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188树脂

188树脂

发布时间:2023-09-25 05:21:29

1. 环保脲醛胶主要成分及比例是多少

胶得宝自问世三年以来,经过多次改进和提高,得到了不断完善,这离不开广大新老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012年推出了最领先的胶得宝第三代,我们将致力于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细致的服务。现将更新后的使用说明公布如下:

一、 胶得宝淀粉胶的制作:

1、 在反应釜加水1000公斤,开搅拌,加玉米淀粉60公斤,(用户可在50~70公斤之间调整,多加则稠度大,固体含量高;少加则反之,可根据下游用户对脲胶的稠度喜好,自主调节。)

2、 待淀粉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加入2公斤胶得宝,重新启动搅拌,开始升温。(此步骤一定要确保胶得宝完全加入溶液中,注意不要粘到釜壁上,造成工艺比例的不准确。)

3、 在85℃左右停止加热,自升温到87℃~90℃(以此温度为准),保温反应15-20分钟。

4、 开始降温到50℃以下,胶得宝脲醛树脂添加剂完成。

二、 胶得宝淀粉胶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脲醛树脂的过程中,胶得宝淀粉胶添加剂有三种加入方式:

①在投料初期与制作脲胶的各种原料同时加入,即在加完甲醛后就可加入。

②在脲胶反应中期加入,即在调酸以前20分钟加入。

③在脲胶反应期加,即在成胶后,降温到70℃以下时加入。

三、 三种加入方式的工艺特点以及如何选择:

1、 在投料初期,与各种原材料同时加入:淀粉胶与脲胶的各种原料共聚的时间长;它参与了脲醛的全部反应过程,所以形成的胶体均一度好、粘接力好、保存期长、共聚程度高;比调酸前20分钟加入添加剂,温度好控制,不含造成淀粉胶加完后,反应温度的下降,这种加入方式特别适合于冬天及秋末春初寒冷低温季节使用。个别用户反映对脲胶的防水性能还有所改善。

2、 在调酸前20分钟加入,这种加入方式的优点是,淀粉胶不会影响到脲素和甲醛的加成反应,尿脲和甲醛在无任何外干扰的前提下,会形成更好的一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和三羟甲基脲,这些物质形成后再与淀粉胶共同参与缩聚反应,形成高度共聚体。产品均一度好、分子量大、粘接强度高、保存期好,适合各种工艺的脲醛树脂使用。它的缺点是,冬季加入常温的淀粉胶,会使脲胶的反应温度下降,如果下降太多,还须再次加温,给操作带来不便。但在其他季节,在此加入,正好为调酸降一点温,可有效缓冲缩聚反应放出的热,使整个制胶过程更加顺畅。

3、 在脲醛树脂成胶后加入,一般是降温到70℃以下加入,这种方式称之为共混,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混合,虽然胶得宝淀粉胶和脲胶匹配性很好,在此加入也不会产生分层、沉淀、凝胶以及影响保存期,在相对低比例加入时,使用效果也很好,但这两种胶毕竟没有经过共聚反应,粘接强度,初粘度等指标都较原胶有明显下降,更谈不上分子量的增加,这种方式是一种落后的方法,现在一般逐步淘汰不再采用。(市面上一些落后的所谓添加剂还在采用此法)

综上所述,我们推介采用第一和第二种方式,在冬季低温季节或者生产三胺改性的模板胶,首选第一种加入方式,次选第二种加入方式。 在其他季节和一般的脲醛树脂首选第二种加入方式次选第一种加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均可。

四、 制作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制作淀粉胶:加胶得宝时注意停搅拌均匀,以防粘壁造成工艺比例不准。反映温度最终控制在87℃~90℃尽量准确,还要定期检查温度计的准确度。

2、在脲醛胶中使用淀粉胶:因为在调酸过程中会出现泡沫,所以,调酸速度不易过快。注意需准备消泡剂,一般采用“杀泡大王第二代”或磷酸三丁酯等,也可用植物油代替。(用一吨甲醛制胶约20~50克,具体用量以去除泡沫为准)。

五、 在大比例加入时,如何通过微调取得更好的使用性:

通常我们会采取:提高火候;增加聚乙烯醇;减少成胶后的尿素来获得更好的使用性。

1、提高火候:在16℃~18℃水中点胶,可做到8个左右大碎片状(注此为较老的火候),如果因为火候提高而降低了保存期,可将调酸前尿素比例下降1%~1.5%一般控制在36%~37%为宜(占甲醛的比例) 。

2、增加聚乙烯醇:建议采用甲醛的千分之四以上的加入量,它作为内增塑剂会提高脲胶的初粘度,获得更好的使用性。常用比例是4‰~8‰,随淀粉胶的比例增加而增加。

3、适量减少成胶后的尿素:当大比例加入淀粉胶时,脲胶的气味会随之减小,可以适量减少酸后部分尿素。以获得更好的初粘度和热固性。(注:酸后尿素越多气味越小,但使用性越差)

4、如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可咨询我们专业技术人员。

2. 聚酰胺热熔胶的原料有哪些

聚酰胺热熔胶

聚酰胺热熔胶以聚酰胺树脂为基体。聚酰胺树脂是分子主链上带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团的线型热塑性树脂。它与其它热塑性树脂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当它在加热和冷却时,树脂的熔融和固化都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这一特点使聚酰胺热熔胶在进施工时,加热熔融涂布后稍加冷却即可迅速固化;也能使它在接近软化点的温度下,仍具有较好的胶接性能。
由于聚酰胺树脂的酰胺基团上的氢,能与另一酰胺基团链段上的给电子羰基结合成牢固的氢键,使树脂的熔点升高,从而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油性和胶接性能。这些性能随树脂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见表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热熔胶相比,聚酰胺热熔胶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因此耐热性也就更好。目前用作热熔胶基体的聚酰胺树脂的分子量,一般在1000-9000的范围之内。
表四 不同分子量的聚酰胺热熔胶的性能
项 目 低分子量 中分子量 高分子量
软化点 85-160 95-200 125-200
粘度(Pa.s) 1600C 0.5-固状 12-固状 -
2100C 0.1-1 2-11 25-500
2600C - 0.5-2.5 2-100
抗剪强度(MPa) 1.4-7.0 4.9-13.3 15.5-26.0
用作热熔胶基体的聚酰胺树脂,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豆油酸、桐油酸等)的二聚体与二元胺(如乙二胺、丙二胺、已二胺等)经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聚酰胺树脂合成时,选用不同的二元胺,所得到的树脂的分子量也不同,因此软化点也不同(见表五)。目前较多采用乙二胺和已二胺混合的方法。
表五 不同二元胺种类对聚酰胺树脂软化点的影响
名 称 聚酰胺软化点(°C)
乙二胺 108-112
丙二胺 53-59
已二胺 70-80
另外,聚酰胺树脂的分子量也可通过加入单体二元酸(如癸二酸)以及改变原料组份配比的方式来加以调节。在通常情况下,增加癸二酸的用量,能提高树脂的分子量和耐热性(见表六)。
表六 加入癸二酸对聚酰胺树脂软化点的影响
二聚体酸:癸二酸 聚酰胺软化点(°C)
87.5:12.5 122-129
75:25 146-155
50:50 188-196
表七示出了不同软化点的聚酰胺树脂的典型配方。
表七 不同软化点的聚酰胺树脂典型配方(摩尔比)
组 份 低软化点 中软化点 高软化点
二聚亚油酸 1 0.9 0.8
癸二酸 0.1 0.2
乙二酸 1 0.9 0.8
已二酸 0.1 0.2
软化点(°C) 110±5 150±5 175±5
施工熔融温度(°C) 140-160 160-170 195-205
聚酰胺树脂加热和冷却时,其熔融和固化都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发生,这使热熔胶熔融后稍加冷却可迅速固化。聚酰胺热熔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油性和胶接性能。
配方一
聚酰胺树脂 89 磷酸三酯 9 石蜡 2
在140-160℃内使用,固化速度快。用于木材,陶瓷,纸张,铝合金,和胶木等胶接。
配方二
低软化点聚酰胺树脂 71 DBP 9.7 618# 2.0 松香 13.4 PE 3
耐寒型热熔胶。具有良好的低温挠性和柔韧性,对PE,PP等难粘塑料具有良好的胶接强度。
配方三
聚酰胺树脂 100 聚合松香 30 石蜡 20 N-苯基B苯胺 1 N-乙苯甲苯磺酸 10
基体软化点为170-180℃,用于玻璃纤维的浸渍和木材加工。

3. 关于常见服装面料的英文名称

常用服装面料英文有:

1、C:Cotton 棉:纤维供纺织及絮衣被用。用棉制作的各种棉型织物就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

2、W:Wool 羊毛:羊毛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人类利用羊毛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由中亚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遂成为亚欧的主要纺织原料。

3、M:Mohair 马海毛:马海毛(英语Mohair;土耳其语:MUKHYAR),指安哥拉山羊身上的被毛,又称安哥拉山羊毛。得名于土耳其语,意为“最好的毛”。弹性好,耐压,有特殊光泽。

4、RH:Rabbit hair 兔毛:家兔毛和野兔毛的统称。 纺织用兔毛产自安哥拉兔和家兔,其中以安哥拉兔毛的质量为最好,很柔软

5、AL:Alpaca 羊驼毛:羊驼毛(alpaca),又名阿尔帕卡.属于骆驼毛纤维。它比马海毛更细,更柔软,其色泽为白色、棕色、淡黄褐色或黑色,起强力和保暖性均远高于羊毛。

6、S:Silk 真丝: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

7、T:Polyester 涤纶: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

8、WS:Cashmere 羊绒:羊绒(Cashmere)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入冬寒冷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转暖后脱落,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

9、N:Nylon 锦纶(尼龙):锦纶(nylon),翻译名称耐纶、尼龙,学名为polyamide fibre聚酰氨纤维,是中国所产聚酰胺类纤维的统称。

10、A:Acrylic 腈纶:聚丙烯腈或丙烯腈含量大于85%(质量百分比)的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纤维。

4. 树脂胶增稠剂是非离子性的增稠剂吗

是的,树脂增稠剂
型号:CA-188
外观:微浊乳白色粘稠液体
组成:聚醚型聚氨酯
离子性能:非离子性
树脂用增稠剂是一种非离子聚醚型聚氨酯类增稠剂,赋予体系强假塑型状态,主要适用于浮雕涂料、厚浆型弹性涂料的制作。优良的电性能、耐磨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性和表面光泽等,且易于加工成型。
产品特点

1、成膜性好,光泽高,比纤维素、碱溶胀增稠剂具有更好的假塑性。

2、高假塑性,可显著提高涂料在低剪切下的高粘度。

3、与多种水性树脂体系相溶性优异

适用范围:树脂用增稠剂适用于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合成树脂、树脂工艺品)、浮雕涂料、厚浆型弹性涂料等体系

使用方法
1、建议用量:0.2-1.0%(体系总量) ;

2、可品可稀释 5 倍以上后加入;

3、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产品的水稀释性能;

4、本品应当在涂料生产终段加入,边搅拌缓缓加入。

5、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类型增稠剂共同使用 想了解好的信息请关注河南鸿畅化工

5. 环氧树脂128与E51是一个型号吗

e51的环氧值是0.51,环氧当量=100/0.51=196,环氧树脂属于高分子产品,环氧当量是一个范围,e51的环氧当量一般在180~200,像南亚128基本在185~188

6. 环氧树脂 色泽(G)

你也使用扬农的 1828吗?
色泽(G) 是代表使用GARDENNER即加氏色泽法测量的
色泽(G) 1 无色或略带内色
2 淡黄色
3 黄色
4 深黄容色或棕黄色
.........
随数字增大色泽依次加深
纯水的色泽加氏法测出来是 1
建议你采购环氧树脂的时候采购采用Pt-Co合金法测量的,因为色泽(G)的范围太宽,色泽偏差比较大。我们用岳化、扬农的环氧树脂,厂家给我们的报告色泽都是色泽(G):1,但是把不同批次的环氧树脂放到一起看时就会发现颜色都不一样,有浅有深。但是选择长春化工的BE-188EL我们要求他们给我们Pt-Co色度在15以下的,则每批的色泽都一样,肉眼看不到色泽差异。

7. 阳离子交换树脂如何清洗

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业产品中,常含有少量有机低聚物和未参加反应的单体以及铁、铝、铜等一些无机杂质。在使用初期会逐渐溶解释放,影响出水水质或产品质量。因此,新树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新树脂填装:先将交换器内从底部上水至1/2处,打开上部人孔门装入树脂。 2、树脂装入交换器后,用10%NaCL溶液浸泡8-12h,用洁净水反洗树脂层,展开率为50~70%,直至出水清澈、无气味、无杂质、无细碎树脂为止。 3、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4~5%HCI,以2m/h流速通过树脂层。全部通入后,浸泡4--8小时,排去酸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冲洗流速为10~20m/h。 4、用约2倍树脂体积的2~5%NaOH溶液,按上面进HCI的方法通入和浸泡。排去碱液,用洁净水冲洗至出水呈中性。流速同上。 5、酸、碱溶液重复进行2-3次,可获得最佳效果。
《回收旧树脂联系188 3161 6780。高主任。》

8. 如何加速使液体树脂快速凝固且不变形无气泡

配方工艺调整下,固化用量很关键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阻聚剂及其他添加剂的影响
为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稳定,常在其中加入阻聚剂或缓聚剂。这是一种能与链自由基反应形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再引发的低活性自由基,使交联固化速率降低为零的物质。因此,低反应活性的树脂有可能因为其中加入的阻聚剂量很少而显得反应活性很高,而高反应活性的树脂也可能因其中加入了过量的阻聚剂而变得不甚活泼。另外其他添加剂例如:阻燃剂、色浆、低收缩剂、各种填料的加入,引入了磷、卤、金属离子或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树脂交链反应活性。
(6)固化剂、阻聚剂用量的影响
用JX-196树脂作固化实验,不同固化剂、阻聚剂用量的影响如下:
组号 BPO TBC HQ N-Cu 凝胶时间min 放热峰温度℃ 固化时间min
1 0.3 0 0 0 3.7 178 1.7
2 0.3 0.02 0.07 0.07 12.9 143 3.05
3 0.3 0.02 0.07 0.02 12.3 167 2.7
4 0.3 0.04 0.04 0.04 11.3 164 2.6
5 0.6 0.02 0.07 0.07 8.3 181 1.7
6 0.6 0.02 0.07 0.02 6.4 184 1.5
7 0.6 0.04 0.04 0.04 7.6 185 1.3
8 0.9 0.04 0.04 0.04 4.2 191 1.2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三组不同固化剂用量固化结果形成三个阶梯,用量越大,固化越快,放热峰越高。不同的阻聚剂和不同的用量固化效果也为不相同。因此在树脂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掌握好阻聚剂、固化剂的合理匹配十分重要。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网络结构分析
2.1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结构
不饱和聚酯中的双键与交联剂中的双键聚合形成不溶不熔的交联网络结构,网络中含有两种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网络主体由不饱和聚酯分子链的无规线团组成,苯乙烯共聚分子链穿插其中,将不饱和聚酯分子链连接和固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在网中不饱和聚酯分子链平均分子量为1000-3000。连接在不饱和聚酯分子链间苯乙烯分子链的长度为1-3个,而从某个引发点开始,聚酯分子 → 苯乙烯 链 → 聚酯分子 → 苯乙烯链 → 这样的连续重复,最多也只有7-8个交替,这样苯乙烯共聚物分子链平均分子量可达8000-14000。整个网络结构平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如果网络分子量小于10000会直接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 ,如强度、弹性和韧性等。
2.2 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的长寿命自由基
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网络在固化过程中,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各自双键的聚合进程及残留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特色。实验表明不管聚酯树脂交联网络完善与否,都会产生一些自由基无法终止的空间位阻的死点,形成长寿命自由基。这些长寿命自由基又只会存在于不饱和聚酯链上,而不会出现在只有两个官能度的小分子的交联剂上。由于长寿命自由基的存在,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后交联反应仍能进行。温度的升高,特别是接近树脂玻璃化温度时,分子的可动性大大增加,长寿命自由基得以活动,可以和残余的交联剂单体继续进行交联反应,这就是树脂后固化可以提高固化度的原因。
2.3 聚酯树脂网络结构中的微相分离现象
实验分析表明,在交联良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中也存在着一种微相分离结构。这种微相分离很可能是在聚合过程中,由于不同分子链的相互排斥作用,聚酯链和交联剂以某种方式分别敛集在一起而产生了分相。固化初期的放热峰使两相相互溶合在一起,这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均匀网络的重要条件。但放热峰后相分离的过程又在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进行和发展。低温的处理可加速该微相分离的发展,相反,热处理可以消除这种微相分离。当温度升高时首先可以使敛集较松的分相区破坏,温度再升高又可使敛集较紧的分相区破坏,最后,玻璃化温度以上的高温就可使所有分相区消除。相区一经破坏,再重新聚集分相就不象聚合时单体运动、排列自如,而要受到网络的限制。而在两相玻璃化温度以上的高温处理导致在网络均匀状态下进一步的聚合和交联,可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微相分离。
微相分离现象的存在对材料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验表明,同一条件下聚酯浇铸体样品,25℃室温固化30天,固化度达到90.2%,其巴柯硬度为38.5。而经高温处理后,虽然固化度提高不大为92.6%,但由于消除了相分离的影响,巴柯硬度竟达到44.4。可见微相分离对树脂的硬度影响很大。同时也可以理解高温后处理试样刚度大大超过室温固化试样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要十分强调不饱和树脂玻璃钢制品,尤其是防腐蚀、食品用等玻璃钢设备,一定要经过高温后处理,消除微相分离现象再投入使用。
2.4交联剂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上面已经说到,两种单体交联固化时,竞聚率在影响不饱和聚酯树交联网络的均匀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交联剂时必须注意竞聚率,使交联剂与不饱和聚酯能很好的交替共聚,形成均匀的网络结构。此外交联剂分子量要小一点,官能度要低,与聚酯要有优良的相容*联剂用量的选择上,一般说来交联剂用量过少,不饱和聚酯的双键不能完全反应,用量过多又必然形成大量的塑性链,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树脂形成均匀紧密地网络。实验表明,交联剂苯乙烯的用量通常为35%左右,即与聚酯双键之比在1:1.6-2.4之间。
2.5不饱和聚酯分子量对交联网络的影响
聚酯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分子量越小,分子链越短。实验表明,随着聚酯分子量的增加,形成完整网络的概率也越大,分子量小,形成完整网络就较困难。随着分子量增加,网络中端基减少,节点增加,耐热性越好。因此分子量大的树脂耐热性能较高。
2.6 不饱和聚酯分子结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交联点间分子结构对网络热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不饱和聚酯分子结构单元由双键、酯键、醚键、亚甲撑、芳环类等集团组成。一般情况下,双键之间的链节越短,树脂的热变性温度就越高。双键间链节延长会使热变性温度降低。
弯曲强度是材料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的综合体现,是材料性能重要的指标。树脂的交联密度越高,承受负荷的分子链越多,弯曲强度也应越高。但有时实际上却非如此。这是因为树脂网络是极不均匀的,而且均匀*联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各分子链的受力也不均匀。再有,高交联密度树脂其分子张紧而难以运动,变性量很小,在外力作用下宁折不弯。可见高交联树脂由于均匀性差,分子链难以松弛双重原因会造成他们弯曲强度不高。一个有高温使用价值的树脂,其理想的分子结构应该是在双键间主链中引入一连串非对称的芳杂环结构,最好能带有少量的极性键。
2.7 引发剂及固化条件对树脂网络结构的影响
(1)引发剂种类不同 ,树脂交联固化性能也不同。以过氧化环己酮(HCH)/环烷酸钴(CoN)和过氧化苯甲酰(BPO)/二甲基苯胺(DMA)两种氧化-还原体系为例进行固化实验可以看到:以BPO/DMA体系引发以苯乙烯为交联剂的树脂,固化达80h的过程中用丙酮萃取的百分率缓慢下降至24.9%,而以HCH/CoN体系引发同样以苯乙烯为交联剂的树脂固化至4.5h后即下降至24.5%,可见以HCH/CoN体系引发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要比BPO/DMA体系引发更为有效。同时发现,以HCH/CoN引发体系固化的树脂网络中长寿命自由基的数量10个月后仍然不低于固化80天后的数量。相比之下,以BPO/DMA引发体系固化的树脂网络中长寿命自由基的数量却很快消失殆尽了,充分说明该体系对树脂网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尤其固化后期要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比较困难。
(2)固化条件不同树脂固化网络的性能也将有很大差异。以天津巨星公司JX-196树脂为例:取JX-196树脂,加入HCH/CoN引发体系后分成两份,分别置于25℃恒温水浴和25℃空气浴中,记录下每一试样在固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固化前期树脂的温度情况水浴与

空气浴基本一致,但是在凝胶以后,在空气浴中固化样品放热峰较高,而在水浴中固化样品放热峰温度比前者要低20-30℃。再将两种样品进行后固化处理以后测定,在空气浴中固化的试样各种性能参数都明显优于在水浴中固化的试样。这说明同一树脂在经历不同固化条件时,起始的固化度有明显差别。虽然只要有足够的引发剂存在并经高温后处理,最终固化度将趋于一致,可是固化性能却有显著差别。这就是说,初始的固化条件奠定了交联网络结构基础,因而也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定了材料的物性。所以在固化工艺中有一种所谓成夹生饭无法再煮熟之说。树脂固化以后分子就难以穿插运动了,因此影响网络结构的关键时刻是凝胶时刻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为了保证树脂网络结构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要求交联剂继续渗透和溶胀,而此时出现的放热峰起到了这种作用,虽然交联产物最终固化度未见得更高,但性能却要比无放热峰者为好。
JX-196树脂在空气浴与水浴中固化性能比较
凝胶时间min 放热峰温度℃ 巴柯硬度 弯曲强度KPa
空气浴℃ 9.7 184 43 211
水浴℃ 11.6 163 30 188

9. 环氧树脂e51加热会变稀吗

环氧树脂
E51
的黏度对温度很敏感,加热可以变稀(30℃黏度大约10000mPa.s,40℃黏度大约1200mPa.s,60℃黏度大约200mPa.s,80℃黏度大约80mPa.s)

阅读全文

与188树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用什么替代饮水机 浏览:131
净水机怎么样把水全部放掉 浏览:311
纯净水桶滤芯在哪里买 浏览:82
11寸滤芯多少钱 浏览:24
东北冬天污水收集怎么防冻 浏览:137
RO反渗透膜用什么药清洗 浏览:422
净水器没有通水怎么办 浏览:923
净水器检修灯一直是红色怎么办 浏览:703
景观水处理成本 浏览:251
攀枝花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单位 浏览:876
DF膜处理污水电气控制 浏览:603
沁园05d如何更换滤芯 浏览:889
如何提升净水器口感 浏览:255
长江船舶污水直排怎么罚 浏览:179
如何测试滤芯的消耗时间 浏览:850
连接空气滤芯盒那个壶叫什么 浏览:552
南昌市污水处理费怎么算的 浏览:926
浏览器看视频提升 浏览:154
厂家纯净水桶怎么清洗 浏览:466
污水太硬怎么去除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