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塑料物理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的国家标准是哪个
中心可依照ISO、ASTM、DIN、GB、HB等标准完成塑料及其制的相应性能测试和部分树脂化学性能的测试。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二合一(CMA、CNAS)实验室认证认可,可出具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中心测试范围包括:1.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性能(缺口冲击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压缩性能、耐撕裂性能(撕裂强度)、剪切性能(剪切强度)、耐疲劳性能、摩擦和磨耗性能(摩擦系数、磨耗)、蠕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2.燃烧性能
塑料水平、垂直燃烧性能测定(炽热棒法、烟密度法、闪点自燃点测定)、塑料氧指数测定3.耐候性(老化、温度冲击、耐油等)
高低温温度快速变化实验、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温度冲击试验、盐雾腐蚀实验、紫外光耐候实验、氙灯耐气候试验、臭氧老化试验、二氧化硫/硫化氢试验箱、箱式淋雨实验、霉菌交变试验、沙尘实验、高温、高压应力腐蚀试验机、耐介质(水、各有机溶剂、油)4.热性能
热稳定性:尺寸热稳定性、负荷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马丁耐热、总体积收缩量、线性收缩率、线性热膨胀率
流动性:熔点、软化点、熔体流动速率
热导率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脆化温度、失强温度5.塑料有关化学量测定
酸值、羟值(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
不饱和聚酯树脂80℃下反应活性测定
水萃取液电导率(聚氯乙烯水萃取、酚醛树脂水提取物)
酚醛树脂及模塑料性能(丙酮可溶物、游离氨和铵化物、游离酚、六亚甲基四胺含量)
环氧树脂(氯含量、总氯含量、无机氯含量、易皂化氯含量)
氨基模塑料可提取甲醛含量
不饱和聚酯树脂浇铸体耐碱性测定
聚氯乙烯(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吸塑性吸收量测定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中氯测定)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乙酸乙烯含量
聚苯乙烯(甲苯可溶物、残留苯乙烯单体)、ABS塑料(残留丙烯腈、苯乙烯含量)
乙酸纤维素(未增塑乙酸纤维素水解乙酸值、不溶性颗粒测定)
聚乙烯醇树脂(残留乙酸根、乙酸钠、氢氧化钠含量和平均聚合度测定)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转型膨胀率、强度)
聚丙烯酰胺(残留丙烯酰胺、水解度)、6.其他物理性能
塑料密度、相对密度、粉粒塑料表观密度
透气性、透湿性
表面糙度、塑料镜面光泽
硬度(邵氏、洛氏、球压痕印)
树脂灰分、等规指数、白点温度(成膜温度)、粘度和黏数、树脂含水量、挥发份及固含量、热固性树脂胶凝时间
光学性能:透光率和雾度、黄色指数、折光率、白度测定、色泽测定
『贰』 质量标准:CECS190-2005 是什么意思 相关的玻璃钢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有都哪些最好能告诉我内容在那下
树脂
GB/T 7193. 1—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粘度测定方法
GB/T 7193.2—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羟值测定方法
GB/T 7193.3—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固体含量测定方法
GB/T 7193.4—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80℃下反应活性测定方法
GB/T 7193.5—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80℃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7193.6—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25℃凝胶时间测定方法
GB/T 7194—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浇铸体耐碱性测定方法
GB/T 8238—1987不饱和聚酯树脂 液体和浇铸体折光率的测定
玻璃钢产品
GB 1446一83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 1447—8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4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54—1999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 1448—8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48—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09—2006 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 1449—8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49—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08.1—1999 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频下的试验
GB/T 1450.1—2005 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450.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45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简支梁式冲击韧性试验方法
GB/T 1452—2005 夹层结构平拉强度试验方法
GB 1453—87 非金属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53—2005 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4—88 夹层结构侧压性能试验法
GB/T 1454—2005 夹层结构侧压性能试验法
GB 1455—88 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55—2005 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6—88 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56—2005 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 1457—88 夹层结构滚筒剥离试验方法
GB/T 1457—2005 夹层结构滚筒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 1458—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GB 1461—88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GB 1462-88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B 1463—88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 1464—87 非金属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64—2005 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方法
GB/T 2567—1995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2568—1995 树脂浇铸体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2569—1995 树脂浇铸体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2570—1995 树脂浇铸体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2571—1995 树脂浇铸体冲击试验方法
GB 2572—81 玻璃钢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GB/T 2572—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GB 2573—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GB 2574—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湿热试验方法
GB 2575—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试验方法
GB 2576-89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T 257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
GB 2577—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 257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 2578—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
GB 2578—1989 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
GB 3139—82 玻璃钢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GB/T 3140—199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
GB/T 3140—2005 纤维增强塑料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
GB 3355—82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
GB/T 3355—2005 纤维增强塑料纵横剪切试验方法
GB 3362—8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
GB/T 3362—2005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
GB 3363—82 碳纤维复丝纤维根数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GB 3364—82 碳纤维直径和当量直径检验方法(显微镜法)
GB 3365—82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检验方法(显微镜法卜
GB/T 3366—1996 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GB 3854—83 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 3854—2005 纤维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GB 3855—83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 3855—2005 碳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GB 3856—83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3856—2005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 3857—87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能试验方法
GB/T 3857—200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
GB 4550—84 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
GB/T 4550—2005 试验用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平板的制备
GB 4726—84 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GB/T 4944—1996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GB/T 4944—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 5349—8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49—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 5350—8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50—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轴向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 5351—8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
GB/T 5351—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方法
GB 5352—8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
GB/T 5352—200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
GB 6011—8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GB/T 6011—2005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GB 6058—8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
GB/T 6058—2005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
GB 8924—8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 9979—88 纤维增强塑料高低温力学性能试验准则
GB 10703—8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
GB/T 13096.1—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096.2—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WT 13096.3—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面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GB/T 13096.4—91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表观水平剪切强度短梁剪切试验方法
GB/T 14207—93 夹层结构或芯子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 14208—93 纺织玻璃纤维 无捻粗纱 棒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测定
dB/T 14209—93 纺织玻璃纤维 无捻粗纱 棒状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测定
GB/T 15928—1995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
GB/T 16778—1997 纤维增强塑料结构件失效分析一般程序
GB/T 16779—1997 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拉一拉疲劳性能试验方法
JC/T 287—1981(1996) 玻璃钢空隙含量试验方法
JC/T 289—1981(1996) 玻璃钢蜂窝芯子吸水性试验方法
JC/T 490—92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拉挤型材的尺寸公差
JC/T 491—92 增强塑料拉挤型材按组分分类的方法
GB 3354—82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 3356—82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56—1999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JC/T 773—1982(1996) 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原GB3357-1982)
JC/T 774—2004 预浸料凝胶时间试验方法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
JC/T 776—2004 预浸料挥发物含量试验方法
JC/T 777—2004 预浸纱带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JC/T 1009—2006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检查井盖
GB 5260—85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
GB 6056—85 预浸料挥发分含量试验方法
GB 6057—85 预浸料纱带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JC/T 778—1985(199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材和蜂窝夹层结构弯曲蠕变试验方法(原GB6059-1985)
GB 7192—87 预浸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
JC/T 781—2006 蜂窝型芯子胶条分离强度试验方法
JC/T 782—1987(199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透光率试验方法(原ZBQ23001-1987)
GB 1408—89 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B 1409—88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
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GB 1410—89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 1411—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GB/T 1446-83 国家标准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14207-93 夹层结构或芯子吸水性试验方法
GB/T 6058-8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
GB/T 5258-1995 纤维增强塑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GB/T 7559—87 纤维增强塑料层板螺栓连接挤压强度试验方法
『叁』 不饱和树脂胶化时间测定方法
国标GB/T-7193.6
可以使用过氧化甲乙酮作为引发剂,异辛酸钴或环烷酸钴作为促进剂
『肆』 生产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有哪些有何性能指标
生产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有:苯酐、顺酐、富马酸、丙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苯乙烯等。
聚酯树脂是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的简称。不饱和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填料、触变剂等组成。主链中含有-CH=CH-双键的一种线型结构聚酯树脂,能与烯类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混合后,在引发剂和促进剂的作用下,于常温下聚合成不溶、不熔产物。不饱和聚酯的英文缩写为UP。 主要用于生产卷材涂料。
聚酯树脂由二元醇或二元酸或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聚酯树脂是分为饱和聚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颜填料、引发剂等助剂组成。胶粘剂粘度小、易润湿、工艺性好,固化后的胶层硬度大、透明性好、光亮度高、可室温加压快速固化、耐热性较好,电性能优良。缺点是收缩率大、胶粘韧度不高,耐化学介质性和耐水性较差,用于非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胶粘玻璃钢、硬质塑料、混凝土、电气罐封等。
合成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主要是二元醇、二元酸和三元醇,个别的还有一元醇或一元酸。最常用的醇是新戊二醇,其酯化物的耐水性大大优于乙二醇和丙二醇。三元醇主要是三羟甲基丙烷、三羟乙基乙烷。最常用的芳香族二元酸是间苯二甲酸,由于间苯二甲酸的耐盐雾性、耐化学性和耐水性比邻苯二甲酸更优越,所以间苯二甲酸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合成聚酯树脂中也使用脂肪族二元酸,如己二酸、壬二酸和癸二酸,以己二酸应用更为普遍。大多数树脂都含芳香族二元酸和脂肪族二元酸,芳香族二元酸与脂肪族二元酸的摩尔比是控制树脂Tg的主要因素。