个回路特殊的压力调整,以使一台或两台泵卸载。此方案减少了功率需求,故可采用小容量价廉原动机。
负载传感卸载回路。当主控阀的控制腔(下腔)无负载传感信号时,泵的所有流量经阀1、阀2排回油箱;当给此控制阀施加负载传感信号时,泵向回路供液;当泵的输出压力超过负载传感阀的压力预定值时,泵仅向回路提供工作流量,而多余流量经阀2的节流位置旁通回油箱。
带负载传感元件的齿轮油泵与柱塞泵相比,具有成本低、抗污染能力强及维护要求低的优点。
优先流量控制
不论齿轮油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需要的流量大小,定值一次流量控制阀总可保证设备工作所需的流量。在图7所示的这种回路中,泵的输出流量必须大于或等于一次油路所需流量,二次流量可作它用或回油箱。定值一次流量阀(比例阀)将一次控制与液压泵结合起来,省去管路并消除外泄漏,故降低了成本。此种齿轮泵回路的典型应用是汽车起重机上常可见到的转向机构,它省去了一个泵。
负载传感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与定值一次流量控制的功能十分相近:即无论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抽需流量大小,均提供一次流量。但仅通过一次油口向一次油路提供所需流量,直至其最大调整值。此回路可替代标准的一次流量控制回路而获得最大输出流量。因无载回路的压力低于定值一次流量控制方案,故回路温升低、无载功耗小。负载传感比列流量控制阀与一次流量控制阀一样,其典型应用是动力转向机构。
旁路流量控制
对于旁路流量控制,不论泵的转速或工作压力高低,泵总按预定最大值向系统供液,多余部分排回油箱或泵的入口。此方案限制进入系统的流量,使其具有最佳性能。其优点是,通过回路规模来控制最大调整流量,降低成本;将泵和阀组合成一体,并通过泵的旁通控制,使回路压力降至最低,从而减少管路及其泄漏。
旁路流量控制阀可与限定工作流量(工作速度)范围的中团式负载传感控制阀一起设计。此种型式的齿轮泵回路,常用于限制液压操纵以使发动机达最佳速度的垃圾运载卡车或动力转向泵回路中,也可用于固定式机械设备。
干式吸油阀
干式吸油阀是一种气控液压阀,它用于泵进油节流,当设备的液压空载时,仅使极小流量(〈 18.9t/min)通过泵;而在有负载时,全流量吸入泵。如图10所示,这种回路可省去泵与原动机间的离合器,从而降低了成本,还减小了空载功耗,因通过回路的极小流量保持了设备的原动机功率。另外,还降低了泵在空载时的噪声。干式吸油阀回路可用于由内燃机驱动的任何车辆中开关式液压系统,例如垃圾装填卡车及工业设备。
液压泵方案的选择
齿轮油泵的工作压力已接近柱塞泵,组合负载传感方案为齿轮泵提供了变量的可能性,这就意味着齿轮泵与柱塞泵之间原本清楚的界限变理愈来愈模糊了。
合理选择液压泵方案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整个系统的成本,与价昂的柱塞泵相比,齿轮泵以其成本较低、回路简单、过滤要求低等特点,成为许多应用场合切实可行的选择方案。
B. 齿轮式液压泵和柱塞式液压泵的装拆步骤
拆卸前清洗外表,看好进出油口是否与旋转在同一位置,然后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元件,清洗干净后组装
C. 齿轮式计量泵的流量与进口压力的关系
进口压力大于必需气蚀余量NPSHr,是齿轮泵工作的必要条件,只要不发生气蚀就行。一般有1~3bar 都行了。
齿轮泵是回转泵,回转式容积泵都有配合间隙的问题,用于计量的问题是内漏,如果粘度低,压差大,内漏就大。
计量泵常见的泵型是柱塞泵和隔膜泵,但流量不连续。
D. 齿轮式机油泵
答:齿轮式机油泵上都设有柱塞或钢球式限压阀,利用改变限压阀柱塞或钢球的开启压力来达到调整机油压力的目的。调整机油压力可用在限压阀螺塞内孔和边缘增加垫片的法来调整机油压力的大小,当机油压力过低时,在限压阀螺塞内孔,限压弹簧后面增加平垫圈(6mm平垫圈),但数量不得多于2个(即厚度不得超过3mm)o当机油压力过高时,可能是油孔堵塞或限压弹簧卡死等,应及时检查清除。
E. 齿轮式氨泵的结构是怎样的
齿轮式氨泵主要由齿轮、泵体、密封器和安全阀等组成,其作用如下:
(1)齿轮 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都是螺旋形齿轮,用平键分别连接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两端由装在左右盖的滚珠轴承支承,齿轮在泵体内啮合运转,将氨液排出。
(2)泵体 泵体与左右泵盖之间垫有纸垫,用螺栓固定。泵体两边联接管的内孔都有管螺纹,用以连接进液和出液管。
(3)密封器 为单摩擦环机械式密封器,安装在主轴伸出泵体端部位,外侧另有一个耐油橡胶圈和固定的压盖,在外壳相应于机械密封器与橡胶密封圈之间的位置钻一小孔,便于维修时泄放氨液。
(4)安全阀 安装在泵体的排出口上,内部的孔与泵体的进液口相通,用以防止排出口压力过高而造成齿轮泵和电动机损坏。
齿轮泵的优点是流量不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当管道的压力损失估计不足时,流量还能满足需要,且受气蚀作用的影响较小。但使用时,必须设置过滤器,以防止脏物进入泵体内而造成齿轮泵损坏。
常用的国产1 1/2-11N型齿轮氨泵主要技术数据如下:
配套电动机功率:3kW;
转速:710r/min;
进、出口管径:40mm;
吸入高度:2m水柱;
流量:5.5m3/h;
排出压力392kPa;
安全回放阀调节压力:排出150%左右。
F. 求齿轮泵的详细结构图
如图所示:
齿轮泵是靠两个啮合齿轮旋转时形式的密闭移动来工作的。齿轮泵是齿轮传动来提供动力,齿轮泵是定量泵,多用于低精度中低压控制。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泵。
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价格低廉,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和工作可靠等。其主要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大,噪音大,排量不可调节。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低压系统中。齿轮泵对油液的要求最低,最早的时候因为压力低,所以一般用在低压系统中,现在齿轮泵压力可以做到25MPA左右,常用在压力要求不高的机械上,但是他的油液脉动大,不能变量,好处是自吸性能好。
(6)齿轮式提升泵扩展阅读
齿轮泵用于输送粘性较大的液体,如润滑油和燃烧油,不宜输送粘性较低的液体(例如水和汽油等),不宜输送含有颗粒杂质的液体(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可作为润滑系统油泵和液压系统油泵,广泛用于发动机、汽轮机、离心压缩机、机床以及其他设备。齿轮泵工艺要求高,不易获得精确的匹配。
分类:
1、按齿轮啮合的形式可分为: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
2、按齿形曲线可分为:渐开线齿形式和摆线式
3、按齿面形式可分为:直齿齿轮式、斜齿齿轮式、人字齿齿轮式、圆弧齿面的齿轮式
4、按啮合齿轮的个数分:二齿轮式和多齿轮式
5、按齿轮级数可分为:单级齿轮泵和多级齿轮泵
G. 齿轮式机油泵工作的原理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
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
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
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H.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这样,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称为齿轮式油泵。
I. 齿轮式机油泵泵体与泵盖之间衬托的作用是什么
1 有1到2片很薄的垫片是吧
2 是调整轴向间隙用的
3 在满足最高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抽取
4 前提是端面螺钉并紧以后,泵需要收可以盘动
J. 齿轮泵有哪些分类,工作原理是什么
齿轮泵是属于容积式泵中转子泵的一种,由静止的泵壳和旋转的转子组成。按齿轮形式分为:正齿轮、人字齿轮和螺旋齿轮三种,按齿轮啮合形式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它没有吸入阀和排出阀,靠泵体内的转子与液体接触的一侧将能量以静压力形式直接作用于液体,并借旋转转子的挤压作用排出液体,同时在另一侧留出空间,形成低压,使液体连续地吸入。
当齿轮沿着按如图所示方向旋转时,在齿轮逐渐脱离啮合的左侧吸入腔中,齿间密闭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人到吸液室。随着齿轮旋转,液体分两路在齿轮与泵壳之间被齿轮推动前进,送到右‘侧排液室。在排液腔中,由于两齿轮逐渐啮合而容积变小,压力增加,齿轮间的液体被挤到排液口。齿轮不断旋转,液体不断被吸入和排出,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因此说齿轮泵是依靠互相啮合运转的齿轮工作室容积间隙变化而完成输送液体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